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再说王景利的事故(一) -- 中亠

共:💬61 🌺66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见11航校,倍感亲切。

      老父在11航校服役近20年,俺的童年也是在航校沧州大院里度过的。

      从陕西户县、阎良到沧州姚关屯,由“空军第11航空学校”、“空军战斗飞行学校”,改回11航校,再到“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转眼都快一甲子了。

      历数一下航校的里程碑

      首批装备苏制米格-21歼击机

      首次核试验无人采样机维护保障

      承担空地勤外训任务,共为11个国家培训千余名空地勤学员

      打击不明飞行物(台湾空飘气球)

      歼-7分队南下参加对越反击作战

      首批装备歼-8白昼型歼击机,进行新机战术试飞

      超复杂气象条件下保障国庆35周年阅兵空中歼击机梯队

      成立空军第一个蓝军分队

      定型并装备中距歼-8B歼击机

      完成空中加油工程领先模拟编队试飞任务

      “906”、“931”、“938”工程任务

      赴西北参加“969”演习,作为蓝军分队圆满完成中距导弹打靶任务

      国庆50周年首都阅兵空中梯队第三代战机保障

      下属飞行团场站被空军列编为重点建设部队和战略预备队

      正式装备苏-30MKK多用途歼击机并形成作战能力,具备防区外对地精确打击能力

      率先装备国产歼-10歼击机,并成功进行该机在作战部队首飞

      。。。 。。。

      航校最初的任务和其他歼击机航校相同,后来改为轮训部队飞行中队长和新机种改装训练。目前更承担空军战术技术训练试飞和首都防空战备值班重任。

      父亲对当年自己大队承训的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越南、老挝学员记忆犹新,据说其中不乏霍查、谢胡、范文同、武元甲和凯山·丰威汉的后代。

      现在家里还珍藏着文革时父亲用航空铝材和特种玻璃钢亲手打磨制作的几十枚毛主席像章,上下两层中间嵌的毛主席诗词全是他用牙膏皮撕开用镊子一点一点拼出来的,很见功力。

      打下的台湾高空气球由美国尼龙材料特制,70年代还很稀罕。宣传品集中销毁后,气球的面料和极其结实的系留绳便被家属们分派各种用场。俺家是拿来当行李带,从老父转业打包一直用到80年代初自己上大学背行李报到。

      曾经问老爹,在航校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沉吟半晌,说起首任校长、老红军杨思禄将军的一件往事。

      还是在陕西的时候,有一次杨思禄驾驶雅克—11飞机从校部到咸阳2团。飞机着陆时,杨校长因为思想不集中,忘了放起落架。多亏地面信号员眼尖,发现险情并迅速鸣枪示警。调整着陆后,杨思禄马上召集大家开会,就此事当场向全体飞行员做检讨,同时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此事在全校引起很大震动。飞行员们说,校长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这比空讲什么大道理都更实际,更管用。

      父亲当时刚从陆军部队选拔、经速成培训后,分配在航校担任实习机械师。目睹30年就参加革命、少共国际师出身、33岁学会飞行的师长(杨思禄当校长前任空十九师师长)态度诚恳、主动作自我批评,深为触动。他告诉我,以后几十年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此,终生受益。

      通宝推:桥上,goon,渡泸,繁华事散,wxmang的书童甲,ifuleu,不远攸高,李根,
      • 家园 79年2月在桂林看见11航校的苏制MIG21Ф.

        记得好像是6架MIG21Ф,转场去云南蒙自,交给在那里的3师9团,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次看见MIG21Ф,非常漂亮,细细的进气口尖尖的激波锥,薄薄的三角翼下一对空空导弹挂架,外表非常光滑整洁,不像J6满身是鼓包和通风口,MIG21Ф机身上还有俄文的标记。因为天气阴雨,飞机停在桂林好几天,最后在一天上午起飞去了云南。

      • 家园 11校的一次事故

        记得应该是八三年的事情,歼-6和轰-6在空中相撞。轰-6的垂尾撞落,经过一个多小时努力,把没有垂尾的轰-6降落成功,类似刘晓莲机组的撞击事故(歼击机空中撞击运输机)。轰-6的机长叫孙鄂军。 

