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共:💬673 🌺3839 🌵5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4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影评系列(序)

    一直喜欢看电影,业余也收藏点DVD什么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感受。

    不过我的观影,着重于自身的体验,属于一种纯个人的心理感受,比如我对类型虽然不挑拣,一度还有色情的恶趣味,但我仍然坚持不下来看完《索多玛120天》,再比如我对《迷墙》有着无限的神往,只因为我没看全过,再比如我看《唐山大地震》也是会掉眼泪的,但我对其评价并不高。所以我的影评也是写到哪算哪,任意而为之处皆在,理性思考间或有之,呵呵!纯粹私货,不具备推荐参考之价值。

    好!言归正传,第一部《日照重庆》。

    关键词(Tags): #影评#做学心得元宝推荐:奔波儿, 通宝推:冬晓,迷惑不解,新手爱学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影评57之《流浪地球》——现象

      《流浪地球》是一部成功的影片,这个不需要质疑,质疑一部票房已经超出预期,并且超出同期上映影片很多的电影,是非常可笑的。而就其自身制作水平来看,这无可争议的票房成功,使它成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现象”级电影,也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我们确实以事实论成败,但不可以单纯的成败论英雄。

      作为一部科幻题材影片,本片的特效是成功的,但如果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巨大”成功,这就有点少见多怪了,谁家过年还不吃个饺子?傻子长到几十岁也该学会说句拜年话了。据我所知,在影像计算机特效应用技术方面,由于我们国家在IT产业方面的一些优势,这些成功是水到渠成、理所应当的,这一点在前几年的一些国产电影(如鬼吹灯)特效中已经有所显露,这绝非意外,也绝非什么了不起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这个成功不过是类似国产手机美拍功能的成功,从本质上说,是中国IT业的成功,和电影行业的关系其实不大。因为电影行业在特效方面的工业进步标志,应该是由该电影能够引领的革命性工程技术手段,比如当年星球大战、指环王和阿凡达所开创的计算机合成特效技术;或者是创新性的画面设计,比如梅里埃、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电影对航天器、宇宙、未来世界的想象性设计。以上这些在本片中是没有的——哪个软件是我们为这部影片研发的?从冰天雪地到空间站哪个场景不是似曾相识?所以这顿过年饺子从皮到馅都是美国机器加工的,我们的进步在于终于熟练的使用美国机器包出了符合我们自己口味的饺子。

      这部电影的故事描写是相当失败的。从人物上说,这部应该有英雄的电影,我居然没找到英雄;当然你非要说电影里某些人物的行为和牺牲足以称为英雄,那我只能说,这种标签“英雄”聊胜于无吧,就更别提主题中本来应该有的人物群像描写了;空间站和地面的故事关联性和同步性也非常差,说是生切硬换、死拉活拽都不过分。

      至于一些观众讨论这部影片的所谓科幻硬核,进而引用科学理论来抨击这部电影的常识性错误,这就有点吹毛求疵了。科幻片就是科幻片,它不是科学纪录片,也不是现实生活片。科幻片的科学技术部分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人们对未知未来的想象,只要影片自身逻辑能够自洽这就足够了。另外经典科幻片,往往其目的并非是表现科学,而是对未来未知科学发展和世界变化对人或人类社会影响的哲学性思考,包括政治,伦理等,这在刘慈欣原著中也是这样。没有任何一部科幻故事片可以经受住现有科学理论的质疑,如果有,那它一定是一部非常糟糕的电影。所以不管符不符合科学原理,在我看来,《流浪地球》中飘着一条长尾巴的地球在宇宙中的身影很美,这对一部科幻电影就够了!

