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浙江怎么了?(一):金融过于发达是根本原因! -- mopfish

共:💬17 🌺18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整理】浙江怎么了?(一):金融过于发达是根本原因!

    该文原因总结的挺好,但结论有待商榷。

    浙江最近10年,确实出现经济空心化。其实也不是浙江一家这样,美国,香港都出现金融过度发展从而导致实业空心化的问题。

    但浙江是否也同样因为金融过渡发展呢?

    其实,浙江的金融还谈不上现代金融,记得20年前,浙江民间的抬会就非常发达,但这10年基本还是处于原来的层次,基本形态没有大的改观。从根本上来说,是产业升级遇到瓶颈,旁边又出现一个房地产的怪胎。一个从正面吸引,一个从后面堵死。浙江过剩资本不走这条路反而奇怪了。

    当然,这和浙江资本本身素质不高,又是家族化经营有关系。一般来说,如果要搞大规模工业,肯定要跳出家族化经营的路子。如果走家族化,那么就要搞精细化,开百年老店的打算。现在来看,浙江老板这两方面都没有准备。基本的想法是赚快钱,捞一把,然后投资移民。这样的考虑下,房地产这种高杠杆的确实最适合浙江老板的胃口和层次了。

    浙江的经济虽然在总量上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状态,但是我到是认为其实浙江在过去的十年里基本上是属于倒退阶段,经济层面没有任何的进步,我们回头仔细看看,十年前我们谈论浙江企业的时候,谈谁?万向。现在我们谈谁?还是万向。十年前娃哈哈就已经全国闻名,十年后还是娃哈哈,这十年来涌现出多少家大型,超大型的企业了么?可以说这十年,浙江经济领域几无作为。反倒在一些负面新闻里大家听到了很多浙江大型企业,从08年的华联三鑫,到12年的中江控股。从08年的浙玻,到12年的高盛科技到虎牌控股。尤其到现在的所谓600家企业联名上书。需要反思的并不只是政府本身。

      如果按区域来看,浙江在08年到12年,除了经济不发达的衢州地区和丽水地区外,基本上每个地级市都已经洗牌过一次了。我们鲜听说有企业能在这四年来安稳的走过来?为什么?这个命题很值得思考。

      我前几天接到香港一家媒体的电话,问我怎么看浙江的这次危机,政府能解决么?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自己总结下来,主要是这么几个问题吧。

      过于发达的金融体系害了浙江。很多人都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我觉得我是对的,可能问题出在怎么理解发达两个字吧。浙江的金融其实很发达,我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家银行,其实很少有地方像浙江这个区域体现出两个特征:(1)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2)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风险容忍程度远超过金融更为发达的上海、北京。

      这两个特征很有意思,浙江的经济总量其实在全国列在广东、山东、江苏之后,位列第四,大概2011年的数字是31000万亿左右,但是我们仔细来看,浙江的金融机构家数可能是位列全国之首。基本上所有能开设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都在浙江开设了分支机构,如果不能开设分支机构的也以办事处等名义开设,同时更奇怪的是基本上在2002年到2009年前,基本么有听说过亏钱的金融机构,谁来都赚钱,而且盆满钵满。

      还有几个数字,大概在2010年之前,工农中建,除了中行在系统内排名不靠前外,其他三家都是系统内排名前三,农行长期在系统内排名第一,工行基本差不多,建行有连续两年在系统内排名第一。在同一时间段内,三家金融机构同时在系统内排名前三,就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另外,更何况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等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在各自系统内都占比极大份额,高者甚至占到四分之一,那是个什么惊人的数字?

      浙江就因为超强的盈利能力使得各家金融机构都挤尽脑汁想来浙江开设分支机构,许多本不被允许开设异地机构的城商行,也开始陆续进驻浙江,到现在为止,杭州街头的银行,堪比公共厕所,只多不少,所以我总是跟人调侃,在杭州,你可能找不到公共厕所,但是你肯定找的到银行。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放贷的难易程度,浙江绝对全国第一。我记得06年在银行当信贷科长的时候,我曾经去北京汇报工作,要求总行增加对浙江贸易流通类企业的扶持力度,当时总行要求对贸易流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但是浙江事实上的贸易流通型企业没有低于85%的,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总行不进行改变的话,浙江基本上就处于无业务可做的范畴。后来总行给予了权限,允许到85%左右。当时总行说了一句话,全国就浙江一家,别无分号。这段话让我回到浙江以后想了很久,我所提的要求,到底这么做是对还是不对?

