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土包子"的体面与尊严――有感于李肇星不讲英语 -- 路边野草

共:💬55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几点看法不同

          “普通话口音重,英语口语好不到哪儿去。”

          ---不十分精准。“普通话口音重,英语发音好不到哪儿去”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一些。英语口语,我以为主要还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有效和正确)和流利程度(速度和连续性);发音是否字正腔圆,那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无关大局。

          本人普通话很标准,英语发音也多次得到老美赞扬;本人两位教授,老中是也,一位安徽人,一位四川人,普通话和英语发音都明显不如我,但英语表达能力和流利程度,至少我现在还有差距。

          “法国人发音较轻飘,德国人较浊重。”

          ---德国人讲英文口音较浊重,这个很有同感,但法国人的英语发音可不是轻飘。恰恰相反,他们的口音是一种“浓厚”的感觉,这种浓厚与德国人那种厚重不太一样,德国人那个比较硬,听起来很有力量,而老法不那么硬,听起来味道醇厚、好象味道特别醇厚的老汤那种意思--其实基本上就是他们说法语那个味道。

          不过老法讲中文就不一定了,有的老法跟法语、英语一个味道,浓重醇厚,而有的就特别轻柔细腻。原来公司里有个小老法,个头小小的,但长得很精致俊朗,中文说得缓慢轻柔却字正腔圆绝少错误。每次我跟他聊天儿下来,都感觉自己的中文发音有些进步,哈哈。

          • 家园 那是不是该说“月光遍照姑苏等处”啊?

            开玩笑了。

            煮酒兄的看法是较精确的。很多中国学人满腹经纶,笔头极是要得(譬如李大使),就是口音上吃亏。还有印度人,英文那是滚瓜烂熟张口就来,可常常我就是听不懂他在嘟哝啥。

            • 家园 说起口头一般笔头巨牛来,想起当初上新东方时,余敏红跟我们讲过这么个事儿

              他的一个学生,笔头牛得不得了,可上他课时含而不露。后来纪阿姨考了个2350之

              类的,让老余同志下巴半天没合拢。再后来那学生到了美国,给老余写信,英文的。

              老余看完以后直翻白眼儿。回信的时候写的是中文,因为嫌自己英文太寒搀。老余

              很丧气,自己搞了半辈子英文,写作水平居然比这个20多岁的小家伙差得不是一点

              儿半点儿!

              再后来那学生跟老余说了点自己的故事,老余才比较释然。

              那学生打初中开始背新概念。开始也就是玩玩儿的,后来发现自己能背几篇课文后

              颇得班上小美眉的青睐,于是开始狂背起来,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到了大二,四本

              (还是五本?)新概念顺嘴儿往外流,想不让它流都不行。班上同学见天儿都躲着这位大牲

              口。

              就这么个主儿,口语虽然也不错,但远远赶不上他那笔头子,以至于到了美国以后

              交第一次project write-up时,教授严肃地告诫他,下次参考其他书籍时不要照抄

              原文,要rephrase,弄得他丈二和尚。 后来才明白过来,教授根本不相信那个专业

              级别的英语写作出自这个才来美国两个月的学生之手。等到这大牲口即席挥洒出几

              篇文字后,教授说以后我出书你帮我校订语法润色行文吧。大牲口说行。

              唉,不服不行。

            • 家园 除非是搞专业的,否则所谓口语地道之类的在个人实力

              上加不了几分。口语最地道的莫过于母语。可我过去就经常看到母语学生专业口试还不如我这个外国人。更有甚者居然母语单词还不认识要我来解释。而且往往这种东西都要别人来说。自己很难判断。猛吹这个的往往反而不怎么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用心去学罢了。是副产品。自己也没有多少概念。总之觉得语言不构成障碍就不去多想了。不会有很大的精力投在这上面。我觉得标准就是听说读写流利没问题就算过关。专业方面可以写文献水平就够了。我没发现身边的谁把这个很当回事儿!毕竟我们无所谓是不是留下,融入外国人圈子。

              • 家园 咱们贩夫走卒之流有口音没问题

                可那李外长就是中国的脸面啊。他的口音重的话还就得当回事儿。

                还真的给华虎兄弟说着了,我还就是学的这个专业,恩师是北外第一届毕业,曾坐小马扎上课的。

                我可没干过象您说的“猛吹这个”的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点自知之明我不会比西西河里任何一位的朋友来得要少。

        • 家园 上海人普通话口音重,英语口语棒的可很多;

          美国人的纽约口音和德州口音也很不一样。

    • 家园 lines 与sentences

      好象是去年的记者会吧?李肇星念了他自己的诗,说是一共四句,

      翻译说"four sentences",

      李纠正说,应该是"four lines"。

      另外,李的某些诗太差了,可以跟江core的诗并列。

      • 家园 诗好不好不知道,但用lines没有错

        一般英语里诗行的确说line不说sentence的。

        • 家园 茴字有四种写法你们都知道吗

          争这个没什么意义。我们小民大多是道听途说罢了。当然做学问要认真要顾及细节。但是什么东西都不能绝对化!

          老粗还出人物呢 !关键要看他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纸上谈兵耍嘴皮子慷慨激昂是文人大忌。实践中多看别人优点。而不是总是用自己的优势去压别人。不管什么情况下,一俊就是要遮百丑。事实上也是遮不住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