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旧作一篇 写给朱令案的真凶 -- 玉垒关2

共:💬215 🌺766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科普溶解度还是应该的,否则还有人推测朱干吞铊盐……

          楼上妹子虽然有漏洞,但讲明白溶解度还是有必要的。

          这楼里已经有人从1.5L推出铊盐溶解度低,进而推出朱令干吞铊盐了……

          而律师筒子说的这个1.5L,多半是参照清华实验室多用的铊盐溶液的浓度来算的,这当然不严密了,是因为他没有排除清华在某些情况下配置高浓度溶液的可能。

          但如果从他的推论看,意义又是差不多的:朱令律师无非是希望证明“大部分人容易接触到的那种溶液”不大适用于盗取来投毒,其余的到底是丢了高浓度溶液还是固体铊盐,能接触到的人范围都被大大缩小了。

      • 家园 两个错误和一个逻辑漏洞…做科普就仔细点嘛!

        1,我的化学知识很一般,但我起码知道一般都用半致死量LD50,再往上会用LD90,但LD100受实验组大小的影响,不是很靠得住。以及,严格意义上不存在“最大致死量”这种东西。

        2,朱令的律师给出的1.5L——应该是参考了朱令实际所中毒的剂量和实验室实际使用溶液的浓度。

        你提出的硝酸铊的溶解度,但实验室是否使用饱和溶液做这个实验呢?

        3,最无奈的是,姑娘你给的致死量是铊,给的溶解度是硝酸铊啊!!!!6g硝酸铊不等于6g铊啊姑娘!!!!!

        结论:你证明了100ml饱和硝酸铊溶液中有6g硝酸铊……

        建议你放话“误导”之前,先补完以下:

        1,算一下6g硝酸铊对应多少克铊(这个不会差多少的,主要是看不下去你前后不一致)

        2,证实清华用饱和硝酸铊做实验……

        最后,支持科普,朱令的律师在1.5L这个数据上是绝对不严密的,这个肯定。整个这个案件目前公开的信息就没有什么地方是严密的……

    • 家园 我觉着有些细节要是搞不清,可能很难讨论下去。

      点看全图

      这个图片是2006年央视社会调查对朱令案的报道,来源是http://hebei.sina.com.cn/video/hot/2013-04-17/09243973.html,时间在图片上有了。

      片中没有说这个就是朱令铊检测的报告,但是姑且算吧。

      这个很明显的能看出来是两次中毒,而且感觉每次都是一下吃进去,但是网上又说朱令是亚急性中毒,是分次分批吃进去,到底是哪一种,经过20年,不知道检验手段有没有提高,似乎应该可以给个明确的说法。

      如果是一次性吃进去,应该有应急反应,和结果不符,而且这样很难查,朱令中毒前一周每一次饮食都有可能,而且嫌疑人也很多。

      如果是多次投毒,那么能不能看出来是几次,时间段集中在哪天,这样范围可以大大缩小,嫌疑人可能大大缩小。

      网传朱令体内铊含量是1000mg(头发实际检测是600mg,依据其他铊中毒实例推导的——北大那个好像投毒是600mg,但严重性不如朱令),1g的铊对应到硫酸铊的话,差不多1.2g(铊的原子量是204,很重),如果是亚硝酸铊,差不多是1.4g。

      (备注:我的化学知识最多到n年前初中水平,如果错了是正常的,对了是不正常的,欢迎指正,也欢迎拍砖,但要注意可能被反拍)。

      也就是几克的粉末,隐蔽性很强。

      但是朱令的律师说,如果是铊溶液中毒,那么需要1.5L,2个啤酒瓶的量,不知道他是根据实际了解的清华大学铊溶剂的情况说的还是别的原因(孙维似乎说过,她也是接触铊溶液,每次到实验室都已经配好了)。

      这1.5L的溶剂要在一周内喝下去难度可不小,有人说喝咖啡,一次200ml,一周也下去了,这是没常识的话,你喝200ml的咖啡掺合20ml的铊溶剂可能,你喝20ml咖啡掺进去200ml铊溶剂?

      所以科学检验了解朱令中毒的具体过程是破案的首要因素,否则一切都是无从谈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人家不会蒸发溶液提高浓度或者结晶么?

        干嘛一定用原装溶液?

      • 家园 两个峰值就是两次中毒?

        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仪器,横坐标代表什么?时间吗?

      • 家园 扶额,你这孩子要是去投毒可就真实诚了。

        这1.5L的溶剂要在一周内喝下去难度可不小,有人说喝咖啡,一次200ml,一周也下去了,这是没常识的话,你喝200ml的咖啡掺合20ml的铊溶剂可能,你喝20ml咖啡掺进去200ml铊溶剂?

