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悦悦好走 -- 唵啊吽

共:💬38 🌺186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到法律,未必如你想的那样简单了

              这个阿

              1、增加地价托儿所可以阿,但这势必要地方政府拨款。问题来了,税收包括地税和国税。以广州为例,要交给国家60%多、省20%多,留在本地的只有20%。请问用这20%建立的公共福利首先是要照顾什么人?您猜对了,本地户籍人口。如果不是这样,城市财政会破产的。

              2、请问你愿意接受一个老太太处罚你随地吐痰或者执法不?正因为社会进步了,所以你现在看不到老太太戴红袖章罚随地吐痰。而城管临时工虽然只是“协助执法”现在看来社会也不接受了。不过您说的是很对,我们要推动的是义工,不仅是老年义工,还有守望相助。我认为全民信用数据库可能会吸引一些人参加义工,也能促进社会善举。

              3、我认为父母负主要责任,同时我反对立法把失职父母投进监狱,因为它已经受到了最重的惩罚,孩子死了。

              我同样反对道德批判18路人,这不能使社会更美好。想必父母的漫不经心来说,他们在道德上的瑕疵,仅仅是少许灰尘而已。而且就算他们做的最好也不过是防止现场车辆再次碾压并报警,作为一个受过急救训练的人,我也不会随便动伤者,尤其是幼童,一个搬动就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任何一个急救训练都会告诉你,您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去救人,否则您只要打电话求助已经是尽了力的。

              我们只能鼓励人去学雷锋,而不能因为他不学雷锋而指责他,人要是能保证自己从不违法,那可比学雷锋伟大多了。

              4、我可没说过“靠社会达尔文式的自生自灭”我只是认为: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上责任。既然选择自己带孩子,那就好好带,如果觉得带不了,那就别勉强了,送老家给老人带好了。难道还要孩子的命拿来赌一把?

              5、本案来说:请注意,这小朋友是接回家以后疏于照顾跑掉的。当然是家长的责任。

      • 家园 悦悦的父母把她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场所

        本来就是无奈之举,是为了能照顾她,如果不这样做,可能是这样一个景象

        女童抱弟读书
        外链出处。如果没有车祸,悦悦比起这两姐弟还是幸福的。实际上如果进入那些货场,经常能看到有小孩在其中玩耍,都是父母带在身边的,前年我们这边的货场就发生了一个小孩被货车倒车压死的事故,母亲伤心欲绝。

      • 家园 将心比心,将心比心!

        你要看到这种事情发生的大背景-急剧的城市化。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求生存,或者从小城镇到大城市求发展。像上面唵啊吽说的,很多延续多少代的生活习惯和意识需要改变。这个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做出了什么努力来帮助他们呢?以前还有个普法宣传,现在呢?更何况国内现在对监护人的法律责任问题也不是那么清晰。你不能一刀切的就说父母要被法律追究。

        再想一想,象生活在小悦悦的父母这种生活状态下的人们,生活在事发的五金城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对他们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相信‘太忙,没时间看孩子’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托辞,而切切实实是生存的无奈。

        将心比心,就近说我们这一代人,有几个不是从小自己跑出去玩?大一点自己脖子上挂个钥匙去上学?一淘气玩到天黑不回家?我们的父母又该负什么责任?你再看看新闻报道,现在不是还有很多乡村孩子起早摸黑走若干里山路去上学?他们的父母又改负什么责任?我们不能指望多少亿的人一踏进城市,立刻就变成现代公民或者城市白领。

        我最近看到太多的人责怪小悦悦的父母了。他们是有责任,可他们已经悲痛欲绝,就不要用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做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责难了。

        就这件悲剧而言,社会的冷漠就是应该负主要的责任,这是转嫁不了的。至于社会冷漠的原因,河里有足够多的好文章了。那十八个路人也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即使没有相关的法律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才不能把责任转嫁给社会。不准确引述别人的话,如果一个社会使你感觉迷茫,无所适从,那么遵循自己的良心。这才是几千年中国人不变的法则。他们丢掉的就是良心。

        昨天看到消息小悦悦去了,真是痛心了很久。言辞如有不当,请你谅解。

        通宝推:柴门夜归,
        • 家园 指出父母的责任是为了提醒其他父母警惕

          下面农民的狗河友说:我们可以为那些新进城的人做些什么?

