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传统功夫的未来展望(就最爱武术兄的妙文发表一点个人浅见) -- 热血龙魂

共:💬70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续一,内家拳养生功用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说起内家拳,即使连不懂武术的老人小孩都知道,练太极好,可以锻炼身体少得病。对了,现代社会有句俗话:什么都有别有病,什么都没别没钱。身体的健康和长寿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的时尚,这个需求可以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练内家拳怎样可以得到身体的健康呢?这就要从内家拳的训练体系说起了。

      内家拳的训练体系,无论学生身体强弱,都要从内功教起,通过桩功来迈入内家拳的门槛。通过静态动态的桩功练习,可以达到通顺气血,滋养内脏,强壮筋骨的功效。这既是为了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内家拳格斗打下内功基础,也是体弱多病之人康复身体的良方。因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体系下的产物,武术与中医的理论有极大的共性。中医言气血,导病因,治根本,通过调节调动人体内部自我康复能力来治疗疾病。不过,中医是通过药物调节调动人体自我康复能力来治疗疾病。而武术却通过独有的内功修炼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其理相同,方法各异,殊途同归。老中医诊病爱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通怎么办?用药给你通啊。老拳师教你内功,让你通顺气血,打通经脉,通过气血循环的加强,充分滋养你身体的各个系统,让你身体迅速健康强壮起来,来达到康复内壮的目的,达到这个目的,再研究格斗等等功夫。试想,一个病人能打人吗?如果不是你超级健康超级强壮,能战胜人家吗?

      所以,在现代社会,内家拳的养生价值很值得社会推广,这也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善举。恩师曾言:教格斗,要看学者品行。教养生,尽管教。小子虽功夫浅薄,恩师也准我将养生功夫广为传播,恩师言此为行善也。在小子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调查发现,虽然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因为污染和不良生活工作习惯等原因,人们的身体素质却没有质的提高,疾病普遍化、低龄化、亚健康状态的泛滥,使得内家拳的养生价值更值得重视。小子曾教不少朋友练习养生功夫,其中有成功人士、高级白领、政府工作人员、工人、学生、下岗职工等等各行各业的朋友,通过他们自己或多或少的练习,只要用心,基本都可以达到缓解病痛、康复身体的功用。小子总有一句口头禅送给他们:每天练半小时,比病了吃药舒服。

      最后希望每个朋友有时间都来练练拳,也让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同事都来活动活动,让健康长伴在您的左右!!!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欣赏】赞一个

        龙兄此言甚是!若说真要练功格斗,在下未必能提起这个兴趣,毕竟火器发明后,任何功夫都挡不住子弹,美国可以拥有武器,要想防身,买把枪经常到俱乐部去练练射击恐怕效果更佳。反而武术中的养生价值却是令人向往。若能通过练功而改善体质,可谓一生受益!

        • 家园 对极

          老谱有云:养就丹田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关键词(Tags): #丹田长命宝
        • 家园 无斋兄过奖了

          内家功夫的养生效果非常出色,这点已不用多言。除了养生效果外,内家拳的修炼还可以改善人的心态和气质,通过修炼的深入,每每对自身的认识就多了一层,而对社会世界的认识也多了一层,看世界看事物的眼光角度亦与从前有所改变。练拳日久,不知不觉中,人多了一股凛然正气,多了一分侠骨心肠。看世界,爱人之所爱,看身边,无我所不爱。人生天地,海阔天空矣!