      对一部电影的批评,最好是基于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的性质出发来做出。这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大众”做的足够好,特别是它的全面好莱坞化科幻包装的青春类型片(包括档期选择)本质,继承了自《饥饿游戏》以来的青少年市场引导的成功模式,又能以国家元素迎合国力上升期民族自豪感所激发的更广泛消费群体的消费冲动,不管是有意无意,这做的足够好了;另一个关键词“艺术”前面已经说过,除了特效的精工细作,本片乏善可陈,说是失败也不为过,这种失败并非艺术创新的失败,所以没有任何价值,纯属该做好没做好,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电影工业化道路还任重而道远。它商业和艺术上的巨大反差应该引起有识之士的认真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吹捧和否定。

      所以《流浪地球》的“现象级”,除了商业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我国电影工业(如果说有的话)发展的一些特殊现象。如果我们只关注一个现象,忽视其他现象,那么这就只能是一次“现象”,而非一些人期望的“里程碑”了。

      关键词(Tags): #刘慈欣#电影#科幻
    • 家园 【原创】影评56之《解救吾先生》——不能拯救的

      我一直盼望着几年能再出现一部《拯救吾先生》这样的作品,但至今未能如愿。

      《拯救吾先生》是一部纪实主义的作品。它根据当年演员吴若甫被绑架的真实事件改编,吴若甫在本片中还客串了公安干警。一部纪实作品,除了忠实事实外,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刻画。在本剧中,刘德华饰演的吾先生,勉强算及格,个人认为,因为剧情设定,吾先生是有着战争经历的军人,以刘德华的经历、气质和演技水平来看,不是合格人选,之所以说勉强合格,算是给个辛苦分;刘烨么,就那么回事吧,永远最合适演傻了吧唧的愣头青。但正是如此,反而凸显出大反派王千源的表演功力。

      第一次看王千源是在《钢的琴》。由于个人原因,尽管描述东北困难工人的几部影片拍的都还可以,但我不喜欢里面的情绪和政治倾向。所以当时我对王千源的感觉很普通,觉得很像是本色演出,而我对性格演员一般是不感冒的。

      《拯救吾先生》里的王千源完全颠覆了我对他的既往印象,把一个不可拯救的悍匪演的淋漓尽致。在本剧中,悍匪张华(王千源饰演)仅存的人性,表现在对两个女人的态度,一个是他的情人,一个是他的母亲。但鱼水之欢的情人不过是他泄欲和挡枪的工具,临刑一面的母亲仅是他向世间告别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动作和表情,王千源把张华毫不虚伪造作的反社会人格,表现的干脆利落。

      很长时间以来,文艺界滋生了一种病,也可能是对从前影视剧中脸谱化形象的一种反动,什么人都要讲复杂性,特别是坏人,总要演绎其人性的一面,良心的一面,和所谓环境影响,社会“逼迫”。诚然,人是复杂的,但绝不只是好与坏的掺杂,更可能是可恨与无耻的掺杂;人总是会有点人性,但残存的人类特征并不是可拯救的证明。从这一点上说,导演兼编剧丁晟对本片节奏和演员表现分寸把握的很好。

      这样的电影在我们国产片中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我还在期盼下一部描写那些注定不能被拯救的人的电影。

      关键词(Tags): #电影#影评通宝推:笑不拾,
    • 家园 【原创】影评55之《十八洞村》——返璞归真

      初次看到《十八洞村》的片名,我还以为是高尔夫球运动推广片,觉得央视也太不懂政治了,怎么在两会期间播这个?当然我是多虑了。

      这是一部描写湖南贫困山区苗族同胞奋斗脱贫的电影。

      这是一部阵容强大、风格略有些陈旧的电影。

      这是一部老派正统教科书式的电影。

      这是一部返璞归真的优秀电影。

      精准扶贫题材——主旋律、非商业又描写非主流人群,这样的电影不好拍。想到描写精准扶贫的电影,很难不联想到脏兮兮的服装,破烂的道具和阴暗陈旧的环境,很难不联想空洞的口号、烦人的说教和“伟光正”的变态偏执狂。但是本片以坚持传统美学的方式和电影技法,跳出了上述失败的巢窠。我觉得这首先要得益于导演苗月,从他作为《心香》的编剧、与孙周导演的合作和独立执导多部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的经历来看,无论是剧本和镜头的艺术功力和对题材的把握,都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其次是演员都精准地把握了各自的角色特点。主演王学圻的霸气,陈瑾善良(当然还有口音),配角巴登西绕、孙敏的质朴,阿旺仁青的不羁和苦闷,墨阳的执着,个个丰满而可信。

