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依我看中医的前途有点渺茫,因为丢了整体观。 -- 老平

共:💬42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再和平兄扯下中医看病

              中医看病说得不好听点就叫盲人摸象。因为他没有药理学知识,不清楚中药的有效成分、毒理成分,更不明白药物在人体内运行排泄的动力学效力学过程,难以保证用药安全。而要了解药理学,首先就要掌握解剖学。

              中医用药的依据是古人几千年来的不断经验总结。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经验的有效,但经验层次的东西如果没有试验研究的帮助,就不会产生质的飞跃。试验研究发现的青霉素对人类的贡献远远高于任何一种中药。

              以青霉素为例,早期青霉素因为提炼困难所以价格及其昂贵,为了提高它的使用率,人们不得不从用药患者的尿里提取青霉素再次使用。这个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改进在当时不知道挽救了多少肺炎患者的生命。如果没有解剖学药理学知识,你能发现青霉素是从尿排泄吗?

              不光是用药,古人运用针灸疗法时因为没有解剖学基础,造成气胸致死的病例不在少数。翻翻针刺方面的医案就知道了。

              最后套用一下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话:“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

              另外我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的是实践的结果,即中医对人类克服重大疾病的贡献为零这一客观现实。

              • 家园 中国古人没有用五线谱,难道中国的古曲就不算是音乐了吗?

                研究一个问题是可以从不同的方法或角度进行的,如果把科学已有的东西作为衡量人类知识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就会推出近代科学产生以前的人类历史是漆黑一团的,然而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我认为应该变换角度去看问题,否则只能各执一词。

                关键词(Tags): #科学#中医
    • 家园 嘿,老平,应该是辩证论治,一字之差,千里之谬。

      证:是证据。症:是症候。

      后人连穷尽《内经》都做不到,谈何超越?

      反过来说,《内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阐述清楚了人生理病理的基本原理,后人就没法在它的那个层次上超越它了。

      就像唐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样,在诗这种文学形式上后人就很难说什么超越了。

      • 家园 ,你说得对,是写错了。但不同意你的无法超越的观点

        我不认同你以下这个观点:“《内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阐述清楚了人生理病理的基本原理,后人就没法在它的那个层次上超越它了。”

        首先,中医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学问,这一点与现代医学并没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是需要推陈出新的,否则中医就成了一种信仰了。其次,现代中医的落后不仅是因为西医传入后而引起的冲击,还在于

        《内经》本身存在自身的不足,这一点在现代人看来尤为明显,因为现代人可以用现代医学提供的知识为参照。

        关键词(Tags): #内求#黄帝内经#中医
        • 家园 中医无法超越《内经》

          其实任何一种科学,都是建立在某种信仰之上的。这些信仰就是一些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无法通过逻辑上来证明,所以只能信仰。中医建立于《内经》上。内经本身就是对这个世界一种认识的信仰。你无法通过一个逻辑推导来证明《内经》所述是真是假。如果超越了《内经》,那就是说你建立一种对这个世界新的认识,奉行一种新的信仰,那么依此建立的理论大厦将是一个不同于中医的体系,因为他有了新的基础。这个体系当然与中医体系不一定互不相容,但是必定是有巨大差异的。

          • 家园 言之过早了,只要是人的东西都是可以发展的。

            《内经》的东西是古人内求实践的结果,不是一种信仰。只要是人的东西都是可以发展的,后世中医之所以不能从整体上超越《内经》,是因为后来搞医的没有在内求实践上下功夫,都跑到外求实践上去了。真要研究《内经》,就会发现它是有缺陷的,如气化论这一部分就不完善,有形的与无形的转化机制没说清,这一部分是在后世的道家修练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的。

            关键词(Tags): #黄帝内经#中医
            • 家园 不错,我也认为是可以发展,但不是超越

              也许我们对超越的理解不一样。我以为如果不能超越中医最基本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等信仰,那么任何发展都只能算是一种发展和完善。

              • 家园 难说了,“天”和“人”都在变

                科学的出现,使得“天”和“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阴阳五行学说产生于古代的中原地区,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如五行学说认为北方属水,为寒,但我们坐飞机一直往北飞,却从南面回来了,而南方是热的啊,可见五行学说是有局限性的。

                关键词(Tags): #五行#天人合一#中医
                • 家园 哈哈哈哈,说得好!俺曾经有个异想天开,五行加个“光”成六行;

                  因为金木水火土不能代表世界的基本元素。

                  但是俺易经完全没有入门,属于胡说八道了,老平说的都大有道理,送花!

