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庆祝嫦娥三号自主软着陆月面成功! -- 篷舟

共:💬65 🌺519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CUSPEA……

                  按照杨振宁的说法:“中国以CUSPEA考出来的物理留学生估计有1000人,其中约50人已回国,另有不到50人在美国大学获得终身职位。其余的人都改行了,他们之中可能会有一些人在其他领域获得成功。目前在理论物理方面,十分杰出的中国青年学者反而少了,至少我的见闻是这样。”(《华人科学家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和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的谈话》,《杨振宁文集》第82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这样的成绩,能叫“为国内培养物理学学生做了很多实在的工作”么?在我看来,这只能说他为缓解美国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招生难的问题做了很多实在的工作

                  • 家园 难道理论物理不是大浪淘沙吗?

                    1/20的结果对于理论物理应该很高了吧?套一句大爆炸的台词,您当这是造火箭的呐?

                    事实上,就算是世界上现有的理论物理学家,绝大多数应该也是混日子的。多少年没成绩了。

                    • 家园 1/20是回国比例,请你看清楚

                      按照80年代出国的那批人的通例,他们八成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才回国的。

                      • 家园 你这个说法不认同

                        因为我的一个同学的导师,就是CUSPEA出去后再回来的。他的学术水平和人品在我们中间有目共睹。

                        换句话说,别人我不知道。就我知道的这1/50,就不是你所讲的情况。

                        同样,不光是CUSPEA。就其他的八十年代公派出国后又回国做出成绩的,在国内也是比比皆是。

                        所谓八成在国外混不下去才回国的说法,我不认同。每个人选择的空间,作选择的理由千差万别。我承认是有混不下去而回国的。但是有更多地是在外面做得好却因为各种原因而回国的。

                        同样也有很多在外面混不下去却死赖在国外的,和很多在国外做得好而留在国外的。

                        你的说法不确实。

                        • 家园 那就请你介绍一下你那位同学的导师都做了些什么具体成果如何

                          他在哪些顶级的物理学学术刊物上发过多少文章,SCIENCE、NATURE的文章有几篇?

                          另外,我说“八成在国外混不下去才回国”,请你看清楚,特指80年代出去的那拨人。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者在海外和他们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句大实话。

        • 家园 从心底来说,杨是想为祖国做事情的,只是还放不下一些东西

          《国家命运》里有个片断,杨问邓,中国的原子弹氢弹是自己搞出来的,还是苏联提供的。邓笑而不答。后请示总理说可以回答,邓给杨写了封信,说完全是自己搞出来的。杨当时就哭了。所以说杨符合第4点,虽然他在国外已经很有成就了,但面对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他还是羡慕和尊敬的,没摆出海归的臭架子。

        • 家园 把道德标准定得太高

          最后结果就是连低的也没人去做。

        • 家园 这么说杨振宁很不公平

          邓稼先是伟大的,杨振宁同样是伟大的。如果“杨只是一个一直在实现自己个人目标的普通人而已”,毛主席和周总理就不会数次接见杨振宁。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国人争了光。

            1957年,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周总理当即决定派出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祝贺。代表团其实只有两人,就是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和夫人王承书。张文裕在启程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到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1号与杜聿明会晤,希望他以岳父的身份给女婿杨振宁写一封祝贺信。由他带往斯德哥尔摩颁奖仪式时面交杨振宁;杜聿明欣然命笔,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祝贺信:

            亲爱的宁婿: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杜聿明即草

            杨振宁给杜聿明回了信,托张文裕教授带给杜聿明,信中向杜聿明表示感谢,并说,岳父的关怀使他很受感动。

          杨振宁一直心向祖国。8X8后,杨振宁坚决反对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因此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遭到围攻。

          • 家园 我觉得不用拔高老杨

            听过老杨的演讲,他根本没想那么多,就是认真做科研而已。

            老毛接见他也不是因为他爱国,只是因为他是华裔。

            要说他爱国,回国应该算一个

            • 家园 杨振宁见主席是有任务的

              杨振宁有个好朋友是尼克松的科学顾问,杨振宁回国也是帮尼克松传话。

            • 家园 杨政宁他们不用别人来拔高的

              因为他们的高度已经在那里了。而这个高度可以这么说,只要目前的人类社会不灭亡,他们的高度就将被人们所记住和追随。这个高度和邓稼先于敏他们的高度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眼光放到多个价值维度上去,这样才是完整的民族奋斗史,对么?

              通宝推:西行的风,
              • 家园 杨是对科学的贡献, 邓是对中国人民的贡献

                这是有区别的.

                就好像一个家中的两个儿子.

                一个离开父母去做学问,得到很多成绩,给父母争了光.但父母身体弱多病的时候,是指望不上他的.因为他不在身边.

                另外一个放弃在外做学问的机会,回到父母身边上上下下伺候父母,让父母度过体弱多病的危机,身体康复并强健起来.

                你说哪个儿子对父母更重要?

                • 家园 花!

                  据我所知,“父母”即使在延安时代就已派人去专门学科学技术,也会衡量个人的能力及作用。

                • 家园 当然是有区别的。但是这个区别在于父母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父母。

                  其中至少有两种父母:

                  一种,是把自己的子女限制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养老

                  另外一种是用自己的努力带领自己的子女共同获得更好的生活

                  我想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怎么说也应该是第二种,你说对吗?

                  所以,如同我在楼上所说,

                  邓稼先们是通过爬科技树来使得我们这个民族更加强壮

                  而杨政宁们是在我们这个民族还不那么强壮的时候率先催发科技树上的若干新的枝叶

                  而一个民族的伟大,就是看他在科技树上爬过多少爬得多高来度量的

                  嗯,我算是一个技术控。

                  从这个角度来看,杨,李,丁为代表的海外华侨/华人科学家们,对中国人这个民族群体做出的贡献,是和邓稼先,于敏,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一体的两面。真的不好简单地用一种成就来贬低或者否定另外一种成就。你说对吗?

              • 家园 不用给他洗地了,好吗

                jent

                860

                2901

                发短信 趋加追订 屏蔽

                2013-12-17 04:01:44

                3956924 复 3956892 杨政宁他们不用别人来拔高的 1

                因为他们的高度已经在那里了。而这个高度可以这么说,只要目前的人类社会不灭亡,他们的高度就将被人们所记住和追随。这个高度和邓稼先于敏他们的高度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眼光放到多个价值维度上去,这样才是完整的民族奋斗史,对么?

                他也就一普通老头,仅此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