      和一位编剧朋友谈及这部电影时,我也提到了这部电影带有点日本风格的影子,比如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和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这部影片的画面是很美的,相信作为一部有着真实场景和地理标志的精准扶贫电影,意义将不仅局限于电影。该片的节奏把握的很好,尤其是情节上矛盾冲突的设置和优美画面音乐的穿插,使得长达2个小时的电影不燥不闷。

      但平心而论,一部好的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不仅需要自身的优秀,也需要迎合观众的口味和适应市场的运作手法。《十八洞村》只能让我从CCTV6的专题展播中看到,从这个角度看,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

      关键词(Tags): #电影#十八洞村#扶贫通宝推:等明天,笑不拾,
    • 家园 【原创】影评54之《相爱相亲》——平凡的爱与美

      开始知道张艾嘉,还是因为20多年前老婆大人喜欢她唱的一首歌。这次应该是第一次看她执导的电影。

      相爱相亲的剧情很简单,但镜头刻画的三代女性对待婚姻家庭的态度却微妙而复杂。以“姥姥”(吴彦姝 )为代表的旧时代传统女性,把家庭义务视作唯一的感情依托:丈夫挣钱养家,即代表并证明了对妻子的爱和认可;相对应的,妻子给丈夫家里父母,养老送终,就有资格与丈夫死而同穴,即使生未与之同寝。以岳慧英(张艾嘉)为代表的出生于解放后的第一代女性,在经济、社会、感情上均已独立,但家庭仍是爱情的核心因素,虽然她可以冲破家庭藩篱追求爱情,但以夫妻合葬为代表的传统认可,对她们仍然十分重要。以薇薇(朗月婷 )为代表的80或90后女性,虽然同样认可爱情与家庭的维系是婚姻,但在三者中,唯一重要的只有爱情。

      本片最大的优点,是有一种平凡的美,这种美以爱的主题来表达,贯穿所有主线、支线和细节。从情节和角色设置上看,没有绝对的反派角色和负面事件,迁坟之争、舆论炒作、阿达爸爸、职业哭丧,都围绕着婚姻家庭的价值观推动;从画面和背景上看,有意模糊了地域界限,乡村的宁静和执拗象征着传统的坚持,城市的喧嚣则象征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但不得不尴尬承认的是,这是一部面向中老年的电影。在整部电影中,前两代人的刻画很成功,而对年轻一带的描写,显得隔膜而流于表面化。从演员看,唯一的年轻角色朗月婷在本片的扮相有点像山口百惠,李雪健、王志文等众多重量级的客串,使得所以这部片子的观众应该更合中老年观众的胃口。

      还想说的是整个影片的幽默和含蓄,也许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常态:无论是笑和泪,都淡淡悠长地沉浸在亲人的爱里。

      关键词(Tags): #电影#张艾嘉通宝推:秦波仁者,epimetheus,
    • 家园 最近网上看的电影,最好的是韩国的密探
    • 家园 【原创】影评53之《超脑48小时》——超脑无脑

      一个很俗套的题材也是可以拍出一部好电影的,可惜这部不是。

      首先,导演就没有搞清楚这个题材最重要的看点在哪。在这部戏里,杰里科(凯文.科斯特纳饰演)脑子里被灌输的比利(瑞恩.雷诺兹饰演)与大美女盖尔.加朵饰演的比利妻子之间的感情互动绝非是这部影片所该重点表现的。杰里科因为儿时收到的虐待和伤害,使他从生理上到心理上,都不再有是非对错的逻辑判断和善恶亲疏的道德判断的能力。这一点,导演完全没有交代清楚,其实也就是医生三两句话的事,不明白编剧和导演为啥那么省?当比利.波普对家庭强烈的爱被注入了杰里科的脑子时,必然和杰里科的本能习惯产生严重的冲突,这个才应该是这部戏中最重要的矛盾冲突。然而这个我们没有看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最普通的生理性头疼。

      其次,不是拉来几个过气的明星就能撑起场子。也许制片人对《与狼共舞》有着旧时的情怀,但让满脑子人文情怀的凯文.特斯特纳去演一个没脑子的原始暴力分子确实不靠谱;汤米.李.琼斯虽然不至于演不了医生,但显然也不是最佳人选;好吧!我承认我没认出来加里.奥德曼,这家伙这次留的胡子真难看;瑞恩.雷诺兹倒是不错,可惜几分钟就挂了。

      话说回来,一个只演过B级片的无脑女星想过把制片瘾,想赌一赌中国的电影观众的脑残程度,那就让她试试呗!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原创】影评52之《一念天堂》——咱娱乐到底好吗?

