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游记新证 第1卷 顶级神佛 第一章 玉帝本纪 -- 赫克托尔

共:💬173 🌺20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反对将这么凄美爱情故事弄得索然寡味

        秀秀应该肯定是爱崔宁的,话说这边王爷既然已经许配了婚姻,旁边人少不得开她的玩笑,她也肯定早早就私下看过崔宁,郎才女貌,彼此也该都有意思

        到了起火时分,难道秀秀还能在那里拿着金珠傻等崔宁不成?本来就有心逃离,恰好遇上了心上人,这要再错过可就真没缘分了

        崔宁既然被判南京监视居住,当然也该限时到达,难道还容留他在杭州盲流不成?

        崔宁有手艺,听老婆的话,让接丈人就接丈人,纯粹就是一典型理科经济适用男:

        • 家园 婚姻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桩买卖

          有一首歌叫《爱情买卖》,爱情,尤其是婚姻,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桩买卖。在这桩买卖中地位、智慧、相貌、家庭、前途、人品都是一些交易参数哈。看看婚姻介绍网站里面登记的,不就是身高、月薪、性格之类的卖相么。当然,这个说法,琼瑶粉丝和婉约小资们多半是不认同的。嘿嘿

        • 家园 书里早就给过结论啦

          璩秀娘舍不得生眷属,崔待诏撇不下鬼冤家

          冤家,冤家,说得一爱一咬牙

    • 家园 【原创】太上老君暨三清本纪 2

      西游记中的老君和三清

      大致说完现实世界中的老子和三清,下面进入正题。《西游记》中的三清,名单与现实道教相同,07回,玉帝请剿灭如来剿灭猴哥之后,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安天大会,三清也来道谢,他们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44回,猴哥三兄弟来到车迟国三清观中的三清观,看到殿上的三清塑像,猪八戒说【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

      元始天尊为三清之首,精通【混元道果】。24回记载他住在上清天的弥罗宫,也叫元始宫(25回)。元始天尊还是道教的第一领导人,地位相当于佛教的魁首燃灯古佛,但实权远远超过燃灯。66回,为了镇压手握后天袋的黄眉老佛,猴哥去南赡部州武当山,向真武大帝,也叫上帝祖师、荡魔天尊求助。真武大帝知道,这是佛教世界的内讧,既要表明立场,也不能介入太深,找理由推辞不去,对猴哥说了一番陈年往事:【我当年威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后又披发跣足,踏腾蛇神龟,领五雷神将、巨虬狮子、猛兽毒龙,收降东北方黑气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

      玉帝是佛道两界公认的领导人,至少都得给玉帝的面子,玉帝的指令是世俗的,叫做【敕旨】,真武大帝必须服从;元始天尊的指令是道教体系内的,叫【符召】,真武大帝是全书7位天尊之一,在道教中服从元始天尊,因此真武大帝接受玉帝、元始的双重领导。

      上清灵宝天尊的戏份极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老君出场次数最多,称呼很多,有太上老君(05回)、太上道祖(05回)、太上老祖(35回)等。05回记载,老君住在三十三天之上的离恨天兜率宫,宫内有三层高阁、丹房、八卦炉,人员有仙童、仙将、仙官、仙吏、丁甲。

      玉帝是神佛的大盟主,各路神佛对玉帝的服从程度,主要取决于自己的神通和实力。玉帝对神佛们,采取又打又拉的态度,在拉方面,最重要的举措是每年都召开的蟠桃会,请神佛们来吃饭、联谊,王母手下的仙女们演出,提供耳目之娱。作为道教的顶级大佬,摘桃子的七仙女明确指出,【上八洞三清】是蟠桃会必请的客人。猴哥大闹天宫的这年,七仙女来摘桃子,猴哥听说自己不在邀请名单内,不禁勃然大怒。定住七仙女,搅闹会场,之后去老君的兜率宫偷吃了5葫芦金丹。一周天之后—天上的1天折合人间1年,七仙女身上的定身法解除,状告猴哥无礼,再联系兜率宫丢了金丹,猴哥不辞而别,确定是猴哥搅闹蟠桃会无疑,猴哥的乱子闹得太大,一口气得罪了王母、玉帝、老君3大实权人物,玉帝不来点狠的,天界大盟主就当不下去了,于是玉帝派李天王组织第二次围剿。

