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看今天的科技成就比文革都惭愧 -- 漏斗子

共:💬103 🌺17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市场规律看,这是正常的

            谁掌握了稀缺资源,谁就能获取暴利。

            汉化一把就能得钱,这不说明国内还没人做这工作吗,至少可以算作是“填补国内空白”,至少也算有所贡献当然,这工作是不是科研,值不值那么多钱另说。

            这个钱既然这么好挣,门槛既然这么低,那么不可避免的大批的竞争者就会涌入。如果我们截取这一时点来看这个“学界”领域,当然很悲哀。但是这个状态会持久么?

            自然的,不是每个从业者都满足这样的现状的。他们根据自身实力出发,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在更高端的市场分得一杯羹,甚或是开辟一个崭新的市场......慢慢儿的您就会发现,花同样的钱,您现在可以买到比过去好得多的成果......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不过就现下而言,下悲观的定论恐怕还为时尚早。

      • 家园 agree.
    • 家园 【建议】这篇放到‘观点’板块是否更合适?
    • 家园 这是漏斗子的原创吗?

      怎么这种论调很熟悉?

      不说别的,用陈寅恪作例子实在是不当,陈在文革里面才过了几天好日子?看看那本陈的最后二十年,里面写的很详细。

      陈景润在文革里(出名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这好像网上的文章多的去了,你问一下萨苏应该也知道。

    • 家园 今日中国科技进步远远比文革时先进得多

      例子太多了。仅仅以医学科技上的进步就远非文革时可比。

    • 家园 课题都搞多次承包了谁还有那种一心搞科研的念头!

      1月末逝去的清华的一位年轻教师的例子告诉俺;读那么多书连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搞学问干嘛!真是搞不明白传说中尊师重教的传统是啥样的?

    • 家园 社会环境变了,诱惑多了,一些体制又没跟上。结果凡是待遇好的

      地方,关系户最多能干事儿的人最少。所以单纯提高待遇制度不跟上。就是这个样子。人吗!一个社会地位一个经济成就科学家也免不了俗。当然真的不鸟这些得也有。但是指望不了这么薄弱的力量。

      还是从科研体制教育体制的根子上抓起把

    • 家园 又红又专的制度不妥,多少还出点东西;现在出的东西还不如以前,只能说明..
    • 家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研的根子在教育

      同意不爱之声的看法。一个时代的科研水平,取决于此前三四十年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建国后的科研成果不能全算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上。后来科研的疲软,恐怕正是因为建国后各种政治运动造成的人才青黄不接。而且一代人的断层,恐怕要两代人也就是半个世纪后才能恢复元气。

    • 家园 乱说一点一个老教授的回忆~~!

      我导师可是地道的教授,自己靠本事评上的,当然现在也不好说本事到底怎么样才算得大。

      老板最看不惯的就是现在的评职称了,都是拉帮结派,送钱送礼的,老头子每每都摇头晃脑对此现象深恶痛绝,我是很佩服我老板的,为人很正直,虽然有权利,但不收受任何人的礼,任何领导说情也不行,只要是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再多人反对也要坚持,瘦弱的一个老头有很硬的风骨,我不禁想以后我会不会能达到这样的地步。

      老板到底是老了,经常给我们将一些自己年轻的事情,左来右去的我也听得不少,都是写文革的事情。老头子杂七杂八讲的,我乱七八糟的听,从没打算要给老先生作传,也知道老板没有那么大的成就,根本没有那个资格,所以也没有专心记过,今天看到这个题目了,随便说两句吧,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老板是江苏人,具体的我就不说了,小时候家里是一个没落的大商户,据老先生讲自己家就和大宅门的故事一样,连家族的没落都一样,甚至自己亲自买了大宅门的光盘在家保存,只不过白家是卖药的,他们家是卖布的。

      解放前都已经没落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底子挺厚,只是置的田就有好几百亩,不过老板的妈妈很有远见,解放前夕把家里的地全分给种地的佃户,侥幸逃过了以后的文革,文革后就拼着家里的老底,再加上私藏的一点金银藏物过得还算好,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到河北一个地方电厂,那时候正是文革,天天挨批斗,每天都是上班批斗,批斗上班,我好奇地问老板,那个时候不是全国都陷入混乱了么,老板笑一声说,那都是电视上面演的,其实那时候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从来没有改过,从来都是下班以后开一个小时的批斗会,每次开会的时候第一件事一定是低头,然后听到一个工人在训斥说:“你们这些臭知识分子,你们来这里都是来接受改造的。。。”等等,呵呵 ;)我们老板,一个厂子的难道阶级斗争就这么严重么?老板真的是笑着说哪有那么严重,那些工人天天也是觉得烦,忙一天累得要命,巴不得赶紧开完会呢,都是程序,甚至在批斗的时候在下面做一些小动作还是可以的。而且在当时,他们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要比一些高级工的工资还要高,具体的多少我没有记得住,反正就是比一般的工人要高,“那时候知识分子虽然口号上面好像很没地位,实际在生活中根本就不是那回事”(这可是我老板的原话阿)往往是工人开会批斗,批斗完就朝他们借钱,老板反问我们,你说这样的关系能是真批斗么。呵呵,工人也是很相信知识的,虽然他们口头上面不是这么说,老板给我们讲,电厂的泵要放得特别水平,因为只要稍微错一点,泵的轴就会折断,而每次我老板都能很快很轻松的放平,比那里的老技工还要快,老板给我讲是因为他只是应用了书本上学到的很简单的四点平衡法,工人都佩服得不得了,我老板还教出了好几个徒弟呢。

      经常到老板家吃饭的时候,老板偶尔会把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都拿出来给我们讲过去的事情,听老板讲那时候好像真的是一个很纯真的世界,没有人为了私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别人争斗,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政治上的见解分派而引起的,“那个时候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人单纯,特纯”,这句话我是信的,他的照片和现在网上流传的那些照片差不多一样,每个人都手里一个小红包书,看着是傻一点,可是那眼里边透露出的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真是让人羡慕震撼,如今所有的照片里你再也别想找到和当年一样的精神了。

      老板对现在好多事情看不惯,经常在我们面前骂娘,说这个不好说那个坏。末了说一句:没办法,社会变了。最看不惯的就是学术上的弄虚作假,什么都是假的,水分都占到90%往上。还有现在做什么都要讲关系,搞学术就没有一点干净的空间,总之,老头子是对现在伤心透了。

      还有很多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元宝推荐:神仙驴, 通宝推匿名: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