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走过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游记 (1/6) -- 顾剑

共:💬67 🌺250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走过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游记 (3/6)

      走过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游记

      顾剑

      3。非斯 Fes

      从拉巴特坐3个来小时火车,到达内陆文化古都,摩洛哥的精神之都非斯Fez(当地拼写是Fes)。据说,非斯人在摩洛哥,以保守,传统,有文化和有教养著称,当今摩洛哥王后,就出身非斯。非斯火车站到旧城,至少有4公里远,所以打车是最方便的途径。旧城西门Bab Bou Jeloud 分内城门和外城门,两座城门之间有巨大的广场,围绕着城墙,形成一座完整的防御体系。内城门前的蓝色瓷砖城门,在很多非斯的明信片上都有,是非斯城市名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城门以内,几乎整座长方形的城市,全都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想在非斯城里不迷路,接近不可能的任务。城市由西到东呈狭长的椭圆形,地势渐渐降低。两条商业街东西纵贯,叫做“大坡道”Talaa Kebira和“小坡道”Talaa Seghira,这两条街都是市场souq,人很多很拥挤,不过相对容易辨认。如果只走这两条街的话,不迷路倒是可能的。大坡和小坡两条街平行,东面到Kairaouine清真寺会合。这座清真寺和摩洛哥几乎所有清真寺一样,非信徒不准入内。但是,它值得一提,因为这里不但是全非洲最大的清真寺,还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全世界几乎所有最早的学习中心,都是宗教学院。看你对“大学”如何定义,我走过的国家,有三处以上都声称可能是世界上仍然开门的最古老的大学,:埃及开罗哈利利市场边的爱资哈尔清真寺,我小时候看过一些书,说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意大利中部城市波伦纳Bologna大学,还有非斯的Kairaouine清真寺。另外,国内还有说我们宋朝的书院,是最早的大学。

      我个人的观点,首先,要比就得比至今还在持续开门招生的高等学府,否则岂非要往春秋战国和雅典学院去找?所以我国宋朝的书院先可以排除,那些都关门了,至少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比它们早。其次,开罗爱资哈尔清真寺建立于970年,非斯Fez的Kairaouine清真寺建立于859年,一样是清真寺,无论何种标准,后者肯定比前者早。最后,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虽然在中世纪波伦纳大学创校时也是神学院,而且年代晚于两座清真寺,但是今天波伦纳大学已经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俗大学,而清真寺的神学院,我觉得在今天还不能算大学(否则中国名寺古刹的佛学院怎么摆?),所以,我个人的意见,还是承认意大利的波伦纳大学。

      虽然我等俗人不能进Kairaouine清真寺,但是在Fez旧城的大坡Talaa Kebira路上,至少能参观两座古代神学院,Maderasa el-Attarine,Maderasa Bou Inania,每座都只有一进院落,规模很小,但是至少能看到传统书院里面的格局,和雕梁画栋的繁复木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坡和小坡两条路的西边起点,是一片特别原汁原味的大市场,卖菜,水果,小商品,甚至活鸡活鱼,和国内的菜市场差不多,可是偶尔走过拉货的驴车,肉铺按板上作招牌的整个骆驼头,都在提醒你,这里毕竟是北非。这里有几家Lonely Planet上推荐的比较好的餐馆,我在其中一家Bouayad餐馆吃的鱼肉tajine,鱼肉很新鲜很嫩,就在比较显眼的Kasbah餐馆对面,很值得推荐

      大家都知道,摩洛哥的羔羊皮制品天下闻名。在摩洛哥国内,非斯出的羊皮制品又是最好的。还有一样特产有点意思,摩洛哥全国也都有卖,叫Argan油,和橄榄油的功能作用差不多,但是它的制作过程有意思:有一种Argan树,山羊爬上树把Argan的果实吃掉,但是消化不了它的硬籽,人们从羊粪里拣出这些Argan籽,榨出Argan Oil。听上去,颇象印度尼西亚出产的,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Kopi Luwak,那是麝猫吃下咖啡豆,再原封不动排泄出来之后,从粪便里拣出再磨成咖啡。