      猴哥首次上天做弼马温半个多月,职务太小,且公务繁忙,不可能与三清打交道。二次上天做齐天大圣,开始没有明确职责,闲的闹心,在天上东游西逛,行踪不定,【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猴哥只能在这个时间窗口结识三清。后来猴哥被玉帝派去专管蟠桃园,也就没工夫逛游了。

      从后文来看,此时猴哥与三清的关系谈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但是猴哥偷窃老君的金丹,让猴哥与老君发生了直接冲突。老君除了法力高强,还是天界第一炼丹师和巧匠,制造出来的东西很多,包括猴哥的金箍棒、老朱的钉钯、观音系在金毛犼脖子下的紫金铃等等。老君炼制的金丹种类繁多,有延年益寿的,更有起死回生的。猴哥偷吃的金丹,是九转金丹,老君自称用来【伺候陛下(玉帝)做丹元大会】。【丹元大会】全书只出现过一次,更没解释这玩意是干啥的,【丹元】二字后文又出现一次,《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的开场诗中说:【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31回的主题是老猪请猴哥回到取经团降服黄袍怪,化解之前因白骨精产生的龃龉,心猿、木母分别指代猴哥、老猪,这里的【丹元】指修行,由此看【丹元大会】,不像蟠桃会之类的集会,更像玉帝本人的修炼,从04回灵霄宝殿中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以及老君用【伺候陛下】中的伺候二字来看,修炼什么不言自明。无论丹元大会是啥,这批丹药都是专门为玉帝定制的,老君与玉帝的亲密关系显露无疑。再看玉帝对老君的态度,老君发现丹药丢了,跑到天宫找玉帝报案,玉帝和王母的反应是【玉帝即同王母出迎】,显得毕恭毕敬。

      第二次围剿战争打响之后,玉帝命李天王为剿匪总司令,全面负责战争。战事胶着之际,来赴蟠桃盛会却撞上大战的观音,建议玉帝请外甥二郎神参战。观音所言,恰好符合玉帝的期待,玉帝早就看着李天王三方下注,尾大不掉,正想趁机提拔亲外甥杨二郎,正是犯困就有人送枕头,马上派人请二郎神参战,许以【高升重赏】。杨二郎没废话,立即带上眉山六兄弟和1200草头神参战,为自己进入体制内而战。眼看二郎神即将制伏猴哥,观音突然对老君说,要用自己的净瓶打翻猴哥,助二郎神一臂之力。观音此举绝对没安好心,擒拿猴哥,是玉帝抬举外甥的第一步,如此才有借口给二郎神【高升】,进而压制李天王父子,二郎神心领神会,参战前特意叮嘱李天王不要干预,围观即可,【列公(李天王等天将)将天罗地网,不要幔了顶上,只四围紧密,让我赌斗。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如此才能独占围剿的全功。

      如果观音打翻猴哥,二郎神的全功就没了,符合李天王的利益,等于讨好了李天王。无论老君是否看懂了观音的居心,他都不能让观音出手,一来这是道教世界的内政,容不得佛教徒搀和;二来猴哥偷吃了老君的丹药,直接得罪了老君,更不能让观音出手,而让自己欠观音的人情,于是老君扔下金刚琢,打翻猴哥,第二次围剿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次围剿是老君与猴哥第一次冲突,老君的介入,也让二郎神独占全功的计划破产,玉帝承诺的【高升】无法兑现,只赏了一批财物了事,其中最重要的东西是【还丹百粒】,肯定出自老君的八卦炉。

      猴哥吃了老君的九转还丹,已成金钢之躯,刀砍斧剁、雷达火烧都奈何不得,老君再度跳出来为玉帝分忧,提出用八卦炉文武火锻炼猴哥。虽然更重要的目的是【炼出我的丹来】,但炼出来的金丹最终还要送给玉帝搞【丹元大会】,还是拍玉帝的马屁,玉帝自然从善如流,把猴哥交给老君处理。

      49天的锻炼之后,老君开炉取丹,不料猴哥不仅没死,反而越活越茁壮,更把来抓自己的老君扔了个倒栽葱,不仅道祖的光辉形象毁于一旦,八卦炉也被猴哥蹬倒,炉子里面的耐火砖散落一地,更有落到人间的,形成火焰山。老君要么受了轻伤,要么忙于救火和重建八卦炉,也许二者都有,总之没参加后面的对猴哥的第三次围剿。