      08年工作关系到上海去,当时也在上海看了几家企业的情况,然后看到一家企业资产抵押全额抵押打7折,申请1500万贷款,居然被驳回了好几次,我当时很纳闷问银行,你们难道这样的企业也不批,那你们还做什么业务?银行同事回问我一句,难道你们有抵押就放贷款么?我想想,好像的确是啊,有抵押就放贷款了啊。别说抵押,在浙江,基本上的企业有个担保基本上就做了。如果一家担保不行,那么在拖一家,差不多总就可以了。到是让上海的同事很诧异。

      浙江的现实状况就是这样。可能是因为金融机构太多,竞争极为惨烈,企业总是在各家银行之间游走,不断的挤压银行的底线,所以很多企业的贷款条件会不断的下降。尤其这里有个很大的前提是99年到08年的这将近十年里,浙江经济极为快速的发展的同时,贷款质量一直非常高,几无坏账,我记得当时去总行汇报,总是带着优越感的抨击总行的政策说,你看我们一直就这么做的,从来没有出过问题,你们总行屁也也不懂,就少干预点吧。在这种盲目乐观的前提下,各家银行的确也给了浙江的各家金融机构的分行极大的权限审批业务。

      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不断下降放贷标准的两重原因叠加下,使得浙江经济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我认为是实业空心化现象的蔓延。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浙江金融发达反倒会导致实业空心化,照理说金融发达应该是促进实业发展才是。但是很可惜,浙江并不是这么一条道路而来。

      从02年开始,经济不断上行,大量的实体经济的确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很多实体经济发展到后来,实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润远远赶不上固定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增长。举例来说,很简单就是很多人辛辛苦苦开厂做实业一年才赚一千来万,但是他当时买的土地盖厂房的土地可能反倒能赚几个亿。

    但是很多人会问,这个跟金融过于发达有什么关系么?有关系,关系而且很大,因为一旦目标发生了改变之后,经营模式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因为大量固定资产的升值要高于实体经济利润的创造,使得很多企业就会不断的去得到资金,然后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而且得到的资金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自身所需要的资金,这里面金融的过于发达就会助推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金融机构变相的给予企业远超过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就是帮助企业去扩大和增加对资产的投入。帮助企业圈地,买房,甚至去做房地产。

      过去的十年来,这种情况不断得到恶化,就产生了一个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量真正他是干实业的人没有好结果,而大量没有专心干实业,不断通过实业套钱用来做投机的企业却一个个暴富。使得很多企业自然而然都依样画葫芦走上了投机生涯。

      我有个朋友,主业是做建筑工程的,06年才东拼西凑买了套房子,花了三百多万,一年后这套房子涨到了800多万,一年不到的时间,让他春心萌动,于是就是利用他的建筑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贷了600多万,这个钱到手后,他又去买了套房子,花了700多万,评估1200万,抵押贷了800多万,又去买房子,大概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他买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筑公司的平台贷的款,到了09年下半年的时候,他的资产就过亿了,然后有一次吃饭跟我说,早知道赚钱这么容易,他做什么建筑啊,做了二十多年建筑,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他就利用建筑企业的平台,不到三年,就赚了五六千万。

      在浙江,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02年以来依靠固定资产升值成为暴富的人比实业暴富的要多的多,所以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到一种怪圈中去,创业,然后请人管理,不求赚钱,只要维系一定的生产量就可以了,然后就开始贷款,贷款来的钱去买地,或者去做别的投资。反倒没有花钱在实业上,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实践都证明了,在当前的趋势下,土地的升值或者投资的利润要远高于实业的经营。实业日益沦落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一个依据而已。而银行也都知道,但是受限制于经营压力也变相的给予了这种支撑。

