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镇江 -- 坐牛

共:💬69 🌺10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镇江话

        镇江从西至东,分为淮南官话和吴言区。

        淮南官话包括句容的大部分地区,镇江本市大部,丹徒县部分。丹阳基本属于吴言区

        不过,似乎,丹徒,丹阳,句容地区很多人不喜欢镇江市的人,不愿交往。呵呵,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

        • 家园 丹阳方言非常特殊

          听上去和西北边的扬镇宁完全不同,和东南边的苏锡常也完全不同。不仅不同,而且让附近地区的人完全无法听懂,是天然就像密语的那类方言。

          我一直很奇怪,丹阳这个地区,没有大山大河大湖与周边地区分隔,古代的时候和周边人员流动应该没任何障碍,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和周边完全不一样的方言呢。

          • 家园 看那张吴语分布图

            hittit说的很对,镇江周边的丹阳、句容属于吴语区,镇江市区属于官话区了

            方言的形成,有地理原因,比如北方大草原、大平原,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强,交流面积大,方言的范围也就大、种类就少。

            而南方,高山峻岭河流多,交通不便,人群被分割,语言演化,慢慢就形成方言了。

            另外一个就是人群、家族迁移。

            丹阳、句容,以前属于吴国核心区,和苏锡常人员来往密切,形成同一方言区。而镇江市,由于长江、运河的交通,带来大量外来人口,成为官话区了。

        • 家园 你这个分的就更细了

          在江苏,吴语区对官话区的蔑视由来已久啊

          苏北人、江北人,在苏南(包括上海),地位还不如黑人、安徽人、山东人啊

          另外,江北的南通,好像反而属于吴语区的

          • 家园 南通比较复杂不是,大部属于江淮官话区。但好像启东一带
          • 家园 无锡,苏州还好吧

            在无锡,苏州还行吧。主要是上海。就算是苏州城里人也是上海人嘴里的“乡下人”。

            至于南通,主要是受上海的影响。上海,很多人是从南通,苏州,无锡等地过去的。比如建国后最近的大规模移民中,崇明岛有近一半是从镇江的句容县移过去的。具体年代,倒是忘了,60年代吧,大约。

            至于现在,人员流动更多了,比如无锡有很多靖江等苏北地区过去的人,从靖江走长江大桥到无锡市区也不过30~40分钟,交通很便利。

      • 家园 从来没有听说镇江、南京被划为“苏北”的

        而镇江、南京,传统上是被划为“苏北”的概念的

        从来没有听说镇江、南京被划为“苏北”的,不知你有对“苏中”这个概念有没有印象?

        苏中地区是指江苏省中部江淮之间的地区,大致为广义苏北南部的扬州、泰州、南通3市。其较之淮河以北的苏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广义的苏中包括同为江淮官话区地处江南的南京和镇江。该地区方言大多为江淮官话扬州口音,戏剧主要有扬剧和淮剧。

        • 家园 你不是江苏人,不知道这个

          由于经济,文化,语言,风俗等多方面原因,吴语地区对江淮官话区是有歧视的。所谓苏北人,或者江北人,是对讲江淮官话人的统称,宁镇地区被定为苏北也是由于那里是江淮官话区。

          其实说起来,“苏北”比中国很多地方都富,也更先进,但比较总是邻居之间的,所以苏北人在江南人的心理地位,比什么甘肃贵州人都低。

          苏北人受苏南人歧视,但一样有人性弱点,一样歧视别人。有个贬称,叫侉子。具体侉子是什么不好说,有个说法是山东是侉子的老家,所以侉子就大概是山东河南乃至皖北徐州一带的人。侉子在江淮官话区类似苏北人,江北人在吴语区。

          • 家园 吴人貌似对周遭都看不怎么起

            南边浙江那边本来人才也不少,甚至似乎院士啥的还要多些,但在吴地人看来越人还是多少属于南蛮一类,喜欢强调自己的“北方”属性,如古文明介绍里面特别喜欢强调吴文化同周文化的联系,而对北边的人呢则有点喜欢强调自己的“南方”属性。呵呵。其实我觉得“歧视文化”如果只限于娱乐,那还是有点意思的,不要过分就行

          • 家园 是江苏人

            是江苏人,几十年的南京人。

            在从小长大,以及后来工作的圈子里,周围的亲朋,同学,同事中苏锡常人士比比皆是,还真是没有听到过什么对南京人的“歧视”,呵呵,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

            • 家园 就象田舍郎说的,没几个人会当面说的

              不过,这个事情是这样的。这种歧视心理,在老人,下层人里表现比较明显;年轻人,层次高的人里,这种观念是逐渐减弱的,并且会掩饰得很好。

              这也算普世人性之一。广东人对捞松,北京人对外地人,上海人对乡屋宁,城市人对农村人,港台人对大陆人,发达国家人对落后国家人,白人对有色人种......

            • 家园 豹子头啊,谁敢惹

              你本身在南京,苏锡人即使心里称呼你南京大萝卜,敢嘴上说么?那是呢!

              而且,如果知道你籍贯了,稍微有点修养,没谁这么不找自在的非要称呼你苏北人的吧

              而且,说这话的人往往看人的,你比他牛,他即使心里恨恨的,也不敢公开歧视你啊,人的心理就这样啊。

              最好玩的是我老婆生孩子,上海一妇婴VIP病房,对门是一家“外地人”,二胎,大的在宋庆龄基金幼儿园啊,背景、钱包,那是杠杠的。可扫地的老阿婆很不客气啊,和我老婆说起对门,一口一个“外地人”。

              要是知道本郎是苏北人,不知道怎么样呢。

        • 家园 我不仅知道苏中,还知道扬中呢

          镇江、南京被划为“苏北”,是有很强的语言、文化、历史认同和地域“歧视”背景的。

          你若在苏锡常,尤其苏锡地区生活过就知道了,连郊县的农民都能撇撇嘴,流露出对镇江、南京“苏北人”的蔑视呢

          苏中么,其实是部分苏北人(宁润扬,江苏第2世界)打不过苏南人(苏锡常,江苏第1世界)的话语权,软弱投降的表现。

          为了表明自己在苏北的高贵身份,硬造出来的,然后以苏中人的身份表达自己对苏北人(盐淮徐,江苏第3世界)的蔑视以平衡自己被苏南人蔑视的破碎心灵的

          本苏中人坚决反对苏中这个不普世的概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