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国内职业教育的一些现象。 -- 坐言起行

共:💬35 🌺2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上个世纪高校大跃进后,国家醒过味了,

      也想搞写职业技术学院的985,211。结果,原来的适合搞职业教育的学校全都搞了综合性大学,没几个学校够条件去搞职业技术教育了。

    • 家园 记得前段时间《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

      好像是四川还是重庆的一个野鸡职业学校编造假名单向政府骗钱。

    • 家园 这个补贴已经实行有几年了。您听说的每学期1700

      应该是有误。如果是国家拨款的话,应该是每年补贴1500元。这个补贴是全国性的。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很多年前就已经100%市场化的产业,其中颇有一些做得很大的。比如江西,像蓝天、中山这些民办的职教学校,在校生早已突破万人。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更早些时候,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在校生也不过万余人而已。

      职业教育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首先是生源实在太差。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讲过,中国的教育更像是淘汰机制而非育人机制。这直接导致了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小学和初中几乎等于没上,因为他们不是老师培养的对象,早早地就被学校抛弃了。于是,任谁能想象,一个拿到初中毕业证、却连电压/电阻的单位都讲不清楚的孩子,如何去学习电路、电工?于是更大的杯具发生了——在经过了三年或者两年的学习之后,这些怀揣电子、电工、电X中专文凭的准知识分子们,却似乎永远也搞不清楚伏特、安培、欧姆是什么东东。而那些拿到大专(高职)文凭的师兄师姐们,或许大概知道伏特之于电压、安培之于电流的关系,但是更高深的学问,比如欧姆定律是神马东东,很多大专生也要破费一番思量。

      我之所以拿电子电工电X来举例,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基础是初中物理。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即使中职三年什么都没有学,也不至于在“电”的问题上一问三不知。而那些和初中知识交集更小的专业,比如楼主提到的模具、数控机床以及计算机建筑电焊等等,那是更大更大的杯具。中职孩子们对这些专业的了解,甚至都不如我对探月工程的了解(我是文科生)。

      其次是校方的急功近利。

      如我开头所讲,职教早已100%市场化。那么利润就是学校最关心的问题。商家有言,“货不停留利自生”;财务常识告诉我们,资金周转速度于企业至关重要。于是,“快进快出”成了事实上的办学指导方针之一。三年/二年的学制那是神话,能让学生在学校里呆满一年的,就算是名校派头。很多中职,在把学生招进来之后,经过三五个月短期培训之后,就推向就业市场。然后继续招下一届新生。而且,虽然孩子接受教育的时间缺斤短两严重,但是3年的学杂费和国家每年的补贴,学校还是照拿不误的:)至于其他的,比如教学质量啊、素质教育啊,基本都无从谈起了。说到底,这些孩子只是商品而已。

      第三——这一条和前两条是有因果关系的。这就是国内的产业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10余年里,欧美日韩港台的三资工厂,莫不是各级政府眼里的宝贝疙瘩,这不仅仅是GDP暴增之法宝,也是解决中低端人群就业的主力军(民营内资企业也解决了很多就业,但那些比三资工厂更加糟糕,不提也罢)。这类企业的共性,就是就业岗位技术含量低,说得直白一些,只要人不傻,就能胜任。于是,职教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有了去处;而职教体系发现自己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居然大受欢迎,那就更加把赚钱作为第一要务了。

      从宏观上看,都说市场上这里缺钳工车工、那里缺数控机床高手,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媒体的一面之词,造造噱头罢了。如果市场上真的有那么多年薪X万和XX万的X工岗位缺口,您放心,不要媒体忽悠,自然会有海量的人财物打破头向这个方向集中。

      于是,一个我认为的、最大的隐忧就出来了——这些孩子,进入城市,经受工业化的组织和训练,成为了准工人阶级;但是,他们并没有产业工人的技能,也就是没有谋生技能;而且,他们也完全不具有农业生产的能力。那么,中国国内未来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在哪里?未必就是在三农,很有可能在这些85/90后身上。广东的治安乱像其实已经折射出这一点。广东的“双抢”以及诈骗工作,之所以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全国范围内一枝独秀,谁敢说,这和广东存在大量经受过工业化组织和训练的底层人群没有关系呢?

