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西河微步-让我感动的一个民科数学家 -- 老马丁

共:💬121 🌺50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又发重复了。

                      我回别人的贴总发到自己的帖子下面。晕了。

                      • 家园 这个比较模糊了

                        数学研究的特殊性-他寻找解的说理的过程是对的就可以了,没有无可说明的跳跃的近似。总不能从他使用的符号来区分专业不专业八。他的CASE的确比较模糊。

                    • 家园 但是如何知道他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真的数学家是一样的?

                      如何知道他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真的数学家是一样的?

                      你未必和陆老师很熟吧。F

                      关于他使用的研究方法的推断难道不是从他解决数学难题的结果推出的吗?

                      A: 为啥陆老师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真的数学家是一样的?因为他解决了数学难题并得到数学界的承认。

                      B: 为啥陆老师能解决了数学难题并得到数学界的承认?因为他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真的数学家是一样的。

                      • 家园 然也

                        既然他的结果得到了数学界的广泛认可,那么应该可以反推他的研究方法肯定是符合数学界公认的研究方法的。毕竟他的结果其实不是“证明了xxxx”本身而是“证明了xxxx”的证明思路/逻辑链条。

                        这样如果他还没出成果的时候看他的阶段性文稿,也肯定可以看到他使用的方法例如对因果关系的判断和别的数学家是一样的,恐怕不会出现因为A是B的充分条件所以A是B的必要条件这样的逻辑判断。

                        当然实际上根据我所引用的民科定义,从逻辑上讲,在数学和科学问题上,能出真的成果的,肯定都不是民科,即使过去当过民科也是在去民科化了以后才开始走上出成果的正轨的。。。

                        这个算tautology么。。。?

                        另外说到民科的定义,我记得曾经有科学精神的四个方面的讲法,这四个方面是探索、怀疑、实证、理性。这四条里不缺第一条而后面三条有欠缺的,如果又完全固执己见拒绝承认自己的问题,那几本就可以定义为民科了。

                        我记得方肘子好像很早以前就是这么定义“搞伪科学的人”的,私以为也颇有道理。

                        当然这个判断适合不适合数学研究我没把握,到底数学不是科学这个问题好像比较麻烦。。。

                        • 然也
                          家园 这几条

                          我记得曾经有科学精神的四个方面的讲法,这四个方面是探索、怀疑、实证、理性。
                          ,我觉得现实中很难去客观衡量。

                          做出结果的就不是民科,做不出的就是民科。这是tautology,不过以成败论英雄没什么的不妥。关键是给人机会去证明自己。

                          另,我的帖子里有一个问题:数学不是科学。

                        • 然也
                          家园 民科-主要是被那些油变水和永动机给搞坏名声的把

                          还有就是想推翻相对论的人。

                          • 家园 数学不是科学

                            数学可以看做宗教八,是科学的工具,但是本身不需要物质做支撑,是将科学逻辑地表达的工具

              • 家园 循环论证的通宝送来了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数学家不是看发没发文章

                    发了几十篇灌水文章依旧不是数学家。

                    从我的观点来看,数学研究者就是遵从某个现有的数学体系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无关作为职业的还是业余爱好,也无关研究的课题大小或者是否有成果。

                    平时说的民科在数学方面其实不是很出格,比之作永动机什么的,至少大部分我碰到过的数学民科其实也可以称之为业余数学研究者,只不过很多固执地坚持一些没必要的方面。说两个:

                    前年了,有段时间,一直收到一个韩国人群发的电子邮件声称证明了Fermat大定理,文章长度在10页左右。这个长度,几乎没有可能是个证明。当然,的确有人去看了,然后指出个错误,然后此人会改进,然后继续群发邮件。

                    还有,有一次在上海做某数学会议的志愿者,接待处收到好多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说得到一种新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或者通解之类的。且不说内容正确与否,勾股定理已有的证明有数百种,通解早已知道。

            • 家园 。。。怎么这么长

              那几条是and,不是or.