      浙江从而演变成了全民投资或者全民投机的盛宴狂欢之中去,在经济不发生太大变化或者下行的情况下,这种盛宴有可能维系,但是经济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噩梦就不期而至。

      浙江的金融到底发达不发达,我在举几个例子。在浙江的银行中为了将贷款放出去,无所不用其极。不知道别的省份有么有。在浙江基本上只要有抵押物,不管什么公司,都有渠道能拿到贷款。在浙江会有很多的贷款品种出来,一般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打六折左右,所以通用的操作方法是高评估,然后在打折的方式,但是在浙江抵押物不但可以不打折还可以上浮120%,也就是1000万的房子,可以贷到1200万。你没有企业平台,银行会给你找企业平台,你缺乏贷款条件,银行会给你造贷款条件,你没有流量,银行会给你造流量。如果这个银行不干,那行,我换个银行。

      在浙江在抵押不行的情况下,也还产生了所谓联保联贷,就是几家企业共同互相担保的方式贷款,政府还大力推荐企业这种贷款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是帮助企业还是害了企业呢?

    我以前做银行的时候,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确实需要钱,那么钱要给到位,给少了也是风险。第二个观点就是给一个企业超过他自身所需要的钱,那不是帮企业,那是害企业。

      浙江一直在喊中小企业融资难,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我没有做过统计,我只是自己瞎琢磨的,我可以说浙江的企业所用到的贷款90%是被挪用到生产经营以外的,换句话说,浙江的企业其实不缺钱。那不缺钱为什么要贷款?因为浙江的老板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赌性。

      所谓敏感性就是能赚钱的事情,浙江老板能先天下人知道,所谓赌性就是只要有1%赚大钱的机会,就会愿意去博,结果先不管,干了再说。这两种性格是浙江人能闯天下的根本,也是浙江老板总出事情的根本。

      浙江中小企业到底多缺钱,有时候是个伪命题,对于贷不到款的人去扩大资产投入的人,铁定说自己是缺钱的,因为眼红人家,也希望能贷到款去做投机,所以会不断提融资难的情况,从而形成了看上去都缺钱的样子,但是静下心来看看,他们应该是缺钱去投资,而不是缺钱做生意。我在干信贷调查的时候,总是发现要帮助客户去想钱借来干什么用这个事情,对于有些客户还要劝他们去贷款,有些心平点的老板,会说,给我钱干什么,又没有什么用,还要付利息。小日子过的挺好,懒得折腾。你也没有办法,但是大多数浙江老板,却会很直接的跟你说,他缺钱,因为他要买房子,他要拿地,他要干一票等等。

      有段时间我在义乌小商品城里想开发一个贷款叫商户贷,其实很多银行现在都在做了,但是真的很好玩,走访下来,其实商户们,如果只是做生意的话,压根不缺钱,因为他们本身的现金流都很好。除了可能临时性的进货的时候,会用到一些钱的话,基本上平时都是账上一堆存款,他们缺的反倒是理财通道,而不是贷款渠道。所以我对市面上很多银行打的商户贷款,很不看好,弄到最后又是一个变相害人的方式。

    [UR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1045289.shtml

    [/URL]

    通宝推:西瓜子,风中笑,Mtknr20,老广,乡间小径,车雨田,我偏要折腾,等明天,大胖子,
    • 家园 很中肯的分析

      金融过于发达的确不是好事。象上海曾经因金融快速发展产生的制造业空心化,本应该是浙江的前车之鉴。可惜,浙江没有充分吸取教训,走得更过了一些。浙江金融过于发达的现象,只不过是国家、地方对房地产政策的失误和失控的一个缩影和放大。房地产业过度发达短期的现象是地方表面上欣欣向荣,但长期的结果是吃子孙饭,预支了未来的发展空间,一业兴而百业衰。

