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民国废柴蒋百里--给李肿捅凑个趣 -- 胖的卡门

共:💬165 🌺851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民国废柴蒋百里--给李肿捅凑个趣

    1911年,任东北新军督练公所总参议,在奉天和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策划起事策应南

    方,计划泄露,被赵尔巽和张作霖挫败,蓝、蒋逃亡

    1916 年,去四川配合蔡锷讨袁护国,当年晚秋蔡锷在其陪护下病逝于日本

    1925年,蒋任吴佩孚军参谋长,次年吴佩孚军被北伐军讨平

    1926 年,任孙传芳部总参议,次年孙部被北伐军讨平

    1929年,支持唐生智举兵反蒋介石,唐败蒋(百里)囚

    1936年,出访意大利,大赞墨索里尼和法西斯之成功,九年后墨索里尼被绞死,法西斯

    覆灭。(所以我一直认为国民党就是纳粹法西斯)

    1936年,出国回来向蒋介石做汇报,西安事变。

    1937年,到山东考察防务,称许韩复榘保留实力撤退的计划,第二年老韩被枪毙。

    1938年,盛赞蒋介石继承三千年抵抗力,紧握四万万人声心。并声称日本欲屈服中国和

    中国赤化是同样的绝不可能! 十一年后……

    1938年9月14日 《抗战一年之前因与后果》完稿,书中称“蒋先生在四年前说:“我有最后的决心”。三年前的冬天就有人问到底几时是最后。彷佛在催促着似的。去年七七以后,蒋先生又说,我们会得到最后的胜利。近来,我彷佛听见又有人要问到底几时是最后,我老实说,最后就是明天,不过你这短命鬼今天要死,我可没有办法。” 于是,同年11月4日,他挂了……

    对了,淞沪会战也是这家伙竭力主张打的。。。。

    其描述抗日战争,翻来覆去就是一句:俺们是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有啊有办法!

    他喵了个咪的他就是不说办法是啥!

    为啥民国大师多早死?因为死的迟了,就要露馅。。。。。。

    通宝推:一鸿,李根,读书点com,
    • 家园 怀疑这是否是真的啊,因为太可乐了

      不过,这个说法,和萨苏的评价相去天壤;

      一个人就算有人喜欢他,有人看不上,

      也不会有这么截然相反的评价吧?

      这叫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信谁好呢?

      我可以郑重声明,庄严宣告,真心耳语,痛苦自责:

      真是不明真相,

      不是“被”不明真相;

      也不是被迫不明真相啊。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相呢?

      • 家园 真相到底是啥很难说啊

        比如俺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是,有位伟大的先生看到开山修路的工人很辛苦,于是发明炸药造福人类,哪成想坏蛋们用炸药来打仗杀人,这位老先生觉得很可悲,于是捐出全部遗产设立了一个叫炸药奖的东西。。。

        不过要是你知道以下的故事,对这位老先生的看法会不会有改变呢?话说这位老先生毕生的追求是:制造更有效率的杀人武器,这种武器太有效率了以致于各国政府不再敢打仗——可惜老先生生不逢时,他死的时候离原子弹面世还有五十年。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老先生发明了炸药后,觉得光有炸药杀人还不够有效率,又买了一座钢铁厂,他住在那里直到老死,亲手把这个钢铁厂改造成世界一流的大炮生产企业,就是瑞典博福斯,这个工厂的炮在100年后的今天也相当有名。老先生的兄弟死的时候,当时通讯不便,报业搞错了以为是他本人死了,纷纷发文庆祝:那位杀人魔王总算死了。。。

    • 家园 国庆节快乐。

      国庆节快乐。

      最近一直在追这个贴子,本来是有点不平之气,可是慢慢的却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学会了引用,(这个有点惨,投诉害我丢了8个宝呢)。对于发贴的态度也认真了许多。在与河友的交流中,也给了我新的考虑问题的角度,让我的思路也开扩了。昨天给教船舶的姨父打电话,被狠狠地上了一堂柴油机的课,老人家很高兴我陪他聊天,特别是聊他用了一辈子研究的专业。蒋百里先生说,学问要仰面求,头脑要柔软,信焉。

      真的有点感谢胖的卡门了。要不是他这个贴子引起我对于蒋百里先生的兴趣,恐怕我也不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在看他的文章上,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总的来说,我还是挺敬重他的。他做文官,日本士官同学,保定军校的学生满天下,想要捞钱还不容易,总不至于身后萧然,文官不爱财;做武官,也不怕死,不但自己不怕死,连自己的女儿都带回来,参加抗战,这也挺难得。

