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年猥琐大叔的人生感悟 -- 庄户人家

共:💬45 🌺49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60中还要幸运一点点

        除了这些,60中的小学基本在71-77年之间,这个时期学校正常上课,还要学工、学农、学雷锋,我们学校就有自己的小农场,种红薯、收棉花,不亦乐乎,刚上中学就恢复了高考,中学的内容和难度开始爬坡,但总的来说还比较容易,最最重要的是学制还只是四年,所以我们那一届上大学的平均年龄17岁,南方小一点的16,北方大一点的18,再晚两年,就得19岁上大学了。

      • 家园 不都是这么幸运吧?

        至少部分人感觉会不一样,俺就没赶上包分配,那时已经开始双向选择了,而且俺也没赶上福利分房。

        • 家园 咱们差不多,呵呵

          我也一样,虽然学费全免,可也是双向选择,结婚晚,分房末得。但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将就吧现在每天下班看见孩子诸事全消。

        • 家园 当年大学生单位抢着要,双向选择其实对学生更有利

          80年代初中期,毕业生分配身不由己。还不如双向选择。

          我们那个系,就有一个沪籍的研究生,没把他分配回上海,想不开跳池塘里淹死了。

          我毕业那年其实也是双向选择了,你自己能找到单位接收更好。找不到的话,人事局也会把你分下去。

          和现在最大的不同,其实是身份,当年的大学生,一毕业就是体制内的,有干部身份。

          • 家园 没分回上海就跳池塘,真有出息
          • 家园 不是这样吧,那一年也是我毕业,好像所谓双向选择,就是你

            自己可以找,找不到学校也帮助找,但是学校可能给你找不到的,如果这样,你的档案给你转回你所在的县城,于是,就有很多生不逢时的同学。

            • 家园 我们那专业,当年要人的数量200多,毕业生才60多人

              “但是学校可能给你找不到的”

              看什么专业了,即使是冷门专业,当年改行也不难。

              我记得我们学校有个马列专业。当年分配挺难的。

              结果有应届学生向报纸反应,正好是平方之后批紫阳真人。连人民日报都上了,堂堂马列主义专业居然分配不出去,这正是紫阳搞自由化的恶果!结果是这群人后来都进了各级党校了。

              90年代中国经济大潮兴起,各行各业都在往上走。人才需求量很大,大学生又少。即便是自谋出路也不愁没地方去。

          • 家园 体制内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要下岗!

            何况俺们正赶上八九年动乱,分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集体开会,然后到车间里劳动一年。俺算好的,在车间里劳动了半年就抽去研究所了。可研究所也不好过,国家科研经费削减到位,以后工资开不出来,完全自谋生路。

            所以幸与不幸都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呀!

            • 家园 90年代自谋出路无所谓,大把好去处

              经济上升期,人才需求量大,大学生也少。你想办法留在体制内不难吧?即使是下海,也是机会多得很。

              而且你年轻,转型也容易。

              退一万步,中国呆不下去,出国也易如反掌。

              90年代移民加拿大的条件,比把户口调进大城市还简单。

              我在加拿大认识很多东北来的工友,就是90年代末下岗潮东北破产国企跑出来的技术人员。

      • 家园 送花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家园 一晃眼就老了,人生太短。同为中年大叔,一起握握手
    • 家园 再过两年也要成大叔了,同感。
    • 家园 同为中年猥琐大叔的同龄人握握手!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前些日子出小区大门,用磁卡开门后正准备出门,后面马蹄乱响跑上来一穿高跟鞋的时髦MM,边跑边喊“等一等,大爷!”我推着门侧身待其先走,MM出门后回头一笑又说:“谢谢大爷!”

      我CAO,我不就是带了个口罩么!不至于这么显老吧。

      我只好咳嗽一声,也笑答:“不客气,阿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