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一) -- 忘情

共:💬36 🌺11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一)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二)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三)

      四、美韩军坑道防御体系的特点

      朝鲜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以后,尤其是志愿军全线完成筑城作业以后,不仅稳固了战线,而且开始战术反击,挤占中间阵地及拔除美韩军战术要点之后,美韩军对筑城作业重视了起来,在前沿阵地除野战工事外,也开始大量构筑坑道,但其坑道与志愿军的坑道防御体系有着明显不同。

      美军的坑道较为简单原始。以1953年美军在梅岘里东山的坑道为例,其高地鞍部之间有大坑道一条,内分两支,共长约40米,两个口,一口向东南为进出口,一口向北(我方)为观察孔。坑道高1。8至2米,宽3米,均由木料配框,有休息室三间,仓库一间。坑道内无战斗设备,顶厚3至7米。坑道口与交通沟野战工事相连,坑道口对面交通沟外侧有地堡一个,坑道为丁字型。马踏里西山有小坑道两条,长约20米,为一个口,系马蹄形的,顶厚3至7米,为屯兵用,亦无战斗设备。敌地堡和掩蔽部内均有坑道式防炮洞,长在10米以内,积土厚3米。

      而韩军的坑道则要比美军复杂一些。1953年4月,由韩军驻守的官垡里西高地为例:韩军用坑道、盖沟、地堡相结合构成三层工事,错综贯通,盖沟向外并筑有射孔与投弹孔,构成环形地下工事体系。盖沟高1。4米,宽0。8米,掩盖1。8米,露出地面0。8米,内以直径20公分木材被覆;支柱间隔1。2米,上加顶材(直径20公分、长1。6米的木材或厚约5公分、长1。4米的三角钢材);其顶上不规则地堆起小麻袋(长0。6米,宽0。4米)数层;沟外用麻袋堆起高20公分,宽30公分的射孔;因其阵地低于我方前沿阵地,故用直径10公分的铁筒做成仰角射孔。坑道由盖沟内侧下挖,设有阶梯或梯子,有的修成20度斜坡,向外只有一个总出入口,系在盖沟之间内沿横向掏成,平时以麻袋堵塞容一人出入,退守坑道后则全部堵塞,并构成临时抵抗火力点,伪装良好,无特别征象。坑道幅员高1。6米,宽1米,以二十公分木材被覆顶厚3至4米,其上又堆麻袋7、8层,以加大厚度。坑道内无战斗设备,亦未储存粮、水、弹药储存也不多。

      韩军阵地工事特点是阵地窄小,工事密集,我炮兵不易全部摧毁其工事;工事内部较复杂,地下形成两层;坑道与盖沟交叉错综,外面普遍堆起麻袋,我军单凭观察不能辨别其内部体系;向侧后工事较强,总出入口位崖壁下,两侧有射击工事保护;敌纵深火力亦能直接控制,使我接近困难。但韩军坑道工事的射界狭窄,极不易发扬火力,出入口小而且少,不便组织兵力向我反扑,工事内无射击设备。

      喝水,扛铁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五)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六)

      元宝推荐:szbd, 通宝推:一无所之,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文章,不忘为国家浴血战斗的志愿军人
    • 家园 强烈支持! 送花!

      强烈支持! 送花!

    • 家园 做个记号,养肥了再看。
    • 家园 【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三)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一)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二)

      三、 志愿军依托坑道防御作战的战术特点

      志愿军强调,拥有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地防御体系后,在防御战斗中必须是依托坚固工事,很好地组织步炮协同,坚决击退以至消灭进攻之敌,决不轻易放弃表面阵地。在战术思想上是强调坑道外作战,力争在坑道外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击退敌连续进攻;即使付出一定代价也要力争达到这个目的,以防退守坑道陷于被动。表面阵地的野战工事被敌摧毁后应尽快抢修,丢失后也必须尽快夺回,否则退守坑道的部队势必难以持久。为此,防御部队事先要有各种情况下战斗方案,要定得非常具体明确,贯彻坑道外作战思想,发生各种情况后每个人的任务区分,射击位置,如何供应弹药及如何联络,伤员处理等均应有方案,以免战时发生忙乱现象。除此之外,阵地上弹药物资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坑道内在任何情况下均须控制最低限度的弹药,以备万一情况下坚守坑道作战。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志愿军在表面阵地上抗击敌军进攻

