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综合加评论】解放战争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 李根

共:💬73 🌺416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世事难料啊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台湾的棉籽油事件主要问题是以次充好,

      他们掺的棉籽油是精炼过的,不是毛油,是符合台湾食品安全标准的,可能不符合的是添加的那些色素。精炼棉籽油是可以食用的,棉酚超标的是毛棉籽油。

      我国(大陆)就是世界上棉籽油的最大生成和消费国。

      还有不要迷信什么纯天然,什么土法榨油。首先土法榨油杂质过多,比如菜籽油里的芥酸、棉籽油里的棉酚,都是有毒的。次者,土法的原材料的品质无法保证,黄曲霉素超标那是经常的。

      • 家园 棉籽油是美国南方著名料理美味油炸食品

        的用油。最近央视纪录(还是科教)频道有一个专门介绍现代食品生产加工的专题节目。我正在给《钛豌豆:最近看到的笑话》发帖,有一眼没一眼地看了其中一集,说的就是棉籽油的大型工业化加工的,然后供应给美国南方用来炸制美味食品的(“美味食品”是节目中白人胖主持的原话),好像说每天要处理五百吨棉籽。最后,那个白人胖主持在餐厅里,捧着棉籽油炸出来的食物大快朵颐……

        补充:是《食品技术》3还是4集

      • 家园 按这么说,大陆精加工过的地沟油也是符合卫生标准的
      • 家园 70年代棉籽油曾经作为食用油供应过

        那时候油很金贵,豆油菜油不足,一人一个月只有3两还是半斤的,用少量棉籽油做食用油。但是桐油确实是没有。

        曾经听大院里的人讲一个笑话。过去都是几家共用一个厨房,油盐酱醋都放在外面。有一家人发现自己的油经常不知被哪家用掉。于是留了个心眼,每次做完饭后,都把油瓶收起来,另外放同样的一个瓶子,但是里面灌的是桐油。于是,几天以后,一家邻居出事了,全家拉肚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如果我印象没错

          我国是在90年代初,在食用油品质上有了一个大的提升,之前油品的精炼程度都不够,特征之一就是油品明显比以前色浅清亮。更不用说农村还普遍是土法榨油,或吃动物性油脂了。

          桐油误食听说过,不过我一直很奇怪,桐油味那么大,怎么就误食了?

          • 家园 我猜,误食桐油是好多原因一起促成的

            你说的是,食用油是90年代才清亮起来的,过去都是到粮站买油,就是自家的油瓶,粮站用个油端子给你打,倒是绿色环保,没什么废物。烧菜的黄酒也是用瓶子打。

            粮站那油都是黑乎乎又稠又粘,那油瓶又不太洗。油不好,有味,哈拉了,也都舍不得倒掉,烧菜放油又少,要是事先没想到这是桐油,烧菜的时候就算闻到点异味,你还不就是想,油有点坏了,赶紧吃了吧别浪费了。

      • 家园 你说这话就是不尊重事实啊

        什么叫土法榨油品质无法保证啊?还黄曲霉素。你连老百姓平常吃的什么油都不知道。棉籽油国内几十年前就不吃了。按照习惯北方习惯吃大豆油南方习惯是菜籽油和茶籽油。花生和棉花都是外来植物。这些是经过几千年成产沉淀下来的工艺在你嘴里成了土法。可在其他人嘴里怎么是纯天然纯绿色的呢?现代油品企业绝大部分是采用浸法出油的。实质就是用一些石油化工产品作为基油把花生油什么的浸出来。这玩意就是你说的现代方法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