      想来想去,还是苍野河友说深得我心

      :“优秀的军事教育家 先驱的理论著译家 从无机会的用兵者保定军校校长一职,蒋百里虽为次任,实同开创,在作育民国军事人才上有其杰出的贡献。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国防论》,固然枯燥无聊废话多水平有限,在当时也是填补国内战略著述的空白点,也是毛泽东郭化若他们的参考资料。”
      放假了,要回家看爸妈,没时间上网了。谨祝大家国庆节快快乐乐,阖家幸福。

      • 家园 国庆好啊!俺们讨论过去的人和事,目的是自己能学到东西

        要是跟着人家人云亦云,不是很容易被骗嘛。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了钓鱼的说书的误导的甚至官方公然撒谎的环境和网络里面。还是要自己推敲比较,甭管是谁说的先存疑,质疑验证了再接受不迟。

        毛主席说,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况且今日他也是死人,索性连他也不怕。

        为了讨论这个话题,俺也把《蒋百里传》全文通读了一遍,明白了不少东西呢。

        等你回来,俺再讲讲以俺的理解,为什么蒋百里判断日本入侵中国的大方向是错误的,并猜测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判断。以及为什么蒋百里提出的建议大部分不切实际,如果是俺,会提出什么建议。

        通宝推:沧海笑一声,
        • 家园 再说蒋百里竭力要求打淞沪会战

          淞沪战役的战略企图和作战方针论析——兼答马振犊先生:余子道,抗日战争研究 1995年第2期 P34

          事实上,在“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不久,蒋百里即向蒋介石提出了关于沪宁、平津、山东等地区对日作战方针的建议;“现在战局扩大,各方情势不同,就大势而言之:沪宁方面,敌人不利于使用大部陆军.我方应取速决主义,不宜多控制预备队于后方,使敌能得以少数兵力,牵制我大部兵力。平津方面.敌人仍将集中优势兵力,我方应取持久主义,兵力应有纵长之配置。山东方面,敌人所以尚未发动者,大约因平津方面未有南下企图之故,则此时正宜竭力构筑阵地。”②( 蒋百里:《对日战局判断》,《蒋百里先生全集》,第一辑,第7页)这一建议,主张我国用兵重点应置于华北方面,实行“纵长配置”;至于淞沪战线,则主张实行战役战斗上的速决战,即所调“速决主义”,而避免被敌人牵制我大部兵力。看来,蒋介石并未采纳蒋百里的建议。

          由以上文字,说蒋百里先生竭力要求打“淞沪会战”的说法可以休矣。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疯了,一年多还要跟这个贴子。但是于我而言,这个贴子给我的是一份成长。在看楼主的贴子之前,我对于蒋百里先生可谓是一无所知,这一年里,为了在纷乱的说法和不屑中找出真相,我的确花了很多时间看书,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一个对于楼主的贴子打酱油,觉得很好玩的心态,慢慢地被蒋百里先生的学识所折服。如蒋百里先生这样为国为民的大才,国民党不能使用,是他们最后退到台湾上的缘由之一,由此看那些所谓台岛上的悲情,也不过是脚上泡是自己走的,自作自受罢了。

          不,我对于蒋介石没有什么感情,但是,我看到楼主这样轻佻地诋毁一个为了抗日而死的中国人,感到十分的无法接受。在抗战的时候,共产党也站在蒋介石撑起的大旗之下,地无分南北,我们都是中国人不是吗?是不是所有的,没有参加共产党的中国人,都不值得尊敬?哪怕他为了中国而死,也不行?我无法接受这个逻辑,也无法接受楼主最后的那段无根据的毁谤。我个人请求,楼主最起码,把“淞沪会战也是他竭力要求打的”那句删除。

        • 家园 关于全民抗日

          蒋百里评传:曹聚仁,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P147

          “总动员”这个名词是欧战之后才发生的,就是对于战前专心于“军队动员”失败的反动。试举一例,兵工厂要一名熟练的技工,至少要三年,要一名工头,至少要五年以上。法国人口少,全国壮丁一起编入军队。第一次接触了,就感到武器以及弹药补充不足,所以尽力扩充各种工场。又只得从作战前线把工人、工头调回来。在那时,才知道“汗”与“血”,有同等的作用的好人民,不一定要拿枪才算好汉;拿一把锄头,一根米突尺,也是为国尽劳的英雄。国民总动员,不是全国人一齐拿枪上战线,是全国人民,打仗的拿武器,种田的拿助头,织布 的织布,做工的做工。现在打仗,专靠血还不行,还得靠汗。

