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长城那一边:纪念“九一八”事变79周年图文连载 -- 春秋的老胡

共:💬139 🌺7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他觉得不抵抗才可以不给日军口实开战,而不开战则丢不掉东北

              蒋介石、张学良判断的形势都是,日军会有些报复和挑衅的军事行动,不给日军口实,行动不会升级的

              日军有几个佐官已有计划一下占了东北,日军的将官们都不知道

              • 家园 中东路之战给了一小撮狂热的日本下级军官信心

                也打掉了东北军自身作战能力和对中央支援的信心。当然张学良本人身心状况很糟,也无力应付这种复杂局面。

                • 家园 "这回日本占领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是于革命无所损失的“

                  蒋介石:

                  "我们革命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的政府之下失掉,我 们应该要负责任,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说,却没有多大关系。这回日本占领东三省热河,革命党是不能负责的,失掉了是于革命无所损失的。如果在这个时 候只是好高鹜远,侈言抗日,而不能实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是失了我们革命军人之本色了。"

                  国民党决策层始终是这样的理念,那么张学良寻求政府支持的想法如何实现……

              • 家园 那又怎么解释东北军从锦州撤退?

                历史是很清楚的,你知道的应该比我多啊。我这点认识都是从萨苏那学来的。对东北的快速丢失,张学良要负责。党中央没责,因为中央军在东北没有一兵一卒。

                • 家园 烦请您别扣帽子,应有一份史料说一分话

                  《“不抵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帖,是严格根据史料进行讨论的,都是有一份史料才说了一分话。

                  这一帖本身仅仅是用具体的史料展示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是什么,责任的问题不拟讨论……于是不知道您怎么很“敏锐”地说起“(国民党)中央责任”问题了?

                  张学良的思想变化,帖中也根据史料有讨论,烦请阁下好好看一看再扣“故意抹黑”的帽子吧。

                  讨论的历史确实是很清楚的,愿不愿读懂,是另一码事情……

                  阁下以“中央军在东北没有一兵一卒”推出“国民党中央没责”,那得有两条成立:

                  一是不管事实细节是什么,可以一概认为国民党中央只与中央军有关,地方军队的战绩也好,耻辱也好,都记不到国民党中央这边。

                  二是不管时代具体背景,一概认为国民党中央的政令军令仅仅可以下达到中央军驻扎的地方,没有中央军则不管国民党中央的事情。

                  阁下觉得这都说得通,那鄙人才疏学浅,和阁下无法在一个平台上讨论历史。

                  锦州撤退的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从锦州撤退的局势,和918之夜是不啻霄壤的,已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

                  而且不仅有战局的问题也涉及南京方面的政治斗争和深层次国策等等,不是可以随意和918前的局面比较的。缺一些史料,问题暂深究不了,不过可以先简单看看——

                  张学良回忆录《杂忆随感漫录》,关于锦州撤退的问题有这样的语句:

                  谈询之下,汪表示政府打算在华北对日本用兵之意。

                  我遂询问,政府是否具有果断的决心,有无相当的预备。我们不要再蹈往年抗俄之覆辙。

                  汪答曰:"不是那个样子的事,是由于政府受到各方面的言论攻击,希望我对日本作一个战争姿态,小加抗战,至于胜败则所不计,乃是在政治上可以应付舆论之指责也。"

                  我聆听之下,惊奇愤慨,遂即答曰:"政府既无预备和决心,拟牺牲将士之性命,来拯救延续政治之垮台,我不取也。"

                  汪逐曰:“这是蒋委员长的意思。”

                  我说:“你若说是蒋委员长的意思,蒋委员长是我的长官,他会直接给我下命令的,他不会写信,说汪先生你来同我商讨。

                  汪呈不悦之色,乃言曰:“我以行政院长的身份,亲自来同你商量,那么同蒋委员长的命令,又有什么分别哪?”

                  我说: “命令是命令,我服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命令,那是我军人的职份。至于命令所做的事,我只是执行,我不负道义上的责任……”

                  《杂忆随感漫录》是遵照蒋介石的要求撰写的一部回忆录……写下的以上语句,透露了什么是很明显的。

                  • 家园 锦州撤退的问题

                    我现在至少还没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无论怎么说,锦州的丢失在战略上是一大失着,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失败有必然联系。

                    • 家园 锦州撤退的问题很复杂,没阅读更多史料出前不可随意下结论

                      和蝜蝂兄台一样是觉得“还没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这几天争取多阅读史料

        • 家园 张学良丢了东北,还有平津

          从后来二十九军膨胀的情况看,平津地区养十几万军队是没问题的。有这么宽阔的退路,再加上此前中东路事件的教训,他自然乐得听一把蒋介石的。

          • 家园 按张学良自己的说法,是他主动要求离开平津的

            他说留在平津就要和日本人打交道,他不愿意,就选择了南调。蒋介石让他剿匪,或者打刘黑七,或者打鄂豫皖的红军。张学良选了打红军。

            当时平津情况复杂,日本在天津和北平都有驻军,长城抗战的时候,国军在长城各口打日本关东军,但是和华北日军还要保持和平。张学良长城抗战时威望已经不行了。29军是中原大战后,东北军收编的原冯玉祥西北军,军长宋哲元还是张学良亲自选定的。看资料上说,一次张学良在地图上划出一片,要明轩指挥,宋哲元当场拒绝,说这么大一片,我怎么守得住?张学良也不敢反驳,只是低着头说:再说吧。

            • 家园 小六子的眼光

              小六子的眼光可不怎么样,居然挑了个最狠的对手。。。红军。。。

              • 家园 张学良:“哪件事情最难?” 蒋介石:“剿共最难。”

                张学良的回忆——

                我本来没有想同共产党打仗。但蒋先生给我几个题目,让我选择到底要干什么。他说:“国民党对你不满,你要做几件事情。”

                我就问他:“哪件事情最难?”

                他回答说:“剿共最难。”

                于是我选择了最难的一项,即同共产党打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