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十四、尼克松的change(一)1900资本需要新的寄主 -- 西瓜子

共:💬145 🌺1465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趣,我喜欢阴谋论,哈哈

                      • 家园 从时间上看,你没感觉有很巧吗

                        事实上英国南海泡沫也是英国那帮人看到法国搞了,在英国一起画一个葫芦。问题是共谋呢还是互相抄互相影响?

                        如果是共谋,那么就有一个国际金融集团背后操作,和英国、法国的掌权者结合,掌权者拿钱和打击不听话对立面,他们拿钱。

                        如果不是共谋,那么就是约翰 劳这个苏格拉人搞出来密西西比之后,吸金能力很强,英国人见贤思齐,此外也是不让英国金币大量流入法国去炒,于是启动南海泡沫,以泡沫对泡沫。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人类的贪婪,看见人家搞成一条新路,于是也上了。

          • 家园 操作是次要的,视角才是关键

            操作是和视角有关的,什么的视角 就有什么的操作,操作是次要的,视角才是关键,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 所谓“是怎样”和“怎么做”,这都和视角有关.

            一个趋势形成后,全世界的人 只能顺势而为,无论你有什么观点,先把利益抢到手 再说.这世界没有什么必然成立的观点,观点是需要利益和力量 实现的.

      • 家园 续上

        当我们和英国人一起回顾这段往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奥秘所在:

        往日,英国人撩起袖子打架的时候,所有的竞争者——欧洲列强都在混乱之中,而这个“混乱”也往往是英国人精心操纵的后果。而当竞争者都处于战火之中,孤悬海外因而远离战火的英国当然变成了资本唯一的避风港。

        而这一次却不一样,当英国人和大伙儿打作一团的时候,资本发现了一个更加安全的避风港——美国。

        更加重要的是,这时候的美国人不仅提供“low risk”这个优质服务,而且可以提供“high return”这第二个服务——为大战中的各国列强提供战争物资和其他商品。我们当然都知道了,美国人所以能够得到这第二个美差,完全是拜欧洲列强所赐:他们大伙儿自己通过战争制造了这么大的“需求”之后,接着就把自己的生产体系打烂了。

        于是,一个结论顺理成章地显现了出来:当霸主陷入战争之时,千万不能让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置身事外,而令后者可以向资本提供“low risk”和“high return”这两样优质服务。

        然而,当英国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时候,事情已经有些不可控制了:德国人和英国人已经在欧洲大陆杀作一团了——不将德国人压服,英国人的霸权一定要塌掉。

        所以,英国人的选择变得只剩下一个:打败德国人,保住霸权。然而,只要德国人认输,英国人不惜以最小的代价,尽快结束战争。

        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英国人发现(当然,一个世纪之后的我们,也发现了这一点):只有结束战争,才能结束美国人咄咄逼人的势头,才能让大英帝国在那个不断下坠的恶性循环中脱身出来。

        于是我们对于英国人在战争末期的表现毫不惊诧:德国人刚刚伸出白旗,英国人忙不迭地答应接受德国人的投降,除去本国经济实在挺不住这一个原因之外,更多的、基于大英帝国宏观战略上的考量,应该是更加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原因。

        1918年,一战结束了,德国人接受了屈辱的条件,然而,我们应当记住,这些条件,则是法国人主导而强加给德国人的。英国人对德国人却是宽容得多,而且,这些屈辱的条件,在英国人(此后还有美国人)的帮助下,渐渐消失了。而作为其具体表现,德国人赔款问题的主导权从法国人手里转入英国人和美国人手里,赔款方案也从“道威斯计划”到“杨格计划”,最终到没有计划,赔款数额也从2690亿马克降至1320亿金马克,再降至1139亿马克,再降……德国人发现最终这笔钱不用还了。

        可以想见的是,战争结束后,英国统治精英们的内部总结会上,狂热鼓吹战争的积极分子们会被大伙儿围攻和强烈批判,而这些积极分子中的领头羊如海军大臣兼太子党温斯顿.丘吉尔之流,更加是因为全力支持了一次荒唐的达达尼尔战役(or加里波利冒险)增加了大伙儿对其蔑视和厌恶,从而成为大伙儿都无比讨厌的对象。

        一句话,一战的教训,让英国人记住,再来一次这样的战争的话,英国的霸权一定塌掉。所以,就算做出再出格和看起来无比愚蠢的让步,英国人也一定要避免再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如果无法避免的话,那就让别人先被进攻吧。