              中国的“民间科学家”现象,据我所知其关注和研究以xys较早较多而且影响力较大,那么使用xys惯用的定义是比较方便的。

              我强调的一点是,科学家没有也不应该有官方民间之分。另外,把陆老先生和那些号称“民间科学家”的神仙并列实在是大大的不敬。

              老酒雄文,等会儿有空了我再拜读,跟四千百八百条设备状态数据战斗去先。。。。

              补充

              看完了,老酒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仍然认为,陆老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数学研究,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绝对不是什么“奇端异说”。

              当然他倒霉的被这些刊物退稿,恐怕跟他的非学术或研究机构的身份导致的审稿的人上来就对他有所轻视不那么认真非常相关,这一点是非常不好的。各种民科还没有大规模泛滥的文化大革命之前发生这种事情,就更不应该了。

              但是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在呢?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各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每天所收到的各种来自并非在学术或研究机构或部门工作的人的文章和观点会有多少?因为我没有直接接触过这些机构,所以没有把握,不过诸如“某学校机械工程系每星期都会收到多少永动机的理论”之类的笑话是听说过一些的。

              也就是说,现在各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收到的各种来自并非在学术或研究机构或部门工作的人的文章和观点,恐怕多数还真的是可称为“奇端异说”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如果某数学刊物在过去的一年里收到了三百四十八篇来自并非在学术或研究机构或部门工作的人的关于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其中三百四十七篇作者其实都根本没有理解歌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意思,那么当审稿的人看过了这三百四十七篇中的一大部分之后,即使剩下的证明中其中一篇实际上成功的完成了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又怎么能指望审稿的人认真对待它呢?很可能这一篇可以名垂青史的证明,就埋没在那三百四十七篇完全没有意义的垃圾里了。

              我好像听过一个笑话,说某数学刊物还是啥数学研究机构,凡有声称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的来信,全部忽略。。。

              听上去很可以理解。。。

              老酒您说包容,当然听上去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指望各个学术机构和刊物能够对所有的这种来稿来信都不管作者背景或文章题目都进行一视同仁或不一视同仁的认真的审查,恐怕是不现实的。

              即使制度上要求如此,审稿的人个人的偏见的建立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硬要要求这样,那在当前的局面下,恐怕也只能带来更多的因为作者知识的缺失而实际上确实没有价值的观点和文章,为审稿人建立更强的偏见。这样下去,若有几个真如陆老者,怕也比以前更容易被轻视而遭到不认真地对待。

              所以,关于这些“奇端异说”,是不是应该持包容的态度,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

            • 家园 老酒啊,1960年代,其实一直到现在

              并没有一个叫做

              中国数学研究所
              的单位。

              是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名字被写错了?

              这类文章本身应该寄给学报,而不是单位。

              • 家园 哪个时候的人没有多少发文章的概念吧

                解决了一个问题,觉得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便投到人家单位上去了。以前在学校里常有人找知名教授讨论自己关于永动机的想法。有个笑话是一个自称搞好了永动机的人找知名教授XX讨论,那教授大喊一声"我不是XX"

                • 家园 我也经常碰到学报拿过来问我们主任参考意见的事

                  他自己看完,也会让我们看看,还有什么意见。

                  我们都很认真的看,当然,也有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稿件也会被这样认真对待的意思。

        • 家园 老酒是成熟的政治家了,呵呵

          其实中国社会就是这样运行的,传统上儒家的管理者对那些不合规矩的事情是很严厉的,但实际上并不会对相关的人真地赶尽杀绝。

          我小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少年犯”的电影,当时我理解不了为什么对这些犯过罪的人要那么宽容,甚至还有比一般人多一点的照顾,说实在的我是很有点心里谔谔的。

          其实这种做法是真正社会代价最小的做法,而我是沉迷于宣传说教但不能理解的糊涂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