      先写这么多吧,有时间再多些一点。

      通宝推:aokrayd,iwgl,方解石,
      • 家园 现在的公务员体系也是未来社会动荡的隐患

        那么多高素质的人才打破头挤到体制内,若干年下来发现升迁机会渺茫,经济收入拮据,如果他们人心浮动,中国政府的社会控制力就会遭到极大的削弱。

        相反,如果不是那些人尖子而是二流人才做公务员,他们因为期望值不高,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很知足,反而是最合适的职员。

      • 家园 好贴啊,真正是理解中国的实际问题
      • 家园 不相信生源质量有这么差,真正差的小混混早就混社会了。
      • 家园 这话说得。。。。。。。。。。

        这直接导致了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小学和初中几乎等于没上,因为他们不是老师培养的对象,早早地就被学校抛弃了。

        学习道路上,只有自己可以抛弃的了自己

      • 家园 您的观察更贴近真实情况了, 我也接着说说。

        您的观察更贴近真实情况了, 我也接着说说。

        您指出了这类职业学校的一系列问题。 学生资质低下,学校唯利是图,社会就业不足。 由此可以看出一份隐忧。 那就是国家每年每人1500元的补贴不仅没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力,反而得到了一个受训练过的无能力,却有企图心的底层人。

        既然明确了这是个全国范围内执行了三五年的补贴,我就来谈谈对它的理解。 主贴里提到的用国家补贴,市场分配来培养合格的劳动力大军,是我理解中这个政策阳光的一面。

        怎么样使它的作用偏向阳光一面,我认为有这么几方面。

        首先职业学校在教育体系里要找到它合作的上下游。 延续近三十年的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现象,就是因为在很长时间段里,这是底层上升的唯一通道。 好初中-重点高中-好大学-好单位,好职业... 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沿着这条道,不保证你成功,但至少有可能成功。 而职业教育要想更多实现它的阳光性定位,也必须要有这么个链条。 职业学校定向的初中 -- 明星级职业学校 -- 报酬优惠,机会多的企业。 生源差,如你所说是上不了高中、大学后被学校放弃了。 这是因为这些学校的资源配置目的是大学高升学率。 当一批初中以为职业学校提供合格生源为目的后,问题应该缓解不少。

        而职业学校唯利是图,找来学生三五个月就送走,补贴却拿全年甚至多年的问题,属于违规操作。 我估计在过分的地方应该还会有学校招空头学生, 补贴给学生一部分,学校留一部分。 原本该学生享受的补贴被学校刮入腰包 。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人乱来。这个只能靠规范补贴分配“市场”来缓解。 比如说按每年就业人数和就学人数来决定补贴发放额。 学生不就业,学校不许拒绝免费复读。 培养职业学校里的重点学校...

        对于最后一条, 从职业学校毕业,却无技能,无岗位,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我倒不担心无技能这一条。 因为如你所说,如果社会上真有那么多高薪岗位,会有海量的人力物力自动集中过来解决这个问题。 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的原因是渠道不通畅。 现在有了获得技能的途径,那么实际上职业学校学生不学习,无技能的原因,其实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群体感受到了就业机会的稀少,所以不耗费精力资源学习的结果。 而这也无损于这类职业学校补贴政策的另一个目的。

        河里曾经有人谈到过所谓不体面的福利制度。 福利制度的问题之一就在于无法控制受益人群,也无法控制受益人群使用福利的方式。 由此有人提出不体面福利制度,就是说保证最低生活水准,却让接受福利者不舒服,无法长期呆在这个状态。 国家补贴职业学校这一手段就很有点这个意思,更进一步的是这个福利的发放手段是通过“市场”--也就是职业学校对补贴的争夺来实现的。 市场可以算目前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 只不过市场觉得“最好”的配置目标不一定会是设计市场者心目中的目标。

        我感觉这个政策有最坏的打算那一面,那就是将最富冲击力破坏力的劳动力用1500元的补贴暂时约束在劳动力市场外。 一般来说,劳动力不可储存,也很难保质。 大量靠补贴运转的职业学校,其实可以算做劳动力的保质器,缓冲器。 这方面的规则设计,操作手段,整个社会都未必有多少经验。 但个人来看,这个补贴职业学校的手段很有意思,无论是阳光性目标还是阴暗性目标都很有实际的意义。

        • 家园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mm在铁路系统一家高职当老师,说那帮小孩知识水平的确比较差,基本都是高考300分的水平,但是学习动力还是很强的。但是他们学校学费也贵,每年可能一万左右。

          另外我还有个同学在某大型国企的技工学校当老师,那儿的生源还要差一些,能让老师把课完整上完的,已经就算是好孩子了。十六七岁的岁数,已经学会了酒桌上面想法设法劝酒的套路。

          • 家园 基本情况就是如此,每天上课能到的就算好学生了

            中职学生的几个出路

            ①.混到毕业,然后被学校忽悠到“富士康”一类的地方做流水,一般坚持不下去,就会选择以下几条

            ②.在家待业

            ③.被学校忽悠进大专,缴纳大量学费后混两年重复①或者②

            ④.自主就业,事业开始起步(这一点厨师等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学生选择的比较多)

            ⑤.进入本科重头开始学习。。。。然后...还没有然后...

    • 家园 好事!绝对支持!

      那里的政府看来很有眼光。

      现在中国的教育不是有无问题,而是教育什么的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