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张灵甫死因说开去 -- 猫元帅

共:💬96 🌺4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张灵甫死因说开去

    看马甲的共谍系列想起来的。其实是应该发到龙门客栈去,但是想了想,这个版面的风格可能更适合。

    先从头说,张灵甫被杀说我觉得不靠谱。

    从各个回忆来看,当时信息很混乱。张灵甫是活是死谁也不清楚,所以现在俘虏里面找是很正常的,毕竟党国高官化妆小兵逃跑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从各个说法来看,我认为被俘被杀可能性最小。张灵甫的性格在那里摆着,他会举手投降吗?

    张灵甫的致命伤在哪里,也是众说纷纭,粟裕说是在头上,但是从现存张灵甫尸体照片看,起码面部是完整的。汤姆森冲锋枪11.43毫米口径,从脑袋打进去,单孔好大一个呢,能打掉半个脑袋。如果是从后脑打进去,前面打出来,不可能有完整的脸部。

    所以,我认为张灵甫最大的可能是两种,一是自杀,二是混战中死亡。我认为以张灵甫的性格,自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问题的重点在于,为什么好多人都在暗示张灵甫是被俘被杀。答案很简单,要塑造悲剧英雄,必须要有恶人出现。要把张灵甫塑造成正义英雄,就必须把共产党塑造成恶人。只有张灵甫被俘被杀,才会坐实“共产党杀害抗日英雄”的罪名。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张灵甫长得帅,出身好,老婆漂亮,适合做一个偶像。张灵甫的闪光点在于:1、出身低,但是并不是贫寒。2、上过北大。在北大清华成为膜拜胜地的今天,这一点是相当提分的。君不见好多人一见北大清华就晕头转向么。3、投笔从戎。可是,张灵甫投笔从戎,可不是为了抗日哦。有好多人是故意混淆这一段的。4、黄埔出身,嫡系。这点上,同为战死的黄百韬和郭景云就吃了大亏。这二位都是北洋出身,后来都和凯申公作对。郭景云是阎锡山的队伍,黄百韬更惨,是张宗昌的队伍,男怕入错行,被人鄙视只能自怨自唉了。因此,这二位再怎么玩儿命,也不会有人记得滴。5、抗日。这点算加分。可问题是,八年抗战,就算是国军队伍里面也不是只有一个张灵甫吧。6、得过美国勋章。免煮湿疣明灯国的勋章,这个比较提分。

    以上是张灵甫的6点闪光。突然之间,我发现国军里面有一位老兄其实比张灵甫更适合做为悲剧英雄,谁呢?邱清泉。

    来看看:1、出身贫寒,虽说不一定比张灵甫更差,但是起码同等吧。2、反过大清朝,这可是先总理的门徒哦。张灵甫不过是校长的门徒哦。3、才子。以第二名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并考入上海大学。可惜的是上海大学不如北大有名啊,一叹。4、投笔从戎。邱清泉也干过呦。5、黄埔二期,根红苗正。张灵甫不过是四期哦。6、参加过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这个可是标准的革命军校生啊。6、参加过北伐。这可是共党都赞扬的事情啊。7、参加过中原大战和围剿红军,这个可是给凯申公玩儿过命的啊。说是打下党国一片江山不为过吧。8、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人家邱清泉可真是上得了战场、进得了教室啊。9、参加留德考试,名列九人中的第一名。考入德国陆军大学。这个可是1935年啊,德国啊,德国啊,被无数军迷奉为圣地的小胡子的德国啊。你张灵甫去过德国吗?10、也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11、二〇〇师副师长,装甲先驱有木有?12、第五军军长,五大主力有木有?13、得过美国总统自由奖章。比张灵甫的那个牛X多了吧?14、打的华野、中野乱跑。不比你张灵甫差吧?

    14:6,雨庵完胜。

    可是这么一个人中龙凤,怎么就成不了悲剧英雄呢?是你邱清泉长得太丑么?还是你没有漂亮老婆?都不是,是你邱清泉没有可能被共党抓住枪毙啊。天下人都知道你是逃跑未果,不似钟麟有被俘被杀的机会啊。

    唉,看来要做偶像,真的是“缺一不可”啊。

    本来想多写点,结果中午有吃饭有打牌,思路断了,就这么着吧。发到不同地方看看效果吧。

    关键词(Tags): #张灵甫#邱清泉通宝推:上古神兵,
    • 家园 【讨论】杜聿明的六菜一汤

      在军坛看到一文,想起了西西河里这个帖子。

      文章摘自《人民政协报》2012年2月23日,作者:贾晓明,原题为《一场五小时的心理攻防战》。里面特别提到:在三野四纵活捉了杜聿明之后,陶勇司令员、郭化若政委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粟裕司令员。粟裕命令陶勇:将杜聿明送到华野前指,但必须是活的!

      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四纵司令部接到十一师的紧急报告:活捉了杜聿明。当时苏荣正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机要参谋,迅速将这个信息报告给陶勇司令员、郭化若政委。

      两位首长又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粟裕司令员。粟裕命令陶勇:将杜聿明送到华野前指,但必须是活的!