      玉帝从未出手作战,法力如何不详,亲自出手对付猴哥也有失身份,三清中的老君被猴哥放翻,摔了个倒栽葱,道教系统中地位低于老君的人出手并获胜的话,等于打老君的脸,还方便出手的只剩下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他俩装聋作哑,迟至猴哥彻底被剿灭之后才姗姗来迟,明摆着在抗拒玉帝在道教世界的权威,“为了打鬼,借助钟馗”,玉帝只好求助外人如来,为此欠了如来一个巨大人情。从此之后,玉帝与三清结下了梁子。在整个天界,如来也靠镇压猴哥的成功,压倒了三清,成了天界第一高人,无论是否服气,各方口头上都承认他法力无边。

      猴哥被唐僧搭救,脱离五行山监狱,加入取经团,发生在贞观13年年底。贞观15年秋,5个人畜的取经团组建完成,9月,取经团遇到了第一个考验,四圣试禅心,猪八戒丑态毕露,没通过考察,所以日后唐僧猴哥都成了佛,而猪八戒只是菩萨。第二个考验更加著名,取经团在五庄观,为了人参果风波,与地仙之祖镇元子发生冲突。镇元子在道教界的地位是个问题,他自称地位很高,他的徒弟说:【三清是家师(镇元子)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因此,镇元子不拜三清、四帝,只供奉天、地二字,显得口气很大。

      另一方面,他早就听说唐僧要来,提前交代做了待客准备,理由是当年唐僧金蝉子在西天做如来二徒弟的时候,西天召开盂兰盆会,唐僧亲手向镇元子献茶。转眼间,500年过去了,镇元子投桃报李,准备热情接待一番。就在镇元子、唐僧即将再聚首的档口,元始天尊发下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如果镇元子真的与元始天尊是朋友关系,那么他去不去都行,事实却是镇元子带走了48个徒弟中的46个,只留下2个最小的—清风、明月看家,说:【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镇元子对元始天尊诚惶诚恐,唯恐违背了元始天尊的意思。

      从整个五庄观人参果风波来看,元始天尊的地位比镇元子高得多,镇元子自称如何如何,只是吹牛而已,平时镇元子吹吹无所谓,元始天尊让他干点啥,他立刻照办无误。元始天尊不愿意镇元子搭上唐僧的船,故意在紧要关头叫走镇元子,待猴哥一怒之下,推倒人参果树,闹出惊天大案,才放回镇元子,坐看他如何收摊。虽说最后人参果复原,镇元子和猴哥结拜兄弟,却只是表面现象。镇元子和取经团从此结下了梁子,之后取经团多次遇难,猴哥却从来不找镇元子帮忙便是明证。

      贞观17年3月—三春景候,猴哥遇到太上老君安排的金角、阴角大王,他俩都是老君的烧火童子,为了难为取经团,老君下了血本,给了他们5样厉害的宝贝。整个取经途中,拥有法宝的妖精不少,数量最多的,当属金银角兄弟。老君派他俩来,起源于观音菩萨的3次请求,让老君设下一个局,考验取经团,这是取经团遇到的第2个明确由神佛们安排的局。猴哥靠本事和机敏,将金银角双双制服,正准备整死他俩,老君及时赶到,救出学生,说明这一切都是观音安排,用于考验取经团是否诚心取经。猴哥听了大为恼火,骂了观音一句非常恶毒的话:【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kèn, 强迫, 刁难)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诅咒观音一辈子做剩女,嫁不出去。

      老君带着学生们离去,猴哥回见唐僧,说明事情经过。唐僧的反应是【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西游记》全书4次提及【死心塌地】一词:

      第1次在第15回,猴哥脱离五行山监狱,加入取经团,【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绵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

      第2次在20回,老猪老大不情愿的被迫加入取经团,【那呆子纵身跳起,口里絮絮叨叨的,挑着担子,只得死心塌地,跟着前来】

      第3次在36回,就是唐僧听了猴哥的转述,死心塌地,【舍命投西】。直到此时,唐僧才完全断定,取经路必须走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使是万丈深渊也得往下跳。