      从非斯旧城西门出城,到新城之间,经过王宫的描金大门。这里是古代首都,今天这座宫殿是国王的行宫,不对游客开放,很多游客在这里和华丽的王宫大门合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非斯最美的地方,并非任何一个景点,而是从城墙以北山上俯瞰整个城市。古代北山上建有城堡,今天早已废弃,只剩下残垣断壁,爬上山顶的城堡废墟,俯瞰旧城的城墙,还有城里15万百姓密密麻麻的民居,一切都沐浴在夕阳的金黄余晖之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后说说我住的地方,Hotel Batha从外面看起来有点破旧,但房间里面的布置很传统,旅馆内的庭院和喷泉非常舒服,装饰很有味道,二楼平台上还有大游泳池。我去的时候带卫生间的单间是38美元。它在旧城以内,主城门Bab Bou Jeloud以南,这片地区经过现代拓宽,比原生态的旧城小街好找得多,街口还有大喷泉休闲广场。这里我觉得也值得推荐。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走过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游记 (2/6)

      [size=4]走过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游记

      顾剑

      2。拉巴特Rabat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在海岸线上,马拉喀什以北4个多小时火车车程。摩洛哥的火车不对号,如果到得早,可以坐更早的班次,这跟欧洲铁路的二等车票完全一致。它的车厢也是包厢座,比较旧了,也象欧洲的旧式车型,但是完全都有空调,所以在炎热的北非,火车旅行仍然非常舒服。

      拉巴特不是个旅游城市,但却是我最喜欢的摩洛哥城市。它是个整洁,安静的政治中心,走在街上,很少会碰到当地人追着你给你带路,或者卖给你什么东西。其实,摩洛哥历史上的古都,一向是内陆的马拉喀什和非斯Fez两个城市,王朝的注意力,是面向东方内陆,而非面向西方海洋。拉巴特只在17世纪末一段非常短的时间做过王朝都城。1912年,法国统治期间,把首都定在拉巴特,这样方便法国殖民政府接受来自海路的给养,万一政治动荡的时候,轻易就能获得海上法国舰队的支援。

      这是拉巴特的火车站站台,花团锦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在火车站旁边的政府建筑面前,又看到一次示威,这回不是小孩瞎胡闹了,大约二三十人,围作一团,大声喊口号。周围零散有些围观者,但是警察并没有干预。这次我坐了四程火车,有充分的时间和当地人聊天,了解摩洛哥的政治形势和人民的意向。据我看,民间的抱怨是有的,但是并不激烈,摩洛哥农业其实很发达,农产品能自给自足,对这点,很多摩洛哥人很自豪。毕竟,这是个多沙漠多山的干旱国家。他们最多抱怨的是失业率高的问题,但是对民主进程,没有太多人真正关心。很多人对前任国王哈桑二世有怨言,但是对他的儿子,现任国王默罕默德六世有亲近的感情,觉得他是个善良亲民的年轻人。火车上和我聊天的工程师和外贸商人,更多和我谈到,是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之间,就西属撒哈拉的主权问题,时常爆发的国际冲突。

      摩洛哥原是法国殖民地,二战之后独立,西属撒哈拉在南面,原本是西班牙属地,到70年代西班牙准备撤出,让他们独立,可是摩洛哥入侵代替西班牙统治了这片地方。你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她和荷西就是居住在西撒哈拉的西班牙侨民,最后有好几篇,都是关于西班牙撤出,摩洛哥进军,当地最终未能独立的故事。当地主张独立的撒哈拉威人,求助于阿尔及利亚,按照摩洛哥人的说法,阿尔及利亚想在西撒哈拉的自然资源中分一杯羹,所以支持独立势力,干涉摩洛哥内政。至于说这个事情算不算摩洛哥内政,我对撒哈拉事务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就没有做任何评论。

