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老鼠不见了 谁动了它们的基因?——山西、吉林 -- 司徒摘杏

共:💬256 🌺637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转】杜邦公司声明:"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

      杜邦公司郑重声明:"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

      搜狐:外链出处

      杜邦中国:外链出处

      杜邦公司郑重声明:"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

      近日,一些报纸和网站转载了《国际先驱导报》的一篇署名报道,该报道称“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并将种植“先玉335”与动物异常相联系。对此,我们郑重声明如下:

      “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先玉335”的父本是PH4CV、母本是 PH6WC。其父本PH4CV获得了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 6,897,363 B1)。该专利文件的内容完全没有涉及PH4CV与转基因有任何相关性,而是说明PH4CV属于自交系。自交系本身不属于转基因材料。

      该专利在“权利要求”(Claims)中提及转基因,其目的是为了明确该专利的相关应用和保护范围可以应用于转基因的研究,而该专利本身——“先玉335”的父本PH4CV并不属于转基因材料。

      在中国,有关转基因玉米的进口、试验与销毁是需要经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们的严格评审和农业部的审批来进行的。杜邦先锋公司一贯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与《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未经农业部批准,决不会把任何转基因材料释放到田间。

      我们认为,前述报道的作者有必要真正了解PH4CV专利中所描述的专利、权利要求和保护,以及自交系育种及产品研发等基本科学概念。其在文章中对“先玉335”的描述是错误的。我们重申:“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

      前述不实报道经媒体转载并引发网络社区讨论,对杜邦先锋公司及其合资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扰乱了农民朋友们对“先玉335”的正确认识和正常的生产活动。这是令人痛心的!我们将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有关情况,也将采取相关法律行动来保护本企业和我们客户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呼吁任何相关讨论应基于事实,维护科学的严肃性。

      特此声明。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9月21日

      如有垂询,请致电: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徐俊

      电话:021-38622704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先锋种业公司事务经理:张孟玉

      电话:010-85571942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家园 山西省农业厅对《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一文所反映情

      《山西省农业厅对<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一文所反映情况的调查说明》

      外链出处

      山西省农业厅对《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一文所反映情况的调查说明

      时间:10-09-21 19:35:09 作者: 来源:山西省农业厅 点击:165

      近日,网络上出现有关《国际先驱导报》对我省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出现由于种植、饲喂“先玉335”玉米而导致动物出现异常现象的报道(以下简称《报道》),引起较大反响。省农业厅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以及省市农业、畜牧部门的11名专家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调查组根据《报道》中提到的有关线索,在事发地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证工作,走访了《报道》中提到的刘旻(真名杨成功)、张健红等当事人及部分相关群众、基层畜牧防疫员和乡村干部等。现将调查情况说明如下:

      一、先玉335玉米品种是通过国家品种鉴定的杂交品种,不是转基因品种。

      二、《报道》中所反映的有关猪、羊、老鼠等动物异常现象与事实不符。

      《报道》中所称“当地另外的怪事:母猪产仔少了,不育假育、流产的情况比较多”,这与本地实际严重不符。调查组对乡、村防疫员和养猪户进行了询问,杨村、演武村乃至张庆乡近年来都未发现有普遍的母猪产仔少、死亡率高的现象。少数养殖户出现这种现象,其成因复杂,涉及管理、疾病、气候、营养等多方面因素。

      《报道》中所称“晋中的羊主要饲料是醋糟”、“醋糟中主要成分是玉米”、“以前母羊一胎能生两到三只”,这与本地实际严重不符。羊本身是单胎动物,一般每胎一只,少数每胎两到三只,羊的主要饲料是秸秆和饲草,也有少数养殖户在羊饲料中添加醋糟,但醋糟主要成分是稻谷壳或高粱壳,有少量玉米也在酿造过程中基本消耗完。

      《报道》中所提的老鼠变少变小的现象,乡、村干部和农民普遍认为是由于猫的饲养量增加产生生物抑制作用,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村民住房由砖瓦结构改善为水泥结构,老鼠不易打洞做窝而造成的。

      总之,我们通过调查,认为《报道》所述的因果关系缺失科学依据。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一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为什么不直接测试先玉335的种子呢?

        我对生物技术是外行。不过从网上言论看,好像现在已经有成熟可靠的技术检测转基因了。这样的话,先玉335是否转基因,一测试不就知道了吗,为什么大家还在绕来绕去地争论/辟谣?

