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年轻一代中国人的迷茫:也说中国政治话语的代际深沟和改革 -- 酥油茶

共:💬142 🌺885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总是要吃饭的。人吃饱了,总是要无事生非的。

    • 家园 无论谁等到了主流话语权,所有人都是要吃饭的

      都要生活下去,而且需要生活越来越好,这样的话就必须面对现实,现实不会因为谁喜欢或者不喜欢而立刻改变,不会因为它叫张三或者李四而有神马本质不同。

    • 家园 看了这篇文章,才明白了,为啥现在电视总在

      放一些“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一些无聊的国产动画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挺好看的,咋无聊了?

        有啥外国儿童动画巨牛的,一定要普世都看滴?

        • 家园 是呀,喜羊羊挺好看的

          一开始看见第一季时是觉得不怎么好看,但是后面就渐渐有趣了。灰太狼有了小孩后更有趣了,电影版也不错

          毕竟是给小孩看的,不能以成年人的感觉来看待。

          周围好多小孩喜欢喜羊羊歌都会唱,喜羊羊的周边产品那叫一个多呀~

          还有那个说溜溜球的《火力少年王》,小孩都会玩里面的一些花式。

    • 家园 飞天鸭年纪这么小?

      不停的见到你对各种大问题发表评论,虽然不够成熟,但是也相当有些水平了。于是以为你家学深厚,年纪也应当比我大一些,没想到要比我小不少。

      我大概九岁的时候,听说邓小平死了

      那时我的年龄正好是你的两倍。

      对于你这个话题来说,不需要去考虑90后和00后们会有什么迷茫。只要他们眼界开阔并且能够干活就行了。然后自然会有一帮能做实事和对政治感兴趣的人脱颖而出去处理这些问题,情况不会坏到哪里去,因为我们国家的实力摆在那里。

    • 家园 飞天鸭这段时间的文章,可以汇集为“剪报系列”
      • 家园 每一代都会经历自己独特的“成人礼”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自我确认方式,每一代也有每一代独特的“成人礼”。

        我一直反对两个倾向,一是简单的对人群进行代际划分,二是把事件和人之间做简单联系。具体来说,在中国这个很喜欢以代际身份说话的话语圈里,经常出现前一代对后一代的批判,比如07年王朔复出,对80后放炮:“这帮孙子很可笑”,“我们比你丫牛B比你丫爱国!”情绪上的不屑溢于言表。但实际只有他在三联访谈中的一句话才流露了心声:“八零后是社会底层,苦着那!现在社会资源掌握在50、60这代人手里。”这算是以长辈身份说的明白话,他看不惯的并不是某代人,而是某些做法,等到了那个年龄段,自然也就看开了。

        但是代际纠纷不是个这么简单的解决办法。年轻一代总喜欢拿出各种东西来证明自己牛B,老一代则甚为不屑:这些又不是你整出来的,牛B个啥?年轻人会说:你不给机会给我,我怎么证明自己真牛B了?老一代这时候就不说话了,给你机会那还是我么?

        所以这就常常形成一个悖论,年轻的不服老的,老的不放心年轻的。所以年轻一辈总要被敲打到一定程度才能过关。而这里面总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如果把建国以来能触动人们神经和生活各个层面的大事排列一下,会发现一个奇特的规律:大事基本是十年一次,其后会有三到五年的反复期,然后蓄势奔向下一个高潮。那么每件大事的发生,也可视为那一代年轻人成长中的标志性事件,既影响他们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影响着别人对他们的认知,尽管他们未必影响了事件本身。

        这些大事需满足这样的条件:1,对所有人都有影响,2,有时效性,3,对后续事件的选择和发生造成影响,比如国家大事,个人选择等。事件与代际的联系可以大致这么划分:事件发生期处在14-25岁之间的青年。超过或不足这个年龄段的,未必没有受到影响,但算不上“成人礼”,因为要么年龄太小还不足以承担事件的责任,要么人生的关键性选择已经做过了。

        这样排列下来,建国以来的“成人礼”事件大致是:

        1,1949建国,百废待兴的时代,这不用说了

        2,1959-61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这也不用说了

        3,1966-1969文革发端,上山下乡,全国大串联,

        4,1978-1979改开发端,高考重启,

        5,1989-1992八平方,南巡,全面市场化

        6,1999南联盟大使馆事件

        7,2008奥运圣火护航,金融危机

        从建国以来,政、经、文各方面的折腾就从未停止过,加之世界风云变幻,实际的平稳快速发展也就是这十几年的时间。太平盛世给年轻人的一个包袱就是,没有经历过足够的敲打,因此老一辈总是对他们不放心。其实没经过敲打未必是坏事。这里面有因为敲打过度而杯具的,比如事件3,5里的一部分人。

        我们要承认,每一代人里都有出色的,也有不那么出色的。所以简单的以代际来判断是不完备的。但是这里面有两个情况需要注意:一是上一代中竞争失败的那一类人,拉拢下一代去打败上位成功的人,即跨际竞争;二是拉拢外面的人来打上位的人,即带路党。

        所以年轻一代始终要注意两个陷阱,一是被分化利用,二是被忽悠。这两种情况在近二十年的中国都能看到,比如韩寒被打造成80后的领军人物,就可以看做是幕后推手的有意为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路金波的履历,看看他属于哪一代,也就明白他跟李承鹏他们为什么会沆瀣一气。其实韩寒是个傀儡,拖垮八零后才是目的。

