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往事忆趣”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楔子 -- 习之

共:💬144 🌺65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小时候家里自己磨豆浆

        把黄豆泡开,倒进一个小机器里,人工摇把手,把豆子慢慢磨开。

        煮了豆浆后,剩了不少豆渣。奶奶有时就会把豆渣捏成饼状,用油煎一煎,香香的,挺好吃。不过只吃过几次,怕上火。

      • 家园 豆渣饼没吃过,吃过花生饼

        就是花生榨完油后剩下的,很硬的,用菜刀顺着边切下小薄片,放炉子上烤成两面焦黄,往嘴里一放,真是又软又香又烫,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美味的食品之一了。

        • 家园 花生饼、豆饼蛋白质含量相当高,是不错的饲料蛋白质来源。

          人吃口味也比纤维素为主的豆渣好多了。

            豆饼可以做豆腐,七十年代南京供应过,一样要豆制品票,只是可以多买点,口味也将就,反过来豆渣就没法榨油。

    • 家园 【原创】做私活受表扬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八

      做私活①受表扬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八

      习 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七十年代初,烧蜂窝煤虽然已在全社会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但为之配套的蜂窝煤制作加工厂,尚未建立或建立得非常之少。人们大都是用一个做蜂窝煤的模具自己制作加工蜂窝煤。由于大家都需要这种做蜂窝煤的模具,而社会上又很少有卖或根本买不到,这就“逼”得一些有条件、有能力制作蜂窝煤模具的工厂工人,打起了自己制作蜂窝煤模具的主意。我那位在九营②当车工的朋友小张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好不容易挨到了他做晚班的机会③,他便在车床上车起这个蜂窝煤的模具来了。正当这个模具加工到尚未成形的光景,他一抬头,看见营教导员已来到了他的身边。这一下可把小张唬得个头顶冒汗,背脊发凉!小张知道,这位营教导员,是一位刚从部队转业的干部,是一个“爱憎分明”主。看到员工的良好表现,他从不吝啬褒奖的言辞,大会小会,逢会必讲。看到员工的某些劣迹,他更是“嫉恶如仇”,大会小会,大批特批。小张心想:今天栽了!明天的员工大会上,我肯定要成为这位刘教导员批判的活靶子了。

      不料,这位刘教导员却是笑容满面地走过来,拍了拍小张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然后,看了看装夹在车床夹头上的那个尚未成形的蜂窝煤模具亲切地询问:“是赶急的活吧?”小张一头雾水,心不在焉的应声道:“啊!啊!是啊。”细心一想,小张顿时明白了:刘教导员是刚从部队转业来不久的干部,不熟悉业务。看到其他几个做晚班的青年都在一边喝着绿豆汤④聊着天,唯有小张一个人在埋头干活,便一是认为小张一定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好青年,故拍着小张的肩膀鼓励小张要“继续革命”,好好干。二是认为小张干的活一定是厂里等着要用的急活,所以才有刚才那段问话。想到这里,小张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第二天,这位“爱憎分明”的营教导员还真的在全营员工大会上把小张“狠狠”地表扬了一番。要求全营的青年要好好地向小张学习,争取都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⑤。

      打那以后,小张做私活还受表扬,一时间在小青年当中传为了美谈!

      ——————

      注释: ① 做私活,即工厂对在工作时间干非工作时间应该干

      的自己的活的统称。

      ② 九营,当时毛主席号召全国学习人民解放军,工厂

      就将原来按工艺原则划分的分厂、车间建制改为部

      队的营、连建制。原分厂的厂长、党委书记,就改

      称为营长、教导员;原车间的主任、党支部书记就

      改称为连长、指导员。九营,就是以前按艺原则划

      分的模具分厂。

      ③ 因为做白班众目睽睽,人多眼杂,不方便做私活。

      ④ 绿豆汤,当时工厂为了防暑降温,给上夜班的工

      人免费发放的防暑降温汤水。

      ⑤ 争取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当时的一句十分

      流行的政治套话。源自于毛泽东1956年11月12日

      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

      文中的名句:“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

      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

      类有较大的贡献。”

      通宝推:njyd,
      • 家园 这个蜂窝煤的模具小时候有见过

        小时候家里用的是蜂窝煤。当然,那时都已经直接买现成的了,卖煤的会拉着板车在新村里吆喝。家里的煤如果快用完了,就在窗口喊一声,让师傅停下来,家人就下楼去买。

        在家里堆煤的地方边上,看到过一个长杆、带把手、底下是个矮圆柱形的铁家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问家人,回答说是做蜂窝煤的。后来有幸让我看到有人用这工具做蜂窝煤,终于明白怎么用的了。

        那人先是在铲一堆“煤泥”,就跟拌水泥沙浆似的。也不知道哪找来的煤泥,我猜可能是将平时那些破碎的蜂窝煤,加上水泡开的。把煤泥拌好后,堆成一堆,用那工具往煤泥堆里一按,就挖了块煤出来。然后再一捏工具上头的把手,下端的铁皮就把成型的蜂窝煤挤了出来。一块块摆好晾干,过后就能用了。

      • 家园 做蜂窝煤的模具多种多样

        小时后自己家里有时也做蜂窝煤,做蜂窝煤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都是自己设计、制造的,当然最后做出来的蜂窝煤直径都是统一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有的比较简单,常常搞得满手黑,脱模困难,产量低;有的就比较精巧点,不用手去装煤粉,有限位点,脱模也容易,产品率高,这样的工具大家都喜欢,争着借用。做好的煤摆得一大片,晒一天就可以收回家了。