          格斗的修炼,并非只为好勇斗狠。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强者的愿望。原始社会,武力的强大既是强者实力的体现。文明社会,强者实力的体现已经转变为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人生目标的实现,而强者的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一个成熟稳健而充满自信的心态性格,格斗的修炼,可能就对这个成功因素有完善的作用呢?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养生非常重要,但是格斗也有防身作用啊,美国尽管可以买枪

          但是对于持枪的场所有严格限制,不同的州规定不同,象加州在校园和邮局等地方携带武器就是违法,呵呵,如果晚上做完实验回来路上遇袭,不能带枪,那么靠武术还是可以防一下身啊,呵呵。在下乱说两句而已,呵呵呵呵。

      • 家园 桩功对健身的确有奇效,比病了再吃抗生素好多了。
    • 家园 【文摘】方守度:从《孙子兵法》看兵学与武术的相通性

      最近比较忙,转篇文章配合龙魂兄的传统功夫的未来展望。

        《孙子兵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集中国古代兵书之大成,篇篇言智,句句论谋。历经沧桑巨变仍熠熠生辉、泽被四方。不但军事家奉之为圭臬,商业、外交、体育乃至武术界亦称之为智囊。其价值如陈酿,弥久愈香。中华武术亦为中华珍贵文化遗产,能强身健体

      、修身养性、抵御外侮、抗暴安民,既能振奋民族精神,又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号称国宝。由于与《孙子兵法》同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武术技击原理和军事战略、战术息息相通,堪称珠联璧合,一脉相承。加之不少武艺高强者参军实战后,增长了兵法知识,成为将帅之才,岳飞、戚继光即是其中佼佼者。虽然众多武林高手未必皆懂兵法,但流芳影响所及,明合、暗同兵法之徒手技击、器械战斗实例颇多,今试就此作一初探:

      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孙子兵法、计篇》论述了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X。简介了诡道十二法,能打,却装着不能打,要打,却装着不想打。而《太极拳经谱》中亦有“佯输诈败,制胜权衡,顺来逆往,令彼莫测。”《太极拳经总歌》中也有“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其文字虽异,说理相仿,皆言战争与武打的特性――诡诈性,目的相同,那就是克敌制胜。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即为“诡道”应用范例。披枷戴锁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面临咄咄逼人的洪教头的挑战时,先说不敢 。交手仅几个回合,又跳出圈外认输。开枷后正式比武,还是先往后退,诱得洪教头志得意满,轻敌冒进,连续攻打。待其步乱后,林冲只一棒就把洪教头打翻在地,佯输后发制人。

        二、“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孙子兵法、势篇,军争篇 》论述善战者造成的战斗态势险峻,攻击时距离短促。 险峻的态势就象张满的弯弓,临敌的距离如同即将触发的弩机。又指出军队行动快速时,迅猛象疾风。行动舒缓时,稳重如森林。进攻掠夺时,如熊熊烈火。按兵不动时,似巍巍高山。总之,要以千变万化的快速机动来战胜敌人。武术中《行意拳论》 亦要求五快;“审势快,出招快,上步快,变招快,撤步快。”要求“快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还要求快、准、狠;“巧中求快,快中求准,准中求狠。”“眼要毒,手要狠,步要快。”“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放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太极用武要言》亦说;“发劲要鹰扬猛勇,泼辣胆大,如关临白马,赵至长坂,神威凛凛,波开浪裂,急如电闪,动如雷发。”其快、准、狠如林中射鸟,弦响鸟落;草中击兔,枪响兔亡。正是“心如火药拳似弹,灵机一动鸟飞难。”

        《三国演义》中名将关羽武艺绝伦,手持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刀法如神,既准又狠。上阵骑赤兔追风马,刀重马快,势如疾风,快若闪电。十万军中只一刀即斩杀颜良;诛韩福时也只一刀,手起刀落,连头带肩,斩于马下;杯酒斩华雄时回营后酒尚温,其快、准、狠,可想而知。

        三、“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了解敌 我情况,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各半 ;敌我情况均不了解,每战必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 孙子兵法》主要精华之一.它着重指出了解决战争胜负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内容,指出了“ 知” 与“战”的辩证关系。它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即首先认识客观实际中敌我的发展规律,然后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找到克敌制胜的方针。 《太极拳论》 亦曰;“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长拳拳论 》也要求“与人交手,必审其机,观目表善恶,观体测其力,观神明意志,观势明其招,然后方可定取胜之策。”具体说遇敌先观眼目,次观体形,随机应敌。如敌怒目突来,其心不善,必用力十分击之;如敌体壮如牛,必有莽力,我以巧应之;如敌瘦小,必定灵活,我以力攻之。此为遇弱者力取,遇强者智取。无论其人大小,如彼高势,我可低势;如彼低势,我可以高势,此为高低阴阳之法也。又如敌用拳击,其肩必凸起;如用脚蹬,其身必先仄 。此理之所在,势之必然,如能先知,如何不胜?

