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匠人系列:之: 锔 匠 -- 老光

共:💬102 🌺1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们那里是吆喝的

      “锔锅~~~唻嗨 锔盆儿哎”

      另外,我们那里好像不是用铜钉,而是一种扁扁长长,两头带钩的钉,把两头分别对准钻好的小洞,用小锤敲的稳当了,好像还要抹点粘合的东西。反正锔完以后,不论是碗、盆,还是大缸,都是不会漏的

      小时候见过。

      • 家园 这手艺在没见过的人看来简直是魔术般的不可思议

        反正锔完以后,不论是碗、盆,还是大缸,都是不会漏的

      • 家园 钉子这一类的东西,大同小异,基本上差不多的,……

        要说有些不同,也只是形制上,样式上……有点各异。至于大的方面,还是相同的,差别不大。

    • 家园 好奇,补过的碗可以喝水不?
      • 家园 完全可以!没一点问题!缺点便是俺在文章中提到的……

        铜钉子像条蜈蚣,沿破裂处蜿蜒伸展,外观上不好看。那时候,补个碗便宜,比重新买个新碗划得来些,于是,便有了这一行。

    • 家园 看到题目,就想该是补碗的

      小时候在老家见过,印象深刻,以至于鬓毛未衰而乡音已改后的今天,仍能记得的家乡方言里锯匠的吆喝:bu(上声)wo(拉长调,先升调后拉平,wo大概是锅的发音)~~~gan~~suo~~

      好像还有句歇后语出自这个行当:老俵补碗——自顾自。

      • 家园 俺印象中是在“大跃进”之前,这补碗的匠人就没得……

        生意哒,打那以后,这些人就消失在喧嚣的视线之外,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 家园 不会消失得这么快吧?

          俺有记忆的童年是在七十年代上半期,在那个摇摇晃晃的革命摇篮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甚至连拿鸡毛鹅毛鸭毛换三角形的糖块、橡皮筋都还存在。

          可能是我那里太偏僻了,直到90年代初俺上大学回去时,都还有些村子没有通电,几个月前回去过一次,俺外婆家的村子,现在都还没用上自来水。

          • 家园 是的!原有文明的消亡,是随着新文明的扩展而逐步缩小地盘…

            乃至慢慢的萎缩,直到最后的灭亡!我亲眼看到很多类似这补碗匠人的工匠,面对新出现的事物,无法抗拒,只好退缩,最终完结了。

            • 家园 时代在前进,技术在发展

              一些过于脱离现实生活的匠人和手艺总会被淘汰掉的,这应该算是好事吧。

              值得庆幸的是,过去只有文字可以记载的,现在还能通过全程录像,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把那些总是要被淘汰掉的东西记录下来。而我们过去“退缩”和“完结”的奇技淫巧,消失的就永远消失了。

              • 家园 是啊!早年间有很多东西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很可惜啊!可惜的是这些东西,或许是“奇巧淫巧”之类的,没能在世上留下身影,留下踪迹。就像如今,我们考古,在没有实物,没有资料,文字,图片……的情况下,只能借鉴其它的东西,作为参照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猜测,评估……。假如像今天一样,能有声,光,电,影,再加上文字,叙述历史就不再吃力了!!!

    • 家园 抢个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