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关于贵族政治、乡绅政治的一些思考 -- 云峥

共:💬42 🌺291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螳臂当车的恰恰是这些堕入时代万能的一知半解者

          从工业时代的发祥到所谓后工业时代,他们都生活在他人营造、又被自己的狭隘视野强化的半狂热、半虚无的幻境中,无视身边的现实和本质,从而导致了一场又一场人间惨剧。

          史上靠出几本书,几个刊物,几篇檄文,几场大制作电影,办个抗大,庐山简讯所,黄埔军校,从思想启发几亿人并进而创造历史的时代,这些历史上的行为,恰恰是在过去和当代,对这一代又一代的时代帮闲们的进行的有力回击,打破他们营造新精神麻醉的妄想,剥开他们隐藏在光鲜词汇下的陈腐帮闲本质,这才是底层民众真正的解放和进步。

          通宝推:知其何休,
    • 家园 关键是一句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贵族,士绅政治存在的经济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了。

      • 家园 谁说经济基础不存在了

        各种类型的经济寡头,官商勾结,裙带姓氏派系,如此的当代贵族乡绅包括某水果的口头禅,世家,难道没有基础? 这些不但在中国方兴未艾,就是在日韩台新泰印,哪里不是一向如此,中国说来还只是亦步亦趋罢了。

    • 家园 【讨论】推荐一本书——《五百年谁著史》

      书中主要是从明清以来的基层组织和财赋税收的角度来描述历史。

      提到了明清以来基层组织和财赋税收皆通过豪绅胥吏之手,这就是古代农业社会的通病,特别是在科举取士的古代社会,文官制度选拔的皆为道德文章的“官”,那些实际办事的几乎都假手于“吏”,并且民间普遍由当地豪绅控制,这样的农业社会国家又岂能跟近现代国家对比?晚晴的救亡图存运动大多数失败也正是如此。当然之后的民国也未能完成现代国家的过渡,所以不具备复兴中华的能力。

      我本人对我党的思考也正是在此之上有了新认识,基层到乡、村的党支部即解决了国家对于基层的控制力和动员力,也解决了乡民、村民苦于豪绅胥吏剥削之苦。这样的控制力和动员力也是建国初期能够取得一系列战争胜利和经济建设成就的本质。

    • 家园 这个话题居然没人讨论啊……

      现在我们有村干部到村的控制……关于现代社会的权力方面,有很多可以写,LZ写太少了

    • 家园 皇帝、权贵、平民呈三足关系

      皇朝之初皇帝都强势,打击或赎买过开国权贵后,一家独大,如不顾及平民,往往形成短命的王朝,如秦、隋;或真正的暴君,如五胡乱华时期的小国。

      如励精图治,与平民休养生息,都会出现各类盛世。经过百年左右,新权贵就会坐大,期间还会遭到打击抑制。如唐有武则天,宋有变法、灭国,明有朱棣,清有雍正。

      到了王朝末年,普遍出现权贵势力独大,皇权受到抑制,朝小野大,土地兼并财富集中,平民造反,一遇天灾、外敌入侵,如明或地方为平叛掌握军事势力,如东汉、唐、清,权贵势力独大,王朝没有不倾覆的。

      遗产税制度比科举制更能抑制权贵独大,打破平衡。

      • 家园 基本赞同

        基本赞同。细节讨论下。

        关于王朝初期皇权强势、打击贵族,个人觉得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唐初,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唐沿用“关中本位政策”,与北周和隋朝一样,依靠的是关中世族,皇帝要顾忌关中世族的利益,虽然不想南北朝时代是门阀政治,但皇权并非独大。而武则天时期,才进行大清洗,提拔寒士阶层、抑制旧贵族。最终科举制使得世家大族退出历史舞台。

        而唐朝的灭亡,应该也不是权贵势力膨胀造成,而是方镇,安史之乱时,河北一带已经是不服王化,安史之乱平定后,情况并没有改善,只是名义上是唐的领土,实际上各方镇是当地的主宰,已然尾大不掉。也可以说方镇的出现削弱了皇权,但方镇并非通常说的贵族,而是一种军阀性的存在。

        个人觉得科举制度当时对世家大族的瓦解起了重大作用。科举制度是从根上来提供一个社会向上流动的可能,从而杜绝了门阀垄断政权的局面。跟遗产税是从后面着手相比,科举是从前面着手。遗产税是你有钱我减少你的钱,而科举是减少你得到钱和权力的机会。更彻底。而另一方面,与遗产税相比,科举是从更多的方面对贵族造成了冲击。

        而现在人们讨论的社会失去流动性的问题,正是下层失去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上层某种程度上垄断了政权、经济等方面,新的“权贵”阶层正在形成或壮大,而目前并没有像科举这样比较有效的方式来改善这一局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