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漫谈——读《资治通鉴》的史盲的感想和评论之一 -- 俺老孫

共:💬85 🌺3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芒刺在背”说明功高镇主呗!

          说明霍光的权力太大,使皇帝也有压迫感,因而心生忌惮。

          废刘贺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胡闹,难道还能是因为他太能干?看你的意思似乎认为刘贺精明到想夺权才被废掉的!历史不能戏说。如果霍光和张安世等人是因为嫌新皇帝太精明太能干,一上来就想夺权才废掉他的话,他们应该另选一个无能的昏君,甚至选一个刚出生的小娃娃,才好控制不是吗?可他们偏选了一个成年人,一个因为生长于民间有见识有能力的明君!

          至于说按儒家标准应该进谏而不是废立,这种观点俺不赞成,这是宋以后腐儒的标准。俺一向不喜欢儒家的那种面折庭争的所谓“死谏”,俺认为那种行为除了博得个忠臣的好名以外,于国于民无一点好处。俺认为霍光即然身膺托孤之重任,手握国家之权柄,只要是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事,当废则废,当立则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何况,霍光也不是一个人做决定,还是与张安世、田延年和杨敞其它重臣商议合谋,并非是为个人之权与利才行“非常”之事,至少从结果来看是好的,至少比西晋的结果要好。腐儒之标准不足为法。

          霍光死后全家被杀,那也是霍显为首的霍家人之不屑,所行之事实难原谅。所以说“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屑”。霍光与赵盾或可相比,但说他有不臣之心,实在是诛心之论,见仁见智,

          假想一下霍光临死前的想法:“我的任务已经完成,我的使命已经结束,我将去见先帝于地下。儿孙之事,能守住是他们的幸运,守不住是他们的命运,我也管不了许多……”

          • 家园 霍光废刘贺的官方理由太扯了

            27天干了1000多件不靠谱的事儿,就算刘贺不眠不休,也得平均不到一小时就得干一件,你真信吗?

            武帝驾崩后,霍光挽救了汉朝,是事实;昭帝驾崩后,霍光贪权恋栈,也是事实。霍光并不总是伟光正

            至于为啥选刘病已,很简单,他没有任何根基,啥事儿都得听霍光(们)的。至于宣帝后来英明神武,应该不是霍光所能预料的到的。

            • 家园 他做的几件事情才是他被废的真正原因吧

              刘贺确实是玩乐了二十七天。可是这二十七天中,刘贺还是做了几件不同寻常的事。

                 第一件将原昌邑国官吏全部征召到长安,很多人破格走上了领导岗位。这说明刘贺不忘旧情,而且并不相信在京的官员,要建立自己的班底。

                 第二件将原昌邑国相安乐任命为长乐宫卫尉。如果说第一件还有鸡犬升天的味道,这一件绝对是战略举动。当时的汉朝最尊贵的就是皇太后,诸如吕太后、窦太后都是一言九鼎。皇太后居住在长乐宫,此举意图控制皇太后。胁太后以令群官。

                 第三件夜晚单独接见其姐夫昌邑关内侯,密谋什么不得而知。

                 第四件在举行祭祀宗庙的大礼之前,就派出使节,以三牛、三羊、三猪的祭祀大礼祭祀其父昌邑哀王的陵庙,还自称‘嗣子皇帝’。这是最遭忌的,也是被废罪状之中最能摆上台面的。刘贺被封为皇太子,进而继承皇位,就是汉昭帝的后代,是不能祭祀亲爹的。

                 第五件“变易节上黄旄以赤”,节,就是符节,是汉朝发兵的四大信物之一:虎符、节、羽檄、诏书。 汉节是竹子做成的,上面装饰旄牛尾,共有三重,最初的颜色是赤色的。巫盅案的时候,卫太子用符节调兵,汉武帝就在第一重之上加黄旄以使卫太子手中的符节失效。现在,刘贺又把它改回了赤色,是想让谁手里的符节失效哪?这就有点图穷匕见的意思了。 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为什么还让霍光抢了先,真是让人费解。

              摘自:历史连载《西域,不只是传说》,作者瀚海箫声

              这些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掺沙子,而是直接威胁到霍光等一干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他被技术化处理也就是必然的。

              • 家园 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昌邑王在政治上是幼稚加愚蠢的

                而这一点对于朝廷的伤害实际上比什么好色残暴之类的更严重。

              • 家园 恐怕包括霍光在内的满朝文武,都没想到刘贺能有这么大的野心

                竟然带着全套的班子来接管中央政府

                我估计,霍光等人最初的打算是循周勃、陈平的例,找个摆设来充门面。看到刘贺这架势,他们也傻了,所以,霍光等人处置起刘贺来,也是手忙脚乱的

                好在刘贺还算聪明,被赶出京城后,老老实实的装傻,好歹混了个肉体善终

                我觉得,刘贺跟文帝比,缺了一个好妈妈。薄太后,那是什么人啊,经历过楚汉相争,跟强悍的吕后也一起共事过,能毫发无损的活下来,那人生智慧、政治智慧得高到什么程度啊

                说来也有趣,西汉的皇帝大都想干点儿什么,惠帝有他娘代劳了,就不说他了。文帝也想干点儿啥,刚上任就御驾亲征,后来,还拿周勃开刀,敲打开国元勋。惜乎,国力不济,想干也干不成。