      不过,浙江的企业,也有很多是专注于制造业的,完全放弃制造业的不多。由于地处沿海前线的原因,浙江历史上就缺少大型、超大型企业。与其它省份相比,浙江更多的是家族式企业。从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每一步都是艰难地升级,是涅槃,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的。而且,民企的生存环境比较差,这对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有很多制约,这也导致浙江企业发展速度不快。我接触一些民企的企业家很多感慨做企业的艰辛,他们挣的钱完全够子孙辈花了,移民也根本不成问题。坚持下来,不是为了钱在做,而是为了责任,对得起跟自己一直打拼的兄弟和朋友。

      这次低谷,持续的时间会很长,现在还是一叶知秋的时候,寒冬还没来呢。浙江的绝大多数制造业的企业家对未来几年都持悲观态度,都已经做好的准备。但是,经历这次经济起伏后能生存下来的企业,今后的发展会走得更踏实,更稳当。从长期看,浙江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时间,但以浙江多年积攒的实力还有浙江人的灵活性、吃苦精神和生存能力,个人觉得浙江的前景在走出低谷后并不黯淡。也希望这次低谷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能痛定思痛,不再浮躁。

    • 家园 说的非常好!

      看看钢贸公司里浙江老板的数量和他们背后的发家故事就可见一斑。

      • 家园 待问

        1.钢贸老板主要是浙江?

        2.机器设备这种动产,新的都不能超过3折,产业集群可以适当放宽。即便是这,机器设备质押仍然非常非常的危险。这个东西随时可以搬走,这个东西工商局的登记同一个可以登记十次,是完全不同于房产抵押的,这个东西不是产业集群的地方,拍卖都没人要,厂房这种东西,仍然是处于集群产业地才有意义,工业用地哪里值钱呢。

        3.楼主确定中信、民生这样的股份制银行能站到四分之一?至少中信、民生、华夏、招商都没有可能。

        4。房产加成贷款并非浙江独有,评估价本就是市场价7-8折,对于优质客户,长期合作客户,现在仍可以考虑,去年以来,民生做的比较激进

        5.对于目前银行来看,抵押物完善,当然可以贷款,大多数银行对于第一还款来源不太感兴趣,一来这个东西说不准,二来,企业历史报表就是一坨屎,即便对公走不了,对私的审批是非常好走的,而且受托支付下手根本不及对公严格,同时,2010年底2011年初开始时贷时付受托支付不说完全,只是加大了贷款企业乱整的难度,其中2010年算是一个大的分水岭。北京上海金融发达之处正是恰恰在于不太容忍第二还款来源这样担保方式,而是综合考虑第一还款来源的基础上放贷。

        6四大行自律性强可以商讨,四大行的审批权限较大,一级支行即有非常可观的审批、放款权限,极易被拉拢,股份制银行几乎上收省行分行一级,进来出事的情况可见一斑

        7.四大行可以不在乎存款(近来也开始),其他任何银行存款是第一指标,除浦发外,存款的第一位的,利润是第二位的,这个和股东关系很大,和个人的工资、费用有10%关系吗?木有

        8.现在的危机就是让孩儿们把不该吃的东西吐出来,说句不客气的话,房地产也是每个人能玩的?

        9.中国人傻瓜很多,聪明人也多,不是只有浙江人才如何如何,从来没有的事情。就算是宁夏、内蒙古大家瞧不起这样地方的,商人也是牛人多多的。

        10赌场浙江人这个概率问题,这个这个,是开玩笑吧?

