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为什么形意、八卦、太极的练法这么怪? -- 白羊王

共:💬64 🌺29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带功和不带功是不一样的

              不带功,散。没太极味

            • 家园 不是藏起来,而是必需慢练才能入道

              坦率的说,我不是练太极的,可以说是太极的门外汉。只是按个人的见识和经验,唯有慢练,功夫才能融入身体。

              不过,陈氏快拳也许有独到的地方。据说杨氏也有一套快拳。我的理解那应该是打法的练习。

      • 家园 说的好!

        我就想快也快不了,一快,就走形了,就都错了。

        一套十三式认真打,就得一个多小时。有时和别人一起打24式,总是跟不上,呵呵。

        先慢下来,都做对了,松了,通了,拙劲都去掉了,才可能快起来,到那个境界,功夫就上身了。

        • 家园 不熟悉套路的慢和拳路本身的慢好像不是一回事啊

          如果你打太极拳总是跟不上别人的速度,那是因为你还不够熟悉拳路,或者学习时间不长,或者练习不够。祝你尽快熟悉和掌握套路,把太极拳打得得心应手。

          • 家园 我的理解

            不是套路不熟,而是对身形的要求把握不到位。

            本来要求“五对,三弓,一圆”,你开始做到了,可是一动起来,你还能保持吗,身形在任何时候都要五对,三弓,一圆,所以稍微动一下,你就得检查,纠正,这样,能快么?

            这就是五磊兄说的信息处理吧。

            大部分按24式音乐节奏打的人,有几个有真的太极功夫?懂劲了,能发人了?他们的是太极操,练30年也不是太极拳。

            当然,我还远远没有入门,但我感觉能远远地窥探到门里的一些现象,觉得应该是怎么样的。

            通宝推:NTLS,五磊山,
            • 家园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有新学问

              这个五对三弓我孤陋寡闻,没有学过,看样子是好东西。听过五弓,但五对听都没听过,能否指教一二。送宝先。

              • 家园 指教不敢,和你老兄交流一下

                应该都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

                五对:

                鼻对肚脐, 尾闾对足跟,膝盖对足尖, 中指意对,肘膝相对

                三弓:

                身弓:头与身躯连成一弓。

                耾弓:两臂相连成一弓。

                股弓:两腿相连成一弓。

                一圆:身形姿势要有圆满整体感。

                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等我有空抄下来,大家交流。

                • 家园 看得出尊驾和尊师是有心得的行家

                  细节不是标新立异,是对整体把握的一种反映。先生的这些细节体现了联系太极拳,中正对称,各部呼应的原则,对称术是复杂事物变简单的不二法门。坚持下去一定会出功夫的。对此我也相应针交流一下我们的细节。

                  五对

                  1)鼻子对肚脐。鼻子和任脉对齐,下巴意穿透肚脐。耳朵拉长,头发上指,脸似笑非笑等

                  2)尾椎和足跟相对。尾椎的事我在《太极的胯眼手》上说的很详细了。

                  3)-5)基本是外三合的内容变化。外三合目的是全身都合,但是能保持外三合,全身合也不远了。

                  三弓:

                  三弓五弓目的都是无点不弹簧,所以能做到三弓五弓劲得,估计也能摸到无点不弹簧的门路。

                  一园:

                  这个就不必评了,太极就是圆,能圆满了,太极也就成了,所有的细节不就是为了圆满嘛!无有凹凸无有断续等价圆满两个字。

                  讨论细节并不难,难得是检验和验证,知己知彼功夫有一大部分就是检验和验证功夫。比如外三合先生在锻炼当中是如何检验的呢?

                  • 家园 呵呵, 您谬赞了,不敢当啊。

                    我是感兴趣,但无缘哪。 几年前和一位老师学过一点,没有机会和时间真正的受他得太多指教。他倒是名师的入室弟子,但因工作原因,练的也不多,但门是入了,只要练,功夫就能涨。

                    像我这样的,练的好的话,可能有些健身作用,练的不好,也就是活动活动筋骨了。

                    这个东西,有老师教和没有,天地的差别。当然,个别天才总是例外,呵呵。

                    我觉得您前面说的关于信息处理的那段话,我挺有感触的。以前练杨氏架子的时候,就是划架子,和做操没有什么区别。后来这个老师指点了几次,知道的身形的一些要点。同时在打拳中试图维持这些要点,才感觉根本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的速度,简直就是顾头不顾尾,唯有彻底慢下来,方能试图去维持一些要领(完全做到我不敢说,肯定有不到的地方,只是自己不知道就是了,这有时有没有老师的重大区别,老师可以指出你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很多是你自己很难察觉的)。

                    还有就是关于拳论里“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理解。好比你在站桩,你的胳膊,手在一个位置上,从力学上说,你的肌肉的力量,应该和你胳膊的重力完全相等,胳膊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一根羽毛落在上面,都会破坏这个平衡。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你对肌肉力量的精确控制,和你的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唯有此,你才能感知到一个羽毛这个级别的力的变化,唯有此,你才能不但懂了自己的劲,还能听的到别人,外界的劲。

                    太极拳练的就是这两样。当年,杨澄浦可以用十尺长的大枪,击中玻璃窗上的苍蝇,而玻璃完好。这不是特技,这充分说明了他对力量控制的游刃有余。

                    从解剖学上开,太极高手们的肌纤维比普通人长很多,末端神经高度发达,就是多年这样练的结果。表现出来就是胳膊可以软如棉,也可以硬如钢。

                    而这些,都是体委提倡的“太极操”里没有的,也是真假太极的一些标志性的区别。 老年人活动身体,做太极操,比不做强,但千万别以为那是真正的太极。

            • 家园 把基本概念绝对化容易进入误区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90年的时候,当代一个太极拳大师的一个香港的弟子给他写信。他说,老师我现在技术不太好,太僵,松不下来。怎么才能改过来。原来,这位弟子把“去僵求柔”作为练拳的目标,一做太极动作就感到了自己的肌肉在拉动牵引,觉得不对,肌肉用力以后怎么能松呢?那不是僵吗?但是如果放松肌肉一动不动又怎么打太极拳呢?怎么想也想不通这个道理。只好求教于老师。

              老师回信说,你求松反被松困,求柔反被柔困。意思是说你不能机械地理解“松”这个字。陷在这个框子里怎么出得来呢?如果你大胆地跳出去,大胆地走手臂,也许就松下来了。表面上看这个徒弟被肌肉的“松”给困住了,其实被困住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他的思想和意识。

              在这个例子里,太极拳的“松”是要求人的意识要放松,动作也要放松,不要紧张。在做动作的时候用松字来指导自己的动作。但是不能把这个概念绝对化,以为肌肉牵动就是僵。任何的力量都不能用,用了就是不柔。那样的话结果就是根本没法动。

              太极拳有很多规矩,比如虚灵顶劲,立身中正,沉肩垂肘,气沉丹田,曲膝松胯,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等等。这些指导太极拳的基本原则非常重要,而且对能否掌握太极拳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对这些指导原则的理解,不能机械。就拿立身中正来说吧。立身中正是个相对的概念,不能把它绝对化。尤其不应该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来研究这个问题。人的重心在前后移动的时候是达到一种随遇平衡,动态的平衡。立身中正是一个大致的概念,相对的概念。一个人在向前进步的时候,可以慢慢地一点一点移动重心向前迈步,也可以快速地向前迈步甚至跳跃而同时保持上身中正。这本来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种绝对的概念,用每一个瞬间作为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立身是否中正,这个拳打出来的动作一定迟滞而僵硬,没有连贯性,也一定不会流畅,更不会有任何技击价值。不信你自己练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