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罗阳去世引起的思考:新闻界是怎么报道功臣的 -- 西行的风

共:💬27 🌺154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类主旋律报道,记者就是照着模板抄抄

      他们自己都不信。

      • 家园 何止是不信

        我一个朋友,是深圳某大报记者,采访丛飞回来后对我说,他觉得丛飞有病,对自己那么抠,还去捐助别人。这种人写出的东西能真实感人吗?

      • 家园 关键是他们本来就不想做这类报道
        • 家园 总有人做事吧

          其实我觉得各行各业大部分人都还是想做事情的,可能少部分人的恶劣行为败坏了整体。这个在新闻行业可能更明显一些。

          但我相信大部分媒体人都是普通人,还是知道善恶对错的。我奇怪的就是这个,难道大部分人都没有声音吗?

          • 家园 职业固化、阶层固化导致万马齐喑

            可能有点上纲上线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想一想,还是觉得有一两分道理。

            比如文字工作者,现在的编辑、记者要么是公营事业型单位的,要么是各式各样媒体招聘上岗的,很多都只是一个职业和饭碗,迎合上级迎合社会顺理成章,所谓新闻记者的良知确实不值钱,也没有动力提高素质啥的。

            再就是文字工作者的门槛相对封闭,前30年从工农兵知识分子里面正式或非正式选拔记者编辑的做法被改革掉了,这导致文字工作者的平均水平往下。

          • 家园 不是没有声音,只是很容易被淹没

            大部分人都没有声音吗?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并不是不会说话,只是说的话被淹没了,主导不了舆论。

            这次罗总去世,沈飞内部悼念活动很多,但新闻界泛泛议论一番就转向其他所谓“热点”了。官方价值观对社会舆论的作用被稀释掉了,或者社会焦点不在这个上面。

            看得出来:1、中宣部这几十年确实是控制力不断削弱。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2、新闻界在操控社会舆论关注点上面隐隐显现分庭抗礼的意向。

            3、新华社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只是敷衍公事而已。没有动力来做这样的事情。

          • 家园 就像您说的,做是做了,但是是例行公事的做了,

            做的人本身不感动,没有要深入报道的动力,不认为这是大善。

            • 家园 这个不是大善,什么是大善??

              古人说立功,立德,立言。具体点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现代来说,立言更广泛,可能泛指政治,科学,文化上的真知灼见。

              罗阳至少是有功之人。

              难道国内普通人连这个都不认?我觉得不大对。可能还是中宣部僵化的政策坏事。

          • 家园 大部分人的真实声音都被和谐了

            许多网站被默认性的屏蔽或者添加关键字,久而久之布衣们也就懒得说而关注更现实的东西了,现在tg又开始倡导听民声,要真这样首先就该动中口部这个阎王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