        你这孩子要去投毒可真实诚了,先计算下你要用20ml铊溶液,再计算下这样你就只有180ml水了,最后把原来的一匙咖啡粉减少10%……投毒犯都像你这么实诚,世界太平。

        ORZ,我算是看明白你的化学常识错在哪里了:

        20ml的水里即使溶解铊盐已臻饱和,不代表这份溶液不能溶入速溶咖啡粉了。饱和溶液是说对某种溶质量饱和,而不是对全体溶质都饱和……

      • 家园 铊盐并不难搞,太多外行把焦点限定在实验室了

        几年前在网上还可以买到,这是相比多年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监管的情况下,不要说九几年这方面的监管的程度了。

        多留心,无论是不是学化学化工的都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初中生就能接触到的氯化钡一样能杀人于无形,而且有误诊可能。

        • 家园 说起来嫌疑人进入警方的视线还有点戏剧性

          1995年5月7日朱令案立案侦查以后,检查朱令物品,排查铊毒来源和调查能接触朱令的周围人员是警方首先做的工作。由于朱令本人就是化学系的学生,当然警方首先要排查化学系的情况,结果化学系检查了系里的药品登记表格以后,告诉警方化学系没有铊盐!于是警方大海捞针,排查了北京市数百个涉铊单位,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也没有发现能和朱令身边人员联系起来的情况。最后是扩大排查范围以后,在石家庄的一个单位发现了一张出货发票,上面写的购买单位赫然就是清华化学系。警方这才重新返回清华,化学系一见发票也蒙了,重新核实才发现童爱军课题组确实购买使用了铊盐,但是没有按规定入库登记。自然地,此后警方很快就掌握了嫌疑人也进入了童爱军课题组的事实。

          • 家园 这个过程倒是第一次听说,我来揣测一下警方的思路。

            首次接案后,警方并不重视,就是一个简单的投毒案,一个人住院了,还没有生命危险(后续的结果肯定没想到),相比起警方每天接触的大量恶性案件,这个应该不是排在前面的。

            事实也象,4/28确诊,当晚报案,5/7才开始调查,而且还只是通知校派出所去寝室取朱令的生活用品,取东西的时候,还是问着同宿舍的人,哪个是朱令的用品(孙维声明里面当事人说的),我想警方也没抱着在里面查到线索的希望,毕竟如果投毒者就在那里,想清除痕迹太容易了。

            没有线索,就讯问,相关人员都问过,正常情况下,也能问出来了,结果还是没有头绪,我想这个时候,孙维的背景是不起作用的,当时被询问的只怕有几十人,每个人的背景查下来,那就是几百上千人的工作量,每个案子对讯问人员都做背景调查,那什么也不用干了,这个时候孙维的家人也不可能主动去施加影响,这不就是自首嘛,还不享受自首的待遇。

            找不到一点线索,就只能搁置,直到后来家属找人施加压力,这个时候再想深入调查,已经很困难了,只好做外围调查,不知道这个外围调查是什么时候,如果是受到高层批示以前,那警方的认真态度还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是压力之后嘛,虽然可以理解,那就差点劲。

            但是我认为警方是有动力在很难于破案的前提下,把第一嫌疑人定位成凶手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更加谨慎,间接证据一定要可靠,相互之间一定要成为闭环,否则很难服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无耻是无耻者的墓志铭
    • 家园 朱令律师的访谈,说孙家背景很大,与国企共进退......

      有点无语。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112756-1.shtml

    • 家园 关于两次中毒,是否有生化试验等更确定的证据呢?

      虽然这确实是协和医生给出的论断,但是看他们在初期抢救时候,不也是错误百出吗?如果在二次中毒的论断上有更确实的验证,那对孙的怀疑是多了一些。

      还有朱令在当时期间的主要活动轨迹是怎样的呢?除了宿舍,还有那些经常性的活动场所吗?

      最后,千万别再给孩子取名取令了。那个波士顿爆炸案无辜被炸死的那个女孩也叫个什么令子。不好,不好.

      • 家园 她们两位的姓氏笔画数一样,因此比较危险

        注意朱令和吕令子的姓都是6划,然后与令的笔画数配合起来,可能就是比较危险的。

        记得当年轰炸南联盟大使馆的时候,中方有三个人遇难,我上街看到一个人摆摊,宣称改变名字改变命运的,所以我就给了包括邵云环等三位遇难者的名字让他测,他当场计算笔画数,当场翻书,结果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人中年出事。

        然后我又拿出一个人的名字:张灵甫---他又当场算笔画数,结果更加准确,根据笔画数,可以推断出他早年飞黄腾达,然后引起众怒,被围殴而死。

        以后我有缘遇见一位老师,我算了一下他的姓氏笔画数,发现他的笔画数与赖昌星的笔画数一样,这家伙下棋下得比我那时候好,乒乓球也和我差不多,特别是围棋下得很不错,大概日子也过得不错,后来我知道这位给关起来了。

        姓名的笔画数和名字的笔画数配合还是很重要的。

        据说日本人就比较重视这一套学问,所以日本人的生活普遍的好一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