        • 家园 再来掺合几句

          一个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盖房子有异曲同工之处。必须先有基础,神农氏尝百草可以看作中医医药的发轫。古代原始社会的医生通常也是祭祀,这就给哲学思想的引入打通了道路。

          当基础打好之后,是整体构架的设立,盖房子就是梁柱系统;在于中医,就是阴阳五行系统的出现。然后主要部件的安装,盖房子,就是墙壁,屋顶和地板楼梯;在于中医,就是医药理论和具体草药药性的结合。内经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对于这一重要事件的总结。房屋的构架体系,千百年来,也不过是几种,翻来覆去的用。中医的构架体系,至此已经基本完善,在某种意义上说内经不可超越,是对的。这是单就理论而言,就像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确立对于现代物理学一样。

          构架体系的建立是件大事。然而这并没有完,房子盖到这个地步,还是没法住人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的细节部分。门窗,上下水,通风保暖,样样都要慢慢来。但是就是这些都弄好了,也只是个毛坯房。离着住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于中医,这个过程就是分科细化。虽说中医是整体观,但是经验的积累也有其方向性,要出个全能型的大夫,那恐怕要几百年的时间,我们常人做不到,就只好分科。(谁说中医不是科学,你看看哪个中医敢说自己包治百病的,那不是骗子就是江湖郎中。)

          到目前为止,房子是盖完了,但是真正要住人,还要有装修,家具设置,各种家用器材的安装。现在有各式各样的专家,来教你处理各种方面的问题。然而中医呢?恐怕就没了这一层的处理过程。所以中医虽然也分科细化,但是到此为止,所以中医治病的感觉跟住毛坯房差不多,都是差强人意,比较的不爽。(当然这是个人的感觉,有些人就很喜欢中医,中药的味道,比如说我:)

          一个理论的建立是一件大事,但如何与时俱进,不断的完善提高,是同样重要的。而且即使在大方向上已经确立了,具体操作的细节还是可以不断的完善加强的。就这一点来说,中医学做得非常不好。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也与我们的古老的传统密不可分。所以我认为,打破旧的传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引进吸收一些新的观点,做法,对于中医学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成猫成虎,还要看积极的引导,和能否把握得住这个机会。

          老平看起来是个懂行的人,是个学中医的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您老与其在此感叹,自己好好钻研一下,提出革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医的发展方向,岂不是更好。

          也许这个要求太过分了,现在是人欲横流,偌大一个中国,已经容不下几张宁静的书桌了。要不然我等也没有机会在此聊天了。一叹。我还是专心做我的研究去吧。

          • 家园 我不是研究中医的,是研究整体观的。

            但中医是中国古典整体观的一个重要杰作,另一个是气功,我认为整体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丢了它,中国文化在现代文明中就矮别人半截了。中国想走在世界潮流的前面,靠什么呢?科技还是民主?我看恐怕还不够,因为那是西方人的专长,大家不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容易追上去,得多一条腿走路。

            关键词(Tags): #中国文化#中医
    • 家园 补充一下,我认为《黄帝内经》是古典整体观的代表作之一

      《黄帝内经》不像是一个人写的,但作者肯定是内求水平很高的,看看书中所写的天人整体关系的论述,后人只能干瞪眼,连解释都感到困难,但不少东西用起来仍然有效。当然它也有局限性,如五行模型到了现代就有明显的局限性。

      关键词(Tags): #内求#黄帝内经#中医
    • 家园 与我心有戚戚焉

      主客对立与主客统一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模式,前者是近代科学得以立足的根本,后者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整体观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真是精辟阿。忍不住补充几句。近代中医的衰落其重要原因是受到了西方科学的影响,把主客统一的整体观扔掉了。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是西方科学引入中国也不是短时间的事情。到今天的这个局面,不能不说是共产党执政的一个直接后果。我并没有指责谁的意思,但是不可否认,49年建国这件事,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空前的。旧有的一切,都受到了空前的冲击。所以传统文化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你数一数解放后出现的国学大师,有几个?一个都没有!当那些老先生故去之后,我国的国学研究水平不客气地讲就是苟延残喘而已。我这里举国学为例,是因为国学的研究水平代表了传统文化的延续的最高水平。

      但是诚如老平所言,中医基础理论……自《黄帝内经》后就没啥大突破,从鲁迅先生的文章来看,中医在上个世纪早期已经完全没落了。中医的传统道路已经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当传统的力量非常强大的时候,变革是不大可能。而建国的这样一个冲击,会对中医带来很大的变化。目前还不知道,这种变化究竟是好的,(或者向更多的人认为的那样)是很糟糕的事情。但是,有变革总是好的。至少还有一线之机。

      我对于中医还是乐观的,至少我们建了若干所中医大学,将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灌输到了许多人的脑子里,不管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知识传播的扩大化本身就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越多的人知道,就意味着有越多的可能性,会有杰出的人才从这里面脱颖而出。我们的乒乓球,羽毛球就是这样。

      中医究竟走向何方,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