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外汇储备, 粮食安全, 和通货膨胀 -- 急风劲草

共:💬40 🌺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看法,不管进口什么,都要有目的的控制粮食产地

          按照统计数据的说法,国内的化肥,煤化工是大头。可是,近几年公开报道中国内上马的大化肥项目,却多半跟石油、天然气行业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上的化肥,恐怕使用是有的比例更大些。石油耗竭不是短期的事,一旦耗竭煤炭的压力就大了,煤也不是无限的。另外,我们得承认,光提化肥确实狭义了点,要是扩大到必须农用物资就更明显了。

          其实可以用铁矿石作类比的,需求增大以后,发现国内的产量不够,就去国际上买,结果被国际公司勒索。我的建议其实是现在去国际上收购资源产地,避免将来需要的时候被宰。并且要在国策上明确明确,这个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长期核心利益。目前,国内这种高投入的农业政策类似于一种野蛮开采铁矿耗竭资源的做法,对农业的长期利益是不利的。

          • 家园 对比铁矿石和钾肥的价格谈判,得出的结论

            与铁矿石相比,钾肥境况类似,我国产量低,大幅度依赖进口,但是我国进口钾肥确实得到比市场价格低得多价格,谈判也相对容易很多,原因有多条:

            1、进口钾肥也是统一谈判,但是进口权只有一家,不存在多家竞争的关系。

            2、钾肥国际厂家没有形成垄断,比较容易谈判

            3、我国钾肥的需求相对稳定,比起铁矿石大起大落,更为容易掌控。

            所以说,依赖进口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打破垄断。

            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对于缓解谈判价格实际上帮助不大。国际垄断价格一旦形成,这些国内企业卖给同行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国际垄断价格的。

      • 家园 能源还有一段路,水,土地似乎更急迫

        能源还有一段路,水,土地似乎更急迫

        西南大旱是警钟,各地河流断的太多,南水北调大概是仔细算过了,现在花几千亿应该不会又是拍脑袋吧,从这个角度,水更急

        最悲观的粮食危机来了,也是有兲朝特色的,我们的解决手段也是历史特色的,开源节流没什么新鲜,关起门喝粥呗

        转基因是个办法,饿了就不能挑食,先吃了再说,反正他们也需要高素质打工仔,以后怎么办,不是有后人嘛

        这两年其实还有不少抛荒的土地,不过太分散,提高补贴要土地兼并以后才行,不然泥腿子不离乡,不好操作,地产一派不松口就拖着好了,反正8090没几个往回扎根的,等他们都进了廉租房,上一辈绝大部分奉献了,你懂的 。。。

        • 家园 我表述的不明白,我的想法就是用外汇在国外购买农地
          • 家园 这个不是钱能解决的,要靠刺刀和坦克。

            这种想法行不通。

            而且在外交上无法解释。土地是各国的核心利益,要企图解决中国这样大的需求量,买是不可行的。

            要真的希望土地,只有战争和杀人才有可能。这种思想不现实。

          • 家园 大家都明白,只是说的不多

            河友曾提到发展的道路,意思就是哪里容易往哪走,先吃豆腐,后吃肉,最后啃骨头,你说的就是骨头。

            现在也在做,实验,准备都有,比较敏感,不注意的就没看到而已,河里提到的可是很多很多。

            传统是对内解决,一直在用,一直管用。

          • 家园 购买农地具有更大的政治风险

            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农地无异于与当地农民(最贫穷阶层)争利,过不了多久,“土地革命”就会轮到中国人头上。

            津巴布韦的白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就算我们去买当地农民不要的土地,性质一样的,首先会抬高当地土地价格,你想,如果烂土地都卖了好价格,那么好土地呢?当地地主就会对土地进行抬价,或者增加地租,直接把当地贫民推入困境。

            就算土地买到了,我们经营得很好,那么当地国家就没有粮食安全问题么?人家禁止你出口,你买到的土地还有什么意义?