        08年奥运圣火护航事件,被认为是“80后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晚来的成人礼。实际上,虽然“垮掉的一代”的说法一直颇为盛行,但中国90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情绪一直呈上升趋势,从某种程度上与全盘西化思潮相映成趣,并不落下风。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个极度崇美的文艺女青年,平时对TG毫无好感,但在08年西藏事件时极度愤慨的发博文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老外去死!”实际上改开以来的这代人都是改开的受益人,从根子上对这个国家和现行体制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就像王朔说的,从他们懂事起中国就是世界强国,他们以为他们多牛B,其实是沾了中国的光。

        所以年轻一代的困惑就来了:中国已经这么牛B了,我怎么证明自己更牛B呢?那就只有一条路,就是把中国往烂里说。而这恰恰迎合了某一部分人的需求。真正会迷茫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向西方而求索”的人,把西方当信仰的人发现西方在一天天烂下去,一时迷茫了;二是不了解中国的人,不了解中国,就不了解这个国家乃至世界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就不了解每个人身上蕴含的那种力量和精神。现在轮到85后来迷茫了,作为过来人我说一句: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牛B的捷径。想证明自己牛B的,都是SB。

        通宝推:迷途笨狼,王二狗,常识主义者,
        • 家园 哈哈,这段挺有道理的。

          所以年轻一代的困惑就来了:中国已经这么牛B了,我怎么证明自己更牛B呢?那就只有一条路,就是把中国往烂里说。而这恰恰迎合了某一部分人的需求。真正会迷茫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向西方而求索”的人,把西方当信仰的人发现西方在一天天烂下去,一时迷茫了;二是不了解中国的人,不了解中国,就不了解这个国家乃至世界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就不了解每个人身上蕴含的那种力量和精神。现在轮到85后来迷茫了,作为过来人我说一句: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牛B的捷径。想证明自己牛B的,都是SB。

          排一个

        • 家园 心理史学,成人礼就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同一事件, 各代人集体反应中的不同观点和思路构成各代人互相之间可以分享的共享记忆起点。在思想空间中,经过无数人的精神反馈,共鸣后变成文化烙印影响后人。有点像超大形的电子放大器记忆体。其实西方的声音都是经过放大器传过来的,思想上当传声筒的人,总是把放大过来的声音当成自己的声音而得意洋洋。当要用自己声音说话时,思想的贫乏就一下子显露出来了。

        • 家园 看到你的时间表

          2020年,还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啊……

    • 家园 很明显,85后的孩子不知道改革的由来,也不知道改革的目的

      现在回过头看,毛泽东去世以后,推动从上到下改革的动力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对西方世界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极度向往,这种向往和高层中被毛在文革中打到的官僚否定文革的主观愿望一拍即合。所以80年代的改革是从上到下一起推动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对过去旧中国的苦难没有任何切身的体会,他们出生以后就成长在红旗下,旧中国的屈辱和苦难,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对他们来说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以TG为代表的中国的民族精英,从清末以来的救亡图存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梦。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切身的体会就是从小大大物质的匮乏,只看到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落后的物质享受。而中国从清末以来牺牲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生命换来的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对他们而言是理所当然的。这一代人,虽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成长在文革中,但他们其实并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革命。于是面对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理想中成长的一代亲手埋葬了理想,文革中长大的一代,亲自断送了文革。这一代人,声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声称TG骗了他们。所以等他们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他们就推动了改革。改革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过上美国人那样的日子,所以九十年代以后对于在改革中出生的新的一代来说就有了下面这种状况。

      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是被西方动画片,港台娱乐片包围了的,读书阶段是被艰苦的学业压迫着的。有不少红色电视剧,但基本都是讲伟大领袖们小时候,年轻时候多么牛的,或者是AB团,打鬼子的,都是一小部分团体的惊险活动,而没有人告诉他们,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一代人如何看自己的国家呢,从小看到的节目,大部分来源于外国,几乎让他们觉得自己就在外国了,直到很晚才知道自己的国家和“外国”还颇有些不同。爱国是无疑的,但对这个国的“不了解”也是很明显的。这个不了解直到成年早期才爆发出来。

      而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深化改革中出生的一代成长起来了。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他们父辈追求的那种物质生活,是他们懂事以后就过上的日子。他们父辈所追求的那种日子,对于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于是就出现了和三十年前一样的状况,对于新的一代来说,父辈所追求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教科书中的文字,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他们来说犹如是传说一般。在他们父辈眼里犹如天堂般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也不过如此。推动上一代人改革的动力和目标,在下一代身上都不复存在。于是就如这个博主的文章所说的那样

      对于官方推动的那场名为改革的政治变革,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根本毫无存在感和意义,那个改革,和所有政治课本上的谎言 ,没有区别。但横在我们面前的,是充斥于所有舆论空间,占据所有话语权的改革意识形态。也就是改革幽灵。必须让改革去死,才能找回被改革侵占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才能重新融合年轻人与主流话语的割裂。而寻求新的路径,也才成为可能。

      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父辈所追求的东西,在新的一代眼里毫无意义。在一个物质泛滥的年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要告别物质,寻找理想。而此时此刻,没有一个苏联在前面引导革命的理想,苏联早就解体了,也没有一个美国在前面引导物质的目标,美国自己都已经在泥沼里不可自拔。新的一代把眼光重新投向了历史,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无疑,他们找到了毛泽东。就如这篇文章的博主所写的

      年轻人并不会因此就真的相信改革了,否则我们早就信仰共产主义了。既然革命在当下得不到正当性,那么可以去历史中寻找,很容易的,其中一些人找到了毛。我想,底层毛粉的兴起应该与此不无关系。

      很明显,等90后,00后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走上社会以后,将亲自抛弃改革,就如同他们的父辈抛弃文革一样。历史的车轮正在转动方向,历史的大戏已经拉开他的序幕,我们拭目以待吧!

      通宝推:mezhan,九拍,大汉铁骑,迷途笨狼,乾道学派,威武,回旋镖,邻居大哥,镭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