      杜聿明经过治疗后,被移送至四纵司令部。陶勇和郭化若两位领导给苏荣下达了一项命令:要他负责好杜聿明的安全!杜聿明被押解到四纵司令部后,司令员陶勇和政委郭化若请他吃饭。郭化若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席间还向杜聿明提起了军校的往事,但是,杜聿明显得无精打采。

      我方为杜聿明安排了一间民房休息。因为责任重大,苏荣事先将看管杜聿明的民房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把可能用于自杀的东西完全清除,并安排了哨兵和暗哨。当杜聿明进屋后,为了缓和杜聿明的情绪,苏荣并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说自己是国民党四十二军参谋长的勤务兵,被俘后参加了解放军的部队,以前就认识杜聿明。苏荣发现杜聿明的大衣上全是血迹,将自己的大衣脱下帮他换上。

      此后,苏荣与杜聿明开 始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闲聊”。开始的时候,杜聿明先是不说话,后又说自己指甲长了,向苏荣借剪刀剪指甲,被苏荣拒绝。苏荣看透了杜聿明的心思,问他为什 么自杀。杜聿明的回答是:被俘是军人的耻辱。但苏荣发现,杜聿明其实并不相信解放军会对他这个战犯宽大处理,就开导他说:你现在的待遇是六菜一汤,陶勇司 令员、郭化若政委给我特别交代的,特别优待,你们其他高级将领被俘后的优待是四菜一汤。而我们的司令员和政委一顿饭也就是一菜一汤,多的时候两菜一汤。

      趁着杜聿明的情绪有些平息,苏荣就和他谈些别的。杜聿明说解放军阻止国民党部队捡回空投食品的做法很“残忍”。苏荣就解释解放军的政策是国民党官兵只要不带武器来抢空投食品,我军一概不加干涉的原则。

      就这样,苏荣陪杜聿明聊了5个多小时,逐渐缓解了他心中的压力和紧张,不仅让杜聿明变得侃侃而谈,在说到粟裕的时候,两个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粟裕是位了不起的军事家!

      经过5个多小时的谈心,苏荣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让杜聿明彻底放弃了消极念头。在杜聿明被送往华野司令部的时候,他握着苏荣的手说:希望以后有机会好好地再谈谈。

      顺便说一下:原6纵政委江渭清在他的回忆录中所写的

        “在孟良崮战役中,要说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被我6纵特务团活捉了的张灵甫,却被一名对张灵甫恨之入骨的干部给打死了,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否则,我们一定要同他叙叙涟水的那段往事了。”

      是准确的。

      • 家园 未必

        “必须是活的”这句话不能作为反证。不能作为杀死过张灵甫的证据。

        这句话也可以解释为防止杜聿明自杀或逃跑被杀。

        上次高铁撞车的时候就闹过这样的笑话。

    • 家园 华野这边的一个说法

      华野这边有一个以前不太为人知的说法。

      华野这边在孟良崮战后,由陈毅提出,钟期光负责,华野敌工部执行,对74师战俘进行了集中的审查研究,于孟良崮之战2个半月后,刊印了蒋军七十四师的调查研究一书。为保证调查材料完整、确实,制定了详尽的调查提纲,物色各方面的调查对象,对被俘军官晓以利害,指明前途,使他们感到过去有负于人民,如今是改过自新的好机会,还要采取措施、反复对证,以防止他们用假情报蒙骗。对个别顽固的要施加一点压力,同时进行政策教育,使他说出全部情况。全书分为历史沿革、组织编制、官兵成分与素质、官兵训练、新兵补充与残部概况、参谋补给卫生业务、参加战役经过及检讨、惯用战术、政治情况与政治教育等九个专题,全方位展开对整编七十四师的分析。除在华野内部发行,也上呈中央军委和其他战略区。这本书明确持张灵甫自杀说。鉴于此前华野方面的对中央的说法是不同的,这本书敢于另持自杀说,相信是在对被俘官兵的审查中掌握了相当过硬的证据的。

      • 家园 这个说法见过

        但是貌似没有人见过这本书。更别提网络资料了。

        而且,关键在于,张灵甫死的时候,在场的人很少,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甚至在俘虏中都没有亲眼见到张灵甫死的过程的。因此很难找到第一手证据。

        但是很奇怪的地方在于,见过张灵甫尸体的人很多。现在看,只有粟裕提到过张灵甫的枪伤,其他人谁都没说过。而粟裕是不是见过尸体,反倒是有疑问的。

        • 家园 这本书

          这本书在超星上放了好多年,直到大约半年前才拿下。流传到外面的实体原书和复印本也有。这里就有一位收藏者贴出的书的照片。王玉玲也从大陆方面得到一本。

          http://shanbusheng.blshe.com/post/3314/54957

          当时在洞内第一手目击的人,总人数大概有一二十人。华野敌工部在为了写书对被俘官兵审查调研的过程中,肯定是掌握了过硬的资料,才敢在书中提出和以前上报中央截然不同的说法。

          • 家园 这里面提到张自杀也就这一句,

            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自杀及战斗中击毙七千余名外,其官兵万五千人悉数被俘. ”在这里已写明张灵甫等自杀,还有“其官兵万五千人悉数被俘. ”引人注目, 文字中如无漏字, “万五千人”其意应是一万五千人,那么加上击毙七千余名,就是两万二千余人,这与泛说全歼三万二千余人,数字上相差一万人.

              看来没有给出自杀的依据,否则博主肯定会当宝贝一样供出来。

              从文中看,只是在说战绩时顺便带了一句,并不是专门介绍张是怎么死的。如果拿不出书中对此说法依据,还不能作为定论。很可能是编写者听了俘虏的说法,而这俘虏不一定在现场。

              下面有人跟帖想要复印件被拒,我觉得拒绝理由不充分。如果我有这么本罕见的书,第一件事就是做成扫描版,以免书灭失。

            访客:访客 | 2007/09/09, 18:39 | IP地址:222.188.143.*

            《蒋军七十四师的调查研究》一书能提供复印件给我吗?谢谢!

            [回复]

            单补生 | 2007/09/09, 23:57 | IP地址:221.223.129.*

            抱歉!此书较厚,纸张脆老,不宜复印.