      拉巴特虽然不是个旅游城市,仍有两处非常漂亮的地方。新城南部滨海,有摩洛哥战后独立的前两任国王,就是现任国王的祖父和父亲,默罕默德五世和哈桑二世的陵墓。陵墓本身当然是新的,由穿白色礼服的仪仗兵持枪守卫,内部装饰有浓厚的伊斯兰民族特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陵墓是新的,但这个地址是旧的,原先是18世纪未能建成的一座巨型清真寺。三百年前的摩洛哥国王,想把这里建成世界上第二大清真寺,但是工程未半而中道崩殂,留下风景如画的悬崖上,这片未建成的高塔和立柱群。经过三百年岁月,这里看上去更像古罗马时代的伟大废墟。把现代的陵墓建在这里,利用当年的残柱林立,平添了许多历史的厚重感觉。我个人觉得,陵墓的设计师有巧思,更有历史的品味,绝对是位高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一处好地方,是旧城北门外,坐落在海边山头上的内城堡垒Kasbah。北非几乎每座古城,除了有旧城以外,在旧城的一端,往往是制高点,都有一座Kasbach,各国拼写不太一样,都是贵族或国王居住的地方,意思是城中城,起内城防御的作用,和我们的紫禁城不同之处在于,也有平民居住。这是拉巴特Kasbach的入口大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门在半山坡,从坡下广场的大楼梯上去,广场上经常有小孩踢球,有人会告诉你,Kashbach不让进,需要雇请导游才准入内。那都是骗子,Kashbach是群众居住的地方,连门票都不收,怎会有任何限制呢?进城之后,一直往Kashbach的尽头走,大约200米,就到达山头的最高处,突然从狭窄的街道,面向开阔的大西洋滚滚波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拉巴特的旧城和摩洛哥其他城市的旧城不太一样:它四周有非常完整的围墙和城门,城里的街道横平竖直,路过souq市场的时候,也没有太多商贩追着你兜售各类商品。在拉巴特旧城逛街,比其他城市省心得多,不容易迷路,少了麻烦,也少了一些探险的乐趣----但是我喜欢。

      我晚上去旧城里Lonely Planet上推荐的餐厅吃饭,Riad Oudaya是一家深藏在旧城中心位置的传统小客栈(Riad是阿拉伯的客栈),从主要的旧城街道Rue Sidi Fateh走进街侧的一条小巷,深巷尽头的木门紧锁着,既不象一家开业的餐馆,更不像客栈。我犹豫了一会儿,怕找错了,不好意思按门铃,正想返回,幸亏有一对住在这家客栈的法国老夫妇回来,按铃叫开了门。门内别有洞天,和巷子外面绝对是两个世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家客栈的餐厅不便宜,装潢传统而精美,菜做得非常好,绝对有米其林星级餐厅的范儿。首先是不让你点菜,人家每天有两种set menu,只问你是几个人吃,人家做什么,你吃什么,没得挑。主人问好了,一人晚餐,那就是定制好的四道菜的套餐。把我领到正厅,沏上加糖的薄荷茶。这是银壶和壶把手上的锦缎杯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然后----就没人理我了!

      我在院子里随便走走,到处拍照,过了半个小时,我以为主人把我给忘了,(不可能啊,餐厅里当时总共就我一个客人),这时头道四色凉菜才端上来,分别是土豆泥,茄子泥,胡萝卜,黄瓜。听起来很普通,可是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凉拌蔬菜,尤其是茄子泥和拌黄瓜,一吃之下马上会知道,味道分层次释放出来,经过精心制作,当时就把我久等的火气给平息下去了。等我吃完凉菜,又过了20分钟,才上第二道热菜,烤甜馅饼,撒肉豆蔻末,馅是鸡肉做的,咸的。再过半小时,终于见到主菜,鸡肉tajine。 Tajine是摩洛哥的特色民间菜,是一种烹调方法,也是一种烹调用具。就是这种陶盘,顶上有圆锥形的盖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ajine菜可以是荤或者素,任何材料,在tajine这种容器里面慢火烤熟。这种tajine容器,因为圆锥上釉可以画各种花纹图案,也是摩洛哥的民间工艺品,买回去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这家的鸡肉tanjine比我这一周来吃的其他任何tajine,都更鲜嫩多汁。最后,再过20分钟,最后一道甜点上来了,撒肉豆蔻粉的橙子片,和烤甜馅饼。整个晚餐持续将近3个小时,我注意了,也不是单对我一个人怠慢,我吃第二道菜的时候另外来了两拨客人,等我吃完,他们的第二道菜还没上呢。这里客人不多,就餐环境绝对好,食物的味道,我想用两个字来形容最合适:“微妙”,有时候很难说它是甜是咸是酸是辣,好像每种都有点,又都似是而非,有了客人才临时做菜,估计连食品加工都是现做的,绝对是慢工出细活的风格。当然,价格也不便宜,我一个人花了360 Dirham,大约10 Dirham是1美元,这在美国或者中国不算什么,在摩洛哥吃饭,绝对是一笔钱了。

      在拉巴特住的旅馆也不错,Hotel Bouregreg,在旧城城墙以外,到Kasbach和默罕默德五世陵墓,都可以步行,地点挺方便,房间干净装饰也挺好,带早餐和卫生间的单人间41美元,前厅可以免费无线上网(房间信号不好)。

      (未完待续)

      [/size]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