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转友人一篇 世界工厂的危机 -- 老马丁

共:💬614 🌺3816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小时侯在农村住了8年

                别称先生...受不起这个...

                我是摸田螺,捅马蜂窝,嚼甜杆.山上田里乱跑长大的.

                每年都会在湖北和湖南的2个农村住一段时间. 最近3,5年还是有一些好的变化. 农村的戾气似乎没有城市中的大.....当然,我看的的样本很小, 那2个村的干部都很好...或者我只是小住,不知道黑幕, 说些我看到的吧.

                1. 交通, 以前从长沙过去是8个小时(船+车), 现在开车一个小时。 这个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早上有人开车去长沙买菜, 上午回来了。

                2. 农活, 现在村里面留下来的都是老小,青壮都出去打工了。 一个主要原因其实是农业需要的劳动力本就不需要那么多了。 “插秧”估计快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现在都是抛谷, 然后过段时间打点农药就可以了。 水渠已经修得很完善了,老小就基本可以搞好家里几亩田。很奇怪的是,似乎养猪的少了,整个村子都没有以前那种猪屎臭味了。

                3. 生活条件, 土砖房基本绝迹了,很多2层小楼。我最近住的那一家房子前年修的, 厕所基本和城市一个条件,抽水马桶,浴霸什么都有。摩托车是第一交通工具,每家至少一台。和城市的生活质量差距,比以前拉近了很多。

                4. 收入,和年轻一辈没有沟通,和2个长辈聊了聊,都还比较满意现状。我有个远房叔叔在长沙做泥瓦工,给厕所贴瓷砖,200一天,愿意做的话一个月可以干满 30天。 另外一个在长沙工地上,40左右,3500一个月。这些人都有一门手艺, 收入可能比80后那些在广州打工的要高不少。 按他们的话“过2年我们这里,4个轮子的车可不会少罗”。

                另外, 家家户户都贴太祖画.

            • 家园 送花

              俺是阳历的85年1月,跟你差不多大。

              但我的感觉跟你完全相反,倾向于老马丁那边。

              毕竟就我自己所看的,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或背景,全靠自己的年轻人,虽然很努力,但机会真的不多。而且比较好的也仅仅是小富而已,到成功还有很大的差距。

            • 家园 80后,90后,00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时代

              因为中国足够大

              而我们看到的足够小

            • 家园 华工读了六年吧,

              学长出国了?

            • 家园 宝推了。

              我相信各种机会都会不停的出现。 80后,90后,00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时代

          • 家园 公务员进去还是进的去的,

            但没有背景,上位确实不容易.国内工作环境恶劣.不管你是工人,还是白领.强度都太大.

          • 家园 大学刚毕业,啥都不懂,啥都不知道。。。

            他们胃口应该没这么大吧

      • 家园 以前好歹还有科举,现在基本上是举孝廉

        对应历史上的,但愿以后不会有南北朝一般的乱世啊。

        是不是真的应该跑路呢?但是这么个小球球上哪里真的就安全了呢?

      • 家园 没权没势的难道以前就有畅通的上升通道?

        当年的铁饭碗,儿子顶父亲的班,社会流动性难道比现在高?至于当年的大学生那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放在今天就是极少数的尖子。

        • 家园 唉,怎么说你们都是只看眼前

          我说80年代初毕业的学生没有上升的路子了?那个时间全国高考也就招生30-50万人,本科应该更少点吧,确实是人尖子。那些人只要愿意做事,不管是放在什么单位都是没问题的,可我说的这中间国家发展的趋势和已经的过程。

          • 家园 问题是那个年代,考不上大学也有出路

            那个年代不一定非得考上大学才叫出息的。80年代的话,穷人家子弟很多去选择读中专,然后进个企业,早点争钱,这也算是一条路。读书不行,但脑子活、肯吃苦,也可以自己去闯,干个个体户什么的。就算哪也没考上,只要自己肯专研,也可以搞个自学成才什么的,印象中八十年代还经常树立一些“自学成才”的典型呢。再不济,自己工作上多下点功夫,搞个勤劳致富也行。总的来说,80年代基本是个“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年代,这也是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给出的承诺。

            可以说,那个年代只要肯付出,运气别太背,基本都能混出点名堂。不过到了90年代,这一套就不行了。现在完全进入了以权力和财产主导分配的年代,所以大家一窝蜂的去考公务员,有工作的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寻思着“理财”。

      • 家园 如何定义极少数

        按文中所说

        除了极少数幸运者(超级天才和考上公务员的幸运儿)

        不知这里公务员是指什么,如果是指国考和省考考进去的公务员,则国考每年约1.5W人,各省则有较大差别,一般在3,4千人,全国每年考的大概有10W人的规模,另有部队转业等渠道。虽然今年新改成大部分职位不让应届生报名,但前几年应届生还是占大头。这里面确实有不少是内定的,但放出来给无背景学生的仍然是大头,一年总有6,7W的样子。往年高校毕业生约有600万,大概有1%的可以考上公务员,比例已经不低了——远高于高考考10大名校的概率(平均每所学校招4000,一共4W)。

        • 家园 定义大多数、极少数的时候,外延范围到哪?

          往年高校毕业生约有600万,大概有1%的可以考上公务员,比例已经不低了——远高于高考考10大名校的概率(平均每所学校招4000,一共4W)。

          十大名校以外的大学生、大专生、富士康的操作工等等,要剔除吗?要是剔除的话,确实上升渠道大大的。

        • 家园 地方公务员已经开始作假

          地方公务员初试这一环已经开始作假了,广西今年因为搞的太大,被人捅出来了。

          现在花10万找个吃皇粮的位置,很多人认为是很划算的。

          • 家园 这个我知道

            所以我说每年10万人的名额,能留给真正考进去的大概有6,7万。并不是风传的找个亲戚或送10万就能搞定的,其中颇有学问,绝不是那么容易——最简单的,一般来说考官是不收这个钱的,而原因绝对不是考官廉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