              关于博主说的“数字上相差一万人”,按维基百科:

            根据解放军方面的说法,是役,国军损失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19旅57团和其他赴援兵力,毙伤1.3万人,被俘1.9万人,合计3.2万人。

              这本调查研究很明显只针对74师。

          • 家园 要是能搞到一本就好了。

            到底有没有人很确切的说过张灵甫的伤口呢?

    • 家园 转贴网上的一篇文章(作者:吃米老虎我)

      (一) 考证的动机和方法

      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74军(整编74师)军长张灵甫一生有两个谜团至今众说纷纭: 其一是为何杀妻?其二是如何死在孟良崮上?长于大陆,现居新加坡的钟子麟女士在大陆出版了一本销路颇畅的书<蒋介石的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以下简称<张传>), 认为张灵甫杀妻子是杀了一个共谍,张灵甫死于宁死不屈的自尽.

      如果知道张灵甫的原名是张钟麟,那对笔名是钟子麟的作品观点就会有所预期(猜想作者也是一个国军后代吧?).然而,<张传>并不是仅限于给出答案.该书之所以有影响和欺骗性,是因为著者对张灵甫的一些亲友进行了访谈,并引用了相当部分的档案资料(特别是台湾方面的档案),从而给读者以资料和证据详尽,因而结论可信的感觉.

      可惜作者从资料到结论的过程充满了证据的混乱,考证的轻率,以及逻辑上的诡辩.运用她的资料可以推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吃米老虎我在上篇<国军名将张灵甫杀妻之谜新考>中运用钟女士的部分资料并加上其它资料已解了第一个谜,即被杀的张妻吴海兰既没有出轨也不是共谍,她被张灵甫所杀是另有原因.本篇再来探考第二个谜,即张灵甫的身死之谜.

      本来张灵甫在孟良崮无论是被乱枪打死(共军主流的阵杀说),饮弹自尽或被手下开枪打死(国军以及<张传>的自杀说),还是放下武器被俘后被共军军官泄愤杀死(共军内部的俘杀说),都无大区别,可以说都是实现了张军长生前”汉贼不两立,国共不并存”的誓言.但对一件历史事件,有如此多的相互矛盾的说法,不仅激起探索真相的兴趣.张的身死之谜比杀妻之谜更扑朔迷离,因为杀妻只涉及十来个人的事,而身死孟良崮是双方十几万人的大会战,参与者众多,各人回忆又各说各话,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因此,证据的一致性和推理的逻辑性就更为重要.

      在考证张的身死之谜时, .吃米老虎我对证据的判断原则是: 1)档案和物证重于口述;2)亲历者亲述重于转述;3)离发生时间近的叙述重于事情发生几十年后的叙述.

      关于上面第三点,要特别举例说明.

      老年人在回忆几十年前的经历时,往往出现和事实的偏差,除故意之外,还有非故意性的原因.这种偏差来自回忆人潜意识中会加强自己在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具体表现为将听说的事当作亲历的,将其他地方遇到过的事会当作某特定事件中的事.

      在张案中,有一个证明阵杀说的亲历者亲述就属此类.当时华野四纵司令部医生盛政权在几十年后回忆道:在孟良崮大战结束当晚,四纵司令陶勇带他连夜摸黑上山为张灵甫验尸,结果证实张为远距离射杀而非自杀.此文虽广为转载,作者也可算是亲历者,但明显缺乏证据的一致性和事件的逻辑性.因为其他证据都表明张的尸体是被华野六纵抬走的,并非扔在荒山上.陶司令在严重的战斗环境中也不可能为看个尸体而脱离指挥位置4-5小时.吃米老虎我对此类几十年后亲历者亲述,但又缺乏证据一致性和逻辑性的证据,在本文中统称为”陶勇医生证据”,此类亲述证据,以后还会看到.

      (二) 74师师部的最后一天

      要搞清张灵甫身死之谜,就先回到在1947年5月16日最后一天的战斗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

      5月15日晚,张灵甫将74师的师指挥所移到600高地近山顶的一个天然岩洞中.洞可容20多人,三面石壁,一面通道.

      5月16日晨,在师指挥所中的主要军官有师级军官四位,六位正副旅长中的三位,分别是:

      张灵甫,师长;蔡仁杰,副师长;魏振钺,师参谋长;李运良,师副参谋长;57旅旅长陈嘘云;58旅旅长卢醒,已头部重伤;57旅副旅长明灿.

      其他军官和随从20人左右,其中三位出现在自杀派的证据中,他们是:

      57旅171团团长周少宾,已重伤,被担架抬进洞休息;刘立梓,副参谋处长;杨占春,张灵甫随从副官(或参谋).

      以上军官中,第一个阵亡的是明灿.

      为什么要先讲57旅副旅长的阵亡?因为他在某些自杀派的证据中后来又活过来了,然后再自杀的.

      陈嘘云的回忆是这样的:明灿进入指挥所,张灵甫微笑着说”又来了一员大将”.明灿后来出洞巡视阵地.没一会,明灿的卫士进来报告他的长官阵亡了.指挥所内军官们相对无言..

      为何大家都相对无言?一个原因是明灿是张多年的老部下,另一个原因是大家都感到了灭顶之灾的来临.从张灵甫1937年到51师(旅),后到58师(旅),再到掌74军(师),在10年的抗战和内战中,明灿是张灵甫身边第一个阵亡的团以上干部.

      上午十点,74师组织了最后一次突围被打回.