            土地我们经营得好,比当地农民强,过不了多久,这些贫困农民就有均贫富的想法了。

            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在别的国家经营农场,就是和当地贫困农民形成竞争关系,这带来的风险远比投资个工厂要大得多。

            • 家园 发展中国家人口负担太大,农业用地不可能指望他们

              一般来说,现在有能力或者有潜力发展农业的地区有这么几处,北美、南美、澳洲、西伯利亚。北美肯定不行,政治影响太厉害,人家硬抢你都打不过。南美是政局不稳,买了真的可能被收回。澳洲,人口少土地多,他敢抢,我们也比较抢。西伯利亚,就得赌博,即赌博政治,还得赌博天气。买了土地,可以用当地人经营,我们只是决定卖给谁而已。

      • 家园 你来讲讲,哪样化肥是离不开石油的?

        钾肥么?貌似来自钾盐矿。

        氮肥么?貌似来自空气,N2与O2的反应。

        磷肥么?貌似有磷矿石。

        别告诉我,说用的能源离不开石油?笑话,可以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呀。

        没有石油最大的问题是,农用机械白瞎了,而不是化肥。

      • 家园 翻墙不方便花,继续说一下昨天的

        山要说的中国现在的人均消耗量不高是个事实。我说的中国现有耕地目前处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超负荷使用状态也是一个事实。这个我们应该不会互相反对。即使中国的耕地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可是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也只是勉强维持,在将来资源耗竭(石油、化肥)的情况下是不能维持现在的产量的。现在的这种状态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有害的。我说的降低产量,其实是说中国应该改变追求粮食当年产量最大化的模式,过渡到低投入、保护耕地潜力的模式。这个主要是为了适应将来的资源危机。所谓进口粮食,也不能模仿钢铁企业买矿石的模式,比较好方式是在粮食产地购买土地,(类似购买矿山),生产粮食运回国内。友来有趣的想法对的,可执行起来现在是有困难的。国际市场主粮贸易是主流,品种少,流量大,易存储,适应机械化大生产。副食比如绿豆,它需要的人工多,因为收获多次采摘还真的只有中国这样的耕地少人力多的国家才有条件大规模生产。当然,也可以在国内种植主粮,然后按照我建议的那样,在产粮的地区购买耕地以后派人去种这些副食。

        小杂粮产量减少是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耕地超负荷的表现。小杂粮往往具有产量低,耐贫瘠的特点。用主粮替代小杂粮的种植,意味着高投入的农业已经扩张到了不是很适合农业的地区。吉林的洮南其实半干旱的盐碱性土壤,环境相当脆弱。以前,甚至出现某年农民连烧火的秸秆都缺乏的旱灾。在这种地区发展主粮农业,只能说是政治投机,对解决粮食问题其实并没有帮助。

      • 家园 可以用折中的办法

        我觉得所谓适应缺乏石油时候的产量,几乎不可能。过上吃饱饭的日子,再要主动吃不饱,很难啊。

        中国现在产量是3,400公斤每人,能最后用做粮食的还不到这个数字。美国每年人均消费粮食是1000公斤以上。其实离开能吃喝不愁,还是有差距的,最多说个勉强够用。你要中国人民对粮食的消费不上涨已经很难了,还要继续往下降就更难了。再降就是印度的水平了,人均2,300公斤(这个数字我没有去核实,纯凭印象)。

        解决方法,我觉得出了挨饿和出去抢夺之间,还是有折中的。

        比如搞科研,然后去别人不愿意种田的地方种田打粮食

        国家几百亿几百亿地投到农业科研上,个人感觉其想法绝对不止一个中国。

        • 家园 400公斤每人完全够了

          意大利人均400公斤,比美国人吃得好多了,OECD里面美食之国啊。美国1000公斤以上,净吃垃圾食品了,越吃越短命--现在这一代美国人均寿命比上一代还短。不是美国什么都是好的,我们一定要去攀比。

          印度人均200公斤,这个确实不太够。

          • 家园 400公斤什么?

            产量还是消费量?

            意大利的具体数据我手头没有。google了一下也没找到最新的数据。

            但是有两点也许有参考价值:

            1.这个国家肉类消费的一半是进口的

            2.1998-2002年,这个国家22.8%的谷物消费是进口的

            美食王国的肉类和谷物消费比例应该不低吧,如此看来,意大利的粮食对外依赖也不小,这种依赖程度不知道中国有没有可能实现?以我个人想象,中国一半肉类靠进口,对世界肉类进出口市场绝对是一件大事情了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