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随便聊聊抗日根据地军火工业和地雷 -- 妖猫drake

共:💬44 🌺2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陕北军工也基本是复装子弹

          做弹壳的话没有原料,主要是没有钢。铜和锡可以凑合用融化了的铜角子(光绪的最好)和麻钱,钢就真没辙了。

          做过一批铜子弹,结果屁股喷火,脑袋翻个,横着贴靶子上了。偌大一个后方军工还真是不成,不过尽力了。

          • 家园 晋察冀搞弹壳,使用的铜锌合金板

            钢板按说成本更低,但是对根据地而言原来问题解决不了。

            铜被甲弹屁股喷火、弹头翻跟头明显是有铅芯变形和泄露了,这就是由于我们自制的被甲弹缺了滚边这个工序的缘故,晋察冀也发生过类似的状况

            • 家园 解决漏烟放屁问题

              我们回厂后按照陈云的指示精神展开讨论,研究改进办法,决定将弹头壳的厚度增加到0.8毫米,弹头部由圆形改成尖圆形,弹头尾部改为船形,使整个弹头呈流线型并在弹壳底部都扩一刀,使底窝直径、底火台高低保持一致,从而解决了底火漏烟问题,与此同时修改了底火帽的尺寸,使相匹配,还加强了检验工作。通过这些改进,对复装出来的子弹作打靶试验,结果表明子弹飞行稳定,弹弹着靶,穿孔均呈圆形,靶距为100米时可将厚约一英寸的十多块木板射穿。

              • 家园 看来是增厚了被甲

                但是采用尖头船尾弹,还是需要有特殊的机械,是陕西第一兵工厂的资料?不知道有没有当时机械的资料呢?

                • 家园 原来是按太原兵工厂的小册子试制

                  但忽略了太原是用钢做弹壳,同等厚度的铜硬度达不到。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制造的全新子弹不过1万多发,主要就是受制于材料和机械匮乏。边区机械很少,技术数据我是没有的,但关于机械的来源以及发挥的作用还是有几篇回忆文章的。

        • 家园 威力不会差

          所以TG的复装子弹弹头都是圆头的,和一战前期的老子弹比较像,弹道和威力比尖头弹都差

          就是多远就开始不准了谁也说不上。。。 所以八路打仗不到50米不放枪,也是有苦衷。。。

          最受不了的就是一帮狙击迷写的穿越,动辄就是“培养三百名狙击手”。。。 没有好枪好弹,拿弹弓头子培养狙击手呵。。。

          • 家园 特等射手和优等射手还是有的

            比如之前高运成老先生的功劳簿上面就有培养近百位优等射手和特等射手。另外还有一位金维三老先生,也是搞射击的好手,但是确实很少见到200米上搞狙击的战例,50米距离打排枪总让我想起18世纪之前的滑膛枪战术。

            • 家园 特等射手都要挑子弹

              枪自然是要用好一点儿的三八枪,子弹也是尽量挑缴获的。。。

              根据地兵工厂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一杆百米开外就没准儿了的步枪总比红缨枪强。。。

              • 家园 是的,以前好多回忆录提过。

                记得好多新四军战士回忆录提过,打伪军用根据地产子弹,有重要任务全军搜集小鬼子的红头子弹给重点部队。

              • 家园 不至于吧

                想朝鲜那些冷枪手们也没有特别挑枪和子弹啊

                • 家园 朝鲜作战的时候志愿军的子弹质量已经大幅度提升了

                  但是当时部队也有对东北、华北、华东还有西南兵工厂产品的不同评价。枪其实也是挑了的,水连珠和大八粒比较适合狙击作战,有些枪总是较不好的,也不会用在冷枪作战中。

    • 家园 当时在太行山,还有专门的兵工学校。

      1941年八路军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太行工业学校就是专门的兵工学校。

    • 家园 这个说法不对

      晋察冀的军工发达是因为冀中靠近平津地区,南开北大清华大批高级知识分子逃离日占区首先是经过冀中,那人才储备质量是其他地区能比的了?早从38年开始这种吸纳就已经有意识的开始了,白求恩到冀中的时候发现不少医疗专家大夫能说英语甚至德语,可以流利的和他交谈。有的军工试验甚至是在城市搞先期,成功后再推广到根据地的。同在河北的冀南根据地没有这个地利,发展就没那么快。

      • 家园 呵呵,有滚滚江水不代表能发电啊

        黄河老大的帖子就记述了当时投身TG的北京天津各名校学子的情况,而我的说法是直接来自丁老先生等从华北联大到晋察冀工业部的人。

        我个人的理解是,有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不代表就能在根据地搞起军火工业。如何运用这些人才,如何将现有条件和他们的知识结合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才是关键的。所以我的理解是这些优秀大学生就像蕴藏了巨大能量的滚滚江水,聂荣臻元帅和华北联大出来的干部就像水电站。

        比如苏中新四军,当时也有一批来自上海和南洋的大学生,但是却缺乏利用这些人才的条件,所以军火工业也没有大的发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