        太极名家杨健侯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之子,曾置一活麻雀于其掌上,麻雀飞展腾挪,振翼拟起,终不得飞去,人莫知其故。盖因其充分了解麻雀起飞习性,即麻雀要飞,尾巴先走。尾一垂,即向上飞;尾一提,即向下去;尾向左,即向右飞;尾摆右,即向左飞,同时双足蹬劲聚力。杨健侯练太极一生,出神入化,皮肤极为灵敏,“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随麻雀起飞方向、聚力之处化解其力。 随聚随化,使雀无着力处,终不得飞。此乃知己知彼、虚灵静褐之至,才能有此惊人而不可思议之神奇功夫。

        四、“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孙子兵法、计篇,九地篇》要求为将者应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进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地方采取行动,这是孙子“ 权诈之兵”的精髓。又说兵贵神速,要乘敌人猝不及防的时机,走敌人预料不到的路径,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行意拳论》亦指出;“乘其无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太极用武要言》也说;“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舍本求末。”“先窥其势,再劾其隙,有隙可乘,即时而入,失此良机,恐难再得,一点灵境,为君指出。”以上拳经,均指明交手要奇正相生,攻其无备。

        《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斗黑旋风李逵即为扬长避短,攻其无备实例。张顺在浔阳江边,被铁塔般粗壮的李逵抡起铁锤大小的拳头暴打一顿,但他水性极好,挣脱后在江上驾一条小船靠近岸边大骂,诱得李逵转身。又用竹篙戳点李逵大腿,诱得李逵怒而上船 。然后船到江心,双脚一蹬,船底朝天,双双落水。张顺在江里把李逵提起来又按到水里,几十次下来,把李逵淹得直翻白眼,喘做一团。此即“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五、“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必开战就能降服敌人,使敌屈服,这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全胜是孙子汲汲以求的用兵艺术的最高境界。《长拳拳论 》中亦明言;“打人不对,不打人也不对,将敌人治得心服口服才对。”“谦谦君子,先礼后兵,干戈未动,礼节先行。”可见无论军事家或武术家都想用不流血的办法,迫使敌人屈服于己方的意志,既不损己方兵力,财力,又不破坏敌方的兵力,物力,以便有可能时转化为我方所有的形式,实现己方的战略目标,收到“自保而全胜”的完美效果。

        清末民初武林大侠孙禄堂擅长行意、八卦、太极,所向无敌,号称 “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1930年孙已逾古稀,时有六个日本著名武士闻名至上海虹口孙家拜访,要求比武。孙以老迈婉谢,不能辞。乃引至后院练功场,场内有石凳四个。一武士云其力大超群,可手推500公斤,脚踢400公斤。随即飞起一脚将一石凳踢飞一丈,再一脚又进八尺。 孙只好同意比赛力气,礼让为先。古稀老人仰躺地上,让两个武士按住双手,两个武士按住双脚,一武士按头,另一喊口号,如三声起不来就算输。 言未毕众武士饿虎扑食般将孙按倒在地。 在日人喊 “三”时,孙用游身八卦法,一个“蜈蚣趴”从地上一跃而起,五日人纷纷倒地。 日人大惊,心服口服,愿出二十万大洋,请孙至东瀛教拳,孙婉言谢绝,此可为武术家全胜范例。