      上午十一点,74师指挥所和各旅团有线电话基本中断,已控制不了部队。

      魏参谋长和25师黄百韬的参谋长进行的无线通话被华野一纵侦听并记录,其中电影<南征北战>中那句著名台词”请看在党国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吧!’就出自这次通话。

      随后,张灵甫发电愤怒指责汤恩伯,黄百韬,李天霞,并要求轰炸600高地周围山头。

      下午两点,师指挥所被华野占领。张,蔡,卢,周,刘等五人亡;魏,李,陈,杨等四人被俘。

      下午四时半,孟良崮全部战斗结束。张灵甫遗体被抬着随华野6纵行军,并于两天后下葬。

      在战役结束不到两周的5月29日,蒋委员长发出告全军官兵书,其中钦定张,蔡,卢,周等二十余高级军官为自杀,明灿等一万余人为阵亡,并号召全体官兵向他们学习,努力作战云云。

      随后国军官方报道蜂拥而出,记者如身临其境,引用无名消息来源指张等在共军逼近洞口时,张下令手下用卡宾枪将张等人当胸打死。

      为何当时报道是部下用长枪把长官当胸打死,而不是长官用手枪自尽呢?

      吃米老虎我想了半天才想明白,笨啊,没办法.

      原来战后张灵甫的尸体是被华野带走了,而蔡副师长和卢旅长的尸体被国军寻着并还给了家属.可以肯定,在他们两人的遗体上并无手枪弹孔,只有当胸冲锋枪弹孔.因此,记者们和他们的消息来源推定蔡副师长和卢旅长是被手下而不是共军当胸打死,张师长肯定也是胸部中弹而死.

      可偏偏张师长遗体验尸是脑后中枪而死(见后).

      5月16日上午11点到下午两点,在74师指挥所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三) 74师师部军官如是说

      在前面提到的七名高级军官和三名中低级军官中,除六人亡外,被俘四人,其中高级军官三人,这些军官都是留下记录的.

      先得说一说华野对74师的俘虏政策.

      共军将领虽出身工农,没读过书的居多,但个个都是聪明人.聪明人的特点就是能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如共军将领都像新版<红日>电视剧中那个沈军长那样粗鲁搞笑的话,如何能打得过张灵甫?

      华野对74师战俘是提高一级待遇,班长以上一个不放.待遇上将班长当尉官,尉官当校官,6700多士官以上俘虏编成27个中队,组织专人和俘虏谈话和研究,话题涵盖74师各方面.作为成果,华野竟写出了一本十多万字的<蒋军74师的调查研究>(够上一篇专著了).该书分九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参加战役经过和检讨”。可见每个军官的战役经过都是要过堂的,更别说高级军官了。

      师部的军官的:战役经过”怎样?可惜公开的只有一麟半爪,其他的还在内部档案中.

      第一位是魏振钺参谋长.

      魏参谋长是在华野打到74师师部前国军最后一次反冲击时被6纵特务团俘虏.他在6纵司令部告诉王必成司令,江渭清政委,皮定钧副司令”俘虏我的那个部队已活捉了张灵甫”.为此6纵首长特地派参谋陈亮上山向特务团要人.

      魏的陈述包含两个要点:1)张被俘;2)被“这个”部队俘。

      “自杀”派不能否认魏的陈述,但断定魏的被俘说不是亲眼所见而是推断,推断的原因是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不敢自杀,就推断别人不敢自杀.

      魏活的时候没人对他质疑,反正现在他也不能答疑了.就算”自杀”派说的对,魏是推理,但魏的推理为什么是张被俘而不是张逃离?而且是被“这个”部队俘?

      魏向共军高级首长作上述陈述肯定不是信口开河,是有自己的根据.也来合理地推理一下魏的依据:1)亲见张被俘;或2)师部已被“这支”部队包围攻击,判断张逃不脱了。

      既然“自杀”派否定了第一种情况,那就只有第二种了。

      请记住这第二种情况,因为所谓的自杀派的证人描述的都和这种情况不同.

      第二位是李运良副参谋长。

      李运良也是张灵甫提上来的老部下。张任58师师长时,李是属下174团团长。

      按“自杀”派所说,李是在张等人自杀现场的,他在最后时刻用短剑划破自己的脸以逃避自杀。不像魏参谋长最后一刻冲出指挥所所在山洞,李一直到最后时刻没有离开过师指挥所,因此李的陈述最有说服力。可惜李对张灵甫等最后时刻的陈述同样未被公开。

      公开的只有一条,李运良回忆,张灵甫死前曾拟一电报准备发给委员长以指责上级指挥不当,但此电仅来得及发给王耀武。

      张灵甫战役中至死也没有和蒋通过话,发过报。这和蒋于1947年6月5日在南京军官训练团第三期研究班上的讲话是一致的。蒋的讲话大意为他看了张灵甫在5月初写给他的意见书很感动,回复张一个电报,但电报未达,张已殉职。可见,所谓张向蒋表自杀决心和报准备自杀的干部名单是一派胡言。委员长都说没有,谁还否定委员长?

      第三位是57旅旅长陈嘘云。

      陈旅长也是黄埔四期,常德守城战时是57师师长余万成的参谋长。陈对张在当74军军长后的一些人事安排不满,本在南京不愿参加此次山东重点进攻,但经不住白崇禧拿新三军军长之职当胡萝卜,来到了死地。本次开战后,陈是坚定的突围派,又和张意见相左。当时,手下周团长已重伤躺在洞内,副旅长明灿和170团冯团长进得指挥所内又直接向张汇报,陈旅长心中无趣,就离开山洞上了山头,最后在那里负伤被俘。因此,陈的回忆文章对整个战役的研究很有意义,对张的死因判断却无用处。

      指挥所内活下来的三位高级军官,一位说张被俘而被“自杀”派否定,一位回忆未公开,一位承认对最后情况未知,于是轮到一个小军官登场了。

      第四位:随从参谋(一说随从副官)杨占春,自杀派的王牌。

      杨占春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本人因为官职很低,在已公开的文献上没留下直接记载,倒是通过两个人的转述留下两种截然相反的描述.由于是转述,本身的历史价值就不足,何况还有两种相反的.

