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妇好 -- 纤纤淑语

共:💬44 🌺45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是被楼主搞糊涂了

            因为我记忆中庙号是某祖某宗,比如王亥是高祖,武丁是高宗。结果楼主把武丁、妣辛说成是庙号,所以我就奇怪了,怎么王后、王子也有庙号了。

            • 家园 回答朋友跟妇好贴的疑问

              很抱歉,我的网络上西西河很艰难,所以,不是经常能上来,所以尽可能回答大家的问题,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

              庙号;就是贵族死后在祭祀时使用的名号。以国王为例,他们生前都有“生称”,用其私名

              比如;帝辛名纣(受),他活着的时候,就称为“商王纣(受)”、“商纣”、“殷纣”等等

              武王骂他的时候称他为“独夫受”都是称私名。

              他死了受祭,则用以十日命名的名号,在宗庙中受祭祀,称为“庙号” 。

              这个庙号,是怎么得来的?目前还有争论,主要有生日说、死日说、卜得说 。这三种说法。

              庙号有些是后人追加了部分称谓,比如大宗(太宗)太甲、高宗武丁 。大宗、高宗都是后来追加的,因为殷墟卜辞中没有。但是有的是原有的,比如“中宗祖乙”,卜辞里有。

              但是,大宗、高宗、中宗这样的庙号,只有三位王有,就是太甲(至)、武丁(昭)、祖乙(滕)。如果只承认大宗、高宗、中宗这样的名称是“庙号”,那么其他王就没有这样的称号,就能说他们没有“庙号”吗? 显然不能。

              其实,以日名为死后受祭之名,就是他们在宗庙中受祭是所用的称号,故名“庙号”,并不是说他们各自的宗庙有专门的名字。

              貌似所有贵族死后都有庙号。只不过甲骨卜辞是商王室的东西,不会记录其他贵族的庙号。因为发现的商代器物铭文和西周时期的铭文,有好多庙号的人并不是王或王后 。

              • 家园 你的意思是说商朝有两套庙号体系

                一套是传统的,每个王室成员及贵族都有的以干支命名的庙号,另一套则是某祖某宗,这个只有极少数王有,其他人都没有。

                则这两者有何区别,为什么会出现两套庙号体系呢?

                另外,按常理分析,如果中宗是原来就有的,则在这之前,一定存在某祖某宗的庙号体系。因为如果中宗是祖乙的子孙发明的,则在为祖乙上庙号时,也应该会为王亥、汤、太甲这些有大功的先王上庙号。

                • 家园 回;商朝有两套庙号体系

                  首先,两套庙号这个说法现在不好证实,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根据卜辞,卜辞中有小宗、大宗,还有先公先王的专门宗庙,如夒宗、河宗、唐(汤)宗等等,都是祭祀场所,不是庙号

                  再次,以日名为号始于上甲,上甲以前的先公都没有庙号,但是夒貌似是例外,就是帝喾,他有一个近似庙号的名“高辛”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自成汤以上的诸先公庙号,都是后来的追谥,不是原来就有的。

                  如报乙、报丙、报丁等等,不管是生日、死日还是卜得说,都不可能这么有序

                •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再回妇好提问

                生日说某人是哪天出生的,比如是甲子日,就得庙号为“甲”,但是庙号只能在死后去用。因为日名(十干)只有十个,所以重复的可能性很大,为了区别,往往要缀加个谥字,比如“武丁”的“武”、“康丁”的“康”、“中丁”的“中”、“文丁”的“文”。当然这个缀加的字有时候也不用的。

                比如“武丁”,祖庚、祖甲时期有时候称之为“父丁”。廪辛、康丁时期还称之为“祖丁”。不一定就是称“武丁”。

                日名加缀加的谥字。“武”也可以说是谥号,这种缀加的字号,就是后来谥号的前身。比如武公、桓公,武、桓都是谥号 。

                殷人以十日为庙号,是从上甲开始的,实际上应该是“上囗甲”。“囗”就是“围”的本字,上围甲,可能有人把它解释为“甲围”后来演变成“甲微”了。貌似; 报乙 报丙 报丁 这样格式一样。都是合文,或曰合书。也有时候合书成“囗甲”,写法象“田”。但中间的“十(甲)”是四周边不挨着 。

