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外交部援助马其顿校车捐赠得好! -- 唵啊吽

共:💬130 🌺729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否定权利当然是错误的,放在那里都不正确

              严格上来说,放在愚民术这个方面都不正确

              不过这件事情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确实无法解释,因为时间线上捐在前翻在后。这两者牵强附会起来,怎么解释呢?就好比某些人在李天一事件澄清了,还不依不饶大吼什么你姓苏的敢不敢否认那人不是你儿子?斗胆敢问如果你是政府,对于这种态度问的这种荒唐无稽的问题,怎么澄清?上街公开表演滴血认亲?那样我看政府一样别干别的了,干脆天天表演,澄清这不是我儿子那不是我亲家得了。

              我不认为理性应该上升为标签,但是我认为做事情不能全凭着感情,来,还是要讲点理智的。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人民不应该如此的输不起,既然拥抱了市场经济(原教旨),那就应该接受这个结局,毕竟这个黑车装这么多人是为了挣钱,不是政府出动军队用枪逼着让他塞这么多人然后再安排个车去撞去。这个黑车本质是一个典型的逐利行为,这一点上怎么也赖不到政府头上。政府该做的没做,像你说的那样,磨牙嚼舌头都正常,都很应该。政府不该做的没做,那人民就得输得起。美国的红脖子就输得起,有钱了就还福利,能不吃不吃,吃了也努力吐出去,所以人家可以挺着腰杆说市场。

              输不起也行,先拥抱别的理论去,然后再讨论政府的位置和性质如何?

    • 家园 自带美分的五毛。鉴定完毕。
    • 家园 其实我认为政府应该认识到不足。也应该以此挖掘新的产业啊!

      做大国产国企校车生产的产业啊!

      美国能出口飞机。中国暂时还不能出口大飞机。那就由国家出资,按学校人口和地区分配校车。虽然仍然是财政支出拨款,但是直接由教育部统一采购。起码可以让每个孩子有一个座位,而这笔钱产生工作机会又养活了一批工人,高铁和4万亿不也是要增加工作机会么。中国汽车产能生产校车绝对不成问题。将来还可以把有中国特色的校车卖到全世界各地去。不仅仅要从外交上送,也要卖给有需要的国家。创造工作岗位又赚钱。

      一切只看领导想不想做。

      说句实话。如今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校车出事的很多孩子父母也是不得已外出打工赚钱。人民的政党,本来就应该为人民服务。

      • 家园 不是我泼冷水

        公交车都不够, 却把资源倾斜到利用率低得多的校车? 我们能不能让训练合格的司机, 开着不超载的普通公交车, 去接送孩子? 接送之外还是正常运营? 先解决有无问题吧.

        • 家园 早就这么干了

          我们这里的中学扩建之后搬到近郊,几乎全市一半的小孩都到那儿上学。早上7点时段的公交车全停,都作校车用。到8点左右恢复正常,下午同理。

        • 家园 这个解决办法真的挺可行的,我正好知道例子……

          俺在德国某小城,原来住的地方有点偏僻,附近有所学校,更偏僻,整个在森林里,寻常公交根本不到的。

          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原来走我们那个方向的公共汽车,到早上,中午,晚上的上下学时间,加开一班,线路延长到那个学校,等于充做校车了。

          对正常居民唯一的负面影响就是每天有三趟车挤满了学生,又吵又挤还没座位。但是那三趟正好和一般工作/念大学的人时间段是错开的,所以也骚扰不到多少人。

        • 家园 公交车的问题是座位太少,大部分是站票。

            大人站着有拉手,孩子够不上拉手,接长了也不安全。

            南京有租公交车当校车的,此次出事后规定每个孩子都必须有座,这下一辆公交车就拉不了几个孩子,只能再增加,于时家长得多出两进倍的钱。

            如果能用旅行社的大巴就比较好,但旅行社的大巴很难切割出早晚的时间。

        • 家园 一般城市都是给学生公交车月票
        • 家园 是啊,没有校车的学校应该租用公交车解决问题
    • 家园 校车,不是问题,主要还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乡里挤城里,城里挤市里,市里挤省会,小城市挤大城市,主要是我们资源分布不均衡。

    • 家园 对外援助, 送自己的工业产品比捐款强太多了

      用国产校车作对外援助品,和解决国内校车问题是两个根本不矛盾的事情啊. 现在的问题又不是说产能不够, 而是还没有如何分配资源的解决方案. 国内的校车问题是需要解决, 可把援助校车扯到一起来闹事儿, 真是脑子坏掉了.

      我们是五分之一的人类. 平均来说, 人类五分之一的麻烦问题会发生在我们中间. 应对千头万绪的不同问题,我们是在并发的同时在行动解决, 不能因为一个问题而胡闹,要求停下不去应对别的事情. 就像你不能拿一张照片说某个小孩还在穿旧衣服, 所以要求中国纺织工业停止出口一样.

    • 家园 中国驻马其顿大使简历

      http://baike.baidu.com/view/1877197.htm

        崔志伟,男,1963年2月生,博士研究生毕业。1979年9月至1981年9月为四川省旅游学校学生;1981年9月至1984年4月任四川省锦江宾馆总台接待员、统计员;1984年4月至1986年11月任四川省锦江宾馆营业部副经理、经理;1986年11月至1993年4月任四川岷山饭店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其间:1987年8月至1988年8月在香港理工学院学习;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在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习);1993年4月至1997年2月任国家旅游局香港温莎国际酒店有限公司董事、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1997年2月至1997年8月任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其间:1995年5月至1997年6月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专业研修班学习);1997年8月至2001年12月任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间:1998年7月至1999年4月任四川旅游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7月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任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04年12月至2005年8月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2005年8月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其间:2007年5月至2007年6月参加中组部、国家行政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中国高级公务员依法行政及行政改革”学习班)。

      这个大使是从底层干上来的啊,还是很牛的。捐助校车这件事,我觉得他没错。不能因为整天有人鸡蛋里面挑骨头,就什么事情都不干了。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难道有贼惦记着,就整天守在家里不出去工作了吗?

    • 家园 校车问题很难办

      在城市里中小学应该是划学区的就近入学,理论上不需要校车。不知道教育经费里有没有这项开支?

      有的“重点学校”开校车也难以做到不超员—— 一个学校几千学生,按一辆车60人定员算,需要好几十辆,别说成本了,就是停车都是问题。再说了,城市里的公交车哪个不超员(还有火车)?公交车上就没有学生?

      农村就更麻烦了。俺愿意相信当初拆并农村小学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但是,造成7、8岁、十几岁的孩子 跑10、20km上学的结果是严重的——天天回家时间精力受不了,住校增加花销、孩子没人管、家长不放心。开校车如果不超员,成本高了农村许多家庭可能负担不了,导致孩子辍学。

      这个难题还真的不好解决。

      谢谢啊: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