        • 家园 刘晓莲那一个豆含金量十足。

          她那架安26是驾驶舱被撞,机组个个带伤,她本人腰椎错位。为了避让其他歼击机迫降还是在跑道旁的草地上完成的。

          • 家园 刘晓莲

            刘晓莲好像后来是空军指挥学院的副院长,那颗金豆确实是24K。

          • 家园 刘晓莲

            1982年9月20日,带领机组驾驶运输机完成转场任务起飞返部。被一架歼击机(型号不确定)撞伤。座舱仪表大部失灵,通信设备、液压油路、电路均遭损坏。机组七人瞬间昏迷,多数受伤。她苏醒后,立即将临近失速的飞机奋力改平,与苏醒后的机组人员一起挽救飞机。正准备降落时,忽然发现歼击机群也要着陆,好毅然改在草地迫降。在滑跑中,由于飞机损伤严重,仍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偏向路道,她和副驾驶常继堂着双腿被撞断的危险,全力蹬舵压杆,终于将飞机停在离跑道七米处的草地上,为六架歼击机安全着陆让开通道。空军党委分别给刘晓莲、蔡新成行政晋一级奖励。武汉军区空军党委给刘晓莲、蔡新成分别记一等功,部队党委给机组记了集体二等功。同年所在机组被空军授予“忠于职守,勇于献身,保证安全的模范机组”称号。她好像是空13师的。

            • 家园 我小的时候听她亲口讲过,隐约记得撞上来的是歼7

              蔡新成是通信长,撞断了左腿。刘少将从83年起就是万年副职,每个新职务必带副字。

      • 家园 1983年,11航校机场的一次迫降

          1983年11月2日上午,空8师23团孙鄂军机组驾驶的89号轰—6飞机奉命在华北某地执行侦察照像结合歼轰合练任务。9点50分,突然被一架歼击机(是歼6)撞伤。水平尾翼以上的垂直尾翼全被撞掉,无线电天线被拉断,对外无线电联络全部中断。左水平尾翼被撞出许多窟窿,最大的直径达50公分。升降舵被垂直尾翼上撞掉下的一块加强梁卡住,活动范围只剩下正常时的三分之一。这时,飞机成45度坡度以每秒30米的下降率急剧下坠。在这危急关头,机长孙鄂军和副驾驶员上官伟宏竭尽全力,果断处置,终于改平了飞机。机组全体同志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紧密配合,密切协同。9分钟后,一个军用机场出现在飞机的前下方,他们想就近着陆。当飞机降到1000米时,孙鄂军发现机场上空有碎云,水平能见度较差,于是他们被迫放弃了一次着陆机会。10点30分,他们飞临一个民航机场上空,但跑道东头和中间停机坪上停放着5架大型民航机,而且离跑道终端不远处是一片建筑群,他们再一次被迫拉起准备迫降的飞机。10点45分,被撞伤的飞机终于飞到河北沧县机场上空。领航主任杨镜秋发出4发迫降信号弹。当飞机降到离地面只有50米左右时,升降舵拉不起来,情况万分危急。孙鄂军和上官伟宏用尽全身力气拉杆,终于拉动升降舵,使飞机机头慢慢抬起,飞机安全落地。

          空军给孙鄂军机组记集体一等功;北京军区空军给孙鄂军、杨镜秋、上官伟宏各记一等功一次;给同机组的领航员李永山、通信长郭宝兴、马海鹏各记三等功一次。1988年11月11日,孙鄂军被空军党委树立为空军优秀飞行人员。据说孙鄂军在事故中牺牲。

          1986年第1期的《中国空军》杂志第22-23页,看到顾金康写的《理想使我从挫折中奋起》中说道“1983年11月2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我驾驶歼击机执行歼轰合练任务,由于求胜心切,操纵处置失误,与作为目标机的轰炸机相撞,我的飞机凌空爆炸。由于飞机弹射跳伞机构自动工作,我被弹射出来,从万米高空坠入燕山幽谷……”。

        顾金康在事故后的第二年,飞行120多小时,消灭了错忘动作,课目成绩平均在4.5分以上,出勤率为100%,年终被师评为先进个人,立了三等功。1985年,各课目的训练成绩都是优秀,还被师评为优质安全飞行员。

