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回国3周的感想2 -- 一五一十

共:💬94 🌺491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说的情况我有同感。

                除了使劲说坏的一面,另一种情况是使劲说好的一面,这两个“毛病”性质一样。海外华人嘛,肯定认为国内情况很糟糕,国内的人下意识地要么满足你的看法,要么努力改变你的看法。我认为,这种交流障碍责任主要在海外华人。

                好几次我听国内当干部的向我描述他工作多么勤奋,礼拜天在办公室度过。我心里挺无奈。兄弟,没必要向我表清白,我对当干部的没戴有色眼镜。他们描述的可信度对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令我感动,在我这个与他们工作和仕途毫无关系的海外华人面前,他们努力维护着当干部的形象。

            • 家园 无一例外的想移民

              北京的就差把家直接搬出来了。其余的拼命地把自己的孩子网重点学校,双语言学校送,为的是早过语言关。

              其实就是个事实。

              • 家园 听朋友说,北京小学入学能力考试考数学和英语,不考中文

                考的是清华的附小,真的吗?

              • 家园 90年代是中国的高层和真正的精英在移民

                90年代是中国的高层和真正的精英在移民,现在嘛,在移民的都是中下层,为什么呢?

                国家就像公司一样,是个系统。当这个系统基本稳定之后,比如国家满60年,公司满10年,高层跳槽的就越来越少。影响系统稳定的主要就是高层的战略性决策和淘汰机制的有效运转。中下层对系统稳定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因为中下层一旦表现不好,在淘汰机制下会迅速的被新人替代掉。而新人往往干劲十足,是系统新的干电池。

                这个感悟是我在看见很多跳槽的人和公司后得出的。很多人在原公司的时候眼中看到的全是毛病,周围人都想跳槽,甚至判断出这个公司离关门不远了,就跳到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公司。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这个公司其实也是一堆毛病,里面也有大把对公司不满想跳槽的人。而原来那个公司,在很多老人跳槽后,似乎也没受到影响。上来的新人们一样在维系公司的正常运转,似乎也不必原来那批老人们工作能力差:)

                中国的这些小中产,或者地市级以下干部,即使纷纷移民,对中国这个大系统而言,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这些人都没有不可替代的能力,是随时可以被替换的。他们一走,在国内留出的空白位子,会马上被年轻人替代,也许年轻人有干劲,还会做的更好。重要的是高层要思想统一,别出戈尔巴乔夫或者汪精卫那种人。对有特殊能力的极高端人才,能不惜代价的稳定在国内(这点现在做的也不错)。

                • 家园 怎么定义中下层呢?

                  网上有个ID叫马迷,这人是做金融的,花街回国的,他有一个博客。他前两年有个帖子,说到他接触到的国内家产上亿的,人在国内,但都有外国护照。不知道这些上亿家产的人,在你这里算不算中下层,而有外国护照,算不算移民。

                  我这次回国,坐的是加航,在温哥华中转。邻座是个国内小企业主,和他聊起天来,说他的朋友很多都移到加拿大了,但事业在国内,所以要么就在加拿大退休了,要么就要像他这样半年国内,半年加拿大。不知道这样的小企业主,算不算中下层?有加拿大绿卡并半年住在加拿大,算不算移民?

                  或者地市级以下干部,即使纷纷移民

                  国内的地市级以下干部,从中国总体上看,难道也算中下层?如果这样说起来,中国从来就没有精英移民。地市级上去就是省部级,现职省部级移民出国的,一只手大概就可以数过来(除了许家屯还有别人么?)。

                  不要以为我是出国派。现在有想海归的,我都和他说。如果今后十年内你要发财(或者说做事业),你一定要回国。发财和喜欢是两回事,和经济发展不发展,政局稳定不稳定,人民快乐不快乐也没什么关系。要发财,最重要的前提是财富要运动起来。财富只有运动起来,有心人才能上下其手。而所谓搞事业,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有掠夺其它人的财富才能获得值得一提的成绩(抢别人的饼永远比把饼做大更简单)。美国当然也有让财富运动起来的地方,但那时花街的游戏场,华人是没份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还有大量的财富在运动,有大量的饼可以让华人去抢,那就是中国大陆。

            • 家园 想出来的想法很复杂

              一种是用国外的身份回国更有优势,例子太多。

              一种是分散资产,以免一锅端,例子太多。

              一种是为了下一代,可以多生,孩子不太适应国内教育体制等等原因,例子太多。

              真实情况是以上一种或数种,总的思路是想两边好处都占全,全球化的客观环境给有能力的人流动带来方便,未来实在变幻莫测,单赌一边是比较危险滴。

            • 家园 苦水神马的难道不是中国人聊天一贯的话题

              好比人人痛恨的“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反正人家的生活都是热火朝天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水深火热的。要是有人聊天的时候经常说自己上亿工程手到擒来,千万资金譬如刷刷水,基本上这人是在吹呢。真正干活的人和人说话,都是一肚子牢骚经。

              • 家园 为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花一个

                我小时候就为这个郁闷了多少年,只要是父母认识的孩子,那就都是我的榜样,优点各自不同,有学习好的、有会说话的,可唯一我自己想拥有的优点---“打架”,他们却从来不给我指出应该向谁学习

                我还以为这种“好习惯”只适用于家常里短、个人闲侃,没想到还真有人拿他当判断事物、认识世界的标准啊。

            • 家园 真的无一例外的想移民?

              我认识一圈搞IT的奔4的同志,都无一例外的庆幸当年没有移民。

              赶上了高速发展的机会。

              更别说搞强电,搞自动化的,一个个过得都很充实,心气都很高。

              -----------------

              也许现在搞技术的 和文科生 想法完全不同?

              • 家园 只是我的同学

                而且他们所谓无一侧外的想移民指的是想办法用白己或下一代在国外找一身份当后路,可悲的是不必是美欧曰等所谓FA达国家

                • 家园 这一点倒是没错,我经常讲,我身边的人,

                  要不然就是已经拿到身份的,要不然就是准备出国的。

                  不过一般还是发达国家多一些,如果加拿大澳洲算发达国家的话。新西兰也有,这些通常是没什么文化的人想去的,或者极其有钱的人。其它的想法好像不太多,莫非是南美东南亚?没听人有这种想法,出路好像也不太多。现在国内的人,好像新加坡香港之类的不太看得上眼了。收入也高不了多少,人口密度也一样地大,还对语言要求那么高,还不如直接去北美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