        通宝推:笑一笑十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续上
          家园 这个视角非常好
        • 续上
          家园 又见西瓜子大作,花.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续上
          家园 实际主导权是在美国手里

          一战以前的惯例,盟国之间的战争互助在战后不作“战争债务”处理,法国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就提供了无偿资助,以致于一战后,在处理法国欠下的战争债务时,美国内部发生了分歧,而罗斯福坚定地要求英、法必须实施财政紧缩计划还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债务链条,美国要求战胜国还债,战胜国要求战败国德国还债,同时却允许德国与美国强化贸易并向美国借贷,这样最终形成了一个债务偿还的循环,美国借钱及允许德国进行贸易积累美元,这些美元再以战争债务偿还的方式还给战胜国,战胜国再还给美国,世界市场第一次认到了美元和英镑一样的稀缺。不过英国毕竟在金融操纵的老牌帝国,还是摆了美国一道,即在重回金本位时,主动让黄金与美元挂钩,而它英镑退居其次与美元挂钩,将美元固定在“金十字架”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国际化的进程。罗斯福在战争债务偿还问题上的固执程度可谓空前绝后,而对同盟国要求向德国施压加大偿还力度时,却又显得十分“人道”,以致于德国赖债更加有侍无恐。这样英法就只好面临不断紧缩自身财政计划和国民消费来还债,率先醒悟过来的是法国,而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力求保持谈判和想方设法还款的状态,大概是出于维护帝国地位的需要吧,然而正是受这种守旧的“债务必须偿还”的守旧观念束缚,使得英帝国无法有效阻止美元的全面渗透。

          • 家园 兄弟说的这个罗斯福,是小罗斯福吗?

            老罗斯福在一战前就不是总统了。但是小罗斯福不是1932年才就任总统的么?老美不会在战后十几年才开始追债吧。

            • 家园 说详细一点吧

              德国公开赖债,即向世界宣布停止偿还任何战争债务是1931年6月,在此之前,美国议会是持强硬的战争债务必须清偿的态度,但没有遏制私人资本向外借贷,结果债务偿还的循环由政府间债务向私人债务转化,胡佛为了保证英国有足够的资金偿还战争债务,还通过放任私人向英国政府部门借贷而维持低利率,确保英镑的稳定性和高利率,这样英国就能更多的地向美国私人资本借贷,这样的环流在1929年前后被打破了,原因是美国维持低利率导致私人债务堆砌的资产泡沫最终崩溃了,由于美国的资产重估在此前吸收了英法德各国大量私人资本,实际进一步延续了这些国家的战后经济复苏的进程,特别是高估的英镑对英国经济伤害很深。1929年债务循环链条破裂后,各国经济进一步迅速恶化,1931年6月德国公开宣布停止偿还债务,胡佛迫于情势争得议会同意宣布了延期一年还款计划,英镑随即被迫与黄金脱钩,并带领各国货币展开竞争性贬值序幕,而这又冲击了美国经济和议会、总统的神经,延期偿付到期后,胡佛坚称战争债务必须偿还,但迫于情势,胡佛希望继续进行债务延期偿还计划,但此时罗斯福当选总统了,此后四个月跛脚鸭期间,胡佛多次想与罗斯福协商继续执行这样的计划,但均被罗斯福拒绝:让欧州见鬼去吧。

          • 家园 老兄可否就金融方面的斗争开个系列?

            河里真是人才济济,佩服老兄的见识。

            • 家园 瓜子兄谬赞了

              瓜子兄谬赞了,在国际金融方面偶也只是菜鸟。感觉这方面的知识可能是被垄断,我们在接受教育或公开信息渠道了解的知识都非“真知识”,大都是作为洗脑工具来使的,而要窥其门径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非常困难。

              就国际金融问题,有个美国学派,是赫德森和廖子光为首创立的,在美国是非主流学派,我认为值得关注,当然其中仍不泛方法论上的“欺骗性”,要去伪存真还是要涉及大量的阅读和艰苦的思考,在这方面我还很欠缺。

              通宝推:廖石,
              • 家园 隐兄过谦了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我一直认为时下流行的所谓经济学就是伪科学

                用老兄的话来讲,就是洗脑工具。

                或者,有人说过,我们送出去的革命经验,只讲打游击,不讲根据地建设(不知道是真是假),大约与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不过老兄有见解的话,不妨多少说一点,大家也能有个跟进的机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