        • 家园 孙鄂军飞行技术很好,可惜大难不死没有后福。

          他后来是空八师检查主任,90年牺牲的经过说起来极其憋屈。起飞时油门动作大了,尾喷口冒烟。塔台指挥员看到了命令中止起飞,结果飞机冲出跑道撞到土包后起火,两飞行员和一领共三人牺牲。歼6撞不下来的人牺牲于起飞事故。

        • 家园 这件事好象当年上过航空杂志

          轰六的弹射坐椅有问题,空军的评价很不好,据说成功逃生的只有两例,出了事故就是一整个机组……

      • 家园 能否从令尊大人那里多掏点干货

        让我等也开开眼。

        另外,苏-30MKK不是海航专用吗?空军也有?

        • 家园 老人家脱军装

          已经30多年,就咱们国防军备的发展速度,估计也没啥稀罕干货可掏了

          当初航校配苏-30MKK,是为新机改装试训。列装大户当然还是海航。

          • 家园 不指望淘现货

            不想触泄密的红线

            曾经的故事吧

            • 家园 那就再多聊几句高空气球。

              父亲回忆,70年代中是对岸高空气球出没最频繁,航校战机升空截击最集中的时期。彼时湾湾和韩棒是铁杆反共的哥们,针对北京施放的气球大多从韩国釜山升空。对方掌握了高空气流的规律,一般气球在出发地升至3万到4万米时转向西北,飞越黄海、渤海,进抵沧州、德州空域时下降到2万至2万5区间,尔后迅速降至数千米,接近京郊时肉眼即可看到。当年航校装备最先进的歼-7A型战斗机,升限最高只有1万8至2万米,如果拦截失败,只能依靠下一道屏障,即保定和三河驻扎的高炮部队。一旦失守,让气球闯入首都空域,就要负政治责任了。

              据说,这些气球个头都挺大,小的接近一个篮球场,大的足有3、4层楼房那么高。球体为白色高压聚乙烯薄膜材料,外缘带尼龙加强筋。按用途分为两种,一种是宣传气球,球下系留绳悬挂吊篮,内置各种反共宣传品、吹嘘台湾成就的照片文字以及给带路党的良民证,有的还放入糖果和罐头食品,气球飘至目标空域后吊篮自动炸开,天女散花;另一种为侦察气球,气球下设置专用照相器材,在目标上空实施照相侦察,收集情报。空飘气球还配有特殊的导引伞和定向遥控装置,由太阳能电池供电。父亲曾存有一块完好的太阳能电池板,大概20厘米见方,可惜转业时按规定上交了。

              原以为这么大个头的气球,歼击机用航炮打还不手拿把攥,一打一准?

              其实不然。首先,由于气球高度超升限,飞行员需要做动升限飞行,在锁定目标的一瞬间仰角开炮,难度极大。开炮后,飞机很可能发动机停车、失速并造成螺旋下坠,酿成事故;其次,巨型气球并非中空,内部还有无数的蜂窝状充氦小气球。即便是歼-7A配备的30毫米HP机炮,一通招呼,也只能打破一串小球。要想击落这气球,至少需要损毁半数以上的内球,让大球丧失空飘浮力。常常是双机编队紧急升空,打光弹药,再上一组,如此循环往复折腾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才能击落。听说山东、河南有的部队,上歼-6和杜-2等机型截击,就更费劲。

              多年以后俺去高能所,才意外了解到,原来该所下属还有一个气球中心。与光电院合作成立的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专门从事高空气球的研发、遥测遥控、定位跟踪、姿态控制和设备回收等,名堂真不少。有的项目还拿过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不过,这些都是名正言顺用于科学观测和研究,不会招来歼击机一顿胖揍的。

              通宝推:渡泸,
              • 家园 气球中心的气球不挨揍那也是现在形势好了。

                真搁到早些年怕是免不了要吃些炮弹。60年代形势紧张的时候北航的飞机就曾经给过北海舰队的潜艇联络天线结结实实一顿胖揍,据说贼好打。不过这个打下来立不了功就是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