          营造网络舆论,加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心和监管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在城市生活和在农村生活不一样,生活方式必须发生变化以适应城市,否则就是对自己和对家人的不负责任。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事情之一!

          如果所有的媒体、所有的舆论都忽略这一点,那其他处境和思维方式和小悦悦父母相似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在意,类似的事情就会一再地发生。

        • 家园 没错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脖子上挂钥匙,那是小学了

          不过此案例说的是两岁小孩子。两岁小孩子确实不该离开父母的视线,刚学会走,没有判断的能力,不知道危险。

          显然不是一码事。

          说他父母失职决不是: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责难了。

          据我所知,只要不是贵族教育,托儿所的价钱还是大众可以承受的。如果一个小孩能带在身边养,这对父母也肯定不会介意一般托儿所和贵族式托儿所的区别了

        • 家园 此贴为仁心所为,归雁兄,吾所思皆在尔文之中。我们不能只顾

          宣泄自己的不满给已经可怜至极的夫妇,在他们已经无法承受的压力上再廉价地加上自己的口水。

          以不教兵战,是谓弃之。他们从农村、山野来到喧嚣的城镇,唯有以勤劳朴素咬牙坚持,可是世界工厂的美名、中国经济的上升和我们能够保持高谈阔论的生活方式就是建立在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汗水之上的呀!!

          政府、社会和我们这些在意识上高高在上、实际狗P不是的旁观者既没有告诉他们以往的生活习惯和意识要怎样地改变,也没有为他们的改变做出任何实质上的努力(如在这些繁华热闹的地方圈出安全区域、组织志愿者代这些疲倦至极的父母照看小孩几个小时),那我们,有什么资格来指责这些无可奈何的父母?这样指责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只管用口水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却不动一下手指,良心何安?

        • 家园 经历告诉我,父母推卸责任而已。

          我没上小学前,是被下放到农村教学的母亲拴在教室门口,大了规矩一点,母亲在前面给学生上课,我自已一个人在教室后面玩,不敢闹,因为出声,就被母亲拴到教室外面去了。

          施一公比我幸运,他还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我那时只有过年才能见着父亲。

          有些事,尤其是这个时代,把自己的事情先做好,因为有些事即便社会改进了,完善了,你失去的,永远不会回来的,做好自己的事,把遗憾降到最低。

      • 家园 这个我觉得要两说。

        这个我觉得要两说。

        你的说法,符合现实社会的要求。 在认同这种合理性的同时,我想说说现在这种社会现实的实质。 我是不喜欢这种现实,有机会就要挖它墙角的。

        父母要看着没自主能力的孩子,不看着就是不负责任,是害小孩,要吃官司。 这里其实隐含有两条。 一条是现在社会很危险, 没大人看着的小孩可能一下就死了丢了,这是合理预期。 第二条是现在社会责任分明,不好听就是很自私。 别人家的小孩在眼前出什么事, 你就算想插手,也要按一定的程序来,把自己责任摘清楚

        这两条都是我们所在社会的要求, 是社会把一切需求都商业化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道德人情社会结构里,由家庭邻里街道共同负责的社会服务功能都要剥离开来,由专业的商业机构处理。 这样才能实现精细的社会分工,更有效地获得利润。

        只有将一个人,一个家庭从它既往的社会关系,环境以及支持中剥离出来,才能够使它感到恐惧和压迫,并完全地控制它。 月光家庭是最好控制的, 想存点钱摆脱月光? 看我用恐惧把你的钱都榨出来。 这份恐惧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责任。 最后会变成各种“不得不付”的钱。不付,就是不负责任。 付不起,那就忍受苦难好了。

        “父母两个疏忽了自己的看护责任,导致无辜的孩子死亡” 这种解读方式还不是最让人义愤的。 如果将请个成年看护的钱考虑进来。 整个事情完全可以这么说。 “冷酷父母为省xxx元看护费,致使无辜稚童两遭碾压” 这就更让人痛心,要将他们绳之以法了。

        小孩子没人看着在外面疯跑也安全,出事陌生人也会主动照顾好的社会存在过,现在被摧毁了。 以后会不会以更高的形式回来? 这个问题太远太大,只能期望,争取,不适合讨论了。

        以上都是我喜欢从蚂蚁腿联想到人类未来的习惯使然。 与具体的事件细节无关。 与 悦悦父母的责任,路人的责任无关。 放在这里,看看大家想法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