        六、“怒而挠之,”“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孙子兵法、计篇,火攻篇》指出如敌人暴躁易怒,就设法挑逗刺激他。又告诫国君切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统帅也不可因气愤不已而挑动敌人来战。明确指出国君和将帅,应当避免由于个人喜怒,决定战与不战。应制一怒字,用来对付激将法,因“激石成火,激人成祸”也。武术家也认为习武者轻狂易怒,随便出手,易加剧矛盾,造成伤亡,故反对轻狂易怒,惹事生非。《太极十不传》中就有“轻狂好事者不传,好怒易愠者不传。”《太极学拳须知》中也有“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踪,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水浒传》 中武松醉打蒋门神就是交手前,武松连喝几十碗酒,假装酒醉,先砸其店,戏耍其妾,挑逗激惹蒋门神。交手时又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然转身便走,引得蒋门神勃然大怒而快步追赶,然后用“玉环步,鸳鸯腿”招数,回身左右两脚把金刚般的大汉蒋门神踢倒在地。此即“怒而挠之”也。

        七、“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势篇》指出战车转动,步骑奔驰,在这样浑沌不分的情况下战斗,要摆成圆阵,保持态势而不致失败。又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象将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势不可挡,这就是所谓的“势”。故用兵造势离不开一个圆字。中华瑰宝太极拳亦处处讲圆。〈太极拳经谱〉说;“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园?精炼已极,极小亦园。”〈太极用功七言俚语〉亦曰;“初收转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太极拳要求手足运动均成弧型,所画之圆,有正有斜,绝无直来直去。陈式太极拳尤重缠丝劲,通过气沉丹田,在小腹内蓄积成一气团。 高手练拳,全身如同 一个周身膨胀带有弹性的螺旋运动的球体,内旋外转, 如同飞轮,如龙似蛇,滚滚向前。与人交手或推手时,两人亦形成一个圆,你进我退,阴阳互换,千方百计以圆为主,使敌方变成圆的边缘的附着物。我则借敌之力,四两拨千斤,发人如弹丸,弹指一挥跌丈外。故太极高手“臂如毒蛇身如蟒,节节贯穿处处口,浑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开都是手。”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拳艺精湛,尝持一杆舞之,多人围绕以水泼之,旋转如风,身无湿迹。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咸丰年间初至北京。京西有张姓富翁好武,慕杨名请来赴宴。后见杨身材瘦小,不满五尺,面目忠厚,身着布衣,遂招待不丰。且问杨:“太极软绵绵可否打人?”杨答:“有三种人不可打,铜铸的,铁打的,木作的,其余不论。”张家有武师三十余人,为首者刘姓,能力举五百斤,遂上前比武,出拳如风,猛如泰山。杨随身跟进,沾黏不脱,以右手引其猛攻落空,身躯失重,乘机乘势,杨左手一拍,刘腾空而起,跌出三丈外。张大惊,立换满汉盛宴。从此杨式太极名满京城,杨亦被称为“杨无敌”。

        八、“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孙子兵法、形篇》论述善于指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决定权。《长拳拳论》亦要求学武者:“懂礼让,守法则,明规矩,人莫测。”又说:“巧不离乎规矩,实不泥乎规矩。”可见无论军事、武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故国有国法,兵有兵法,拳有拳法,竞赛有竞赛法。

        推手是太极拳中学习技击的方法,也是学习懂劲的妙法,讲究细致,内容丰富,主张斗智、斗巧,反对斗力、拼力。全国已开展推手竞赛活动多年,也有竞赛规则。但推手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表现还未尽如人意,一句话,未能“保法”守法,遵守比赛规则。有的裁判员本人不熟悉推手,漏判、错判较多。运动员违反规则,硬拉、硬拖,甚至搂抱、擒拿,不遵守沾连粘随、以柔克刚原则。推手成了斗力,棚劲成了顶牛,甚至力大为王,外行拿了金牌。 对这种持金牌者,外行青眼,内行白眼,如此推手比赛实已名存实亡。针对目前情况,有的太极名家提议,增加发劲规则;一,发劲至少须将对方打出去两公尺,才能记分。越远得分越多。二,发劲必须干脆利落,不会伤人。凡硬拉硬拖,拖泥带水伤人者,不记分。三, 扭缠在一起,扣分。如果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都能遵守上述规则,龙腾虎跃、引人入胜的太极推手比赛“春天”就会真正到来。