        其实包括翻译专利说明书等等,都是在无法接触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的间接办法。直接测试才是正道。

        • 家园 检测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是做生物的,但是不是农业或者植物的,育种或者植物转基因方面的知识实在不多。针对你的问题,我只能就我在动物方面的知识试着回答一下。

          检测转基因 (genotyping)是在我们已经有已知的转基因的位点或者转基因的类型的情况下再拿特定的引物(primer)去检测的。就是说这个玉米如果是转基因,那我们要先知道它到底被引入了什么外缘的基因,或者说是用什么方法引入了外缘基因,而要知道这些信息估计还是要看专利说明。惭愧的说,您给的联接我懒得看全文,只看了开头简介部分,实在无法确认是否是转基因的。我看到河里已经有人在翻译了。看全文出来到底有没有解释它种子产生过程吧。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的意思是就拿这个种子来然后做个全基因组(whole-genome)的测序,然后看看里面有没有外来的基因。这样的话基本上技术上应该不大可行。因为全基因组测序的工程量实在太大了。植物的基因组一般都是多倍体(人类是双倍体),光测完都要好久。而且对于每个不同的个体还有差异性,要得到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异结果,就不可能只测一个或者一批种子吧。这样更加加大了工作量。所以我觉得可行的方法可能还是根据专利说明或者如果列出一些可疑的转基因,那可以用genotyping的方法测一测。

          这是我的大概想法,我其实不怎么做转基因,所有这些知识也只是之前上学的时候学的。河里生物大牛应该不少。我想他们应该会解释的更清楚明白。也许有方法可以确定也说不定。我若说的有错漏,请直接砖拍来吧。

          通宝推:厚积薄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全基因组(whole-genome)测序已经实现了

            3000刀测拟南芥全基因组,大约2周吧.玉米再麻烦也不过加个0.

            商业化转的基因大部分都是抗除草剂和BT的,先玉335没有宣称具有上述任何一个功能.

            如果是其他功能基因被转了,没看出先玉335有什么特别优良的性状.

            一帮叫转基因转基因的连转什么基因都不敢说.莫须有三字文革后重现江湖,特别是出在乌有,很正常的事.

            • 家园 这个你想当然了

              玉米水稻的全基因测序比拟南芥困难的多得多,或者换过来说更合适,拟南芥的全基因组测序比玉米水稻容易的多的多。容易来自两方面

              1.拟南芥基因组尺寸小结构紧凑,测序工作量小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它是第一个搞全基因测序的,容易啊。

              2.拟南芥的全基因组数据已经有了,你说的3000刀两周,其实是高通量测很多基因组的片段以后,再根据比对已知的基因组数据去拼装那些片段。而玉米水稻的基因组信息不全,gap非常多,这意味着你无法做比对了,拼装难度大多了。玉米在这点上,比水稻的困难还要大。此外植物基因组里面重复序列非常多,这是现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敌。序列一样的短片段,你怎么知道往哪里装。玉米我不清楚,水稻的重复序列出现频率比拟南芥高不少,而且重复序列还长。测序的难度增加很多。我估计在这个问题上,玉米不会比拟南芥难度低。

              很多鉴定转基因作物的技术,原理上非常简单。不就是PCR,最多巢式PCR,然后测序。其实操作起来,讲究还是不少的。否则国家也没必要搞什么转基因安全国家实验室了,直接给卫生局什么的配几台PCR仪就行了

            • 家园 不能这么算

              玉米基因组中有很多repeat elements,用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完成测序后,短reads的组装会非常困难

              • 家园 谢谢指正

                我所说的是利用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找出目的基因组中的外源片段,没有必要把所有的reads组装起来,现在Roche的Read达到400bp,应该够长了.

                • 家园 这个思路很有趣

                  有点类似于metagenomic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会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基因组较大的情况下

                  另外,和illumina以及ABI SOLiD比起来,454的测序深度太浅,而且sequencing的时候容易出现short indels error,并不是re-sequencing的合适选择

                • 家园 400不算长

                  我知道国内好多家都在等那个号称能测1K的Pacific

          • 家园 作者有宝!哈哈!

            分一半?一铢也好

          • 家园 多谢科普,这下有点明白了。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的意思是就拿这个种子来然后做个全基因组(whole-genome)的测序,然后看看里面有没有外来的基因。

            对,以我门外汉的理解,我原来就是这么想的。看来太天真了。非常感谢您的介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