        • 家园 驳关于楼主说“淞沪会战也是这个家伙竭力要求打的”

          关于楼主说的,蒋百里先生竭力要求打淞沪会战的说法。我后来翻了一些国民党方面的书,有点无头绪。之后我想到,事实上,对于抗日战争这件事,日本人应该是在这场战争中占主导地位的那一个。从“抗日”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既然是抗,当然是别人打过来,才会抵抗。

          回到1937年的时候,日本人事实上对于是不是真的展开一个全面的侵华战争有二种意见的。一种是希望把战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另一种是希望立刻展开全国的侵华战争,并且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日军大本营》:(这本书我是从网上下载,没有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P132 (当时在1936年左右),当时同中国的关系很不融洽,存在着重重困难,形势日趋紧张。但是,参谋部采取的方针是竭力避免对中国作战,即使万不得已,也要把作战限定在一个方向上。军令部的意图是,由于中国的统一和军备不断发展。因而仅以过去那种局部的作战行动就有可能达不成政略目的,考虑到万一,制定一个能适应全面战争的计划是必要的。但是,参谋部把促进对苏作战准备放在首位,从而企图把对中国的作战始终局限为局部战争,其用兵纲领中也规定:‘根据形势,以歼灭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中必要方向上的敌人,占领诸要地为目的。,

          据此,起草了陆海军的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年)度作战计划。但在根本上,陆海军间还存在着上述形势判断上的分歧。即使在陆军内部,用兵思想也不统一。陆军省和参谋部的大部,尤其是参谋部第二部(情报)以及关东军等,对中国用兵的问题依然考虑轻率,仍未抛弃满洲事变以来积极进取的思想,即为了保障我国权益,保护侨民,或者为了挫败日益高涨的抗日,排日之锐气,必要时不得不使用部分兵力。

          P134 ……1937年7月28日 ,第二舰队担任华北,第三舰队担任华中、华南沿海的警备。政府从1937年8月1日起决定将长江沿岸的日侨逐次撤向上海,由第三舰队负责保护。

          1937年8月9日结束长江流域侨民撤退工作结束。但当天傍晚,发生大山事件(陆战队的大山勇夫海军中尉等被中国保安队枪杀),局势立时趋于紧张。……为把事变限定在华北地区,参谋部也不同意向上海方向派遣陆军部队,但是,在1937年8月13日午后的内阁公议上终于做出了保护侨民百派遣陆军部队的决定,同日夜,海军陆战队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陆军于14日,动员两个师,并于十八日以后加入战斗。

          P135 ……1937年8月18日,参谋部的设想为:【1】增加华北的兵力,占领河北北部,和察哈尔省的主要地区,阻击敌人向北进攻;【2】将陆军一部派往上海,必要进派往青岛,保护侨民;【3】迎接可能出现的持久战,等待议和时机;【4】期待海军强大空袭取得成果。

          ……军令部认为:重点是确保上海,使用必要的兵力,在上海迅速获得重大战果,目地是防止各国干涉,破坏经济枢纽,实施大规模地空袭,消磨中国的志气等方面而取得重大成效。

          由以上看出,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开始阶段,参谋本部与军部之间有很大的分歧。然而,军方是一直站在主导地位。而在日本军方的观点里上海一直是最想要控制的地方之一。并且,这一点,也可以由以下堀场一雄的文字进一步的说明:(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堀场一雄始终在策划侵华战争的核心机要部门担任要职:1937 一1939 年在总参谋部战争指导处工作,1939 年12 月一1941 年7 月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工作。在总参谋部和派遣军总司令部的文件中,他拟制的方案甚多。堀场一雄说:“我的全部精力完全贯注于处理对华战争。1953 年他病死了。)

          堀场一雄:《日本对华战争指导史》(原文为《支那事变战争指导史》)经过日军防卫研修所战史研究室编辑加工,1962年由日本时事通信社出版发行的。(这本书同样也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少了中文版的出版社和出版年份)

          P53 ……(1937年7月10日左右),本来对华用兵预备只是在局部的政略范围内,以保护侨民为主要自的的,在必要时,才准备分别向平津、山东、长江沿岸派遣一支以数个师为基干的军队,向厦门,汕头派遣1个团左右的兵力。全面对华战争的爆发,实出于意料之外,在这点上,作战当局对新形势是认识不足的.