      第一个转述的是罗文浪.

      罗文浪时任83师19旅57团团长,就是李天霞派来保护74师右后侧安全的那个团.在华野进攻时,57团没有随83师一起南撤,而是和74师一起上了孟良崮.罗的决定自然有怕被战后追责的因素,但其中肯定含有他对张灵甫的感情因素.原来罗文浪本是74军的老人,在张任58师师长时,罗是师参谋主任.

      罗为老上级两肋插刀的代价是:被俘.

      罗在战俘营(华东解放军官训练团)中遇到了杨占春,自然私下向杨打听老上司的死因.

      罗文浪在1961年发表的回忆文章中转述:杨私下告诉他,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高级军官是在指挥所攻击中被乱枪打死.

      罗的文章并非湮没在文海中,他的转述被广泛引用,包括李敖的<蒋介石评传>.

      第二位转述的是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时间在2003年12月,在罗文浪发表回忆文章42年后.

      按王女士所述,杨占春于1947年秋冬时被华野释放,到南京找到她,做了两件事:

      1) 交给她张的遗书,就是那封著名的以”十余万之匪向我扑来”为开头的遗书;

      2) 告诉她张是自杀.细节为张命令手下先打死自己,再打死卢醒;蔡仁杰自己倒提长枪,枪托抵在墙壁上,枪口对自己扣了扳机.

      蔡副师长的自杀法倒是很有特色的,想必指挥所里没手枪了.但不这样自杀行吗?要和交还给家属的遗体上的弹孔保持一致呵..

      自杀派说这就是张灵甫自杀的铁证.至于杨在俘虏营中私下告诉罗文浪的”乱枪打死”的说法是被共军统一了口径.

      不知共军为何要统一这些小啰罗的口径.自杀派有没有想过,在张灵甫等已被蒋总统在1947年5月29日树为全军,全党和全国的兵败不屈自杀典型,已将蒙阴县改为灵甫县,已在南京开工建造纪念塔后,杨占春在见王女士前有没有被蒋总统的手下统一过口径?

      再来说说那封遗书吧.

      先不论杨占春如何在做了半年左右的俘虏后还完好保存那封遗书.乍一看,遗书用红墨水写在一张折叠的便纸上,好像在紧急关头随意而成.细看就不对了.

      那里不对?

      全遗书共九十二字,写得毕工毕正,没一字涂改,没一划写错.让你用钢笔快抄九十二字,你能做到这样吗?反正吃米老虎我做不到,何况还是在生死存亡之时伴随着周围的枪炮声呢.

      该遗书是在被围攻的山洞里写的还是在书房中临摹的?

      果然是在书房中的作品.

      王耀武的长期幕僚,74军老人吴鸢在回忆文章中已明确说明,张灵甫给蒋和家属的两份遗书为王耀武伪造.参与伪造的人士有王耀武以及王身边的罗幸理(副参谋长),吴鸢(一处处长),郑雍若(第四兵站副总监),钟晓林(秘书主任),抄写者为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为何找译电科长来抄?因李科长平日爱好书法,特别喜欢模仿张灵甫的毛笔字(张的字可是得过于右任老先生夸奖的哟).

      虽然自杀派也不能否认吴鸢的证明,但他们宁愿相信杨占春被共军释放后,没有经过组织审查,单位(74师)同意,而偷偷地找到了王女士,递交了遗书.而王女士随后将遗书交给组织存档.结果发现和王耀武伪造的遗书是一模一样的.真是心有灵犀啊.

      即便如此,还是请大家记住王女士转述杨描述的自杀细节吧,可以和后面其他自杀证据来对应验证.

      (四) 进攻部队当事人如是说

      华野六纵特务团是最后时刻”刀丛扑去争山顶”的.16日9点开始,74师在空军掩护下向一纵叶飞,六纵王必成方向组织了最后一次疯狂突围.当王必成告诉粟裕还有一个完整的主力建制团没使用时,粟命令立即用上去.特团现场指挥:副团长何凤山.何在朝鲜时已担任24军(六纵)主力师师长,开国大校.

      何对最后的战斗回忆全文如下:

      “张灵甫作了最后的垂死挣扎,又组织所有的残部及警卫部队,随从人员千余人,向我们反扑过来.我们以轻重机枪组成的火力向敌猛射,掩护3连向孟良崮主峰北侧山洞张灵甫指挥所冲击.3连先头部队在指导员邵志汉率领下,冲到山洞口,与敌警卫队长相遇,杀伤了冲出洞口之敌二十余人,我亦伤亡十余人,邵志汉同志也英勇牺牲.

      攻占洞口之后,我军以机枪,汤姆枪,手榴弹向洞内猛投,然后喊话命令投降.敌报话台长回话:’你们不要打了,张师长刚才向蒋委员长喊话求救时,被手榴弹炸死了.’当我们进洞后,果然发现张灵甫的尸体倒在报话机桌前,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57旅团长周义安也被我击毙。”

      何的回忆要点如下:1)在攻占74师指挥所时遇到两波反扑。第一波是离山洞较远处,规模较大,参加者已包括警卫部队和随从;第二波就在洞口,反扑人员全来自山洞里面;2)张等人死在山洞里。并未确定死因。所谓张被手榴弹炸死,只是洞内人员混乱中的判断,并不是何认同此判断,自杀派以此来质疑何的回忆毫无道理;3)进洞后还有活的俘虏(电台台长)。俘虏应该知道洞内的事。

      对张灵甫遗体的初步检查有三人,一个是六纵司令部参谋陈亮(即是派上山要活的张灵甫的),一个是保卫部长(未知名),还有一个是六纵政治部宣传部长,大名鼎鼎的《红日》作者吴强。他们三人的验尸初步结果是,张被汤姆式冲锋枪子弹从后脑射入而死,不是当胸射杀。

      (五) 自杀说的其他四个人证和一个物证

      除杨占春的传述外,<张传>汇总了其他四个张灵甫的自杀人证和一个物证.