      第4次在77回,为了彻底打消猴哥救唐僧的心思,足智多谋的大鹏对两个废物哥哥青狮白象说:【令小妖满城讲说,那行者必然来探听消息,若听见这话,他必死心塌地而去】

      4次死心塌地,都与加入和退出取经团的决心有关,唐僧铁心取经,晚于猴哥和老猪,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正是太上老君老李头。太上老君是三清中最亲玉帝的,也是佛教集团积极争取的对象,具体去做此事的是观音。观音身为女性,有着天然的外交优势,老君可以不给别人面子,观音的面子一定要给。老君和观音的互动很多,猴哥大闹天宫的时候,正是观音忽悠老君扔出金刚圈,打翻二郎神。五庄观战役中,观音有意无意的透露,她和老君打过赌,看她的杨柳枝在老君炉炼过之后能否复生,老君赌输了,赌注不明。可能的赌注有两个,要么是此次让老君派学生为难取经团,要么是为她的金毛犼打造紫金铃。总之观音和老君的交往很密切,但观音是佛教世界中,除了如来最大的势力,也是最财雄势大的诸侯,有自己的利益和想法,与如来并不一条心,利用取经的机会贪污了如来的两个头箍。如来恨恨之余,在六耳猕猴战役中,数落了观音一番,后来又借取经团的手,拔掉了观音的最重要分舵和连锁店—通天河。观音靠近老君,也是老君在挖佛教的墙角,两位巨头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配合的还挺愉快。

      虽然金角银角是观音求老君派来的,但老君也不希望两个弟子轻易输掉,当年自己被猴哥摔个倒栽葱,现在正是找回场子的良机,交给哥俩5样宝贝,可谓下了血本。然而结果却让老君很失望,猴哥几乎没求人,便解决了2个学生,缴获全部法宝,是取经路上猴哥最辉煌的战绩之一。可以说,这次猴哥与金角银角的交手,是猴哥与老君的首次正面交手,上次丢翻老君,只能叫突袭,老君查看八卦炉,没想到猴哥能活着。这次老君有备而来,金角银角还有个老干娘狐狸精,猴哥依然完胜,让老君丢了更大面子,可谓颜面扫地,照这样下去,老君在天界就没法混了,必须想法找回场子。

      平顶山战役前,猴哥可能对老君还心怀忌惮,此后不再把他当回事。贞观17年秋,取经团来到乌鸡国,从井里捞出乌鸡国王,唐僧要猴哥想办法,将国王救活,为此念了一把紧箍咒。猴哥没办法,上天找老君要能起死回生的九转还魂丹,言语轻慢,十分搞笑,完全不把老君当领导,最后假装把金丹吃了,老君急了抡拳要打猴哥,猴哥说这回我相信你给的丹药是真货,我没吃金丹,放在腮帮子里的嗉囊里去了。老君无可奈何:【去罢,去罢!再休来此缠绕!】猴哥这才离去。

      贞观19年早春,取经团来到车迟国,与三清发生了最激烈的冲突,甚至是正面冲突。原来,20年前,本来信佛的车迟国发生大旱,正在危难之际,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出现,呼风唤雨、点石成金、指水为油,从此车迟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如果三大仙是妖精,那么也是取经路上最与人为善不作恶的妖精。唯一值得诟病的,是他们迫害和尚,让和尚们做苦工。

      《西游记》的世界体系中有四大洲,最重要的是东土大唐所在的南赡部州、西天所在的西牛贺洲,按常理说,距离西天越近的地方,佛教势力越强,三大仙的介入,让道教势力获得了在西牛贺洲的重要据点。从时间上看,三大仙来到车迟国,建立三清观,颠覆佛教信仰,发生在贞观元年,远在贞观13年如来发动取经工程之前。和尚们在重压之下苦不堪言,20年间,2000和尚死了有六七百,自尽了有七八百,还剩下500个不死,倒不是他们生命力顽强,而是西天派来的六丁六甲、护教伽蓝保佑他们,夜里托梦告诉他们不能死:【他在梦寐中劝解我们,教不要寻死,且苦捱着,等那东土大唐圣僧往西天取经的罗汉。他手下有个徒弟,乃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2000和尚死了75%,没死光,平均每年死100个和尚,因此我认为六丁六甲、护教伽蓝保佑他们,发生在取经工程发动之后,大致在贞观15年,取经团最后一个成员—沙僧入伙前后。这既可以说明道教世界下大棋很早,也说明取经工程不仅仅是取经,还是如来借力打力,消灭一些不利于自己的势力。