      如果想知道好莱坞片子和国产片有何不同,那么《一念天堂》这部片子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导演编剧的最后一念——天堂不见了。

      一部节奏紧凑,笑声不断的喜剧电影,没有理由不被认为是成功的,但最后一分钟把男主角演死了。这不仅是艺术上的不成熟,也是商业上的不成熟,自己断了续集赚钱的财路。看了看导演编剧的名单,我就更百思不得其解,能写出《疯狂的石头》的张承和说相声出身专业在结尾抖包袱的范伟,怎么会搞出这么个结尾?想了想,大致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受应试教育的“毒”太深,一写作文总要在结尾搞个画龙点睛,总结全篇,主题升华。

      二是总觉着自己比纯粹的商业电影要高一层,就加点人性反思和政治正确的价值观啥的。

      三也许是广电总局送审后的结果。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把英雄弄死的套路和好莱坞英雄不死的套路,都有点让人心烦,就好像一顿饭,上最后一道菜,居然是盘“泻立停”!俺一个普通观众,没想把一部喜剧看成经典,俺就希望能笑到走出影院,把娱乐进行到底!

    • 家园 【原创】影评51之《一个勺子》——尊重与关怀

      很多文艺片都打着人文关怀的幌子,但既不“人”,也不“文”,更谈不上“关怀”,尤其是近年来这些文艺片,唯一让我感到深深的人文气息,还真实关怀人的,也就是这部《一个勺子》。

      当影片戛然而止的时候,我听见周围观众嚷嚷“咋结束了?”“就这么结束了?”“这想说啥?”……从某种程度讲,这就是文艺片的尴尬之处:拍的故事很烂,这些在影院里闲聊、吃快餐的观众一点看不懂,他们会认为是高大上的文艺——就该看不懂,其效果就如皇帝的新装;而故事讲得好的,他们却缺乏深入理解影片内涵和电影语言技巧的能力。也许就像这部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人生(观众)就是这个样子的”!

      抱怨完了入正题。

      这是一部黑色(荒诞)幽默作品,而绝非是一部爆笑喜剧,现在的电影宣传也是让人无语——为了票房——但估计也是白费心机。这种电影最基本的要求,情节荒诞,逻辑合理,矛盾突出,《一个勺子》都做到了,而且我觉得最不容易的还是我最开始提到的人文关怀。在整个电影中,都是一种冷静客观的角度在叙述,没有对各种善恶人物做主观判断,这种客观塑造了本片所要聚焦的最大矛盾——每个人的行为都合情合理,但却深深伤害了善良的老实人。尤其是跟随剧情评价这对老实人夫妻的时候,观众的心情一定是复杂。善良、愚昧、占小便宜、懦弱,这些结论会在观众头脑中来回穿梭,但导演坚决不给结论。也就是说,导演即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观众,站在道德或智商的高地上对这对夫妇给于一个居高临下的评价,既不允许表扬和同情,也不允许讽刺和挖苦。对比一些动不动就以人文关怀的名义试图来启蒙我们这些“愚昧国民”啥叫人生、社会或者普世价值的电影“大师们”,陈建斌给了观众应得的尊重。

      但该片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就在最后,该片用一群向所谓傻子投掷雪球的孩子,用鲁迅式的笔触深深地刻下了自己的观点——虽然也许没有鲁迅那么深刻——人们欺侮的是不会(或看起来不会)反抗的人,与智商、善恶无关。

      这就是我对本片的理解,当然也可能理解错了——觉得自己得到了导演的尊重与关怀,其实我是个“勺子”!?