        综合上述,《孙子兵法》与中华武术相通之处甚多,个中原因为二者同始于冷兵器时代。同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得天独厚,枝繁叶茂,有道是“深山大泽生龙蛇”,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使她们同成为国之瑰宝、且息息相通。 中华先民格斗、作战,最初徒手,后用石块、木棍、弓箭、刀枪等器械,其中徒手格斗技术及使用器械方法演变为中华武术。战时武术高手大都参军入伍,在实战中熟悉、发展了兵法,有的成为将领,有的甚至成为统帅。可见兵武一家,一脉相承。故拳谚曰:“拳兵同源。”“自古拳势通兵法,不识兵书莫练拳。”

        声明:本文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咱们这里是非赢利网站,就不申请许可了。

      外链出处

    • 家园 请龙魂兄看看我关于太极技击疑问的帖子,能否给再下释疑?谢谢了

    • 家园 龙魂兄我有一问

      你觉得近视眼(600度)能长期练形意(心意)么?

      我觉得很多栽的动作可能会对眼睛有伤害。

      • 家园 解答火轮兄

        从小子的经验看,近视不妨碍练形意。如果是假性近视,通过一些相应的练习还会有一定缓解作用。当然了,如果是深度真性近视,练形意并且还要学格斗,那么就一定要下苦功了。本门有一位师叔就是深度近视,为了练出格斗功夫,为了弥补视力的弱点,可是下了大功夫的。视力不好,学格斗肯定要比别人下更大的功夫才能弥补自身弱势。孙存周先生单目失明之后,为了不辱家门威名,不是还闭门谢客三年来苦练武功吗?呵呵

    • 家园 形意是一门艺道

      平时我们的格斗训练,不佩带任何护具,拳拳到肉,真杀实战,以至我们每个人都受伤过。我那个格斗能力超众的大师兄,曾经在实战训练中被打坏过头骨。

      向往啊!阿钻兄这么光荣?

      我看过龙魂兄上传的魏春前辈的抗打表演,十分羡慕龙魂兄能有这么好的师长。

      • 家园 有拳兄弟过奖了

        魏春师叔是师爷的关门弟子,一身功夫出类拔萃,是门中楚翘。他的抗击功夫完全得自宋氏形意内功的修炼,是筋骨内壮的体现。以前老万维的许多朋友都见过魏师叔,都对魏师叔的抗击功夫非常感兴趣。其实抗击功夫只是内功达到一定层次而出现的自然现象,魏师叔的发力技术更为出色,其格斗能力更是我们这些师侄崇拜的对象。前不久,我们为魏师叔录制了一套光盘,通过观看,我们用正常速度播放根本无法看清他的出招,只能通过慢放功能才能仔细揣摩师叔的技击动作。

        被打断骨头的不是阿钻,阿钻在恩师的弟子中排行第三。被打断骨头的是我们五代弟子中的顶门大师兄,他的格斗能力已经可以和师爷亲传的师叔辈人物比肩,青出于蓝,也是我们的偶像之一。当初大师兄学格斗的时候,就是被魏师叔等几位师叔一起操练,当时训练的艰苦和残酷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到现在,我去魏师叔家,还能在墙上看到当初大师兄留下的血迹。

        • 家园 厉害!

          练形意拳的人骨头都比较硬。

          不是自吹自擂,在大学时踢球,没几个人敢跟我碰胫骨的,都说我的腿是钢腿。

          连俺这样的三脚猫功夫都这样,龙魂兄的大师兄的骨头的坚实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而更厉害的是这样坚实的骨头在失手的情况下都被打断,可想而知打击力――应该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寸劲”――有多厉害了!

          嘿嘿,某些人可能又会说我这是骗人了。

          • 家园 有拳兄弟的功夫本来就不错啊!

            大师兄让我拿他练发力,最多三五下,我必然要休息。为什么?呵呵,手臂震得疼啊。

    • 家园 钦佩这样身体力行的武林人士!献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