      三大仙的神通,说高不高,例如求雨,貌似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正规的下雨有完整的流程,由天庭水德星君下属的各部、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的雷公电母、四海龙王合作才能下雨。龙王不能擅自下雨或更改雨量,否则会遭到玉帝的严惩,泾河龙王就是因为私改雨量而被处死。后来的凤仙郡求雨事件中,猴哥请龙王下私雨,龙王说没有玉帝的旨意,我不能下,你找玉帝要批文吧,给了猴哥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吃。再看三大仙,执令牌、烧符檄,惊动了玉帝,迫使玉帝下旨同意下雨,俨然凌驾于玉帝之上。邓天君对猴哥说,【那道士五雷法是个真的】。其实,五雷法本身不足以让玉帝惟命是从,关键在于站在三大仙背后的三清。

      也许有人质疑三大仙不是三清的人,但是从三大仙对假冒三清的猴哥兄弟的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甚至喝了猴哥兄弟的尿来看,他们确实信三清,也不害车迟国百姓,将车迟国当成自己的老巢精心经营。然而三清也不是铁板一块,元始天尊、灵宝天尊是一伙,当然灵宝天尊的戏份比元始天尊还少,算作元始天尊一伙有些牵强,元始、老君有隔膜是肯定的。前者在道教世界与玉帝并称两位大天尊,以真武大帝为代表的道教神仙,接受玉帝、元始的双重领导,前者更像世俗君主,后者更像精神领袖。

      元始、老君都与佛教世界的异议势力交往密切,元始与如来的大弟子弥勒佛过从甚密,老君则与如来的老师燃灯古佛多有交往。在与玉帝的关系方面,元始更加独立,似乎听调不听宣,老君则是玉帝非常可靠和恭顺的下属。

      经过一番激烈斗法,三大仙都被猴哥除掉,解放了500和尚。此时取经路走了大约一半,猴哥老练成熟多了,临行之前,对车迟国王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猴哥是佛教的人,对道教却没有把话说死,系统提出了三教归一,和谐发展的理念,给三清,特别是元始天尊留了体面。通过取经工程,玉帝欲擒故纵,打掉了元始天尊的一个据点,略煞元始天尊的气焰。彼此更激烈的斗争,还在后面。

      老君和猴哥的梁子,却因为车迟国斗法而激化了。因为猴哥兄弟大闹三清观,变作三清享受贡品不说,还把三清的像扔进厕所。如此奇耻大辱,加上过去的旧恨,老君要是不出了这口恶气,以后在天界实在没法混了。这就有了贞观20年冬的青牛精战役,相关过程,前面章节有所阐述。

      青牛是老君派来的,拿着当年制伏猴哥的金刚圈。与其他妖精不同的是,青牛精心布置了一个局,等着取经团来跳。青牛伪装了一所大宅子,里面没一个活人,仿佛金庸笔下的活死人墓,却有许多无主的华丽衣服。猴哥外出化缘,唐僧、老猪、沙僧进了院子,老猪、沙僧见到无主的衣服,动了贪心。唐僧经历了多次考验,戒心很重,表示不能穿:【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倘或有人知觉,赶上我们,到了当官,断然是一个窃盗之罪。】老猪不以为然,率先穿上,一贯貌似忠厚的沙僧也现了原形,不顾师父的反对,也穿上了。衣服一沾身,马上变成绳索,将他俩捆的结结实实,青牛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俩擒获,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自然也顺利落网。

      猴哥化缘回来找师父、师弟,打到青牛精面前,青牛不紧不慢,指出你师弟偷我的东西,官司打到哪我都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猴哥说不出理,只有诉诸武力,却又打不过,找了三波救兵,无论是天庭的李天王父子,还是西天的十八罗汉,统统不是青牛的对手。直到最后,才由如来暗示主人公,请出老君,轻松搞定青牛。让猴哥看看,还是老君的厉害。老君找回场子,玉帝也脸上有光,如来故意输一局,从此玉帝、老君、如来结成统一战线,燃灯、元始、弥勒大致是另一大阵营。此后历次战役中,天庭出手远远多于西天,天庭与西天的关系空前融洽,猴哥对玉帝也越发恭顺。