      第一个人证: 李怀胜.

      自杀说的第二张王牌是74军辎重团一连连长李怀胜在八十年代的回忆.要点如下.

      辎重团在丢失垛庄后,残部退上山归58旅指挥守山头.李连长在最后两天中每天都到山洞向张灵甫直接报告情况.在最后时刻,李连长从阵地上退下来向师部跑去 (他倒不怕被枪毙),在洞口听到里面一阵枪声,进去看见张,蔡,卢三人胸部洞开,并头倒在手拿卡宾枪的刘立梓脚下.周围还有李副参谋长等十几个军官.刘告诉他,师长等三人不愿意做俘虏,令刘把他们打死.

      这种胡言乱语的所谓”回忆”还被作为王牌证据到处宣扬,可见自杀派实在也是无牌可打,抓到篮里都是菜.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陶勇医生”式的回忆吗?李怀胜的回忆是自我重要型的又一典型,不同的只是陶勇医生证明是阵杀,而李怀胜证明的是自杀。

      74师指挥所是什么时候移到600高地的山洞的?15日夜里。张使用该山洞到死都只有约15个小时,哪来“最后两天中每天到山洞向张直接报告”?一个后勤连长有没有权利知道师部在哪里都令人怀疑。

      一个被快打没的辎重团的一个连长,整个团的残部只剩几百人,都被58旅收容,他的团长都没资格去见张灵甫,只自称接受了张的一次电话指示,要团的残部留在58旅作旅的预备队,还有什么要一个连长每天去向张灵甫直接汇报?他上面的营长,团长,旅长呢?张灵甫每天去听一个败退回来的后勤连长唠叨是不是太闲了?李怀胜是不是自我重要得厉害?

      在最后几个小时内,只有看到张灵甫将通讯营,警卫部队,参谋随从不断地送到阵地上,哪里还容许阵地上的人退回师部来?连长直接退到师部,是辎重团的连长还是师警卫连的连长?

      李的回忆中把刘立梓,李运良的名字都搞错,记为刘立智,李灿良,说明李和他们根本不熟。最后时刻哪能允许一个不熟的低级军官随便混进师部?

      再进一步,李怀胜是不是连长都令人生疑。74师从南京出发时,所有连长,除个别十年军龄以上的,全是军校毕业生.李的回忆中从没说过自己从哪里毕业的.李是安徽蚌埠人.74军在抗战中的兵源补充地是贵州,只是在两淮战后才分两批补充了数千名安徽新兵以及补了一批当地的俘虏和壮丁.而这批安徽籍的俘虏兵和抓来的壮丁,基本上是补在非战斗部队辎重团的.在李的回忆中满是士兵生活,如“我们当兵的和年轻妇女说话,如何如何处罚”,“士兵每天发香烟四支,罐头一听”等细节记很清楚,他可从没回忆过连长是怎样当的,连的编制是如何的,连长的待遇是如何的。要知道,就算他是战中提起来的,也绝对是74师里的一个小小角色,哪有如此多和高级军官的亲密接触?

      那李怀胜的师长自杀故事从哪里来的?可能是从他的团长那里听来的。

      第二个人证: 黄政

      自杀派的第三张王牌就是李怀胜的上级,辎重团团长黄政。

      黄团长的回忆思路比较清晰.

      辎重团败上山后,黄和张灵甫通了电话,张问明情况后令辎重团残部作为58旅的预备队,归58旅指挥.

      黄自称对自杀情况的了解来自陈左狐营长,陈营长的情况来源于一个无名的师部勤务兵;黄对最后电报的了解来自一位张姓报务员.黄团长对无名小卒的转述加转述的描述要点如下:

      下午两点左右,张灵甫对下属说要集体自杀;拟了给蒋的最后电文并由张姓报务员发出;李运良自伤装死;魏参谋长逃出山洞;刘立梓用卡宾枪将张,蔡,卢,明灿,周等五人打死,然后自杀;死前六人呼口号;死后师指活着的二十余人跑到300米外的58旅旅指;58旅军官和黄听到后军心涣散,不再抵抗,

      且不说这种转述+转述,且原始证人无名的回忆,在史学考证上几乎没任何意义.所述事实也多有矛盾.

      首先明灿早就被炸阵亡,陈嘘云旅长已证明,人死不能复生;

      师部门口无战斗,无包围,余人才能自由离去;和魏参谋长的叙说不一致.也不符合张灵甫的坚持到底的性格.其他人都能安然跑到58旅,为何张不去?

      记住这个译最后电文的姓张,是逃到58旅来的,和后面第四个证据矛盾.

      最后,还要问一下:黄团长的证据是否还是”陶勇医生式”的证据?

      因为有两个独立的证据表明黄团长早在5月16日之前就被共军俘虏!

      黄根本不是当事人!

      在华野6纵的记载,6纵18师于5月14日午夜攻占垛庄时俘74师辎重团团长,6纵司令员王必成的回忆录中记为俘运输团团长(74师团级单位除战斗部队外就一个辎重团,此处运输团应就是辎重团).虽然没写具体姓名,74师只有一个辎重团长吧?

      陈嘘云旅长可在回忆文章中明确指出,垛庄失守时,”团长黄政被俘”.

      黄团长那能在张灵甫死后还在58旅指挥所?恐怕是在俘虏营里听到的自杀传言吧?

      还有两个自杀派的证据就更牵强了.

      第三个人证: 74军后任军长,当时的副师长邱维达的战后调查报告.

      邱维达时在南京未参战.战后担负收容和调查总结工作.

