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龙的家有九个门 – 日本媒体报道的中国海洋战略 -- 萨苏

共:💬54 🌺3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而且近百年来始终如一、从不间断。

        相比之下,咱们的反向研究就要逊色多了。

        戴季陶当年的感慨,到现在看只怕仍未过时: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实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

        • 家园 研究对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日本不是对手。

          无论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日本都不是大陆的对手。除非中国出了大问题。否则只要不是特别差的情况下日本都不是对手。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目前好像显得他们有了些东西,仿佛很厉害。但是真的打起来他们是没有任何赢的机会的。这一点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所以是他们花大力气研究我们。但我们对他们的态度并不很端正。因为我们的对手在大洋的另一头。只要打败了我们的对手。试问,还有谁在眼里。

        • 家园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研究其实在战败后几乎中断了有

          不止半个世纪。

          连日本人自己都说:战后六十年不读《论语》。

          我的总结就是:日本人在研究中国,但是方法目的,都不正确,而且实在太功利了。美国人强,就都去学习美国了,中国就扔一边了。

          有在日本的朋友吗?我想问一件事:现在日本的阳明学研究怎么样?还有多少日本人,尤其是青年人了解,或者就说知道王阳明和心学?

          • 家园 普通人肯定是知道阳明学,有多懂就不好说

            朱子学和阳明学是高考伦理科的考点。但是估计钻研的人不多了。

          • 家园 恐怕不能说中断,

            规模和效果倒是值得商榷。

            战后初期,美军占领下的日本于1946年成立“中国研究所”,其后又以该所为母体于1951年创设“现代中国学会”。主要由战前、战争期间在“满铁调查部”、“东亚研究所”等为当时日本“国策”服务、从事所谓“支那研究”的研究者构成。

            1953年日本“亚细亚政经学会”成立。最初的理事会成员除研究人员外,也包括了外务省亚细亚局局长以及财界人士。“亚政经”成立后最关心的是当时美国的中国研究及亚洲研究的动向。

            1957年,“亚政经”几名主要理事经由当时日本首相岸信介的秘书牵线,提出设立“亚洲经济研究所”的建议。经通产省批准于1958年设立了“亚洲经济研究所”。

            其他方面,如明史、朱子史以及中国文学史研究等等,可参见相关文献。50年代反右时,钱钟书的《宋诗选注》被批判,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却倍加推重,并发书评予以褒扬。

            目前比较知名的专研机构有早稻田大学中国研究所,爱知大学设有现代中国学部并兼设中国学研究中心。

            • 家园 我说的是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研究

              是指民间和政府,学术机构都投入大量时间金钱来研究中国的情况。

              一些专门机构和个人算不上大规模。。。。。

              要是这样也能算的话,中国对日本的研究规模岂不是更大。

        • 家园 要是人人都做到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就好了

          恐怕最伤心的是日本人,不是中国人。虽然很多精英反对抵制日货,但明眼人但知道,中国可以没有日本。日本失去中国市场,绝对死路一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