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们何时才有科学大师 -- 青颍路

共:💬147 🌺3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金:解读袁隆平之一,科学发展的变迁。

      金曰从革

      上世纪初的量子力学发展,风起云涌,大师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薛定谔,狄拉克,爱因斯坦。。。人人身手不凡,创新论,搞多维思维。目的就是让你搞不懂,想民科,没门!大师形象于是就铭刻在后人的心目中。

      话说有一哲人,号托马斯库恩,于众人眼花缭乱之后,拍手称道:革命!革命!这就是科学革命!科学要发展,不能一步一步爬台阶,知识量的简单积累和增加,五十篇(步)论文和一百篇(步)论文没啥两样。得跳龙门!跳了龙门,定下“帮规“(paradigm),你就是老大,当然,“帮规”(paradigm)得大伙认同,要不认同,有本事你自立门户, 不然,清理出场,当你的民科去!常规科学时期就得在一个规范指导下进行研究。时年公元1962年。

      可不是,早在1929年,“千手观音“狄拉克就画了一个领地圈子: 我们哥几个已经把大部分物理领域和所有化学问题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搞定了,小问题只是精确运用这些定律导致公式太难解而已。(Dirac, P. A. M. Proc. R. Soc. London, 1929,123, 714:The underlying physical laws necessary for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a large part of physics and the whole of chemistry are thus completely known, and the difficulty is only that the exact application of these laws leads to equations much too complicated to be soluble.)

      他的声明差点让有理想的理论化学家全部失业。只是有几个老实头,也不想自立门户当大师,就一心一意地解薛定谔方程,没有计算机,就简化一点 (Robert S. Mulliken),也混上个诺贝尔奖,时年公元1966年。狄拉克的学生John Pople 更是不在乎跳龙门,刚有计算机就跟着一群人一步一步爬台阶逼近薛定谔方程,回头一看,已经在龙门之上,诺贝尔也拿了,时年公元1998年。

      话说另有一人,号青颍路,居西西河中,忽然一日有悟,默默自语:看来这一步一步爬台阶也能跳龙门,也能定帮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忽然眼前一亮,见一人正从面前走过,遂大喝一声:袁隆平!

    • 家园 【原创】木:袁隆平的沃尔夫奖是大陆科学家得到的最高国际奖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2004年5月,袁隆平获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的沃尔夫奖。外链出处

      沃尔夫奖(Wolf Prize)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该基金会於1976年创立,1978年开始颁奖。创始人沃尔夫(Ricardo Wolf)是外交家、实业家和慈善家。沃尔夫奖主要是奖励对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年评选一次(无人入选则空缺),分别奖励在农业、化学、数学、医药和物理领域,或艺术领域中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四大项目之一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士。沃尔夫奖具有终身成就性质,是世界最高成就奖之一。外链出处

      沃尔夫奖有多高?它是诺贝尔奖化学,医药,和物理领域的门楼,得到沃尔夫化学,医药,或物理奖,可以说一只脚进了诺贝尔殿堂,另一只脚能不能进靠造化。第一届物理奖得主:吴健雄,不用介绍了。1988年,Stephen W. Hawking 也不用介绍了。以下的诺贝尔奖物理奖得主都是先得沃尔夫奖后得诺贝尔奖的。

      1980年:Kenneth G. Wilson;

      1981年:Gerardus (Gerard) ’t Hooft;

      1982年:Leon Max Lederman 和 Martin Lewis Perl ;

      1987年:Riccardo Giacconi;

      1990年:Pierre-Gilles de Gennes;

      1992年:Joseph Hooton Taylor, Jr.

      1994/1995年: Vitaly Lazarevich Ginzburg 和 Yoichiro Nambu;

      2000年:Raymond Davis, Jr.和 Masatoshi Koshiba;

      2002/2003年:Sir Anthony James Leggett;

      2006/2007年: Albert Fert 和 Peter Andreas Grünberg。

      有趣的是 1998年得主:Michael Berry 进了2000 年的另例诺贝尔奖 Ig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沃尔夫化学奖中诺贝尔奖得主也有类似的密度。我清晰的记得1992年 John Pople 得沃尔夫化学奖,我的老板向我指出John Pople 诺贝尔奖指日可待。后来果真如此!(强烈怀疑诺贝尔奖委员会偷工减料,有抄袭嫌疑。

      我们熟悉的数学奖得主有:1983年的陈省身 和今年新科状元:2010年的丘成桐。

      钱永健是2004年沃尔夫医药奖得主。 同年获沃尔夫农业奖的袁隆平为大陆科学家争得了至今为止所得的最高国际学术奖。授奖词中说:袁隆平教授是当代农业研究的科学巨人!Professor Yuan Longping is one of the scientific giants in modern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has made a dramatic impact on worldwide food production. Professor Longping has developed innovative strategies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rice yields, utilizing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that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rice. Under his leadership, and after a decade of cooperative research efforts among hundreds of rice scientists from numerou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rice yields were generally enhanced by 20 percent, and China rice production, by 50 percent. Professor Longping has further pioneered “super hybrids” utilizing inter-specific heterosis. As an agricultural scientist, Yuan Longping’s concerns go beyond China’s food supply and extend to the enormous problem of world hunger. To help increase world food supply, he has shared his knowledge, techniques, and breeding materials, with scientists worldwide.)