      在坑道外作战时,坑道主要起到保存有生力量和物资的作用。在敌人炮击时,大部分战斗人员撤回坑道隐蔽,表面阵地只留少数人观察警戒,避免阵地上人员密集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当敌发起冲击时,志愿军抓住敌炮火延伸的瞬间,跃出坑道,占领野战工事将冲击之敌大量消灭于阵前。炮击过后敌人开始进攻,此时志愿军强调“小、近、狠、快”战术。“小”就是每次使用的兵力要少,一般以一两个人打敌班进攻,以小组打敌排进攻,以班打敌连进攻。“近”就是将敌放到20至30米处再打,既能使敌猛烈炮火失去作用,又能给进攻之敌沉重打击;“狠”就是力争全歼突入我表面阵地之敌,使敌产生恐惧感;“快”就是要求从坑道跃出快、战斗结束回撤快,反击距离不超过100米为宜。这样可以节约兵力,减少伤亡,较好地完成防御任务。当敌突入阵地时,乘其立足未稳,以相邻阵地的兵力或隐蔽在坑道内的预备队进行反冲击予以击退。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防守表面阵地时可以适度反冲击

      当敌人连续进攻时,应在我方炮火积极有力的支援下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坚守表面阵地。只要有可能最后击退敌之进攻,就绝不轻易退守坑道。如果敌进攻已持续很久,再打退敌一次进攻,即不再可能重新攻击时,要咬紧牙关继续坚守表面阵地,打退敌之进攻。如当我伤亡过大大,情况危急时,主阵地已发出增援信号或反击信号,务必要克服困难坚持阵地,配合我方反击,这样在坑道外作战才是主动的。

      退守坑道的时机有两种情况:一是我弹药消耗殆尽,供应不上,即使是动用一部分守坑道弹药,都不可能击退敌进攻。二是敌军继续增加兵力,几个方面同时攻击,我伤亡过大,如再不退守坑道即有可能被敌占领坑道时方才可以。

      友邻阵地发现我方退守坑道后,应集中炮火向已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轰击,不让其修筑工事,用迫击炮、机枪火力封锁坑口及其附近,不让敌接近或进行破坏,使我退守坑道人员不陷于孤立,同时增加其坚守信心。

      部队退守坑道后,首先必须重新编组,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鼓舞士气,充分发挥党团员的骨干作用,掌握思想情况鼓舞情绪,坚定大家坚守坑道的信心,组织一切能够作战人员继续战斗,防止发生动摇叛变。在这一点,在象上甘岭那样敌我长期拉锯,不同番号部队退守同一坑道时尤为重要。上甘岭战役期间,曾有个别坑道因指挥员丧失坚守信心,率先突围,导致军心大乱,坑道最终陷于敌手的反面例子。

      其次,退守坑道后,与后方保持顺畅的通讯联系此成为胜负的关键之一。前沿坑道应配备步行机,区分频段,并发挥各种通讯工具的作用。以一切可能的方法进行联络。使用讯号应严防敌人假冒,最好每条坑道联络讯号事先进行区别规定。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退守坑道的部队为解决在炮火下架设天线的难题,将软天线缠绕在手榴弹的手柄上扔到坑道外,在满地弹片手榴弹柄的阵地上既不会引起注意,又难以被炮火破坏,随用随扔非常方便。不但如此,志愿军还使用喇叭及人工通信手段,甚至还利用苏制冲锋枪独特的射击声音与兄弟部队取得联系。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夜间出击

      退守坑道,不仅要有坚定必定的信念,而且要有充足的物质准备。必须事先囤积七天以上的粮食(包括生熟),饮水和充足的弹药(特别是手榴弹)。如果坚守时间过长,后方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向坑道内补充人员和各种物质,尤其是饮用水最为重要。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有相当一部分伤亡出现在后勤运输人员在向坑道输送物质过程中,虽然在这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这是上甘岭战役中退守坑道部队能坚持下来的重要保障。

      要成功守住坑道,关键就在于坑道口的争夺。志愿强调后方炮兵必须切实保护好坑道口,尽力阻止敌军接近与破坏。实施该任务的志愿军火炮,主要以迫击炮和推前的山、野炮为主。因为这些火力阵地靠近前沿,射击距离近,能直接观察。具体区分是:山、野炮或无后坐力炮、90火箭筒以直接射击控制向我倾斜面之坑道口,破坏封锁我坑道之敌和火力点;迫击炮阻止与杀伤向我坑道附近运动的敌人,并以火力控制阵地侧方及遮蔽的坑道口部,必要时以榴炮担负;榴炮、加农炮,负责压制封锁我坑道口的敌迫击炮和12.7毫米机枪,必要时压制敌榴炮火力。为了密切协同,炮兵指挥员除直接观察指挥射击外,还和步兵营(团)指挥所取得联系。在敌施放烟幕迷茫我炮兵观察时,可根据坑道内的要求进行射击。有时用步谈机收听坑道内呼唤火力,不待步兵营、团指挥员的命令,炮兵可即行射击。在坚持坑道作战中,志愿军炮兵部队以准确而猛烈的火力支援,有效地保护了坑道口的安全给了占领表面阵地之敌以大量杀伤,并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炮兵,对取得坑道作战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组织纵深炮火及侧后方的机枪火力严密控制坑道口,不让敌人接近和破坏外,退守坑道的部队在坑道口用麻袋修筑工事,阻击敌人。还在坑道口外挖一个深坑,再由坑道内向外挖一条通向深坑的交通沟,使敌人投来的炸药和手榴弹都顺着交通沟滚到坑里爆炸。当敌人集中炮火轰塌坑道口,致使坑道内缺氧有窒息的危险时,必须冒着炮火进行抢挖,直至将坑道口挖开。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退守坑道的志愿军夜间从坑道出击拔点,配合反击部队

