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六次货币战争 拉美债务危机 -- 水管子

共:💬35 🌺47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个问题

        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

        “经济起落的最大原因是金本位消失”

        这二条初看上去很荒谬,其实都没有错。

        廉租房很容易被权力寻租,沦为官员或官员下属的廉价房,而本应真正得到的穷人,却没有权力得到。

        没有厕所的房子则类似于五六十年代的筒子楼,或是经济宾馆的单间房。这样的户型在居住上有缺陷,然而正是缺陷,能减少一部份的权力寻租。让一部人有权有势有钱人不愿购买。

        同时,在让穷人得到廉租房时,不提供完善的居住条件,以鼓励他们更努力工作,去获取财富,以购买真正完善的单元房。让缺陷房只供给给贫困线上的穷人。

        第二个问题经济起落,跟经济危机有关。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现象。在金本位或银本位时期,是民间制造伪币,或是统治者引入掺水货币,引发的劣币驱逐良币。

        在纸钞时期,则是以可以无限印发的纸钞,取代金银-货物的一一对应关系,最简单的例子是金元券。

        这两个说法,貌似惊人,却点到了问题的实质。

        通宝推:被明月兮佩宝璐,
        • 家园 这两个都是似是而非的论点,不值一驳!

          表面上来看,“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的论点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它可以减少寻租现象。

          但是我要说,就经济而论经济必然落于形而下的境界。经济学重点研究的是效率问题,强调效率优先。但人类社会并不能只重效率,我们还要兼顾公平。一个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社会不是人们追求的本意。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因为经济学原理证明怎样效率更高就可以得出它是合理的结论,我们必须兼顾公平!凭什么穷人住的房子里就不能有厕所?为什么解决寻租问题只能以降低穷人的生活品质为代价?

          “经济起落的最大原因是金本位消失”

          这句话表面上也很有道理,包括你提到的这些证据。没错,纸币可以超量印刷,而黄金却不能快速增加。

          如果复辟金本位,我们的经济就会更好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我个人的观点是,货币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但它必须适量。所谓适量,也就是说货币的规模及增长速度必须与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如果货币过多,就会得“高血压”——通货膨胀,货币过少,则会“贫血”——通货紧缩。

          事实证明,温和地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伤害。

          首先,我承认纸币的滥发会带来高通胀,并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复辟金本位呢?

          由于黄金供给的有限性,人们无法人为地增加黄金的供给。那么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规模很大、经济增速较快,黄金的供应增加必定会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需求,这就必然引发全面的严重地通货紧缩。

          而且,如果黄金再次负担起货币的责任,由于黄金的稀缺性,在良币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人们窖藏黄金,使黄金不断退出流通,从而导致全球性的黄金不足。

          如果所得的金本位是以黄金为储备发放的黄金券,那么根据我在第二章中论述的原理,当良币不足时,劣币将驱逐良币,那么黄金券将和普通的纸币没有本质的差异。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金本位复辟的可能性等于零的原因。

          任何在当今社会鼓吹金本位的人,只能归于两类:要么是不理解货币的功能与要求,要么是别有用心。

    • 家园 2.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炼成的?

      2.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炼成的?

      如何阻止拉美国家的工业强国梦呢?战争不是好的选择,因为之前已经打过了,而且代价太大。如果能够将拉美的经济发展诱骗上一条精心布设过陷阱的发展道路,使其继续为美国打工,那一定是种“投资少、收益高”的“好办法”。但是,没有人是傻瓜,要想欺骗对美国极不信任的拉美各国,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经过努力,美国人终于还是找到了方法,因为他们发现了“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又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该学派捍卫的核心价值是相信市场机制跟自由放任,反对任何形式的干预,反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跟凯恩斯主义,因其主要成员为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师生而得名。芝加哥学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年代,其第一代代表人物是法兰克奈特,但是由于凯恩斯主义在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芝加哥学派一直不被人注意。但由于芝加哥学派鼓吹自由、放任,为美国打开拉美各国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持,于是就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量的(政府和各种基金的)资金被投向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资助其开展研究、召开学术会议、出版杂志和招收留学生。例如,威廉沃尔克基金会就挽救了好几家濒临破产的新自由主义者的杂志,并为芝加哥大学出版新自由主义著作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1947年4月,弗里德曼等人参加哈耶克领导的“朝圣山学会”的首次会议,旅差费也是由威廉沃尔克基金会提供的,而且这个基金会为米瑟斯支付了长达24年的薪水!

      在这种背景下,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在1974年和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随后,该学派的舒尔茨和斯蒂格勒又分别于1979年和198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仅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就一共产生了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经济学派似乎一夜之间就从一个几乎无人关注的小流派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社会显学,新自由主义也就从被个别国家接受发展到被很多国家所接受。

      美国所做的准备并不仅限于理论上的造势,他们还需要把这些理论输出到拉美的合适人选。50年代中期开始,芝加哥大学的一批教授参与了把芝加哥学派经济学输出到智利的一个项目。在该项目中,这些教授选派了一批经济学家到智利的一个大学去进行经济学教育,同时从他们在智利培养的学生中选取了一批学生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研究生。这批学生中的绝大部分人在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又回到了智利,并在皮诺切特军事政变之后被提拔到很高的位置。美国还把该项目扩展到了其他拉美国家。例如,在阿根廷,美国国际发展署资助设立了库依欧项目,让库依欧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和智利天主教会大学代表作培养经济学家,仅1962-1967年就选送了27名阿根廷学生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这样,美国就成功地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输出到了拉美各国。

      美国利用芝加哥学派对拉美国家进行的“新自由主义”输出,和早期的欧洲殖民者派出传教士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洗脑如出一辙。更加可怕的是,这些有机会到美国留学并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几乎全部来自于拉美国家上层社会的精英份子,他们留学回国后会直接将“新自由主义”应用于国内经济政策。墨西哥当时的总统萨里纳斯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其内阁成员中59%的部长或副部长拥有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智利财政部长A.福克莱斯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博士,其继任者E.阿尼纳特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智利艾尔文当政时,23位部长中有18人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4人在西欧获得研究生学位。阿根廷财政部长多明哥卡瓦略也是留美的新自由主义信奉者。

      关键词(Tags): #第六次#货币战争
      • 家园 最后一段,和抗战后期的民国政府何其相似!

        里面还真有芝加哥大学,不过是名誉博士,而且张校长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

        中央银行总裁:刘攻芸----伦敦经济学院博士

        行政院长:翁文灏 -----比利时鲁文大学博士

        外交部长:王世杰----伦敦大学经济博士,巴黎大学法学博士

        驻美大使:胡适----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教育部长:朱家骅-----柏林大学博士

        司法部长:谢冠生----巴黎大学法学博士

        交通部长:俞大维——哈佛大学博士

        社会部长:谷正纲——柏林大学博士

        卫生部长:周诒春——耶鲁大学硕士

        粮食部长:关吉玉——柏林大学博士

        考试院长:张伯苓——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芝加哥大学名誉博士

        司法部长:王庞惠——耶鲁大学博士

        立法院长:孙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最高法院院长:谢赢洲——巴黎大学法学博士

        P.S.(保留原文,稍作整理)

        内政部长:张厉生——巴黎大学

        财政部长:俞鸿钧——上海圣约翰大学

        经济部长:李璜——巴黎大学文科硕士

        农林部长:左舜生——上海震旦大学

        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人——东京立教大学

        善后救济总署长:蒋廷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博士

        新闻局长:董显光——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新闻学院硕士(肄业,母危回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