      当然“当代农业研究的科学巨人”不是我们希望的科学大师。叫大师,太掉分。

    • 家园 这个问题的答案极其简单——只要我们不再去培养大师!

      我们的教育只要先做好一样——育人,教孩子们怎么做人。至于做什么人,那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就像种地,指望什么种子下去都能马上出千年人参,那就连萝卜也收不到。

      这跟什么文化没关系。哪个国家,只要踏踏实实的育人,天才都会出现。

    • 家园 而今的大学,早不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

      熬资格、拉项目、批资金、卖证件。

      本科学生只想拿个文凭,老师也乐得清闲,待到硕士博士导师身兼数值,进站出站无非是把手下的学生当个廉价劳动力。

    • 家园 别老找传统文化的原因

      啥都往传统文化上找原因,感觉逻辑上不对。就像楼主说的,蔡元培先生的时候,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大,不妨碍当时北大出大师;而且抗战期间,生活更加困窘,政治也很黑暗,不妨碍当时联大出大师。

      自己不努力,别净往祖宗身上推卸责任。

      • 家园 那一批大师是五四的结果

        五四运动影响改造了教育体系,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培养了一大批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文学家、科学家。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它的影响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蔡元培的理念实际上是西方教育思想,因此经过蔡元培等人的努力北大和后来的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批科学大师。

        蔡元培强调大学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因为当时学生上大学为做官。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而对于学问则没有什么兴趣。”蔡元培指出,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因此,他认为要改革旧北大,“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看看现在的教育,是不是跟五四之前有些相似?

    • 家园 【原创】土:眼皮底下的科学伟人袁隆平 (下)

      稼穑作甘

      对袁隆平来说,人生百味,只有稻香最甘甜。虽然金色稻禾比金字招牌对他更合适,我们也要掂量掂量他的“金字招牌”里的科学含量。男人心中的贤妻要下得厨房,上得厅堂。新女性心中的王子要下得厨房,上得学堂。“土老冒“袁隆平肯定下得大田厨房,产量没话说。只是成果上得学堂吗?薛定谔的猫他肯定捉不住,他是只会数稻粒的田鼠,躲黑猫白猫也许还行(纯属与穿越绕舌,没别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动植物会有杂交优势,可是水稻是雌雄同花作物,过去定论是不可能杂交。袁隆平的贡献在于寻找并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自花的雄性失去生育能力,而后用其他品种的雄性花粉为“母稻”授粉杂交,从而生产出杂交种子。

      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的设计师,为“三系”配套设计了分三步走的具体方案:

      第一步,寻找天然的“雄性不育株”。这是培育雄性不育系的基础。

      第二步,筛选和培育保持系。即培育出一种水稻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其后代能够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以解决雄性不育系的传宗接代的遗传问题。

      第三步,筛选和培育恢复系。就是要寻找和培育出一种水稻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他们的杂种第一代恢复雄性可育的能力,能使颖花自交结实。若是他们的优势强,就可以应用于大田生产。

      其设想的实现,历经近十年艰辛,其丰硕的成果,众人皆知。然而国际大奖对他的认可,还包括他对杂交水稻遗传学的阐述。(如 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Professor Yuan is widely acknowledged for his 1973 discovery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heterosis in rice – a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progeny of two distinctly different parents grow faster, yield more, and resist stress better than either parent.)。其对应的是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该文正式宣告在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中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

      他对杂交水稻遗传学的阐述可能牵涉到合作研究的公案。《〈袁隆平传〉》对他遗传学工作是这样描叙的:“1972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科技攻关协作网。许多农业科研机 构以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分担了杂交水稻的基础理论研究任务:他们同育种工作者紧密配合,对水稻“三系”配套和杂交组合进行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态学等 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基础理论研究紧密配合了协作攻关,发扬了我国社会主义大协作、大兵团作战的优良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加快了我国杂交水稻“三 系”配套的科研进程。“。

      显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基础理论是大规模合作的结晶,而全部成果记在了袁的名下。这可能为他的科学院之路埋下了地雷。即使如此,依然可见袁隆平的领军作用为中国科学最大的成果之一所贡献的科学含量。 “总设计师“当之无愧地领受成果。这种做法,也是国际通例。诺贝尔奖向来只认通讯作者。很多获奖者只是起到定课题方向和把关的作用。若是我们自己的对袁的不认可导致他无缘诺贝尔奖,将是当代中国的一大损失。

      但是有无这些奖,无关中国科学的大局,也无可否认袁隆平是当代科学伟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