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谁能详细解释一下中俄货币互换的原理? -- 科大胡不归

共:💬95 🌺40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钱学森不会造原子弹,米格19以后的飞机钱学森造不出来

              俄国人只提供图纸的米格21中国消化了20年也就是个空中美男子。

              搞原子弹的中国科学家(包括留美回来的邓稼先,张文裕,他们在美国留学看到过原子弹结构吗?美国人会教中国留学生造原子弹?)全部去过苏联的杜布纳研究所,培训过原子弹制造。

              有关协议于1957年10月15日签署。苏联同意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图纸及文件,但拒绝提供制造核潜艇的材料。1958年上半年,负责转让原子弹模型及相关生产技术的苏联专家开始陆续来到中国。根据中方资料,莫斯科还提供了两枚地对地近距离导弹模型。到1958年中期,中国的工程师们已经为原子弹爆炸准备好了模拟实验室,苏联专家却几次以安全系数低为由推迟实验。

              苏联领导人毫不怀疑毛泽东准备爆炸原子弹的决心。苏联科学院院士阿布拉姆·约费回忆道:“上面下达的指示是,向中国提供苏联新制订的最完备方案。而参与此项任务的专家们比自己的上级更了解政治局势,仅仅提供了旧方案。但苏联原子弹事务驻华代表处顾问扎季基扬发现了这一点,并向上作了汇报。最终还是提供了最完备的技术,但此后不久苏联同中国的关系就决裂了。”

              钱学森认为中国搞导弹火箭20%可以靠自己,其余80%得靠苏联:

              火箭的研制与核武器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是保证向目标发射核弹头。钱学森当时认为,射程300至500公里的火箭,弹体及燃料有两年可解决,但这仅是20%,还有80%的自动控制问题,如果没有苏联或其它国家的资料,靠中国现有的条件从头研究,可能要将近10年的时间。为此,中国大力寻求苏联在火箭研制领域对中国进行援助。1957年5月11日,聂荣臻就此问题会见苏联经济联络总局驻北京副代表(专管军事)加里宁少将。加里宁传达了苏联方面为了在喷气(火箭)技术方面帮助中国,希望在最近能对以下五个问题得到了解:一,中国在喷气(火箭)技术方面的具体方针;二,中国有多少训练出来的干部和以后训练干部的可能性;三,建立新研究所的大致规模、期限和设备,要求苏联援助的性质和范围;四,中国可用来生产火箭技术的工业潜力,以及生产火箭武器所必需的原料、零件、半成品等工业保证来源;五,在设计、生产和使用火箭时的保密条件和应用的制度。同时也希望知道中方授权何人在莫斯科就火箭技术问题进行商谈。当晚,聂荣臻就此事向周恩来、彭德怀并中共中央汇报,并拟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后提出答复意见。7月18日,李强向加里宁少将提交了中国的书面答复。 因此,在当时中苏协定的框架下,赫鲁晓夫答应向中国提供р-12型火箭的技术资料,到试验一结束就提供。当时预计火箭的生产实际上可以在两国同时进行。苏联不仅提供了р-12型火箭,而且п-15型以及防空火箭“泥火山”这两种自导引有翼火箭的样品也已经运往中国,打算在苏联新援建的工厂中生产。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

      • 家园 跟现在的中国相比,经互会就是废柴啊

        苏联作超级大国的时候,看起来很风光,但在国际市场上做梦都不敢想中国现在这样的地位:大量进口资源,大量出口工业品。苏联出口最多的是石油。要说进口最多的,就更寒碜了:粮食。苏联拉住经互会里的卫星国,除了军事恐吓之外,就只有靠低价出口石油。以现在的中国人的眼光看起来,这超级大国当得实在太窝囊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