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抛砖引玉录】关于抗战史若干细节问题(又开始更新了) -- 春秋的老胡

共:💬103 🌺73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兄台可以看一下萨苏兄原帖的记录

        日伪伤亡很小

        后两种情况,在中方的记录也不会彻底没有蛛丝马迹的

        其实当时在昌图县附近,斗争是风起云涌。但是看一看“昌图县第六区”的独特位置(兄台可以在地图上看古榆树镇)…不会有突然大兵过境而昌图县别的地方以及周边得以安安静静的情况……

        可根据现有史料记载,周边偏偏确实是安安静静,难道七百人突然莫名出现在偏僻的“昌图县第六区”,经历短暂的战斗又消失了?

        且昌图县附近也出现不了百人以上抗日武装,日军大部分战斗报告都还是大部分属实的,此次说是“七百人”,也不会是百人以下吧……

        还是囿于史料不够多吧……

        • 家园 也许是武器导致的误判

          既然日伪伤亡很小,那对方伤亡应该也不大。双方很可能没有完全照面,只是远距离对射。700人当然不是一个个点出来的,最大可能还是根据火力密度判断人数。

          但正巧这支抗日武装在别处发了横财,机枪不少,说不定还有掷弹筒和迫击炮。虽然只有百人,但火力接近千人队。

          关键词(Tags): #武器 误判 抗日 东北
          • 家园 完全根据火力密度判断人数,不会报告的这么精确吧

            萨苏兄文章的记录——

            第二战

            地点:伪奉天省 昌图县第六区

            时间:1935年8月25日-9月9日

            中方部队:赵尚志指挥,兵力七百人

            日伪部队:关东军昌图县驻屯军山本队,日伪县警察队

            本次讨伐日方记载抗日联军在当地组织武装(日军称为“集结”),日军似接到报告故发起讨伐。

            双方伤亡情况:日军在讨伐中至少阵亡五人,未发现我军伤亡

            ————————————————————————

            这“讨伐”持续了十几天,关东军的驻屯军出击也没有获得战果,反而只遭了打击(伪军的损失应该更严重)……这支如此有战斗力的抗日武装究竟从何而来呢?

    • 家园 可以考虑发在你自己的“私人庄园”,别人看不到,只有你自己

      一些资料或者想法,在没有成熟之前,都可以先堆积在那里,以后成熟了再发出来。就算是自己的资料库吧。

    • 家园 如果是硬盘、光盘、U盘丢失

      都可以找专业机构想办法恢复,虽然很多时候不可能全部恢复,但能恢复多少是多少,叫人心疼啊。

    • 家园 1、关于抗联一路军十五团团长李龙云的名字

      萨苏兄的新作里提到:“但1940年9月,抗联一路军在汪清托盘沟的确牺牲了一名十五团团团长 – 只是他的名字实在难以确定”。

      根据地方文史《汪清文史资料》第6辑的记载,这位15团团长的墓碑在汪清县,碑文上明确是“15团团长李龙云”,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证据,足以显示其他的说法都是讹误。

      《汪清文史资料》第6辑《抗日烈士李龙云》同时也记载了其殉国的经历:

      距(汪清县)天桥岭街约2华里处的西南小山脚下,有一座普普通遁的坟墓。这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第十五团团长李龙云烈士之墓。

      ……

      1940年10月19日,李龙云让其他2人在山顶上放哨,他只身一人来到工棚子。通过交谈,李龙云认为那个女人是普通农民,就说:“我是在山里搞调查的,没有鞋穿又不能下山买,托你买鞋行不行?”那个妇女说:“我经常上街买菜,买东西,这个能办到。”李龙云当场把钱交给她,并问她什么时候夹取鞋。那个女人说:“我明天就上街买东西,午间回来给工人做饭,你等下午工人上山后来取。”第二天下午,李龙云见工人陆续上山,工棚子里只剩下那个女人时,就悄悄地下山取东西。他刚进入工棚子,即被埋伏在棚子周围的警察和特务紧紧围住。原来,这个女人也是日伪派遣的特务,20日她下山后,就将李龙云的情况密告了天桥岭警察署。李龙云见事不好,拔枪冲出屋子,开了两枪均未打中敌人,反被警察开枪打伤腰部和大腿而被捕。敌人将李龙云用临时担架抬到山下,放在马车上送往天桥岭,途中李龙云牺牲,时年27岁。后来,当地群众把李龙云埋葬于天桥岭南山脚下。

      李龙云同志,在艰苦的抗日斗争年代多次参加与指挥战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汪清县人民为了纪念李龙云烈士,重新安葬了烈土的遗体,并在墓前立了新的碑。碑文是:“15团团长李龙云之墓”。

      (应是根据战友回忆而写的日期“10月19日”,和日方记录“9月6日”有出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