                很多书不能瞎看,个人看法啊。呵呵,比如网上说妇好是祖庚、祖甲之母,有什么根据?都是胡猜,他们没看看卜辞。 武丁三配里,和武丁配享最多的是妣癸,其次是妣辛(妇好),最少的是妣戊(妇妌),配享最多的应该是直系先王之母,而武丁的两个为王的儿子里,祖甲是直系,祖庚是旁系,还有一个当了太子却没即位的孝己 。

                根据这个来判断得出个大概:妣癸是祖甲之母,妇好是祖庚之母,妇妌是孝己之母。 这样说说妇好是祖庚、祖甲之母的说法也是有根据的。

                当然还有假说认为孝己是妇好儿子。有篇文章写妇好儿子被害的情况。这个是建立在孝己是妇好儿子的假说基础之上。有一定合理性,但不一定正确。而合理性体现在文献中有这种说法,说孝己是被后母迫害致死。既然是后母,生母必早死。那么妇好条件比较符合,所以可以认为这个假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几种说法都有合理性,都有根据,怎么判断就是大家自己的事情了。

                这也就是我不肯加个人分析的原因,因为怕误导大家,年代太远的东西,可以大胆猜测,但必须小心求证。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让大家自己去判断。部分朋友回复有点晕,抱歉,深表遗憾,我很无奈,只能这样。毕竟这不是确定的判断,只能如实表达。请正确理解。谢谢

              • 家园 那么武丁的“高宗”又是啥?

                其实,以日名为死后受祭之名,就是他们在宗庙中受祭是所用的称号,故名“庙号”,并不是说他们各自的宗庙有专门的名字。

                貌似所有贵族死后都有庙号。只不过甲骨卜辞是商王室的东西,不会记录其他贵族的庙号。因为发现的商代器物铭文和西周时期的铭文,有好多庙号的人并不是王或王后 。

                那么武丁称“高宗”。“高宗”又是啥称号?

                武丁、妣辛之类都是“庙主”,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同。“庙主”人人都有,就是神主牌位。而“庙号”就不是人人都有了。

                “庙号”这东西,在曹魏代汉前不是每个君主都能享受的。例如汉朝诸帝中,只有数人能享受到庙号待遇。好比刘邦的正式庙号是“太祖”。而“高祖”中的“高”却是他的谥号。庙号都是后代追封的,追封的标准是“祖有功而宗有德”而且还要“名实相允”才行。而曹魏之后“庙号”才泛滥起来。所以唐宋诸帝基本都有庙号,我们才能称唐宗宋祖。而汉朝皇帝就一般只能称其谥号。

                • 家园 回复;那么武丁称“高宗”。“高宗”又是啥称号?

                  建议你看看《殷墟卜辞综述·庙号》

                  最好能把《殷墟卜辞综述》从头读一遍

                  我如果解释就太长了。

                  那么武丁称“高宗”。“高宗”又是啥称号?

                  也是庙号,不过是后来追加的。

                  商人的“庙号”主要用途,是在周祭中作为排序的依据。并非是为了歌功颂德。只有那些缀加的谥字上,则带有歌功颂德的意思 。比如文、武、康等之类的。

                  • 家园 呵呵,陈梦家先生的那个“庙号”其实就是祭名

                    建议你看看《殷墟卜辞综述·庙号》

                    最好能把《殷墟卜辞综述》从头读一遍

                    我如果解释就太长了。

                    呵呵,发读书卡了。陈先生的那个“庙号”其实就是祭名。按其书自己的说法,这些所谓的“庙号”既不固定,也没有固定的取名规则。根据所祭先祖和行祭祀者的亲疏关系,还可以时时变化。例如兄终弟及的就成了“兄丁”,父子相传就成了“父丁”,传到孙子就是“祖丁”,传到重孙子就是“高祖丁”等等。

