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阅微草堂笔记》中关于武术的几段记载 -- 重重无尽

共:💬59 🌺14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多谢分享

                    “要把他的身体结构破坏才有机会引进落空”,“破坏他的上下身结合部也就是腰”,“下面拉开撑圆上面才好转化同时自己不会失去平衡”,这些都是好东西啊。

                    其实我觉着,能把自己学拳路上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一下,是个很好的事。既积累经验,记录所得,又可能对后学者有所帮助。我的启蒙老师当初建议我们隔一段时间就拍一些照片、录像,以检验记录自己所学。我现在看前一两年的照片,已经觉得惨不忍睹了。

                    我近两年联络了有十几个拳友,每周末早上一起练习。不过,可惜因为我比较胖些,拳友们要么岁数大点,要么比我瘦弱,推手都不太能对我造成威胁。好在前不久,跟一个从小练标准套路,力大身灵的好友谈起太极,他愿意跟我练推手,我刚好把他当“人桩”。您想想,用一个文武双全的名校教授当人桩,是个多么奢侈的事啊。所以我很珍惜这机会

                    • 家园 还有些零散的东西供您参考

                      功夫架和健身架及打拳时的心跳,呼吸。

                      师傅说传统的架子是功夫架,打起来不容易,一辈子来来去去就那么一个套路,功夫就在里面,现在市面流行的是健身架容易打。

                      俺打的太极拳第一节(师傅在第一节没过关是不教下面的东西的)结束后心跳一般是150~180,汗淌得像小溪(夏天)。师傅打完心跳也很快,也淌汗,俺觉得奇怪是不是练得不对,师傅说这样才是打功夫架,打一趟有一趟的功力,不要怕心跳快,心跳不到一定程度出不了功夫的,夏天淌汗很正常,甚至冬天练开了一样的淌,只要打完精力旺盛,不觉得累,身心愉快就没错。杨家老一代在门里练时比这还练得猛,冬天鞋子里倒出汗水来而且还不是按两算。现在练十年功力只抵得上过去的一两年,出功夫很不容易,老话讲太极十年不出门,要是现在是30年不出门还差不多。

                      呼吸一般是自然呼吸,架子打得好时会把呼吸忘掉,呼吸有内呼吸和外呼吸,外呼吸是肺在循环运转,内呼吸有时候清楚有时候是模糊的,架子对了就清晰,内呼吸走周天路径,不能强求,内呼吸有时候与外呼吸相配合,这一点俺在做起势,揽雀尾体会得多些,内呼吸在体内川流不息没有断的时候,架子质量越高,体会越清晰,这时在身体上会带来一些体验如热流感,通涨感,毛发竖立等,师傅说这是自然的东西不要老去惦记它,没有也不一定是拳架不对,注意力需集中在拳架上。

                      通常俺打完第一节会感觉精力旺盛,体内舒畅,有时哪里感觉不是很舒畅的时候往往是架子质量不高,这时俺会跟师傅讲,师傅来纠正,做对了感觉就是不一样,有通的感觉。

                      虽然俺学太极拳时间不长,学的也不多就十来个势子,但打一遍有一遍的体会和收获,里面真是奥妙无穷,就单单一个起势而言,那就是整套拳架的基础,后面无论是揽雀尾,手挥琵琶,十字手,搂膝坳步,搬拦捶都有起势的影子,用起来回味无穷。

                      通宝推:重重无尽,
                      • 家园 老兄真是认真的人,这一篇写的都是好东西啊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测一下心跳呼吸,下回我也试试看。

                        淌汗的状况我也一样。我曾经让几位拳友把“汗出而不气喘”和“舌下生津”,还有手指肚的饱满与否,当成打完一遍拳得力与否的检验标准。一个新来的朋友奇怪我打拳出汗多,我就帮他把腰的劲路和动作调整了一下,结果他很高兴地说,他也打出汗了

                        你说的“后面无论是揽雀尾,手挥琵琶,十字手,搂膝坳步,搬拦捶都有起势的影子”,我也有点体会。所有的式子好像都能前后参照,有时候,在某一式上有所体悟,好像就能对很多式子有指导作用。

                        上礼拜因为要出门,没认真回复老兄这么好的帖子,回来补上

                    • 家园 您的方法对路,平常对镜子练架子也有好效果。人桩好奢侈。。
        • 家园 del
        • 家园 信然

          看过一个调查,国内公园里练太极的,五年以上,膝盖出毛病的能有50%。一抬腿咯噔咯噔响,还美其名曰“太极膝”。

          身边这种现象很多啊!

          • 信然
            家园 是啊,

            我一个好友的妈妈就是膝盖练出了毛病。老太太是那种很严谨的老知识分子,退休以后学太极拳养生,练习很认真。殊不知,遇上个二把刀的太极老师,越认真越倒霉。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那天我跟朋友闲聊,说到“太极膝”的问题,他大吃一惊,赶紧给国内打电话,让他妈妈停止练拳,等找到好老师在说。

        • 家园 不敢,您解说的明白透彻,谢谢

          老师教完一个动作,回去查所有的书和录像资料,反复比较体会,直到把老师讲的劲路真正体会出来,才正式开始练习。

          我小时候身体很不好,大概是9岁左右突发奇想,每天睡前盘腿做一会,慢慢的小毛病不那么频繁了。长大些在书店翻看武术书籍,也买过一些,但总是不敢练。原因就是您说的那样。大学时候有机会学太极,但是看到是速成班还是没有敢去报名。最后学了一年跆拳道,简单轻松,反复练习就成。要是有缘遇到名师,还得按照您的方法来学。

          现在在学习八段锦,照录像学,很多地方还是不得要领。

          向您学习。谢谢。

          • 家园 不敢当,不敢当,朋友聊天,说到哪儿算哪儿

            我也是,很早以前就喜欢太极,买了好多书籍、录像资料。可是一直没有遇到好老师,没敢自己瞎练。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坚持早上跑步,身体倒还结实。可是工作以后,跑步开始经常扭伤、拉伤,可能是准备活动不够,动作不标准,身体也随着年龄越来越硬的缘故。出国后,想找个不容易受伤的锻炼方式,于是开始游泳,可是又常常受场地限制。非常幸运,后来遇到我的太极启蒙老师。他虽然是业余教拳,但是是从小就练传统武术的,所以也基本是按传统路子教拳。后来又先后遇到两个不错的老师,学到了些好东西。最近是一直从网上请教二水居士,还计划找机会去嘉兴当面请益。

            不知道你在哪里,要是在国内,可以试试联系一下浙江嘉兴的二水居士,甚至上海的金仁霖先生、蔡松芳先生,还有石家庄的赵济夫先生。我现在是打心眼儿里敬重这几位有真传,又肯真教人的老师。越来越能感觉到这种有教无类的可贵。再有,我觉着要是一时遇不上好老师,还可以看看周围有没有正统寺庙,试试学习坐禅。坐禅和太极站桩是有相通的地方,可以互相借鉴的。

            乱说了几句,祝你早日遇到好老师。

    • 家园 第二个就是二月河写的弘昼杀贾士芳的出处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