    • 家园 【原创】影评杂论篇——我的法兰西电影之旅

      我看的第一部法国电影,是由雨果名著改编的《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1958年版),好笑的是我居然是在电视上看的英文版,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外语教学栏目,因此第一遍根本不知道看的是啥,不过让.迦本(Jean Gabin,饰演冉阿让)、伯纳德.伯利尔(Bernard Blier,饰演沙威警长)和布尔维尔(André Bourvil,饰演小店主)这三个男演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没错,布尔维尔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虎口脱险》中油漆工的扮演者,于是就看到了路易.德.菲奈斯,之后通过录像带看了他的喜剧作品《警察故事》系列和《方托马斯》,路易德菲奈斯的表演过于程式化,也许这是喜剧演员难以突破的命运。所以当一脸严肃的“杀手”让.雷诺演起喜剧来,差点让我笑岔气,这部《你闭嘴》('Tais toi)的另一位男主角由杰拉尔.德帕迪约饰演,不过初识德帕迪约却是一部美国电影《绿卡》,那让我第一次见识了法国演员的轻喜剧功力。

      既然提到法国人演美国电影,就不得不提一下让当年年轻的我惊为天人的法国女演员艾曼纽.贝阿,她是《天使在人间》(Date with an Angel)这部烂片里唯一的亮点,那双蓝宝石一样的眼睛都把我看呆了。当然见得多了,就不大惊小怪了,尤其是看过凯瑟琳德纳芙、伊莎贝尔.阿佳妮、苏菲.玛索......这些法国美女之后!

      其实小的时候根本不关注美女,关注的是动画片,我看的第一部外国动画长片,就是法国动画片《国王与小鸟》(Le roi et l'oiseau),这部动画片的另一大亮点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毕克领衔的豪华阵容如今已成绝唱!在本片给国王配音的尚华老师就是《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里的指挥家斯坦尼斯拉斯。说起配音,就不能不提童自荣老师配制的《佐罗》(Zorro)——一声口哨、悬崖边人立的骏马和大帅哥阿兰.德龙!

      对于一些法国电影有时我也很矛盾,比如《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一方面觉得确实很好看,另一方面确实我是分两段看的——中间睡着了。不过我对该片导演吕克.贝松的看法一点也不矛盾,我认为他是最有才华最有创造力的导演——没有之一,对人物、剧情、画面、音乐的全能掌控,使得他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电影都驾轻就熟。

      法国电影吸引我的除了艺术性和拍摄技巧,还有影片中总会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就整体而言,这三者的结合是好莱坞和别国电影很少能达到的。如《苦月亮》(Bitter Moon)这样的影片,我虽然难以赞同其观点,却仍能理解人物和剧情。而像《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这样的电影让人在笑过后,泪水充满眼眶;《无法触碰》(Intouchables)则让人在哑然失笑中心里升起丝丝暖意。

      我至今还没有看过新浪潮的片子,不知为什么,每次要看的时候,总会有事情发生,每次有机会看的时候总是阴差阳错,擦肩而过。所以在我的法兰西电影记忆中还没有特吕弗、戈达尔这些大家的经典名作,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据说新浪潮的导演们并不排斥好莱坞的商业作品,因为法国人骄傲的很——在他们看来,他们一直在领导电影艺术的潮流,美国电影是在商业上更成功,而不是艺术。

      但公道讲,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纯粹的法国电影真的乏善可陈,吕克.贝松这样的导演也是和美国人的合作才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科技的发展诱导普通观众对视觉和音效的冲击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影的拍摄更加依赖资金和高科技,这是法国电影难以和好莱坞正面抗衡的。2012年杜雅尔斯丹获得奥斯卡奖,《艺术家》(The Artist)讲的不仅是没落的默片影星,也算是以法国电影为代表的欧洲电影在电影市场方面的尴尬比喻,这个奖确实令人唏嘘。

      我对近年来法国电影倒是真的很有意见,最大的意见就是男主角越来越丑,本来让.保罗.贝尔蒙多的长相就很让我怀疑法国人的审美,但他毕竟是拍艺术片出身,又和阿兰德龙同时。现如今就像德帕迪约的鼻子越来越大一样,法国男主角的模样是越来越难以忍受,甚至影响了我对剧情的理解,那些美女是怎么看上这些丑八怪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法国电影,法国电影不仅开启了我对电影的兴趣和热爱,那些我还没看过的法国优秀电影作品也一直支撑着我整个的电影世界之旅!

      谢谢法兰西!

      通宝推:時千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