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11章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路在何方? -- 水管子

共:💬24 🌺4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按TG经济学来办。

        农村包围城市,不刺激城市,不激化矛盾,

        潜移默化中,中下等级国家、地区用人民币深入。

        70后们看不到了。。。。。。。。

    • 家园 3.欧美之战——地中海联盟与欧洲债务危机

      3. 欧美之战——地中海联盟与欧洲债务危机

      3.1 地中海联盟

      实际上最早向美元宣战的就是欧盟,从欧元诞生的第一天起,欧元区的贸易往来很大一部分就直接采用欧元来结算,就没有美元什么事了。

      为了保卫美元霸权,狙击欧元的诞生,美国制造了1992-1994年的欧洲货币危机,这一部分我们在第8章就已经讲过了。

      但对于欧盟来说,欧元的诞生绝不是欧盟各国全球争霸的结束,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欧盟希望获得的是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全球,这当然也包括欧元影响力的扩张。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除了欧盟本身,最合适的莫过于“地中海联盟”计划了。

      “地中海联盟”最早是由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的,原意是建立一个由法国主导的,由地中海沿岸国家组成的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这些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三个欧盟南部的大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塞浦路斯、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马耳他、叙利亚、土耳其这11个北非和中东国家,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很显然,在这些国家里法国是实力最强的国家,建设这样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对法国最有利。但是法国无力独自承担维持联盟运转的庞大经费,还得仰仗欧盟的财政支持,所以就把“地中海联盟”拖进了欧盟框架,因此这个“地中海联盟”实际上是欧盟框架下的“盟中之盟”。

      萨科齐一提出“地中海联盟”构想,就遭到了以德国为首的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强烈批评,认为这会给欧盟带来额外的财政负担,以及造成欧盟机构重叠臃肿。英国认为,强烈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法国提出将土耳其囊括在“地中海联盟”内,实际上是提供给土耳其另一平台促其进行各项改革,而又不给其加入欧盟的承诺的圆滑计策而已。德国则质疑,“地中海联盟”有分裂欧盟之虞,并且担心德国在中欧的影响力将会受到削弱。

      为了得到欧盟的支持,法国不得不做出重大让步,萨科齐在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进行外交磋商后,最终同意在“地中海联盟”构想上做出重大修订。

      修订后的“地中海联盟”虽保留其名,但新的“地中海联盟”不再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专利,而是所有的欧盟成员国都可参与其中。并且法国同意纳入德国成为该构想的动议国,以法德两国的共同名义向欧盟峰会提交此份“地中海联盟”计划。因此,改版后的“地中海联盟”其实质就变成了欧盟对地中海沿岸非欧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整合。

      2008年7月13日,27个欧盟成员国和16个地中海沿岸非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在巴黎举行行峰会,正式宣告地中海联盟成立,简称“地盟”。

      “地盟”成立于金融海啸最严重的时期,但一成立就处于欧盟全球经济布局中的核心地位,仔细看一下地图就明白了。地中海北面是欧洲大陆、南边是非洲大陆,西面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东边是富得流油的中东地区。地中海的东北方经土耳其海峡与黑海相连接,东南方经苏伊士运河与红海相通,经亚丁湾通印度洋。因此,地中海实际上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地中海、再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红海,再经亚丁湾进入印度洋,这是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航线。据统计,每天在地中海航行的各类船员达到2000多艘,西欧输入的石油总量的85%是通过这条航道运送的,而输入亚洲的大量石油也是从这里运出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美国第六舰队一直以地中海为基地,西方其他国家的舰队也在这个海域游弋,中国、印度及世界各国的军舰赴亚丁湾护航也是在这里。从舰艇数量看,今天的地中海已经成为西方军事大国军舰集聚密度最大的海域。因此,地中海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地中海成为列强必争之地。

      地中海沿岸国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欧盟现在试图通过“地盟”来加以整合,把地中海地区变成自家的后院。地盟一成立,欧盟就狂推地盟计划,美国立刻就受不了了。为什么呢?如果地盟发展成功,那就意味着欧盟成功地把地中海沿岸国家整合到自己的经济圈里,美元在这些地方将被大量驱逐。更加要命的是,欧盟借地盟从经济上整合中东,以加强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并实现在中东用欧元取代美元的目标。这个目标一旦完成,美元霸权就变成了欧元霸权。这显然是美国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所以,美国出手反击了!

