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为金二胖唱首赞歌(1) -- 猪啊猪

共:💬92 🌺559 🌵7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你再读读《资本论》

                          我不是专业政治人员,《资本论》也是大概过了一遍眼而已,现在只剩下的就是我对它的印象:描述的历史是真实的,提出的构想是无稽的。假如你对我的这个想法没有概念的话,请思考一下为什么他和恩格斯亲手创建的第二国际会解体。

                          关于政治理论的东西,我不想再在这个帖子里说了。假如你有兴趣,我们可以单独开帖。

                          • 家园 我建议您还是好好读一下《资本论》

                            关于马克思所讲述的全球无产阶级大联合,可是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推平一切民族、国家界限的前提的。现在的社会发展可是还没有到这一步,不过比起马克思的时代,资本的全球化可是进步太多了。

                            • 家园 换句话说, 就是有个全球帝国统一了全球, 才可能出现

                              马克思设想的这种情况~```

                              想想吧, 1860年代, 英国确实具备这个前景, 但问题是英国工人自己就不赞同马克思的想法. 还没有看当时的法国, 德国, 俄国同意不同意由英国来统一世界呢

                              正因为马克思的设想不可能出现, 所以才会有列宁的"共产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内实现". 相对于马克思的幻想, 列宁起码在俄国完成了共产主义革命.

                              在现在的国际化背景下, 马克思的设想更加不可能实现, 因为相对于无产阶级来说, 全球的资产阶级更加容易先联合起来, 然后通过所掌握的政权和舆论等手段在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之间制造不和, 甚至不用资产阶级们动手, 取消某些商品的进出口限额, 无产阶级们在敌视国外无产阶级的活动上比资产阶级们积极多了~```想想中美贸易摩擦, 要求惩罚中国商品的是美国的工人协会, 要求扩大中国商品进口限额的恰恰是那些资本家们

                              • 家园 所以说,河里不是有这么一个总结

                                民族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天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全世界的设想中,可是没有民族国家界限的。至少现在全世界资本的覆盖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马克思的时代,所以这个世界会不会出现马克思所预言的结果还是有待观察。苏联是完成了革命,可这个是不是共产主义革命还是存疑,至少《马克思的复仇》这本书里认为苏联的失败恰恰是苏联没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 家园 拉倒吧,马克思主义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它的经济理论基础是人人自觉劳动,社会物资按需分配

                                  这一点就基本违背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那就是懒惰和贪婪才是导致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劳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智慧生物不劳动,而是宁可在树上晒太阳?为什么要按需分配?需求多少才是按需分配?

                                  再具体一点,苹果的IPad2好玩,我想要一个,可是这玩意是美国人卖的,美国人会因为我需要Ipad2就分配我一个吗?

                                  如果你也承认这个例子不可能,那就回到另一个马克思主义自相矛盾的政治论点上来了:只有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获得成功才能实现共产主义。问题是,民族主义可不是共产主义的伙伴,不然中苏当年也不会刀兵相见了,也就是说不消灭民族主义,是无法实现共产主义的,也就无法按需分配。但是你消灭得了吗?

                                  你要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思潮涌现的时代,无政府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原教旨主义(天主教),马克思主义只是其中的一个竞争者而已,与其他思潮相比,马克思主义是幸运的,因为它最终找到了一个强大的载体并得到了实践的机会。但也正是因为它获得了实践的机会,才会被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判断为不现实和思路。

                                  我所思考的,不是为了实现什么主义,而是如何让这个国家以及国家的人民过上相对不错的生活。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黑猫白猫”就是好猫,任何主义思想都得为这个现实的目的服务。倘若马克思主义的后果就是一穷二白,混吃等死,这样的幻想还是少一点的好。

                          • 家园 其实归根结底,我觉得还是有用没用这个实用主义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未来,尤其出现危机就还是有用的,被用作斗争武器,那么他就是正确的。而只能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小圈子中传播的,研究点文章,再符合历史实际,那也是不正确的。