                景帝一上台就削藩,差点儿酿成大祸,但总算干了点事儿,比他爹强。

                武帝……,此处略去N篇博士论文

                昭帝,另一个版本的惠帝,他有个能干的姥爷,霍光(上官皇后的姥爷,在辈分上,也应该算是昭帝的姥爷)

                刘贺,就冲他进京的那架势,肯定也想大干一场。从后来他能混到善终来看,这哥们儿的智商、情商都不低,就是一开始判断错了形势

                宣帝,刘老三的翻版,除了年轻时的生活状态,在处事方式上,宣帝也神似刘老三。该装孙子的时候,老老实实的装孙子,该翻脸的时候,毫不留情的翻脸

                到了元成哀平的时候,皇帝就是想干事儿,也没啥事儿可干了。仗都让武帝打完了,经济也在昭宣时期都恢复好了,实在是没事儿可干了。大汉帝国也就进入了迷茫期

                • 家园 刘贺还是太年轻了

                  没经过挫折,不知道官场凶险,他身边的龚遂王阳肯定没有少劝他要先装孙子站稳脚跟,不排除他们没有举出文帝的例子,他没有听从就只能这个结果,另外刘贺也不好算善终,他在被废后的那段采访对话被上报给朝廷了,后果可想而知。

                  • 家园 龚遂、王阳的身份有问题啊,怎么说他们也是手下人

                    刘贺进京的时候,不过十八九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认准了一件事,亲娘老子的话都不一定能听进去,何况是手下人的呢。

                    再者说了,龚遂、王阳跟刘贺的身边人是同事关系,镇不住他们。有个太后出面就不一样了,不管他们多么有意见,也得只能含泪接受太后的建议。

                    ————————————————————————————

                    数年,杨州刺史柯奏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万世问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贺曰:“然。失之。”万世又以贺且王豫章,不久为列侯。贺曰:“且然,非所宜言。”有司案验,请逮捕。制曰:“削户三千。”后薨。

                    对这段记载,我是这么理解的:一、刘贺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了,临死前,吐一吐胸中的郁闷(虽然当时的刘贺不过才30来岁,但是,哆哆嗦嗦的生活了十来年,再好的身体也得垮了);二、求速死,这么哆哆嗦嗦的过日子,实在是太难熬了。

                    从“元帝即位,复封贺子代宗为海昏侯,传子至孙,今见为侯。”来看,前者的可能性,好像还大一点

                    • 家园 可是刘贺毕竟是因此被大幅度削减封地了

                      就1000来户的封地,他的20多个子女怎么养呢?何况被封的地方还在当时特别偏远的江西,这农业生产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而且从当地官员的奏闻来看,中央也一直没放松对他的监视。至于龚遂王阳,不需要讲的太透,直接举文帝的例子就足够了,文帝虽然是周勃陈平等开国老臣扶立,但他握稳了权把子后就先免去老周的丞相职务,然后以小借口下狱,打压了这帮子功臣的气焰,他儿子景帝更是直接就逼死了周亚夫,毕竟再怎么说这也是刘家天下不是异姓的天下,不给权臣借口要擅自废立还真不容易的。

                      ps:年龄不是幼稚的借口,刘病已当皇帝时候也是18岁,但他就熬到了六年后霍光病死。

                      • 家园 闹不好要和封户一起种地吧。。。

                        刘备不就编草鞋的嘛

                      • 家园 我更愿意拿刘贺跟文帝做比较

                        因为俩人的成长环境差不太多,年龄相差也不是特别大,又同样都是外藩入继大统。刘贺跟宣帝的成长环境,相差太大了,不好直接做比较。

                        文帝即位后,也是不管不顾的御驾亲征,是不是有点儿打算一战定江山的味道呢?说不定,文帝还想超越他爹呢

                        年轻人嘛,hold不住自己,很正常。关键是,在最要命的时刻,能有人hold住他。在入继大统的时候,文帝有薄太后hold着,刘贺没人hold着,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 家园 最大的区别,文帝登基时候周陈他们把惠帝的几个孩子都杀了。

                          所谓杀鸡儆猴,文帝再傻也该明白这些老臣掌握的实力吧。

                          而汉昭帝死的时候,纯粹是没有儿子,霍光才需要找人当皇帝。没有立过威,刘贺想要接管朝政也是正常的。到后来废了刘贺立了宣帝,宣帝也应该知道该什么事情不能做了吧。

                        • 家园 刘询也丧母了呀

                          他的政治经验哪里来的呢?自己没能力还不自觉学习,就只能是这个结果。否则皇帝谁都能当了。

                      • 家园 呵呵,只能说,宣帝太刻薄了

                        从张敞找刘贺谈话,刘贺的应对来看,刘贺何尝不知道自己是现任皇帝的心头大患。要不是当时应对得当,立马就被灭族了,还谈什么“食邑四千户”啊。

                        别的不说,就这个“海昏侯”的称号,就足以见得宣帝多么的不厚道

                        说来也怪了,在宣帝之前,西汉的最高领导(因为不一定都是皇帝),都有股子刻薄劲儿,国势却蒸蒸日上。从元帝开始,皇帝一个比一个厚道,最终,西汉反倒被茉莉花了,挺有意思的

                        • 家园 儒家文化深入人心的结果。

                          说来也怪了,在宣帝之前,西汉的最高领导(因为不一定都是皇帝),都有股子刻薄劲儿,国势却蒸蒸日上。从元帝开始,皇帝一个比一个厚道,最终,西汉反倒被茉莉花了,挺有意思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