          【1】、主张仅以数个师实行政略出兵的主流,是以武藤上校为中心的作战科和以田中上校,吉田中校为中心的军事科。中国科赞同之。主张现地解决的主体,是以石原少将,河边上校和我为中心的战争指导科。以柴山上校为中心的军务科赞同之。

          【2】中国科对中国的情况判断片面而不当。如高桥中校认为,日本一宣布内地动员或大批列车一通过山海关,中国方面就会屈服。渡中校也认为,最大限度,通过保定一次会战即可解决一切问题。尤其错误的是,作为对华情报当事人,‘竟不顾第一次上海作战失欺的教训,依然不积极收集作战情报,而继续对无现实意义的政治谋略感兴趣。他们如此玩忽职守,罪过非浅。’

          由以上,堀场一雄的亲身经历可以看出,即使在战争开始的最初阶段,日本对于侵华战争是如何进行是有极大的分歧,但是,军方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而且,从他对于中国科的不满可以看出,上海在战争的开始已经是军方的目标。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如果日本军方如果不能占领南京,那又如何算是可以灭亡中国呢。而要占领南京,那么上海就是运兵而必要占领之地。而且之后续也证明了我的观点:

          七七事变的日本对华政策,臧运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P318 …… 参谋本部1937年7月16 日的《 对华作战纲领)、17 日的(在华北使用兵力时的对华战争指导纲要),均确认并且发展了中国驻电军的对华“两期作战计划”, 规定:第一阶段,以优势兵力击演第二十九军,根本解决华北间题,时间约两个月;第二阶段,以充分兵力进攻中央军,打击蒋介石政权,根本解决中国间题,时间约3 一4 个月,拟到1938 年初,迫使中国政府投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计划,特别是17 日的纲要,正是由持“不扩大”方针的石原莞尔把持的参谋本部第二课拟定的。可见,这时日军统帅那已确立了以武力根本解决华北问题及中国问题的计划。

          由以上的引用可以看出,参谋部已经完全臣服于军部的扩大战争的观点。而且

          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沈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P535 …… 侵占平津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立即将侵华战争扩大化。

          1937年7月16日,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提出《对华作战用兵之意见》,建议:“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及南京最为重要。”应派遣陆军5个师团,进行华中作战,确保上海,P536 攻占南京,使现中国中央政府屈服。

          P538 …… 8月21日,载仁、博恭两总长提出《奉答垂询要旨》,主张采取措施使中国丧失战斗意志,然后以“最低条件”造成和平结局。措施是:“确保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封锁中国沿海,切断外援;在华北方面对中国中央军给以打击。

          七七事变的日本对华政策,臧运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P305…… (1937年6月9日)东条又致电陆军省次官梅津、参谋本部次长今井,针对参谋本部决定的(1937 年度对华作战计划》 中重视对苏作战、力避对华作战的方针,提出了《 关东军关于对苏、对华战略的意见书》 ,指出:“从准备对苏作战的观点来观察当前的中国形势,我们相信:如为我方武力所许,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除去我方背后的威肋,此为最上策。”东条还表示关东军对于驻上海大使馆武官及驻南京总领事馆武官的前述建议“完全抱有同感”, “希望值此内阁更迭之际,对于前内阁发布的对华实行策及华北指导方策加以重新检讨。”关东军此时提出的“首先对华一击论”,与1937 年初以来军部内同时存在的“战”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这既是对前内阁对华政策进行再枪讨的结果,也是对新内阁的希望。

          所以由上可以看出,1937年的抗日战争,是在日本军部极端派的引导下展开的,而上海一直就是日本军方最主要的目标之一。日本军方,在海陆空三军的军力及兵员素质,都全部超越中国的前提下,说蒋介石可以设计战场,而日本人又愿意配合,我个人觉得这个逻辑不成立。至于说他可以左右蒋介石,他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蒋百里先生成为战时的咨询机关“参政会”的参政员(周总理也在这个机构里),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资料。从这可以看出他或许可以提出建议,但绝不是最后下决定,指挥军队的那个人。特别是在37年9月18日离国去欧洲展开外交,在9月淞沪会战激战正酣的前提下,这就明确的说明他并不是那个对于战争起作用的重要的人。说“淞沪会战也是他竭力要求打的”,好像是他一手选择了上海做为战场,并对淞沪会战的发起起了重要作用,我个人以为,这不是事实。我个人认为,与其说蒋百里先生要求蒋介石在上海开战,不如说,他了解日本人一定会在上海展开军事行动,而预先做好预案。

