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童年乐事:抓知了的n种抓法 -- 迷惑不解

共:💬59 🌺3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以前我是放在窗扇和纱窗的夹层里

          我不喜欢去"抠",费工夫,效率低。

          我最喜欢就是晚自习放学的时候,当时路灯少,都带手电筒。回家的时候就多拿个纸盒子,沿路树干上手电一晃,见有个白花花或黑影突出基本就是。那蝉蜕壳的造型确实优美,高难度的空中下腰啊!

          出壳了抖翅的时候最水灵,整个儿新生婴儿般水嫩。

          我是不管它蜕没蜕变,都一把抓了扔进盒子里!

          少的时候也就五六只,好收成时有三四十只一晚,就是在大院里晃一圈的功夫。

          第二天,待它们长老成了,拿去--喂鸡喂鸭!高质量蛋白啊!

        • 家园 扣碗里也行啊?
          • 家园 扣碗里肯定不行

            扣碗里的知了猴,不能正常脱皮,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会“乌鲁”了,这种情况知了的翅膀不能有效展开,都粘一起了。还有的直接就脱不下皮来,一半在壳里,一半在壳外,总之就是残疾了。这个是由知了脱皮的方式决定的,它必须挂到一个一定高度的物体上才行,在碗里,是实现不了的。

            • 家园 purplue老兄是行家

              扣碗里的知了猴,不能正常脱皮,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会“乌鲁”了,这种情况知了的翅膀不能有效展开,都粘一起了...

              应该会是这样子...

          • 家园 是啊,

            夏天来了,可以试试。

            我曾经用一种非典型方法捉过一只幼虫:小时候夏天是光着屁股的,早晨起来跑到院子里,看到一个空了的洞,就撒了泡尿,结果里面慢慢的爬出来一只。正好俺娘在摊煎饼,就扔到灰里烧烧吃了。口味是不是很重啊。

            • 家园 童子尿..泡..知了,肯定大补......

              ...早晨起来跑到院子里,看到一个空了的洞,就撒了泡尿,结果里面慢慢的爬出来一只。正好俺娘在摊煎饼,就扔到灰里烧烧吃了。口味是不是很重啊。

              偏方、秘方大概都是这样无意之中创造出来的吧....?

      • 家园 专业名称好像叫“蝉蜕”,是一味中药

        蝉衣拿去药店换钱

        老兄这种“引蝉出洞”的做法,俺们那嘎达叫“抠”,只要发现可疑对象就一个劲儿的用小木棒抠,在地上抠出一个大窟窿后,再手到擒来,从不“很黄很暴力”,也从不以身犯险

        俺们还有一个办法“照”,晚上用手电筒(当时很多家庭的唯一电器啊)在树上照,照到那些准备蜕皮成蝉的,就不客气啦

        • 家园 百度得知,

          蝉蜕,中药名,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4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颈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片,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有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功能: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

          小时候就听老人说是名目的。

        • 家园 中药店会收购蝉蜕

          话说我们家乡土话里,知了蜕下的皮既不叫“蝉蜕”也不叫“蝉衣”的,我们把它叫做“并溜壳”........

          ------------------

          .......................................

          .....夏天结束了,把一个夏季收集的蝉蜕用纸盒子装了,拿到中药店,对店员喊一声:叔叔,卖“并溜壳”........

          然后就见那个叔叔:

          把纸盒子接过去,扫上两眼...

          在柜台上摆上一张大纸...

          把“并溜壳”倒出来堆在纸的左半边...

          又用手把“并溜壳”一下、一下地扒拉到纸的右半边...

          一边扒嘴里一边说:1双、2双、3双...

          ---------------------

          你们那儿的引蝉出洞法:

          老兄这种“引蝉出洞”的做法,俺们那嘎达叫“抠”,只要发现可疑对象就一个劲儿的用小木棒抠,在地上抠出一个大窟窿后,再手到擒来,从不“很黄很暴力”,

          虽然不黄,但是似乎也很暴力哟

    • 家园 粘蝉老汉真哲人也

      这一句总结可以直接写来贴在墙上。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由此联想到中学课本里那位不凡的卖油老汉,“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我亦无他,但手熟耳。”

      最后这一句,看似谦虚,实际上含满了得意。年幼无知的我们,完成了一件自鸣得意的事情后,总喜欢用这一句来谦虚一下。

      在城里长大,虽然也尝试过种种手段去,面筋粘,网兜套,弹弓打,土里挖,电筒照,可收获却可怜得很,一个暑假忙活下来,总共也就十几二十只左右的战果。

      逮到后多半是烤了吃。将知了塞到封住火的蜂窝煤的眼里,一阵轻烟和焦臭过后再夹出来,知了的腹部空空的,而且被烤得焦酥如炭,没有可吃的,只有胸部还有几丝“瘦肉”可以塞塞牙缝。

      • 家园 变成蝉之后,就不能吃了吧。。。

        都是吃幼虫吧。土黄色的,拿盐水洗了,泡了,炒了吃。。。

        变成虫后,黑乎乎的,胸甲又硬又厚,尾巴也没有肉。。

        • 家园 蝉身上还是有肉的

          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小朋友们捉到一只蝉,忘记了为什么就把它烤了。掰开后里面有一块白白的肉,真是香气扑鼻啊。不过家长平时教育的是不要乱吃东西,自然不敢吃这些蛇虫鼠蚁之类的东西,所以也不知道好不好吃。现在想想还很遗憾滴。

        • 家园 孩子们吗,玩重于吃

          胸甲里有那么几丝“瘦肉”。一个下午就逮到那么3、5只,还要5、6个人分着吃。

          所以,重要的是“我们逮到了,我们吃到了”的那份成就感。至于吃到了什么,吃到了多少,Who care?

          补充蛋白质?那是父母们考虑的事。都是城里的孩子,那个时代虽然样样紧缺、处处要票,可是一天3顿饭还是有保证的,还没有饿到要自己找食的地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