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生活接触过的国家和其国民性 -- 沉静的悲哀

共:💬264 🌺276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先送花

        不知道这是否是因为印度文化里主流的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一部分

        这里想说一下,佛教不是印度的主流文化,自从阿育王之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日渐式微,后来干脆就灭亡了,倒是在印度之外有了蓬勃发展和变异。中国的佛教,尤其是现在深入人心的佛教与印度最初的佛教简直是天壤之别。中国的佛教应该说包含了自古就有的天崇拜、祖先崇拜,与道教、儒家思想充分结合后的有神教,而印度最初的佛教更像是一种无神的哲学思想,追求的是个人解脱和对世界本源的理解,这与印度不重视今生,不重视生存环境的特点还是很匹配的。对于这种既包含了深邃理智哲学的智者思想与又包含了对现实逆来顺受、懵懂无知的傻子思想在中国是从来都无法被接受的。大概只有结合了神秘主义和多神教的西藏密宗有点和印度原始佛教类似。

        至于说印度的主流文化,咱没了解过,不敢乱说。印度的主流文化是不是印度教咱也不清楚,只记得不知道哪个英国殖民者说过:不管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锡克教,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特性,这特性就是印度的。

        • 家园 花,印度不少“贱民”阶层改宗了佛教

          中国的佛教应该说包含了自古就有的天崇拜、祖先崇拜,与道教、儒家思想充分结合后的有神教,而印度最初的佛教更像是一种无神的哲学思想,追求的是个人解脱和对世界本源的理解,

          另外提一点,印度残存的佛教徒里很多是“贱民”阶层,因为佛教没有阶层和种族的歧视,所以很多“贱民”改宗,远的有1956年安倍德卡尔(B. R. Ambedkar)率领号称百万印度贱民改宗佛教, 近的有2007年十万名印度部落居民及种姓制度中最低阶层的“贱民”在印度孟买举行仪式共同皈依佛教

          另外据安倍德卡尔的考证,“贱民”阶层(untouchable,不可触摸者)的很多一部分是古代不愿改宗印度教的佛教徒,被印度教徒排挤,边缘化(赶出居住的村子等)之后形成的。

        • 家园 非常详细,多谢。
    • 家园 我看日本和日本人

      05年底开始,我在日本生活了不到两年时间,一直住在东京,但是到处旅行。

      日本(当时)整体的政治和经济情况都比较稳定。环境非常好,冬天的温泉,秋天的落叶,春天的樱花都是中国文化里最优美那部分的集中体现。

      东京的物价非常高,尤其是食物,分量都特别小,让人有限量供应的感觉,但是质量非常好。东京几乎算得上是购物的天堂,各种价位的商品都有,做工精细优美。如果没有发生今年的钓鱼岛冲突,我本来是准备去东京shopping几天的。

      东京的文化活动不少,但是国际化的不是那么多。日本人对于保留传统倒是很热衷,比如说九/十月份大规模的秋祭活动,有各种游行,有社区小广场上的围着篝火堆跳舞。

      值得称道的是,日本的制度完善,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非常好。去政府部门办事,简直跟去商店买东西受到的礼遇差不多。各种消费场所的服务,那是更好了,包括著名的跪式服务,基本上是稀松平常。多说一句,甚至日本的红灯区(我只去过六本木那一带)的服务和整体素质都是一流的。

      我接触到的日本人,大概可以分成两种:

      首先是大多数日本人,都是非常敬业,工作拼命,但是好像不怎么思考(在工作上)。不知道这是因为太过遵守规则的原因,还是因为就不擅长使用大脑。

      然后是部分在三菱,三井这种大公司工作的精英,或者中小公司的社长。他们非常傲慢,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不好,崇拜美国。但是工作起来也非常拼命。我在日本过了很多和他们一起熬夜工作的晚上。

      总体而言,日本的阶层性非常强烈明显,尤其是在NTT这种老牌公司里。开会时座位的秩序都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在新公司和欧美公司里,要好很多。