        • 家园 关于游击战

          曹聚仁:蒋百里评传,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P123

          在研讨游击战术中,百里也有过他的贡献。

          百里所介绍的,乃是德国亨斯少校的游击新战术。亨斯少校,本来是德国国社党创办人之一,当法军占领鲁尔时,他曾经亲自指挥游击,积有实际经验。后来他和国社党意见不相合,乃正式转入军籍,隐于下僚。他在国防部担任情报搜索工作。他主张中、德、苏三国互相亲善,掌握大陆,且谓德国非联苏不足以对英法,俾士麦的外交政策,仍为德人将来不能不走的路线。这一观点,也正代表德军人一部分的主张。亨斯谓:“游击战之方式有二:一为俄国已经应用之旧方式(往年西班牙及今日中国所试用者。捻军所谓‘以走胜之’,也是这一型战法。)一为德国自鲁尔被占后实验所得之新方式。苏俄方式成功于对付白俄及联军时代。但当年我们(德人)曾采取这一战法,用于鲁尔区,即遭失败。盖对于组织严密、后方勤务完备之敌人,即失其效用,而自身之损失又太大了。”百里谓:“此说甚是。但中国北部区域广大,交通不便,苏俄方式仍可应用。惟中国南部及沿海一带,最适宜于新式游击战法。”

          这一段可以说明我们在东北抗联的失败吧,日本人对于东北的控制实在是严密的,相对于东北,华北毕竟他们还无法吞掉。

          亨斯少校所谓“新游击战法”,不在于用武器,使敌方无法检查,不需多数人,我方给养可减少而效力甚大。利用科学作战,使敌之作战器材日就减少,终于溃灭是也。他说:“游击战原为整个战斗指挥中一种有价值的辅助作战方法,其所注重的并非完全对于敌人之主力,而在对于敌人后方联络之作战。游击战不在乎人数之众,及队伍之密集,但应以使用专门人员及突击为标准。”(德法意名国,都在军校附设游击战专科,三个月毕业。)
          这个新游击战我在网上完全没有查到,我个人理解是暗杀吗?或是如基地组织这样的恐怖袭击?但是这个对于东北那样的严密的环境好像也挺难的啊。总统有什么新资料?

        • 家园 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关闭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很感谢您看这个贴子,如果您能写出您用通宝推荐的原因,而

            不仅仅是屁股站队的快感,就更感谢了。

            • 家园 多日没下河来,多谢回帖,说

              到感想啥的,真的没有深入研究,我个人仅仅是出于对历史知识的爱好,而关注这些.

              另外,因为总统是河里学术态度最严谨的几位之一,我是十二分敬重的,......可惜河里他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下河了....唉.

              从我个人的浅薄知识来说,蒋百里,或者千里,万里都好,在那个大时代,论成就和眼界,也就是主席后面一公里以外排队的份了.我的这些认识,基本上也就是在河里学来的,希望您不要认为这是屁股站队之言.谢谢.

    • 家园 关于1911年在奉天起义一事,

      关于1911年在奉天起义一事,

      我查到的资料如下:

      民国开国都督们的最终结局 雷博宁 外链出处

      蓝天蔚字秀豪,湖北黄陂人.先进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后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入同盟会,与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士官三杰.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弁学堂教员.后出任陆军第2混成协统领,驻奉天.辛亥,谋东北独立,事败,赴上海,被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为关外大都督,北伐第二路军司令,北上,驻节烟台,谋登陆,事未妥,南北和议成.辞职,出国游历.1917年参加南方军政府,任鄂西联军总司令.与湖北督军王占元部发生冲突,败后在四川被俘,被害。年43岁.