      邱的回忆要点包括:1)在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处看到过张的两封遗书;2)5月16日下午一点左右,芦山等周围主要阵地已失守,张灵甫命令参谋和警卫人员一律参加死守600高地指挥所;3)张和主要亲信开会;4)据张的随从参谋杨国志(<张传>作者指即为杨占春)后来逃出所述,张要大家一起自杀,毁掉手表,钢笔,望远镜等,下令部下向他开枪。

      可见,邱也是根据遗书和杨参谋的叙述认为张等自杀,并不构成独立证据.何况邱的报告在后,蒋委员长树立自杀典型在前。

      最后一个人证: 少尉译电员钟世炎.

      据<张传>作者说钟世炎当时在指挥部并随后在洞外被俘.该作者虽然将杨占春,李怀胜,黄政,邱维达等提到的自杀说告诉他(已经属于诱导性提问了),但钟老先生的回答还是:”我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是沉默”,”看过他的最后电文,就知道他(张灵甫)会怎么做了”。

      很显然,钟老先生讲不出张灵甫等人的死法,他不是目击者,但他认为张会自杀。

      但钟老先生另外的说法很有意思:1)给总统的最后电文是他亲手译发的;2)山洞没发生战斗,师部人员是自己跑散的。

      《张传》作者为什么就不问一下钟老先生那个逃到58旅的张姓报务员怎么向黄政讲最后电是他发出的?而李副参谋长和蒋委员长都说没有这个电报?师部人员是自己跑散的,他怎么在洞外被俘的?

      自杀派的一个物证就是张灵甫的遗书了,认为这反映了他的必死决心.

      且不说该遗书已被证伪,也不说多少个叫着喊着自杀的国军将领最后被共军俘虏了,还是引用蒋委员长在1948年10月2日在沈阳召开军事会议时对手下高级将领说的话吧.蒋提到了1944年衡阳守城战时十军军长方先觉发给他的电文:”此恐最后一电,来生再见”.方最后还是向日本人举了白旗.蒋对他的高级将领们说,抗战以来,来生再见的话说得还少吗?此战失败,我和诸位怕亦要来生再见了.

      可见校长也不相信他的学生们的”来生再见”八股套话.

      (六) 俘杀说

      俘杀说并没在场的当时人回忆,见于当时占领74师指挥部的六纵司令员王必成和政委江渭清的回忆录。

      俘杀说最有力的证据是一次讲话和一封电文,该两份文件直到差不多五十年后才公开。

      一次讲话是陈毅在华野团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时间在1947年的5月29日,即蒋总统宣布张灵甫等人自杀的同一天.陈在会议上严厉批评:”此次对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说是自杀的.我们便欺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

      一封电文是华野陈毅司令员,粟裕副司令员,谭震林副政委,陈士榘参谋长共同署名于1947年5月30日给中央军委的正式报告。内称:“据最后调查证实: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确于16日下午2时解决战斗时,被我6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当场所击毙。当特团何副团长走近张灵甫等藏身之石洞,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现尚在俘官处可证。”

      自杀派对俘杀说的质疑是何凤山从未承认过亲手击毙张灵甫.

      但何凤山从未提过或否认战后他受到了关禁闭的处分.

      陈,粟,谭,陈电文中所说的调查的细节尚未公开,我们不得而知,但根据如此多的公开资料,吃米老虎我稍动脑筋也能推断出来当时战场场景.

      (七) 场景还原

      5月16日中午十一点,魏参谋长向25师黄百韬的参谋长呼叫”请看在党国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吧!’事急矣!

      下午一点,芦山等主要山头被华野夺取,共军向600高地蜂拥而来.事危矣!

      张灵甫向师部人员发出最后命令,号召不战死,就自杀(鼓舞士气啊).师部战斗和非战斗人员千余人最后一次反扑(魏参谋长就在其中).

      在师部人员战斗时,张向王耀武发出最后一份电报,申述上级指挥不当.张是心中有怨气,不服!

      接近下午两点,共军已逼近洞口.张灵甫的警卫队长率洞中二十多人出洞拼死战斗,打死进攻的六纵特务团三连的指挥军官及其部下十多人.说明此时张灵甫还活着,否则他的警卫队长不会如此拼命.同时,由于山洞只能容纳二,三十人,警卫队长带出了洞中几乎所有低级军官参加战斗.这就是为什么师部的低级军官只听到过张灵甫说要自杀而没人亲见他的死亡过程.

      张灵甫自杀的说法应该就是这些被俘的师部低级军官传出来的.

      短暂的战斗后,警卫队长战死(一说重伤后死),余者或死或被俘,共军已到了洞口.

      这时,张灵甫的副官显身了,要求停火,告诉共军张师长就在洞内.这就是陈粟谭陈报告中所说的” 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该副官”现尚在俘官处可证”,是不是杨占春?

      看过74师指挥所所在山洞就知道,该洞口是口小肚大,里面可以容二三十人,洞口就一人多高,两三人宽.站在洞口绝对看不清,看不全洞内情况.

      就在一分钟前,在眼前,被出洞的敌方打倒了十几个生死与共的弟兄,何凤山的心情是什么?他的士兵的想法是什么?

      何况洞里是什么情况根本不清楚.

      何凤山是否亲自下了命令?这不重要.反正士兵们没有理会副官的停火的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向洞里一阵猛打.

      于是有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状况一:张灵甫被乱枪打死.这个结果和何凤山的回忆一致,但回避了乱枪前张的副官已出面要求停火.

      状况二:乱枪仅打死蔡仁杰,卢醒.共军进洞活捉张灵甫.张被他的副官指认后被何凤山或何的部下一个排长打死.

      状况一是张有投降意向时被打死,状况二是张有被俘事实后被打死.

