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长江的卵石问题 -- 温雅颂

共:💬117 🌺5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断层

                      我那个“卵石只能沿着断层线分布”的说法,是根据黄万里的假设啊。是他说卵石是岩浆沿着断层喷出而形成的嘛

                      关于断层,我完全被你误导了。

                      卵石在断层中生成,但并不一定一定要沿断层分布。河流的搬运作用难道不存在?你这个学过地貌学的不会忘记这点吧?

                    • 家园 关于沉积岩似乎黄老的理解更正确一些

                      找到一篇沉积岩及其形成的文章,就不用引用标识了,用红色把重点强调一下:搬运过程和沉积过程不一定要在海里。有水的情况比较普遍一些,但没有水,也一样可以沉积成岩,更不必要大海。

                      如此说来,黄老关于““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并无错误。

                      (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形成一般都经过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四个过程。

                      1、风化阶段沉积物质的来源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由于温度变化、水、氧和生物等作用,在原地发生破坏崩解,逐步破碎成大大小小的碎屑物质,岩石中有的成分被溶解,有的则生成新的矿物,这些破碎溶解的物质,就成了沉积岩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另外还有一些火山碎屑、深部的热卤水、温泉喷出物等深源物质和陨石、宇宙尘埃等宇宙物质。

                      2、搬运阶段

                      原有的岩石经风化后形成的产物,除了一部分残留在原地外,绝大多数被水、风、冰川、海洋及生物等搬运到其它地方。物质的搬运一般可分为三种方式:

                      (1)机械搬运:碎屑物质在水、风、冰川或重力流中被搬运。

                      (2)化学搬运:一些母岩风化产物溶解形成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被携带搬运。

                      (3)生物搬运:生物作用的生物残骸和分泌物的堆积。

                      3、沉积阶段

                      岩石碎屑物地被搬运途中,由于搬运力的减弱,比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熔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松散沉积物。与搬运相对应的,沉积方式也有三种:

                      (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带来的碎屑物质,由于搬运能力减弱而沉积下来。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来的物质通过化学作用形成难溶的物质或通过胶体凝聚进行沉积。

                      (3)生物沉积:生物的残骸和分泌物的沉积。

                      4、成岩阶段

                      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在一个新的改变了的环境中,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成岩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压实作用:在上覆地层负荷力作用下,进行的脱水、体积减小、孔隙度和渗水率降低,固结成岩的作用。

                      (2)压溶作用:上覆地层的负荷力或构造压力,超过孔隙水的静水压力,产生压溶现象,这种成岩作用,称为压溶作用。

                      (3)胶结作用和固结作用:在松散沉积物孔隙之间,一些矿物(硅、钙、铁、粘土等)沉淀、胶结、固化成坚硬岩石。

                      (4)重结晶作用:沉积物中,非晶质或微小的晶质颗粒,它们在溶解及固体扩散等作用下,非晶质物质沉淀成晶体,原来细小的晶质物质长大的作用方式。

                      (5)交代作用:沉积期后演化过程中,沉积物(沉积岩)中,某种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新矿物所取代的现象。

                      (三)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按照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分区,把沉积环境分为大陆环境、海洋环境以及与海洋和大陆都有联系的过渡环境。大陆沉积环境又分出山麓环境、冰川环境、沙漠环境、河流环境、湖泊环境和沼泽环境;过渡沉积环境可分出三角洲环境、泻湖环境和河口湾环境;海洋沉积从海岸向海的方向大致分出滨海、浅海和半深海环境和深海环境。

                      • 家园 我已尽力而为,不想再废话了

                        如此说来,黄老关于“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并无错误。

                        你愿意这么信也只能随你了,这是你的权利。

                        我已尽力而为,但我并没有非要纠正某人观点的义务。

                    • 家园 好象有点小问题。

                        

                      但这个沉积过程必须是在水下。
                      风力积沉应该也可以吧?

                        比如风力形成的沙漠,还有黄土高原,如果地质变化时间足够长深埋地下应该也会被压成沉积岩。

                      • 家园 沉积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地质学基础

                        水沉只是机械沉积的其中一种而已。

                        • 家园 卵石只有水力才能形成。
                          • 家园 卵石只能水沉的理由?
                            • 家园 这里说的是形成。

                                只有经过水力长途搬运才能磨成卵石。

                              • 家园 这里说的是沉积过程

                                水力搬运只是在沉积岩形成后把分化的部分石头磨圆了而已。至于卵石是圆的还是方的,不在我们的兴趣范围内。我们讨论的是长江“流域各处”这个范围内有没有可能形成卵石,还是必须在宜昌1000km以上才有。

                                [ 千里追风 ]

                                如果不弄清楚卵石的形成过程,就不可能正确估计卵石“在哪里”形成。

                                • 家园 不经长途搬运,沉积下来的是砾石不是卵石。

                                    从石头的硬度和磨圆的程度就可以看出搬运的大概距离。

                                  • 家园 卵石的全称是卵砾石
                                    • 家园 如果三峡里发现的是带梭角的砾石,

                                      说明这是从近处支流来的,与几百公里以外的上游无关。

                                      • 家园 有道理

                                        再根据[千里追风]的说法,总结一下:

                                        1. 如果在三峡发现的卵石大部分是带棱角的砺石,就很容易推断是附近来的,而长委的宜昌1000km以外的说法不正确

                                        2. 如果在三峡发现的卵石大部分是圆滑的鹅卵石,那么有两种可能的来源:一是长委说的1000km以外来的,二是[千里追风]说的(远处或附近的)“史前卵石”

                                        你有相关的资料说明大多是什么类型的卵石吗?

                                        不过这还有个问题。如果附近某处一块大石头落到长江里,由于很重所以被江水冲刷了很长时间还没能冲走。这期间石头肯定越变越圆了。那么在某天石头的重量减轻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一次洪峰也就能把它冲走了。这种情况下,即使这块石头不是所谓的“史前卵石”,也是在附近的,但它还是圆的。

                                        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分辨这种情况。

                      • 家园 这个我就说不准了

                        沙漠和黄土都不是岩石。黄土高原在上升成高原之前应该也是深埋地下的,但没有形成岩石。

                        我感觉泥沙生成岩石需要有水的参与。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没经过验证。

      • 家园 先回复卵石生成这段

        【千里追风】说“首先,卵石是河流沿岸岩石风化崩塌,破碎的岩石落入河里,在水流和石块之间互相摩擦的作用下,棱角被磨圆而形成的。这是地学界公认的结论”。

        黄老说的是“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黄老的意思看起来是“喷出的溶浆凝结”成火成岩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这可以理解成黄老认为卵石是水成岩(沉积岩)吗?卵石属于水成岩应该没有问题

        所谓的“水成岩”,指的都是沉积岩。沉积岩是泥沙在大海里沉积后形成,随着地壳上升而露出海面的岩石。沉积岩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层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火成岩又叫岩浆岩,是岩浆直接冷却生成的岩石,因此火成岩都是没有层次的。下面抄一段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剧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

        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看起来是这个样子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黄万里说卵石是岩浆喷出形成的,请问你见过这样的卵石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