      蓝天蔚(1878—1921)文/关国煊 外链出处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以士官同学吴禄贞(步兵一期)之荐,东三省总督锡良派赴日本考察军事。考入日本陆军大学。同年归国,任东北第二混成协(旅)协统,驻防奉天。与第二十镇(师)统制陈宧、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有“关外湖北三杰”之称。三年,参加滦州秋操。以所部一标(团)留奉;八月十九日武昌革命军兴;九月八日,与新任第二十镇(师)

      统制张绍曾、第三镇第五协协统卢永祥等屯兵滦州,电奏速开国会,选举责任内阁;九月十二日,天蔚等复奏前议,清廷大惊,即命资政院起草宪法,同日,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屯兵石家庄,截留运鄂军火,并严劾陆军大臣癊昌,是时天蔚拟由张绍曾率军奉铁路攻占津沽,以威胁京师,由己与奉天省咨议局议长吴景濂宣布奉天独立。讵吴禄贞于十六日被刺殒命,同日,清廷受张绍曾以侍郎衔,任为宣抚大使,驰赴长江一带宣布德意,并由潘矩楹接任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以吴禄贞被杀,未敢起事,亦不敢南下就职,奏请开去差缺,回津就医;二十一日,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以畏天蔚故,迫得成立“奉天保安会”,众奉赵尔巽为会长,吴景濂副之;二十四日,清廷命准奉天设立保安会,其时奉天前、中两路巡防营统带张作霖率部入卫潘阳,同日清廷借机下令开去蓝天蔚第二混成协协统职务,由聂汝清接任;天蔚为部下聂、刘二标统捆缚解省城,几被杀,赖熊希龄救,得不死。赵尔巽以民党势强,不敢加害,暗嘱第二十镇第三十九协统伍祥祯馈天蔚纸币二千,劝其速行,遂之大连,后往上海。

      《蓝天蔚》,关国煊着,选自1937年第三期《传记文学》,收入刘绍唐主编之《民国人物小传》。此稿复印自台北国立图书馆,近代中国史料期刊3编8辑。

      我个人认为,因为当时蒋百里先生应该是在沈阳,所以我特别注意查阅关于同在沈阳的蓝天蔚的资料。但是没有提到蒋百里先生,于是我又查了“奉天国民保安会”,结果发现了以下辞条:

      奉天国民保安会 外链出处奉天国民保安会,于1911年11月12日成立,赵尔巽任会长,伍祥祯、吴景濂任副会长,袁金铠任参议总长,蒋方震、张榕任参议副长。这个保安会实质是个变相的保皇会。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蒋百里先生(蒋方震)出现。于是我再次以此为基础查找。却发现我所能看到的正式一点的文章里都找不到蒋百里先生任参议副长的说法。都是说张榕任参议副长。比如说:

      外链出处革命党领导人和骨干分子张榕、张根仁、柳大年、钱拯、赵中鹄、刘雍、刘艺舟、商震、徐镜心、宁武、顾人宜、李培基等,大都集合到奉天省城,“分头秘密集会,共谋起义,促动关外三省独立”。[187]立宪派首领、奉天谘议局局长吴景濂,看到清廷大势已去,极力拉拢革命党人,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谋求“独立”。一部分革命军人又组成“军人联合会”,积极策动驻在奉天北大营的第二混成协起义。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一向主张革命。11月6日,蓝天蔚、张榕、徐镜心、赵中鹄、商震、齐希武等在北大营开会酝酿起义。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驻有军队,正寻机扩大侵略活动,革命党人担心发动武装起义会引起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因而便决定进行“和平革命”,逼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出走,宣布东北独立,然后推举蓝天蔚为关东革命军“讨虏军大都督”,张榕为奉天都督兼总司令,吴景濂为民政长,并决定11月中旬发动。

        但是,革命党人的计划被叛徒告密。赵尔巽得悉实情后,立即采取了种种防范措施。他一面密报清廷将蓝天蔚解职,并迫令出走,保荐蓝部标统聂汝清代理。同时,调驻扎洮南的前路巡防营统领张作霖率所部三千五百人入省,以旧军监视新军。另一方面,为了缓和革命党人的激昂情绪,“使其不致暴动”,[188]赵尔巽勾结立宪派首领袁金铠等,于11月12日召集军、绅、商、学各界代表会议,宣布成立“奉天国民保安会”。会章规定:尊重“人道主义”,“为保卫地方公安起见,无论汉满回蒙,凡在本省土著及现住之各省各国人,其生命财产均在本会保安范围之内”。[189]保安会没有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口号,它的反动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它所谓的“尊重人道”,实际上就是禁人民以革命手段掀起反抗。它所谓的“保卫地方公安”,实际上就是维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东北统治的旧秩序。保安会的反动性由它的领导人看得更清楚:赵尔巽为会长,吴景濂及三十九混成协协统伍祯祥为副会长。另设军政、财政、外交、参议等八部。部长都是旧官僚、旧军人或立宪派,如军政部长聂汝清,副部长张作霖,财政部长萧应椿(原东三省提法使),参议部长袁金铠,等等。革命党人只有张榕参加了保安会,职务是参议部副部长。参议部是“监督机关”,副部长更不起任何作用。实际上,革命党人是被拉去作为点缀的。