                    这其实就是祭名。这种起祭名的方法现在仍在沿用。牌位或墓碑上写“先考”、“先祖”、“大姐”之类的与此如出一辙。而几代之后实在搞不清关系了,或者重复的很多了,就加用谥号了。

                    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庙号。

                    而中宗、高宗之类的称号才是近似严格意义上的庙号。

                    商朝正是宗法制度的形成期。所以到后期才用庙号。否则神主牌位一大堆,谁是谁的“兄”、“祖”、“父”谁都搞不清了。

                  • 家园 武丁庙号的举例说明

                    还是举个例子吧:文丁 。在卜辞中称为“文武丁”但是到了殷末以后,只称为“文丁”,把“武”字给他去掉了。

                    而文中的武丁,到了殷末以后,追加了庙号高宗,称“高宗武丁”,或者直接称“高宗”或“武丁”

                    同样,康祖丁,后来只称“康丁”。史记里称为“庚丁”。

                    请不要拿后期朝代去理解商朝。我这段会试着上西西河,解释大家的疑问,但不能保证,因为我的网络实在很淘气。

              • 家园 回妇好文中疑问

                王子和公主死后是否有庙号的问题我现在回答。

                在商周时期,特别是在商代,贵族死后都是有庙号的;在西周前期,因为他们“因殷礼”,所以也有庙号,关于这一点,你看看商周金文就知道,里面有好多铭文中说到的父乙、父癸之类这样的庙号,却不是商王。而是一些方国的侯伯或贵族,他的子孙向他致祭,称庙号。

                商代,王子死后是有庙号的,比如,武丁的太子孝己,也就是祖己 。

                “孝己”、“祖己”就是庙号 ,再比如祖庚、祖甲时期祭祀的那些“兄”,全是武丁的王子,他们死了,都有庙号。武丁有的王子,还是死在武丁时期。

                最后说说“祭名”

                祭名:是祭祀方式或方法的名称。商代,祭祀的方式方法很多,不可胜数,这些祭祀方式方法,都有固定的名称,就是祭名

                比如:帝(禘)、宾、肜日、丁、卯、馈、翌……,到底有多少种,到现在学者们也没完全搞明白。

                “高宗”这个庙号,是殷末殷人又追加的,所以你在殷墟卜辞中看不到有“高宗武丁”这样的名称,连“高宗”这个名词都没有

                一般祭祀祖先是按照干支来祭祀的。比如说武丁,他的祭祀日一般是丁日,妣辛的祭祀日是辛日。所以无论祭祀哪个先王,和先妣都是分开祭祀的。先妣们死了都是类似待遇,历代先妣的尊号是从甲骨文中得知。

                而有部分文章说妇好是物丁王后是假说。这个是建立在挖出来东西的研究结果和资料分析的假说基础上。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而合理性体现在文献的基础上,以现有的资料分析,妇好条件比较符合,所以可以认为这个假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年代太给久远,资料不好找。学界只能说提出近似合理的假说。太不靠谱的就一边凉快去了。学术问题的分析就是这样,猜测也有高下之分,看调用的知识层次了。这就是学术规范形成的起点,必须说明你的观点从哪来的,这样才能接受别人的检验。

                如果没有资料,不能确定,但据掌握的情况看很有可能的结论,学术上还是要说话的。从学术精神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质疑,任何权威观点都可以被质疑,但质疑要有根据有分量。拿不出干货那是胡说。

                这些是指目前部分学者判断妇好是武丁王后的说法。我在文中介绍情况不加个人判断,是怕误导大家。并不是认定那部分判断妇好是武丁王后的说法就是错误。谢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