                  • 家园 蒙古和满清对中华文化实际上还是摧残的

                    只是无力摧毁罢了。远远谈不上继承和发展。

                    而且日本与蒙古和满清又不同,当时他们就有自己的8000万人口和语言,还有工业和科学的优势,还有它法西斯凶残的制度力量,一旦长时间成功统治中国,那对中华文化而言便是灭顶之灾。不要以为,仅仅留着几本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还在,中华文化就不会灭亡。完全不是这样。先用武力把其它东西消灭的一干二净,剩下一点东西供起来(就像满清一方面武力征服、大肆杀戮,另一方面却推崇孔家儒家,然而又断然拒绝孔家保持华夏衣冠一样),用这样双管齐下的办法,扛着红旗反红旗一点问题没有。然后事实上他们达到了它们自己的目的。这样被阉割后留下的中华文化,不要也罢。

                    中华文化保存至今,是其生命力顽强的表现,不是任何一个外族统治中国的功劳,甚至也有侥幸的成分,不要总是期盼这样的意外结果,所以你的谬论可以休矣。

                    • 家园 如果你这么认为,只能说明你太立足于自我

                      元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一是官僚系统,二是科举制度,以及元朝统治者采用汉字汉俗汉礼等,假如这不算继承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国更是不该自称中华文明了,要知道今日中国抛弃的传统更多:家族体系、儒学修养、文化节日、甚至传统的是非标准。满清亦然。

                      任何外来民族在进入中华文化范围的时候,都不可能是绝对不摧残原有文化。这是文明进化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不会因为任何理论学说而改变的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吧,主要是跑题太远,假如你有兴趣,我们可以另开一贴专门讨论中国历史与文化传承。

              • 家园 贡献多和你思想的瑕疵是两回事

                不管灭了多少次,现在依旧叫中华

                把文化传承和中华文明的复兴的决定权交于外族之手,拼人品,凭运气,靠施舍

                你不觉得这种想法很荒谬吗?

                你大可去领本世界护照了

                至于你的职业是什么,我不感兴趣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应有之义。

                每个人都在做贡献,分工不同,贡献大小就不同

                • 家园 哈哈,又开始想当然了

                  中华可以是后来之词。炎黄时期叫华夏;秦朝至清朝都是自称天朝,民间与华夏共用;中华是民国时期才出现的称谓。真要细纠,现在的中华恰恰是数典忘祖的产物,你这个自称对中国文明非常维护的人难道不汗颜吗?

                  我的本职工作跟我的贡献毫无联系,做贡献是因为有朋友请我帮忙,仅此而已,为此我忙了几个白天加几个晚上,而且我知道我帮忙的东西被国家接受并采纳了。

                  完全是无条件的,唯一的回报就是看到自己心血结晶的成就感。

                  按照你的标准,我又觉得自己比这里一般人更了不起了,呵呵

                  • 家园 中华法系在哭泣

                    《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完备的标志

                    • 家园 哈哈,当然要哭,因为某人的无知而哭

                      太专业的学术文献就不搬了,得手敲,很累的,就偷懒从百度上找一段: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救亡图存的热潮迫使先进的思想家去重新思考许多问题。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从而使国人意识到“合群”的重要性。遗憾的是,严复没有进一步介绍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梁启超则沿着严复“保种”、“合群”的思路,渐渐以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来思考问题。1898年秋他流亡日本之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民族主义论著,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见解。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通过对欧洲世界史著作的评介,破天荒地使用了“民族”一词。随后,他又从民族进化和竞争的理念出发,大胆提出了民族主义是近代史学的灵魂。他在《新史学》一文中明确指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这里所谓的人群进化,实质上也就是民族进化。梁启超的民族观念已经开始上升到理论层面。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激烈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

                        梁启超在这里反复用了三个“中国民族”,而且从宏观上勾勒出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显然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其云:“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其云:“齐,海国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由“保种”、“民族”到“中国民族”,再到“中华”和“中华民族”,梁启超基本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的创造。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关于“中华民族”的最早词汇,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不过,梁启超在具体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时却比较混乱,有时指汉族,有时又指中国的所有民族,直到1903年其发表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中,才清晰地赋予了较为科学的内涵。其称:“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 家园 这样的技工东北当时有多少,死心塌地给日本人干活的又有多少

            日本人对于他们这种有技术的技工还是满不错的,吃的住的基本和日本中层管理人员一个待遇,甚至日本人提出了要给他入籍

            这样的技工中国东北当时有多少个,死心塌地给日本人干活的又有多少?

            自己打自己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