      三清最后一次露脸,发生在弥勒佛的徒弟黄眉老佛的小雷音寺战役的尾声。猴哥面对弥勒佛的好后天袋一筹莫展,痛哭流涕。弥勒佛主动来找猴哥,自称【赴元始会去】,徒弟黄眉老佛趁机拿着家伙事溜走。弥勒佛公开承认与元始天尊的来往。另一方面,弥勒佛让取经团吃了些苦头,点到为止,主动出来制伏黄眉了事。既显示了本方的战斗力,也对如来一伙暗示,我们认栽了,不再给你们添乱了。

      此后再无三清的相关记录,本章结束。

      通宝推:钩河木,二至,逐日夸父,迷途笨狼,五角星帽子,伏波将军,
      • 家园 【讨论】玉帝应该没有提拔二郎神的打算

        第一次镇压猴哥的时候,李天王和哪吒主动请战,玉帝大喜,封为降魔大元帅、三坛海会大神。可见封官根本就是玉帝一句话的事儿,而且玉帝非常喜欢水平不咋地但很听话的李天王。

        而观音推荐二郎神,玉帝没说什么,直接下旨。完事儿也没有封官,后续二郎神只有在九头虫战役出场过。说明玉帝后来也没有提拔过二郎神。

        归根结底,二郎神虽然本事很大,但毕竟是玉帝妹妹同凡人配合的产物,对玉帝来说是一桩大丑闻,很丢脸的事。在玉帝看来,二郎神说难听点就是个野种,不打死就算好的了,更不可能提拔。

      • 家园 关于“三清里面只有老君出场”,王子的理解恐怕有点偏差

        其实从道教的教义上来讲,三清里面只有太上老君才是真正的人格化的神,元始天尊和灵宝道君都是非人格化的抽象神。

        元始天尊,象征的是道教修炼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混元道果”(对,就是镇元子去听讲听的东西)。灵宝道君,象征的是道教的修炼法门,同样是抽象的。只有太上老君,象征的才是道教中修炼的人,所以只有太上老君才是人格化的神,只有太上老君才能化身成老子,降生世间,传授道德经,留下道统。

        正因为三清代表的是道教修炼的三个不同侧面,所以才能一气化三清。

        三清这个系统建立以后,太上老君一直是排名第三的,而元始天尊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这位天尊说法比较多。只不过西游记之后出了一部逆天的书《封神演义》,他强行把元始天尊和x天尊人格化了,并且把太上老君的地位抬成第一,这才让我们这些后人心中总是难以磨灭元始天尊的白胡子老头形象。其实,元始天尊深藏不露,太上老君在台前折腾,这才是正统搞法。因为元始天尊其实根本就不是人型生物。

      • 家园 我好像知道为什么猴哥这么硬,刀枪不入了

        猴哥偷吃的金丹,是九转金丹,老君自称用来【伺候陛下(玉帝)做丹元大会】。【丹元大会】全书只出现过一次,更没解释这玩意是干啥的,【丹元】二字后文又出现一次,《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的开场诗中说:【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31回的主题是老猪请猴哥回到取经团降服黄袍怪,化解之前因白骨精产生的龃龉,心猿、木母分别指代猴哥、老猪,这里的【丹元】指修行,由此看【丹元大会】,不像蟠桃会之类的集会,更像玉帝本人的修炼,从04回灵霄宝殿中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以及老君用【伺候陛下】中的伺候二字来看,修炼什么不言自明。

        猴哥吃了老君的九转还丹,已成金钢之躯,刀砍斧剁、雷达火烧都奈何不得,老君再度跳出来为玉帝分忧,提出用八卦炉文武火锻炼猴哥。

      • 家园 车迟国三个大仙肯定是有背景的

        他们能遥控驱动天神的五雷法不是普通道士能传授的,那是法术级别质的飞越。水浒里头公孙胜能击败高廉和乔道清就是靠着五雷天心正法,而传授法术的罗真人则是一个半仙性质的人物,三个大仙要是没有道教高层背景的指导,自己悟是怎么也练不出来的。

        • 家园 罗不是半仙,就是神仙

          各类神仙传中罗公远都是有执照的正牌神仙,三言二拍中有说一个做儿科医生的神仙,小说中就说道,当世在世的神仙只有三个张果老、罗公远和这个儿科神仙。

      • 家园 孙悟空的身世,王子能否有空讲一讲啊?