        而煤的来源有二:

        1.平时买蜂窝煤总有些碎的,天长日久积累的量也不小,丢了浪费了,就自己做成蜂窝煤。

        2.有时有熟人会买来一批煤,几家人分一下。不过这个就麻烦多了,首先要把大块的煤砸碎,然后还要找些黄土掺进去,为了好成型。

      • 家园 俺的故事与你有点相反。

          那时我们的工程队也叫连,不过上一级还是叫段。

          那时俺业余时间经常帮工友修收音机,从来不收任何报酬,只有一次给了我一只苹果,还被别人吃了。

          有一天晚上队上的总支书记不知为什么到俺住的帐篷来了,见到我正在修收音机,问:又在干私活了?

    • 家园 给各位河友拜年啦!

      祝愿大家龙年万事如意,财源滚滚、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 家园 【原创】见荣誉就让的故事—— 往事忆趣之七

      见荣誉就让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七

      习 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举国上下都在大讲特讲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批资产阶级物资刺激妖风。那个时候评个什么先进、标兵什么的,原则上是没有物资奖励的,只有一张盖有大红官印的奖状。即使偶或一次有物资奖励的,也只是一条洗脸用的毛巾、或是漱口用的搪瓷缸子之类的罢了。

      当时我们办公室的组长,做得更绝,就连这张仅仅盖有大红官印的奖状也不让获奖者自己带回家。当然,我们组长也不是不给获奖者应得的那张自己的奖状,而是下班后组织全组的同仁热热闹闹地将这张奖状送到获奖者的家里去。当然奖状送到你家后,这群人也都会在组长的授意下“赖”在你家不走了。只有在吃得嘴角流油、肚皮圆滚之后,才会志得意满地姗姗离去。后来,他还为这种近似乎“打劫”的“革命行动”,编制了一套应时的理论,说的是:“我们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不请客,不送礼”。不过,这里所说的“不请客,不送礼”已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所谓“不请客”指的是,我们到你家来吃饭,你不用请客,我们自己就会自觉地、主动地来。所谓“不送礼”指的是,我们到你家吃饭,也不会送礼,吃也是白吃!哈哈!几近乎“强盗”逻辑了!

      起初,获奖者都还觉得挺开心的。因为我们组长特意安排,要十分夸张地两个人抬着这张小小的奖状,前呼后拥地走进获奖者的家门。那时,我们大多是住的平房,哪家有这等喧哗的事情,还不引来十几户人家几乎全体成员好奇地围观!这么多的人热之闹之地把自己获得的奖状送到家里来,在左邻右舍面前也十分长脸。但由于这“先进”、“标兵”一般也只是相对固定在发生几个人身上,时间一长,次数一多,这几个人就有点撑不住了。那套“不请客、不送礼”的理论,弄得获奖者每得一次奖状,那本来就显得十分菲薄的工资,陡然又薄了不少。

      我们组长也非常善于“与时俱进”,在小组会上又随即宣布:以后这“先进”、“标兵”改为“轮流坐庄制”,用以改变以前那种只有少数几个人承担广大组员吃吃喝喝的光荣而繁重的任务。这一“改革”措施,一时间也赢得了那些工作原本不太先进,一般无缘得到“先进”、“标兵”这种光荣称号的组员的高兴。但当“承办”过几次“吃喝”后,也发现当这种“先进”的“代价”似乎大了点,性价比严重超标。也开始敬而远之了。所以,这以后的评比先进的会议上,大家都非常“恭谦”地提议别人去“担当”,一旦别人提议自己,就千条理由万条理由地推给别人。

      有一次,小组开评比先进的会议时,正好遇上党支部书记从这路过,见到了我们小组的成员那种十分诚恳地谦让别人当先进的热烈场面。在第二天的全体员工大会上,书记特别地提出了表扬,号召大家学习我们小组成员见荣誉就让的共产主义风格、希望大家都到我们小组来取经。

      这一下可急坏我们组长了!

      这一取经不把他那几招歪点子全给曝光了吗?

      通宝推:njyd,
      • 家园 这组长,没有被大家选过先进?

        估计大家都怕被“先进”了吧

      • 家园 我有个右派老师,被奖励一条毛巾,一块香皂,还被人收走了。

        我有一个以前被划作极右分子的老师,后来命还不错,是省政协的秘书长,一年中不少时间就是领着别人满世界旅游。虽然早退休了,还在坚持上课。他上课基本上讲到自己的经历就开哭。

        曾经,他在他们系的论文,占到所有论文发表的一半以上,领导奖励他一块香皂,一条毛巾。本来是奖给他的,但后来系领导觉得奖励他就会造成翘尾巴,以后不好好干了,需要打压一下他的锐气,干脆把东西全给扣下,还奚落了他一顿。

        这个老师真的很有意思。他的导师,更是一个大右派,因为本事很大,在全校开大会的时候,批判其他大多数教授都是混饭吃,窝囊废,结果57年第一个把他摁下。看来右派是传承的。

        我这老师,还有他的导师,文革中蹲牛棚那是少不了的。所以他比较烦老毛……

      • 家园 那时候不要多,每月请一桌,任谁也吃不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