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明清火器的迷思 -- 恶魔之读书者

共:💬478 🌺2637 🌵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32
上页
      • 家园 明朝在中期火器就落后了

        明代除了初期火器领先了一段时间之外,到了中期就全面落后,不仅仅是火器的制造技术,战术也是落后的。佛郎机和红夷大炮全都是学自西方,鸟铳则是学自日本。

        另外戚继光和蒙古骑兵并没有大规模的交锋过,对倭寇也没怎么用过车阵,因此这个车阵是没有经过检验的空想,至于实际怎么样后面的历史我们已经看得很明显了。

        • 家园 对明清火器兄弟也是比较迷的

          看到您的作品,觉得十分解渴,明朝的火器,设计上出色的还是不少,比如迅雷铳,五雷神机炮,拐子铳,如果清朝能够足够重视并继承发展,无疑对军事方面将有更大贡献。

        • 家园 车阵不是万金油。

          戚帅在对蒙和对日时,用的是不同的战术,戚帅的战术不是一包万,都是因情而定的,车阵从任务上来说:

          是在要塞间,对兵力在一万人左右的敌军,进行机动防御。是针对当时的蒙军和边界情况而定的。

          从编成上来说:有赖于其编内充足的骑兵(以保证战时的侧冀)。

          这种战术和编成对于当时是恰当的,没有应用的结果是,不得不增加固定要塞,相对来说并不经济。其后的车营大多失败,但这些车营不论是编成,战术使用,还是针对的敌人都是不同的。

          从后来的那些战况看,这些车营总是被迫用三边阵来防侧攻,可见其编内的骑兵不足,不能以机动部队保证侧后。

          从战术上来说,其作战地区不是要塞间,也没有预修的战备道路和阵地,以至每每被地形所限。

          从敌人来说,清军可用兵力在数万至十数万之间,而蒙军各部当年可动用的兵力多在一万左右。

          戚帅并没打算用车营包打天下,后人东施之败,与之无干。

          个人以为,当年如用戚帅的车营,在对蒙边战中,会更经济和有效,而在对清作战时,如果戚帅还在,我可能不会用车营,因应清军,制定新战术,就是用车营也肯定不会象那些败将那样用。

          以火器本身来说,明的主要问题是制作和研发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安排和标准,其水平,还不如当年的大秦(这点清也不能免俗,早时滩小,相对集中,还好,后来国越大,就越乱了。)。

          • 家园 戚继光不会用车阵

            戚继光自己就说车阵是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用车阵兵力一定比别人多才行,其实用处是不大的。

            • 家园 炮和防箭能力的作用也不大吗?

              明军的兵器中,最主要的就是炮,车的作用有二,一是可作为工事(对付敌骑兵,在无要塞地区,驻工事在时间上是不便的)二是火炮运输和投入战斗的快速性。

              在没有火炮和工事,或火炮不能及时投入战斗时,步兵往往在多于敌骑兵两基至三倍时,便宜也不大,相对来说车营只要兵力相应或略多就可以了,其作用虽然尚有很大局限,但在没有虽够骑兵时,相对于一般步兵,其作用是不能乎视的。

        • 家园 恶魔兄所言极是

          “。。。。。。到底根源在哪里?我们知道,由于宋朝强干弱枝,武人的实力被大大地削弱了,明朝虽然以宋代为鉴,打死不肯谈判,可是宋朝的重文轻武之风却学了个十足十,尤其爱搞什么文臣行武事,似乎读通了之乎者也的八股文就能无往不利,圣人的一句话顶一万个兵一般,于是历届辽东经略(也就是辽东的最高军政长官),从杨镐到王之臣,居然都是读八股文的进士出身,没有一个是职业武将。。。。。。”

          宋朝建国后,统治者对武力的危害是感受深刻的(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既要维护武人利益,又要把武人的权利控制在可控范围,就产生了以文制武的制度。

          以文制武的体制形成后,中华帝国的军事指挥权落在了一群纸上谈兵的人手中。一个国家,军队的军官队伍无法吸引第一流的人才,军人的社会地位极端落后,这是相当危险的。有学者说,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是的,看考试的繁复,制度的华丽,入取的人数,是极其风光的,但从选拔武官,选拔国家战争机器操纵者的角度上说,这样的武举制度已经没落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是古代政治手段日渐成熟的产物,但伴随着的却是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失落,可悲可叹。

          • 家园 觉得以文制武是从李林甫安史之乱之后开始的

            虽然李林甫本意并非如此,但之前出将入相的比比皆是,之后呢?不熟悉对方的领域,自然就分化成两个阶层。

            还有,中国一直没有成立一个有效的儒学以外的教育制度,孙权告诉吕蒙去读书,李世民特意问李靖,也特别让侯君集向李靖学兵法,为什么就没有想起来建立一个军官学校呢?

    • 家园 好文章,好见地。

      当初看《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就对戚继光摆的这个方阵感觉有点怪异:火器排在最外面一圈,步,骑都在这个圈子里面。

      当时黄仁宇还说,可惜戚继光练的兵没能和蒙古劲旅一较高下,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照现在看,不用遗憾了,结果出来了。

      • 家园 他大量的火器是零距离杀伤的,当然只好放在外圈

        这个不同现代的榴弹炮可以放在后面...

    • 家园 好贴,也有疑问

      为什么不用“线式战术”和“交替开火”呢?

      看起来明军是有枪炮但不会用啊!

      • 家园 这真是个历史上的谜团。

        按照常理:三段击,线式战术并不是人脑很难想到的东东。否则西欧和日本也不会都想到这个方法。

        我看关键还是不重视,如果成建制的部队装备火枪的话,这种战术应该很快得以应用。

        关键是明清之际,火器总是作为一个辅助兵种出现,并没有单独成建制编练,就象是二战之前法国的坦克总是混编在步兵师团里面,而德国的坦克却单独编成一样,自然,发展出的战术就天差地远了。

        • 家园 原因其实不复杂

          中国以文立国,挖空心思写文章,别人以武立国,挖空心思打仗。

          中国原本是东亚第一军事强国,武功隆盛,为什么偏要以文立国?从三国到五代,拥兵自重当皇帝的人走马灯一样多,天天打仗,再搞下去中国要完蛋,即使满清上台,也不得不科举当家,严防武人。中国就是发明原子弹也只能放仓库了。

        • 家园 看戚继光的书,明军也是轮番射击,而且好象一般是分为五轮....

          但是似乎没有明确的操典而是自然形成的做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32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