        我感觉孙猴子与如来和观音的关系不简单!

      • 家园 东土大唐在南瞻部洲

        东胜神州是孙悟空出世的傲来国

        通宝推:赫克托尔,
    • 家园 【原创】太上老君暨三清本纪 1

      太上老君的原型是老子,最早也最权威的传记见于《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与庄子、韩非子并列。老子姓李,名耳,即李耳,也叫老聃。楚国人,到东周做了【守藏室之史】,即东周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馆长,可能还有宗教事务司和司法部的职能,绝对是个高官,能做到这个职务,老子肯定是学富五车之人。老子与孔子同时代,出道比后者稍微早一些,孔子到东周求学,【问礼於老子】。当时孔子已经是著名的周礼大师,但东周毕竟是周礼的正根嫡传,老子的地位决定了他必然是当世周礼的顶峰人物,孔子向他问礼是问对了。

      孔子的【问礼】既是讨教,也是检验老子学识的试金石,老子做了精彩的答复:【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大意是你孔子所问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这番话的深层含义,笔者才疏学浅,也不在此妄加猜测了。总之孔子离开之后,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把老子夸成见首不见尾的神龙。

      老、孔的问对,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在儒生的眼中,老子肯定不如孔子。例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中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老子)。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孔子向老子请教,成了孔子向不如自己的人不耻下问的证据。

      公元前520年前后,东周不仅迅速率领,又发生了王子朝之乱,王子朝与周敬王并立,互相攻杀。老子作为文教的主管人,在意识形态方面也肯定有巨大发言权。王子朝之乱中,谁是正统,谁是叛逆的定性,别人不一定表态,老子肯定逃避不了。516年王子朝兵败奔楚,从守藏室带走了大量典籍,老子是【守藏室之史】,无论如何都是【典守者难辞其咎】。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子朝的追随者见翻盘无望,纷纷回到东周。513年,地位稳固的周敬王终于私下伪装,屠杀王子朝的旧党,洛阳城中肯定人心惶惶。老子在这场大乱中的角色如何,虽然史料阙如,但作为高官,肯定负有很大责任,而且他也不像是周敬王信任的人。为了避祸,老子只能离开东周,他选择向西走,秦国方向。行到大散关或函谷关,关令尹喜建议他在隐居前留下些著作,老子欣然接受,【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然后继续西行入秦,不知所终。

      在司马迁的时代,关于老子的记载已经十分混乱。司马迁在同一传记中又说,老子可能是孔子同时代的楚国人老莱子,从未到东周做官。还有第三种说法,老子是孔子之后100多年的人物,几种莫衷一是,司马迁之后的人研究老子只会更加困难。

      老子的著述《道德经》,也叫《老子》,含义深奥,道理精微,最大的妙处是可以很方便的由读者作出符合自己需要的解释。本来没啥理论的方士、术士,从中找到了将自己形而下的术,升华为形而上的道的工具。顺帝时(126~144),张鲁的祖宗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从此之后道教一直尊奉老子为中重要的神明。唐朝皇族姓李,冒称为老子的后代,道教也成了大唐的国教。热衷道教的唐玄宗,尊奉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三清的概念出现比老子晚1000年以上,唐朝的《道教义枢》卷二云:“但知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经过漫长的演变,到宋朝才基本定型。三清之首为玉清元始天尊,第二位是上清灵宝天尊,老子屈尊第三,为太清道德天尊,也叫太上老君。

      三清概念的理论基础,应该来自《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是大道,二是互相追逐的阴阳二鱼,三是三清,所以道教有一气化三清之说。

      通宝推:平淡是真,二手玫瑰,文化体制,一介书生,五角星帽子,被明月兮佩宝璐,不远攸高,snark,伏波将军,
      • 家园 说老子晚于孔子的观点主要是说道德经的作者

        那个老子晚于孔子

        因为这个老子的儿子在战国魏国做过大将,"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

        太史公提出了一个家谱,按这份家谱,李假和李解都是和司马谈同时代的人,按何炳棣的解释:"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叛乱,主谋是吴王濞,次之是胶西王卬。被平定后,遭最严酷、牵连最多的一次诛杀。负有辅导胶西王责任的太傅李解遭族诛应是不辨的事实。"

        写的道德经那个李家被汉景帝杀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