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徐锐:机智果敢、名刻军史。 -- 桃源客

共:💬44 🌺3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要说炮战,当时东野的炮兵已经强于国军。

                但一个兵团十几万人铺开的摊子相当大,用大炮封锁港口不容易,至少能跑出去多于一个军。而且啃起来也困难得多。

              • 家园 未必

                沈阳长春解放之后,东北野战军才接收了大批炮兵装备...

                在这之前要说“强于”国军,光凭战场缴获,恐不足信...

                • 未必
                  家园 最近一期《坦克新军事》上有篇文章说,

                  塔山之战中东野的炮兵已经强于增援的敌军,甚至有能力与国军军舰对轰,塔山在不利的地形下较少的兵力能守住炮兵起了很大作用。

                    晚上回家再看看俺记错没有。

                    东野与其他野战军相比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炮弹充足,有较强的后方工业支持。战场缴获应该也不少,除捡关东军的洋落以外,辽沈战役前打下不少城市就应该有相当的缴获,锦州也不会太少,自己应该也有能力造中小口径的火炮。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方面的资料。

                  • 家园 这个观点,最早应该是光亭提出的吧

                    记得很久前,战沙就有专门的文章写这点。不过不懂,为啥这里没有把重庆舰上的舰炮算上

                    • 家园 回来看了,不是说占有优势,是足以抗衡。

                      重庆舰上的舰炮没提,只是说能够以大口径火炮的直接瞄准射击逼退国民常海军的军舰。从地图上看,重庆号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轰击塔山要十公里以上的射程,这个距离很难打准了。

                        按文中的说法,东进兵团因为是临时凑起来的,没有兵团属炮兵。军属及以下的大口径炮共有105炮12门,实际参战4门(这时还保留实力?);76炮12门;75山炮24门。

                        东野这边光四纵105炮3门;76炮10门;75山炮26门;还有10门高射炮。11纵较少,只有75山炮9门。背后还有1纵做预备队,火炮不亚于四纵,文中说是后盾,可能没用上。

                        到这里想起有人说东进兵团攻破了塔山就会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谨慎的林彪给塔山上了双保险,一纵是东野的绝对主力。

                        看来我说东野炮兵占优势不大对头,应该说实力相当。不过如果把西进兵团半包围在营口,它们的炮弹补给不如东野方便,估计对轰几天后就得考虑节约了。

        • 家园 这也有一定运气成份。

          刚好带了个重炮连,对方听到重炮声认为是主力部队,没敢打。

            不过也有另外的说法

          • 家园 这是廖耀湘自己说的

            挨了155重炮,认为前头有共军主力...

            而且这个重炮的来历,也有多种说法 -- “带来的重炮连”是一个说法,“临阵缴获”又是另一种说法,各自有目击证人,时至今日,恐怕很难搞清楚了...

          • 家园 段苏权的说法

            有郑庭笈和左叶的旁证,可信度应该比较高。

            段在东野忍辱负重,受了不少委屈。不过,他说林彪“为了搪塞和逃避责任,故意歪曲事实,篡改历史,硬说封闭敌人南逃营口退路,是辽南独立2师在台安阻击达成的”,不知是否如此?

            • 家园 这个恐怕就是913之后

              大批像段这样的“翻身”干部写的批揭材料... 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也不能百分百全盘相信...

      • 家园 林彪自己讲:

        “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我决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

        当时,包围与突围、穿插与堵截、追击与逃跑,由于战场形势变化太快,国共双方军队在辽西走廊上搅在一起,全都乱了套。不仅GMD部队兵找不到官、官顾不上兵,共军的建制也拢不住了。林彪原定的“斩头、断尾、击腰”战术无从实施。

        刘亚楼建议:“林总,现在战场混乱不堪,像个立体滚筒,全挤到一堆了,不如来个大胆穿插,全面渗透,以乱制乱,乱中取胜。”

        “太罗嗦了!”林彪来的更干脆:“告诉部队,哪里有枪声就往那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那里冲。纵队不要去找师,师不要去找团,大家都去找廖耀湘就行了。”

        徐锐他们在胡家窝棚一打起来,还召来不少张国富这样的“友邻部队”参战。活该廖耀湘倒霉。

        回头再看GMD这边,兵团参谋长杨焜一再劝廖耀湘不要性急,要使用密语。但廖一直没当回事。结果用明语把全部行动路线通知给解放军,自断生路。廖耀湘下令向沈阳撤退的当夜,71军军长向凤武和副参谋长陈佳谟就化装成老百姓,偷偷离开部队企图从台安经营口渡海逃往关内,最终被解放军查获。参谋长见军长临阵逃脱,也乔装打扮,混出解放军包围圈,后逃往青岛。新1军军长潘裕昆(林彪的黄埔4期同学)和新3军军长龙天武侥幸逃回沈阳。(堂堂的抗日名将龙天武后来从香港到台湾。胡琏邀其出任第18军军长,不料其离军突围之举仍不为蒋介石所谅解,竟三呈而不准。)

        一位专长物流的运输大队长带着一群长跑健将、影视票友和转进大师外加影影绰绰的TG卧底,纵有若干忠臣良将也终究难逃败运。

        关键词(Tags): #军史钩沉
        • 家园 这种乱仗最考验基层指挥官对部队的把握能力

          TG的优势是基层指挥官都是临阵提拔,层层筛选,再加上政治工作得力,对于部队有相当强的把握... 而且营连级军官都能对于形势有大体把握,知道何取何舍...

          国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军无斗志,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下头摸不着头绪,只好闷头听上头命令... 倒霉的廖司令部在胡家窝棚被斩了首,于是大家彻底抓瞎...

          • 家园 抗战的时候国军就总结过了

            TG的抗日游击战国军搞不成,主要原因是队伍收不笼。

            TG敢放出连排甚至班一个级别的正规军出去作战,国军那里一分钟,人全没有影子了。

            至于胡家窝棚,我觉得不是偶然。那几天几乎所有的国军单位都和共军都交战了。共军的纵队级指挥机关也遭遇过战斗的,只是国军已经不能战了,要不损失几个师长真的会发生的。

            所以,胡家窝棚和几个军部被端掉其实是必然的。差别只是早几个小时晚几个小时,和由哪支部队端掉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