      日本公司的纪律性也非常强。有个大阪过来的销售经理,他带的那个团队,每天早上都要在办公室门口站着开会鼓气,高喝口号,然后再各自出门。

      和中国人以及欧美人的生活比起来,我有时候真觉得日本人的生活没什么乐趣。工作上的机动性很小,又没有什么娱乐。我当时的大部分日本同事,除了法定的新年之外,基本上都不怎么休假。每天的生活都是早出晚归。

      其实我现在很好奇,最近几年中国崛起之后,日本人对我们的态度又是如何呢?想看看那个曾经非常傲慢的三菱的小松原,现在是什么嘴脸。

      • 家园 其实对日本人个体印象不错

        比较守信用,也比较有礼貌,也懂得感恩。日本人基本上是相当好的生意伙伴和客户。

        东亚各地整体上最不喜欢韩国人,诚信较差,素质也较差,比较偏激。

        香港人现在经济比较好了,有点国际化的味道了,20年前其实相当一部分市民对于不管是大陆人嘴脸是很猥琐的。

        • 家园 与我心有戚戚焉

          但是,一定要让日本人尊敬你,让他觉得你比他强,或者有比他强的地方。

          南朝鲜与北韩,无论整体还是个人,都是猥琐的。

          说到香港,其实在国内,先富起来的同胞有的时候嘴脸也是丑陋的,包括我们自己,对待农民工的态度。

        • 家园 有礼貌 有商业信用没错,不过

          有礼貌 有商业信用没错,不过阿提到感恩,我就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了。

          可否具体点儿呢

          • 家园 帮他做点事情,会记得

            以前在一个日本客户的一个高管那里落了一些人情。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处理比较有人情味一点让那位老兄在公司不至于太难看而已。后来那个日本老兄年年都会新年专程送礼,一直到我出国为止。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些。

      • 家园 我觉得对日本人不能太卑躬屈膝

        其实这样说

        我还是靠日语吃饭的。

        你越是要尊重他

        他越是觉得你好欺负

        这不 前几天刚和老大吵了

        结果把他气得青筋暴跳

        但是我非但没怕,还跟他顶了上去

        整个办公室大家都低头做事

        最后他还是没说服我

        只能怏怏的走了

        走了很远 回头骂了一句 臭小子

        我睬都没睬他

        • 家园 老铁和我都支持你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支持亲历观察,送花送宝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在日本我老想歪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在日本待2年多,感觉就是一个隐性固化的世界。每个人、每个角色,每天吟诵固定的台词。现在的日本,和60年代的腾飞时期比,应该说就是物是人非。

        带过日本的学生们,总觉得少了那股青年人的锐气;那几个老教授却整天像个愤青一样。打开日本的电视节目,日本记者满世界各个偏僻角落都有,敬业依然,而节目却透露出了那种有些滑稽的傲慢。

        如果要说个整体感觉,就是中国人说的那个“势”。这个“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让人感觉得到。中日之间,短期内,或许谁前谁后还有一争,并且这个竞争还很激烈,但是长期趋势看,上下的“势”,应该是站在中国这边的。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不知何故,在日本常会想到这篇《少年中国说》。在今天读来,还是可以有很多联想。谁更像那个梁任公笔下的“老大帝国”?反正我们不能再当这个“老大帝国”,正如梁启超说的那样,“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通宝推:长少年,
        • 家园 我觉得可以把“隐性”两个字去掉

          我在日本只待了几个月,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人和人之间的相似程度这么高。一样的衣服,一样的表情, 一样的生活。

          和在日本呆了10几年的朋友讨论过这个现象,他给我的答复是在日本对普通人来说,上升的机会太少。孙正义这样的,也许是空前绝后吧。

          • 家园 日本人单一化确实比别人明显

            我朋友说的笑话:在涩谷街上看走过去的日本小青年,长相就三种:男的,女的,不男不女的。

            一方面可能是上升渠道就是那么固定,另一方面,可能现在的孩子都没这份心。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以至于连上升都可以摆在后面考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