        哈哈,不是给楼主扯后腿哈,就是随便说说。很想听听前辈继续说说后面的事情。

    • 家园 浙江人对风险的容忍度不是一般的高,甚至可以说愿赌服输,

      记得和一个朋友聊过这个问题,这个朋友比较有意思,是温州人,家里有家族企业,在四大行之一干过两三年,去国外留过学,也做过外资银行项目,炒过房,虽然受到过现代金融教育,但是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仍然不以为然。谈到温州人到上海买房子的时候,他说为什么温州人到上海买房子。原因很简单,温州人首先在温州炒房子,把温州的房子炒的很高,然后回头一看,上海的房子原来比温州的房子便宜这么多,江浙一带的人对上海有无数的感情,然后就冲到上海来买房。而且温州人买房不是只有有钱人买房,没钱人也买,记得他说过他一个同学,还是个女生,家里没太多钱,刚参加工作,就去买房,我说没钱怎么买房,他说几个老乡联合起来买房,我说产权怎么分,他说私下签订一个合同,按出钱数分,然后涨了就卖,按比例分钱,然后没几年,这个女生用自己的工资在供3套房子。我这个朋友不停的嘲笑上海人胆子太小,我就问他我说上海人这么做也有他们的好处,风险控制的好,不会蚀本,我就问他,说你们温州人做生意凑钱做生意亏了怎么办,他说把生意转给其他人接手,我说要是没人接手呢,他说那就愿赌服输。说到愿赌服输,想起有一次年前去绍兴乡下玩,村子里盖的富丽堂皇的房子里冷冷清清的没什么人,我问我一当地朋友说怎么没年轻人,他说急什么,还没到过年,果然,到年前,那人一拨一拨往回走,那海鲜的价格也是扶摇直上,过了年,好家伙,好多家都在开麻将,那是真赌,一晚上几十万到几万不等,都说赌场之上无父子,我是亲眼所见,说的那个难听,虽然我不能全听懂,我朋友在旁边翻译,什么难听说什么。过了年人又纷纷消失了,我和朋友开玩笑,敢情您们这人赚了一年的钱就是为了赌这几天,他说可不是,这几天是最重要的,只有这几天,好多房子才有人住。过了这几天,如果你是年轻人,还在村子里混,父母就会说,你还不出去赚钱,所以他们那里的人男的去上海,女的去广东,那是有传统的。说到这里,想起我一山东朋友说的事,他说他们那里的父母为了能把孩子留在身边,不惜给孩子下跪,阻止孩子去外面闯世界。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 家园 只如烂柯一梦

      基本同意楼主观点,但似乎宽松的金融环境最多也就是导致现下状况的要件,恐怕主因还得从产业政策乃至政治环境上去找。

      我在浙江诸暨,经营一家外贸服装生产企业。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曾在本地建行工作了三年(00-03年)。感觉那个时候企业要贷款是真的难啊。抵押的话,机器设备根本不值钱,厂房土地一般批评估价7折的额度,真正贷下来可能只有5折,而且评估标准也很严格。担保贷款很少,要求更高,而且很多情况都是实际上拿担保人的资产作抵押。至于联保也有听说,可能尚处试探阶段。个人贷款刚刚起步,连房产按揭都还不多。

      那时候的小企业真的难做。我刚办厂时,靠原先在银行的关系,用在市中心170方的房产作抵押,才贷了两年40万个人消费贷款,跟按揭一样还款方式。现在想来这点钱也算是起了不少作用。哎,创业艰辛一叹而过,不说也罢。

      没想到,这几年形势大起大落,我埋头苦干十年,一抬头,人间竟换了天地。什么阿狗阿猫都开奥迪凌志,宝马奔驰也成了大路货,不整个陆虎卡宴都不好意思出门。

      不行不行,一写就要吐槽。明天还要接待查货QC(送足票子还得陪好笑脸),各位晚安!

      通宝推:渡泸,
    • 家园 金融本质上就是杠杆,可以助纣为孽,也可以助人为乐

      金融本质上应该是中性的。但金融会本能地去追逐和捧红有最高利润的生意,而利润太高的生意总是多多少少都走得不正。所以金融助纣为孽的时候多,助人为乐的时候少。

      原帖里的发贴人是中央四大行的吧。四大行的行业自律性还是蛮强的。但不能指望小金融机构也有这样的自律性。中国的这一波房地产热迟早要退潮,这点很多人都看到了,但为何所有的小金融机构还是要义无反顾的投身进去呢?第一,涨潮的时候如果不进,那竞争对手在壮大而自己在退步,结果就是自己被市场淘汰;第二,退潮的时候,所有人都在遭罪,如果这时候没有在涨潮赚到足够的钱来撑过这段时间,也一样被市场淘汰。

      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金融也是这样,制造业和贸易其实也是这样,而且周期越快的行业越是明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