      (八) 人在做,天在看

      上面只是从细节上分析证据的一致性和推理的逻辑性.

      事实上不用这么复杂.就是从大的逻辑看一下就知道张灵甫是如何死的.

      当时能判定张死因的直接人证(74师部在场被俘人员和共军进攻人员)和直接物证(张灵甫的尸体)均在华野手中。直接人证除了提到的副参谋长李运良,随从参谋杨占春等人外还有被俘的张灵甫侍从秘书张光第中校,师部电台台长等人,可惜我们今天不能看到他们的供述,自杀派和<张传>作者也从不提现场还有其他目击俘虏.

      但是我们看不到不说明陈粟看不到. 张灵甫的”俘杀”是在陈,粟,谭,陈给中央的正式电文中。并且俘杀说一直没公开,不具有任何宣传目的.

      要否定俘杀说,就首先要说明几个野战军首长为何在人证和物证俱全的情况下连张的死因都搞不清楚?(就别当野战军首长,下去做侦察排长算了);或者是搞清了故意欺骗中央,欺骗毛泽东?

      华野对自杀的国军将领并无遮掩的理由和传统。仅华东战场上,自杀的国军将领就前有戴子奇,后有黄伯韬,戴,黄两人地位都高于张。戴自杀在孟良崮战前半年的宿北战役,时任整编69师中将师长(张灵甫的中将是死后追授),是蒋经国嫡系;黄在孟良崮战役时就是张灵甫的直接上司,后在淮海大战时以兵团司令之职自杀。华野对他们的自杀都大方地承认和尊重。倒是戴,黄两人的自杀都是清清楚楚地给太阳穴一枪,没有什么自己下不了手让手下开枪的。看三年内战中,叫囔着要自杀而被部下收走武器或不予理睬的国军高级被俘将领比比皆是,从没有任何一位国军将领的自杀是被随从打死的。

      张灵甫死后, 张的死对头共军6纵花了400大洋(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呵)买了一副上好楠木棺材把他下葬,被陈粟赞为”具有模范军人的风度”.

      张灵甫倒霉啊.三年内战中放下武器后而被击毙的国军高级将领也只有他了.为何小概率事件就轮到他呢?想不明白啊.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张传>作者不愿意写的一段往事:

      1947年2月15日(正好张灵甫死前整3月),74师在占领共军山东首府临沂后,国军将共军名将,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的尸体从坟中挖出,吊在树上给士兵当靶打.

      罗炳辉,前辈军人,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北伐.抗战时先后任八路副参谋长,新四军2师师长,和第二副军长,有大功于国家民族.罗于1946年6月病逝.

      人在做,天在看.

      人放过,天不放过.

      (全文完)

      通宝推:njyd,跳舞的剑,johny,
      • 家园 不管是不是真的,俺喜欢这个解释

        人在做,天在看.

        人放过,天不放过.

        这更加说明土共是有人性的,不像右右们说的铁板一块,说抓俘虏就只会抓俘虏?污辱俺们的将军,饶了你,俺们就不是人!

      • 家园 还是张灵甫厉害啊,死都死成千古之谜了

        看看人家张帅哥,死了还被人拎出来反复讨论,楼主说的邱疯子,还有黄百韬,死了就死了,再果的果粉也没拿他们出来纪念。还有那功德林里的方面大员们,都没一个人说他们的好话。你要说单纯是小张帅呢?那屡次丢了部队独自逃命的帅哥孙元良呢?人家也很帅嘛,不信?看看秦汉就知道了。怎么就没人出来吹捧孙元良呢?看来张帅哥不单是帅,更是会死,死的是地方,是时候。

      • 家园 这篇流传挺广的

        也是持俘虏后打死说的,但同样没有新的原始资料拿出来,抄来抄去还是根据华野这边陈毅和六纵司令政委的观点。唯一一个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说过的事情是这个作者说何凤山因枪杀张灵甫受了处分,但只是一句点过,没有提到这一信息的来源出处,所以我觉得有点靠不住。而且如果他真因枪杀张灵甫受了处分,难以相信他后来一直否认这事。

        值得说一下的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来了个因果报应说,意思是3个月前74师鞭尸罗炳辉,所以3个月后张灵甫遭报应。这我觉得有两个问题。第一用因果报应说作为一个证据来支持一个观点未免太荒谬了,第二,其实鞭尸罗炳辉不是74师干的。而是首先攻入临沂的李天霞83师带着的还乡团干的。这件事的曝光到是和74师有关系,是孟良崮被俘的74师一个新闻处人员被俘后说的(说是83师干的,没提还乡团),新华社当时立刻发表报道了。1994年原华野前锋报记者写了一片回忆文章提到这个事但明显事隔多年记成是74师干的了。这篇文章也是流传挺广,上文作者就根据这个还荒唐地搞出个因果报应说来支持被俘后打死说。

        我个人觉得这事儿目前还是个罗生门。

        • 家园 他也是先有观点,再有证据

          而且证据还乱用:

          一封电文是华野陈毅司令员,粟裕副司令员,谭震林副政委,陈士榘参谋长共同署名于1947年5月30日给中央军委的正式报告。内称:“据最后调查证实: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确于16日下午2时解决战斗时,被我6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当场所击毙。当特团何副团长走近张灵甫等藏身之石洞,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现尚在俘官处可证。”

          这副官介绍,很明显是指张等人被“击毙”后,副官出面指着尸体说哪个是张军长,哪个是蔡副师长等等。他竟然铁口直断地说:

          状况二:乱枪仅打死蔡仁杰,卢醒.共军进洞活捉张灵甫.张被他的副官指认后被何凤山或何的部下一个排长打死.

          这作者明显中文理解能力有问题吧?根本歪曲华野电报的原意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