      志愿军强调,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退守坑道后,仍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打击敌人,而不是消极地躲避、单纯等待解救。如坑道在我手,只是地面阵地为敌占领时,要乘敌立足未稳,工事未修起时迅速准备进行反击,并求得内外夹击,一举攻占以减少伤亡。

      坚守坑道的基本手段是积极的战斗活动,即不断地组织小型的(一个班或一个战斗组)各种形式的反击和以狙击手射杀敌人。通常采用三种手法:一是突然强袭,歼灭敌人于坑道之外,即当敌人向我进攻时,坑道内预先组织精干小组,待敌人接近坑道附近时,突然行动,将敌歼灭。二是潜出强袭,歼敌于行动之中。在敌搜索我而未发现我时,我发现了敌,即组织力量突然袭击。三是偷袭,歼敌于坑道之内。这种战法给敌人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慌乱,使敌人日夜不得安宁,而且能缴获弹药、食品和饮水,以利于坚持坑道斗争。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增援部队与退守坑道部队胜利会师

      志愿军恢复表面阵地的基本方法是组织强有力的反击,最好是在敌人立足未稳时及时反击,效果最佳。具体方式可以是反击前,上级指挥员将反击开始时间、指挥关系、协同动作及有关信号规定,通知坑道内部队,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坑道内部队从侧后配合纵深反击部队实施多路攻击,围歼敌人,恢复表面阵地。;也可以将反击部队事先运动进坑道,再依托坑道发动反击。并且要有反复争夺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志愿军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

      在战术运用上规定:当我坑道内步兵潜出坑道反击时,我配置在纵深的炮兵,要以榴弹炮火力袭击敌之无后坐力炮,以山炮摧毁我坑道口部之敌地堡和发射点,以60炮打散坑道周围监视之敌,保障步兵出坑道;炮火准备的时间,要考虑到坑道口的形状,以及战士体力削弱,出坑道后要整理队形等,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最少需7~10分钟,以免火力和冲锋脱节;反击成功后,应立即修复工事,准备应付敌反扑,并注意防敌火力报复。

      当反击失利时,应以火力支援部队退守坑道,提防敌人抢先或尾随我步兵突入夺我坑道。

      志愿军规定:如果表面阵地为敌占领后,我方反击失利,退守坑道部队一直未与主阵地取得联络,弹药饮水均已断绝,有人地两亡之可能时;或者敌大举进攻,我前沿有些阵地被敌分割,虽然给敌很大杀伤,但已失去继续坚守的价值时,我均应坚决突围,而不应束手待毙。突围时应选在夜晚或恶劣天气时进行,突围行动应有组织、有准备、发扬团结互助精神,英勇果敢集中突围。

      接着扛铁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五)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六)

      元宝推荐:szbd, 通宝推:妖猫drake,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朝鲜战争的坑道战是中国军人为了应对敌优势的创举

        面对美国军队强大的空炮实力,中国军人将坑道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至,加上中国军人的顽强战斗精神,美帝不得不败下阵来。

        抗美援朝后期有一个规模虽小,但很精典的战例:丁字山战役

        “丁字山防御战役”,我志愿军利用步兵机枪火力,结合坑道工事,机动灵活的打退美军四次进攻,取得防御战胜利。

        丁字山防御战中双方步兵轻机枪的较量。

        防守方:志愿军23军201团一营一连的一排(中间1排和1连的其他1个排轮换过,主要防守主力是1排),2-30人,有营部机炮连火力支援和志愿军纵深炮兵火力支援。

        进攻方:“联合国军”美军步兵第七师的一个步兵营,配属7个炮兵营(2个炮兵师火力),1个坦克营(加强70辆谢尔曼中型坦克,当固定炮台,实施精确直瞄打击),1个战斗轰炸机联队(40多架飞机支援)