      辛亥革命前后的东三省 赵中孚: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一期 P123

      保安会的宗旨,在章程事有明确说明,其组织形式则有如临时政府。会长以下设副会长二人,其下分参议部及军事、外交等部。会长由赵尔巽担任,副会长为吴景濂,伍桢祥。参议总总长袁金铠,军事部长聂汝清(副部长张作霖);唯一参加“保安会”的革命党人张榕,担任参议部副部长的职务。保安会成立后,奉天当局解除了蓝天蔚的兵权,并调张作霖所部中路巡防营进驻奉天省城。

      辛亥革命前后的东三省 赵中孚: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一期 P120-121

      辛亥革命以前曾在东三省工作之省内革命党员:

      熊成基,廖仲凯,吴禄贞,蓝天蔚,彭樾,宋教仁,张绍曾,柏文蔚,徐镜心,徐子俊,商震,左雨农,张继,宁涤尘,陈干,宋少侠,程起陆,范笃愚,刘木铎,方刚,房怀远,崔震华,李培基,王葆贞,王筱堂,汪沧,高子培,黄丹忱,戴传贤,王璋,周况,蒋青山,张璧,王宪之,孙声谏,彭家珍 (见宁武前书附录)

      辛亥革命前东三省主要革命党员:

      赵中鹄,刘雍三,金子明,朱记新,孙尚武,刘际五,郑金声,杨凤山,(以上士绅)。李璧尘,刘耀尘,宋焕如,王永庆,田丰年,田勃东,李振铎,李兰坡,李绍白,田雨时,石磊,孙祥夫,刘紫瑶,萧树军,张榕,李树华,宁武,段文祥,刘乾一(留俄学生),朱霁青(留日学生),钱公来,齐希武,韩果,(以上学生)。陈仪亭,刘景双,邵兆中,丁福海,王德昌,蒋大同(以上军界),杨大宝,王光瑞,刘知本,谢维勤,徐景清,郑守中(以上警界)。田亚宝,徐竹平(以上报界)。(据宁武前书各章记载统计)

      虽然这些名字未不完备,但是可见蒋百里先生在这次东三省响应辛亥革命的运动中没有起什么作用是明摆着的。陶菊隐所说“曾与奉天谘议局议长吴景濂等策动奉天独立,响应革命军。”见(陶菊隐,蒋百里传 P22)的确有所夸大。但是他同情革命是一定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他后来逃走也是因为对于革命持支持的态度而不容于旧军。

      以上他的这个祥瑞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过,当成是玩笑倒也未尝不可。

      • 家园 关于左梅从不教孩子说日语一事

        见蒋百里传,陶菊隐著,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P137

        “左梅女士从不教她们(孩子)学一句日语”,

        我查到的资料是:

        蒋英:作为她来讲,蒋左梅来讲,嫁给中国人是很苦恼,是很苦恼,第一蒋百里是军人,是不是,家里没有什么,亲戚啊热闹,好有人可以跟她解闷,帮助她理解她,她很寂寞,还有一个就是,她生了5个孩子,5个女儿,这对她来讲是压力,而且我们小的时候,还是很不好,有一段时候,我们是,那时候还没有抗战,九一八这个时候,我们都是中学生,我们在学校里头的脑子,都是打倒小日本,打倒小日本,所以一回家去,看见妈妈,就对妈妈不好,我们跟妈妈很冷,我们不肯学日文,她教我们日文,我们不学,不学日本,坚决不学日文,就跟她,跟妈妈保持联系,但是后来大了,我们懂了,为她多痛苦,对不对,打仗,但是我父亲始终对她很好。

        外链出处

        可见,左梅不是不想教,是孩子不肯学。这个如果是蒋英说的,那是真正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采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