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淡水和咸水,我对宏观经济学的看法 -- Dracula

共:💬71 🌺29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没什么迷茫

            这不是我的研究方向。只是有河友提到,我就写了一下我对宏观经济学的看法。我在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章有的发在了很好的刊物,因此没什么迷茫。

            • 家园 每一个不满的地方都是一个理论的突破口

              我的看法是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宏观经济学--即对中央政府和央行的政策提供建议的领域,而微观只是作为宏观的基础

              一个博士生最需要的是研究方向的引导---这是我的理解,从您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介绍中感觉到了您的思路的清晰,不管怎么样,沿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继续努力是不错的

      • 家园 一个已存的研究方向。金融行为学。
    • 家园 lame as it is,macroeconomics

      is very useful- "Macro-economists have successfully predicted nine out of the last five recessions". Thank Chairman Mao, I didn't waste my life on macro. I didn't give it a shit in school. Hats off to those macro guys who think/pretend they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BTW,data analysis of macro is so fake, GIGO.

    • 家园 也不是信心决定一切

      因此经济波动是由于大家对经济信心的变化。治愈经济衰退的方法就是增强大家的信心。因此如果你认为财政刺激会增强大家的信心,那么政府应该增加支出。如果你认为减少赤字会增强大家的信心,那么政府应该减少支出。如果你认为减少石油消费会增加信心,那政府应该颁布法令,所有车都改成电动车。如果你认为总统每天绕着白宫跑20圈会增强信心,那么什么经济政策都不需要改变,让总统每天锻炼身体就行了。因此在我们有一个理论解决多重均衡这个理论之前,这个理论对政策的建议实际为零

      信心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人们(当然这里包括投资者和就业者和消费者)对经济的未来趋势的看法,而不是客观的东西

      主观预期对经济趋势是会产生作用,但是主要还是依据客观变化(收入变化,收入增加会增加人们的有效需求,同时提振他们对经济的预期,就业率增加等等客观现象也是这样)

      所以,经济学还是要走“唯物主义”的路线,即研究客观变量为主

      现在宏观经济学陷入一定程度的困境,是利益集团干涉的结果

      楼主是老实人,写的综述不错,但是老实人增加一些警惕性是有好处的

    • 家园 可不可以这样说:经济学家名声被宏观经济学败坏了?

      美国的经济决策是不是基于这些“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还知之甚少”的经济学家的理论?另外,“休克疗法”好像也是哈佛经济教授的杰作,它是咸水还是淡水?

      • 家园 宏观经济学有它特殊的地方

        主要是全球经济这个系统太过复杂。想一想科学家研究全球气候的变化所遇到的困难,而全球经济比全球气候还要复杂的多,因此结果不好也可以理解。宏观同其他经济学分支相比,在数据上有困难。一个是数据相对较少,而且各个国家经济状况,经济政策是有很大联系的,从这个角度讲,数据质量不高。而且宏观里没法做randomized experiment,而且natural experiment应该也很少。好多统计方法不能用。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确定的事实的话,建立起来的理论自然也差一些。

        在80年代末,经济学对经济如何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没有任何理论。因为谁也没想到苏联会马上崩溃,研究这个和研究屠龙术没什么区别。因此九十年代初没有任何经济理论可以指导。东欧各国(其实也包括早一些的中国,晚一些的越南)选择不同的方案向市场经济过渡。东欧各国选择比较快的私有化方案我觉得主要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政府刚从共产党那儿获得权利,因此快速行动,免得将来共产党卷土重来。而且这些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受够了共产主义,现在也想迅速改变制度。迅速转变的结果是东欧国家,包括原苏联的各个国家,在九十年代初经济大幅度下滑,但是越往西,下滑的越小,越往东下滑的越大,乌克兰我记得是下滑接近50%。而且越往西,经济恢复的也越快。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前捷克,匈牙利等经济增长还是很快的。因此我觉得对休克疗法不能一概否定。原苏联国家情况最差,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实行社会主义最长,积重难返。参与俄罗斯私有化方案设计的有Harvard的Andrei Shleifer。他在这过程中很捞了一笔,2004年美国政府对他起诉,他没承认自己做错了,但是交了4百万美元的罚款。因为这件事情,我觉得他将来的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小了。他主要是搞金融,谈不上咸水,淡水。

        通宝推:万里风中虎,
        • 家园 往西是生产型经济,往东是资源型经济。

          西边有欧洲资本和市场,东边真要搞好了和美欧都是竞争。中国当时和美欧形不成竟争,也是能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所以说从第二到第一太难。很有可能是从第三直接到第一。攻坚前要挖交通壕。

    • 家园 多重均衡无解, 有解的话,量变转到质变就变成一个精确模型

      所谓理性就是做能达到预期目的的事。 宏观失控就是你做你认为能达到预期目的的事, 然后发现实际上你做的是南辕北辙的事。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就是用最初模型里假设理性人的前提,正常人其实是经验人, 而经验不等同理性。 真正的理性人其实是先验人, 他没有做事之前就已经知道结果了。 日常生活,先验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神仙, 都是要排除在理论外的。而资本的自我实现,就是如何在一百个疯子里找出一个神仙。然后神仙后面迅速跟上一百个半疯的跟风人,跟的是真神仙,先验就变成经验了。要是跟风人跟的是假神仙,真疯子就是泡沫。跟的是真骗子就是庞氏骗局。 股市就是疯人院可谓是最简单的描述了。

      通宝推:明心灵竹,舞动人生,
    • 家园 强,赞一个。受教了。

      Kiyotaki 的那个credit cycle是不是endogenous cycles? 我觉得这个就比较合理

      • 家园 Kiyotaki的文章我以前只是粗粗读过

        今天又找出看了一遍。我不是搞宏观经济学的,因此接下来这段话,你也就是姑妄听之。

        Kiyotaki和Moore的文章是说对一个产业的负冲击,可以通过金融系统的作用扩大传播到其他产业。就这次金融危机来说,始于房地产业的崩溃,然后导致金融业的接近崩溃,传播到其他产业,具体过程和他们模型描述的不是完全一样,但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在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稳定之后,为什么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失业率持续升高,到现在居高不下我觉得这个模型没法解释。现在利率同危机前比降低不少,危机以前美国企业负债率并不高,而且房产应该只是他们从银行贷款抵押物的一小部分(我没有任何数据,只是猜测,我记得你在Bank of Canada,说不定可以找来数据看一下。)综合起来我觉得他们应该扩大生产,而不是大量裁员。而且这个模型里没有失业,在负冲击下,资源不是被最有效率的配置,但是也还是被全部使用了,对现在最重要的失业问题,这个模型没法解释。因此我觉得这个模型解释危机的发生还比较成功,但是危机发生之后经济的演变这个模型解释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