        地形:又称芝山洞南侧205高地,因其形似“T”字,故美军称其为“T字山”,我志愿军称为“丁字山”或205高地。

        战斗经过:志愿军1个排,兵力配置前轻后重,主要机动兵力在连部,隐蔽在后面,火力配置前重后轻,一线阵地配置有轻、重机枪、波波沙冲锋枪,不同方向构成交叉火力覆盖。美军在强大的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向205高地先后发起四次进攻,均遭失败。在整个战斗过程中,美军7个炮兵营上百门105毫米榴弹炮发射了17万发炮弹(淮海战役我们才用20万发炮弹,美国佬真是浪费),轰炸机投掷了33万磅炸弹,步枪、机枪消耗150万子弹,结果还是没有攻下205高地。

        战斗结果:我志愿军取得防御战胜利,23军的1个排伤亡才17人,美军伤亡150人,超过其营级单位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线,战损比为1:9。

        机枪实战效果:我志愿军利用坑道工事,机动灵活的使用步兵的轻机枪,在主阵地重机枪压制其冲锋的前提下,侧翼轻机枪构成交叉火力,再加上几个战术小组的阵地反突击(机枪射程内的反突击),给予美军以重大杀伤。美军飞机、大炮、坦克进攻时,我机枪火力全部灵活的退回到坑道工事内,只要美军停止火力压制,步兵进攻时,我志愿军依靠机枪火力,成功的打败了美军的四次进攻,成为防御战战役中的“光辉战例”,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23军201团1连1排“集体一等功”荣誉称号。

        由于美帝的大力吹嘘,此次作战,有许多美国媒体记者、议员和第8集团军军官观战,结果被报道出去。被讥讽为现代角斗士表演。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对这场战斗的评价是:这是一次代价高昂的教训,再次证实了无论是从空中或是从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战壕里的敌人消灭。这场有限战争的优势是在防守的一方。

        此战也成为美帝名将--范弗里特的军事生涯的一大败笔。

        • 家园 似乎看到过一种说法,

          这一仗是范佛里特为了向美国人证明停战的必要性而故意施的苦肉计。不是说美国人弄了什么虚假,而是范佛里特早就清楚这一仗不可能取胜,但是为了给媒体一个证据,还是打了这一仗。

          • 家园 这种说法可能性较低...

            范佛里特不是范跑跑,作为一名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老军人,又不是最高统帅,有什么必要当着媒体记者和国会议员施这种让自己脸面丢尽的“苦肉计”。

        • 家园 赞,这个好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谢谢你的宝!以前那种日子已经过去了

            随着中国新式武器装备的问世,虽然仍是敌强我弱,可是中国军人基本上可以与任何对手进行旗鼓相当的对战。

            北斗系统、反导、反卫星、四代机、航母等,我们也可以用体系与对手进行战斗了!

            太祖早就说过:“我们会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会一天天烂下去”

      • 家园 问候

        忘情兄,妻女无恙否?

        • 问候
          家园 谢谢,都好

          更正一下,我生的是儿子

    • 家园 【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二)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一)

      二、 美韩军对志愿军坑道的攻击手段

      志愿军全线开始修筑坑道时,美军就以空中投弹、坦克炮和大口径炮轰击洞口,向坑道内施放毒气等方式进行破坏。其中对志愿军坑道威胁最大的是203毫米重炮的轰击和坦克炮的抵近射击。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美军向我军阵地发起疯狂进攻

      当美韩军攻击我军阵地,发现我坑道后,为消灭坑道里的志愿军部队采取了各种残酷手段:用飞机轰炸;用炸药爆破;以火焰喷射器或燃烧弹燃烧攻击;熏烧(乘着北风,将成桶的汽油浇在干柴堆上,用烟火熏坑道);施放毒气;以巨石、土块和成捆铁丝堵塞沿口及通气口;用迫击炮吊射坑道口;向坑道内投手榴弹,从坑道顶部凿眼装药爆破。在以上方法均无法奏效时,美韩军一般在坑道口周围架起几道铁丝网,筑起地堡,采取围困战术。

      美韩军这些攻击手段不可谓不毒辣,但由于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以及我方坑道体系针对敌方战术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因此被美韩军直接攻占的坑道为数极少,少数几条丢失的坑道一般都是因为我方弹尽粮绝后为保存有生力量而主动放弃,个别是因为指挥员意志动摇而放弃。

      继续扛铁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三)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五)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六)

      关键词(Tags): #坑道攻防战(大圆)#坑道战(大圆)#抗美援朝(大圆)#坑道(大圆)#志愿军(大圆)元宝推荐:szbd, 通宝推:妖猫drake,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