    • 家园 2.俄美之战——争夺石油定价权

      2.俄美之战——争夺石油定价权

      俄罗斯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出口占了俄罗斯出口产品总量的大约85%。在自然资源中尤其以石油和天然气最为重要,目前俄罗斯已经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石油和天然气提供了俄罗斯60%的预算收入,毫不夸张地说石油价格的高低决定了俄罗斯经济的好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俄罗斯的社会安定和政治局势。

      前苏联的解体就与石油价格被美国操纵密切相关。1990年10月,油价还在37美元/桶的高位,但仅仅四个月后,油价就跌到了17美元/桶,暴跌了55%。石油价格暴跌导致了前苏联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10个月后,也就是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立国69年的苏联正式划上句号。

      1999年12月31日,普京接替辞职的叶利钦出任俄罗斯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当时国际油价不到30美元/桶,之后油价一路上涨,俄罗斯经济也在普京的铁腕统治下和油价一起上升。当油价超过100美元/桶之后,许多国家都在为支付高油价倍感吃力,而此时的俄罗斯正在高兴得数着卖石油赚来的美元。但是在高兴之余,俄罗斯也非常清楚石油定价权还牢牢地掌握在美国人手中。纽约商品交易所的NYMEX(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分部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期货交易市场,原油期货合同、天然气期货合同、取暖油期货合同、汽油期货合同等多种能源期货在这里进行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交易。其中,NYMEX推出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是目前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原油交易平台,因此该合约价格成为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价格。

      作为产油大国的俄罗斯决定争夺石油定价权。2008年6月6日,俄罗斯国际商品交易所在圣彼得堡成立,普京将俄罗斯混合原油期货 (REBCO)从纽约商品交易所撤走,重新在俄罗斯国际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而且全部合约以卢布进行计价和结算,把美元完全撇在一边。而且为了独享石油出口定价权,在成立俄罗斯国际商品交易所时俄政府坚持拒绝美国公司加入。这就拉开了俄罗斯与美国争夺石油定价权的大幕。

      对于俄罗斯来说,只是在争夺石油定价权,但对于美国来说,普京的做法不仅威胁到美国的石油定价权,更加威胁到美元霸权,这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如果石油定价权被夺走了,美元霸权也就被打残废掉一半。这还得了?所以,美国立即展开了反击。

      7月,原油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147美元,美国反手大肆做空,油价随后就开始暴跌。到年底时就已经跌破了80美元关口(79.36美元),到09年2月油价最低时跌至34 美元。随着原油价格的暴跌,俄罗斯也被拖入了经济危机。

      俄罗斯出口的“乌拉尔”牌石油的价格是俄罗斯预测经济增长和预算收入的基础,俄罗斯对油价下跌的风险有清晰评估。“乌拉尔”跌到每桶70美元时,需启动储备基金补充预算收入;跌到60美元时,经常项目出现逆差,预算出现赤字;50美元时,预算赤字超过GDP的1%;40美元时,资本项目顺差难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如果每桶40美元持续两年,俄罗斯经济将面临衰退。

      油价暴跌对俄罗斯经济的杀伤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2009年俄罗斯的GDP为390161亿卢布,比2008年下降了7.9%!由此可见,俄罗斯为争夺石油定价权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俄罗斯自建商品交易所,争夺石油定价权对美元霸权造成了多大的威胁!

      2004年8月25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燃料油期货合约,为中国争夺石油定价权开启了道路。经过六年的发展,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交易量仅次于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的WTI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成为全球第三大能源期货期权品种。

      过去,燃料油的定价权在新加坡,中国企业只能以普氏报价作为进口结算参考,只能被动接受新加坡的品质标准。现在,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依托中国巨大的现货市场,形成了反映中国市场供求实际状况的“中国价格”和“中国标准”,在国际市场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Tags):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人民币国际化通宝推:晨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